商丘市

商丘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下辖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梁园区、睢阳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6县3区和1个省直管县级市永城市,总面积10704平方公里,2017年年末全市总人口921.01万人。

商丘介于东经114.49'-116.39',北纬33.43'-34.52'之间。东西横跨168公里,南北纵贯128公里,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菏泽、济宁。商丘市辖区面积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6.4%,市域平原面积10623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99.24%;山丘面积81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0.76%。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

商丘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相对湿度71%,年均降水量747mm,全年日照时数合计平均2142.697小时,无霜期约211天。

商丘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流有涡河、惠济河、沱河、黄河故道、浍河、大沙河、王引河等。河流大多呈西北东南流向,大致平行相间分布,多属季节性雨源型,汛期遇大雨、暴雨,河水猛涨,洪峰显著,水位、流量变化很大。

自然资源

商丘地处豫东平原,土壤肥沃,资源丰富。

截至2017年,商丘市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17种,占全省已发现106种矿产的16%。商丘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年产量2800万吨,已进行过地质勘探工作的矿产地15处。境内新发现的通柘煤田,储量230亿吨,是河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煤田。

商丘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常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20亿斤以上,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是全国20个粮食产量超百亿斤的地级市之一。商丘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棉山羊、板山羊、瘦肉型猪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油料、林果、蔬菜、畜产品,宁陵金顶谢花酥梨、虞城惠楼山药、柘城三樱椒等享誉全国。

商丘市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总量22.84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21.34万立方米,亩均水资源24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303.6立方米。

商丘是人力资源大市,常年在外务工人员约220万,全市6所高校和37所中职学校每年可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5万多人。

历史沿革

商丘为上古帝王之都,约在公元前24世纪,燧人氏、神农氏、高辛氏、颛顼等先后在商丘建都。
帝喾之子契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商丘),为商族人的始祖。
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4世孙成汤,灭夏称商,都亳(今商丘)。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
周赫王二十九年(前286)齐、楚、魏灭宋而三分宋地,商丘属魏。
秦时,本地分属砀郡与陈郡。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改为梁国,属豫州。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将梁国改为梁郡。
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时仍为梁郡。
南朝宋、齐为南梁郡,属南徐州。
北魏为梁郡,属南兖州。
隋开皇初梁郡废,十六年(596)置宋州,大业三年(607)复置梁郡。
唐武德四年(621)又改为宋州,天宝元年(742)置睢阳郡,属河南道,乾元元年(758)复为宋州。
五代梁三年(909)升为宣武军,五代唐庄宗同光元年(923)改为归德军,五代周时仍为宣武军。
北宋初复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升宋州为应天府,属京东西路(应天府始为京东东路路治,后为京东西路路治),大中祥符七年(1014)诏升为南京,为北宋陪都。
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商丘)即位,商丘为南宋开国都城。
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更名为归德府,属南京路。金哀宗天元元年(1232)十二月迁都归德府。
元为归德府,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降府为州。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嘉靖二十四年(1545)升州为府。
沿明制,仍为归德府,属河南省。
民国2年(1913)裁归德府,所属各县划归豫东道。
1932年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直到1948年。
1948年11月商丘解放,为豫皖苏第一行政区。
1949年3月设立朱集市,1949年3月豫皖苏第一行政区改为商丘专区,辖朱集市及商丘县、睢县、民权、宁陵、柘城、虞城、夏邑7县。
1950年商丘县城关镇改为商丘市。
1951年8月朱集市、商丘市二市合并为商丘市,市治朱集市。
1952年1月,永城县由皖北专区划归商丘专区。
1967年商丘专区改为商丘地区。
1997年6月,商丘地区行政公署、商丘市及商丘县合并为地级商丘市(原商丘地区行政公署和地级商丘市所在地改为梁园区、原商丘县改为睢阳区,两区管辖范围有调动),永城县改为省直管县级永城市、商丘市代管,辖梁园区、睢阳区2区,永城1市,柘城、虞城、夏邑、宁陵、民权、睢县6县。
2010年,虞城县撤县设木兰区,宁陵县撤县分别并入梁园区、睢阳区,民权县撤县改为民权市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工作同时启动。

民国2年(1913年)裁归德府。1948年11月解放后为豫皖苏第一行政区,1949年3月改为河南省商丘专区。1950年5月商丘县城关区改建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为朱集市。1968年改为商丘地区。1997年6月撤地设市,即目前的商丘市。

行政区划

商丘市下辖夏邑县、虞城县、柘城县、宁陵县、睢县、民权县6个县,梁园区、睢阳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3个区和永城市1个省直管县级市,全市共有173个乡镇,22个街道,216个社区居委会,4580个村委会。

2017年末,商丘市总人口921.01万人,常住人口729.8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4.42万人。商丘是河南省市区人口超过百万的五座城市之一,2017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1.7%。商丘是河南省第二大少数民族聚居地,除汉族外,还有回族、满族、苗族、黎族、壮族、彝族、白族、瑶族、朝鲜族等43个少数民族。

经济发展

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217.8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9.5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926.48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增加值901.82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为17.5:41.8:40.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30423元,比上年增长8.5%。

精选留言

商丘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