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

通化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南麓,浑江中游,北纬41°19′~42°07′,东经125°17′~126°25′。东西长96公里,南北宽83.3公里。东与白山市交界,西与辽宁新宾县毗邻,南与集安市接壤,北与柳河县相连。全境环绕通化市区。县城快大茂镇距通化市18公里,距通化机场(柳河)70公里,距长春280公里,距沈阳260公里,距大东港300公里。 通化县属山地,地处长白山西南部。地势东、东南部高,最高处在石湖乡大东岔与十七道沟间的东老土顶子,海拔1589米;西、西南部低,最低处在大泉源乡江口村,海拔288米,最高与最低点比差为1301米。地势在海拔300米至1200米之间,山占全境面积的72%,均在海拔600米至1500米之间,河谷平原占28%,海拔300米至600米之间。 通化县属于东亚季风气候,中温带湿润气候区。受长白山地形影响,大陆性气候明显。春季干燥风大,气温回升快;夏季短暂湿热,降水集中;秋季温和凉爽,降温迅速;冬季漫长寒冷,冰雪封山。夏季多西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大地冻层在1.4米至1.8米之间,“三寒四温”交替出现。5月中旬终霜,9月下旬初霜,无霜期115天至145天。 通化县境内地表水属鸭绿江水系浑江水域,共有大小河流626条,最长者流径80公里,最短者流径仅1公里。主干流(一级河流)为浑江,二级河流18条(直接注入浑江),三级河流199条(注入二级河流),四级河流123条(注入三级河流)。其中三、四级河流多数流径短、水流急、水量足、落差大;少数河流为内漏河,有雨时水流洪大,无雨时涓水潺潺或呈干涸状。地名由来:据《满州地名考》:“以通沟之通(通沟原属通化县,后分置辑安县即今集安市)与已归王化的化,取名通化。”行政区划:通化县辖10个镇:快大茂镇、二密镇、果松镇、石湖镇、大安镇、光华镇、兴林镇、英额布镇、三棵榆树镇、江甸镇,3个乡:富江乡、四棚乡、东来乡,2个民族乡: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金斗朝鲜族满族乡,共有160个行政村。

快大茂镇茂山社区,团结社区,新风社区,长安社区,利民社区,矿山社区,新安村,太安村,青山村,快大茂村,新茂村,东安村,虎马岭村,赶马河村,新开村,繁荣村,江沿村,下龙头村,龙岗村,龙胜村,新明村,龙泉村
二密镇二密社区,铜山社区,二密村,庙东村,德胜村,马当村,曙光村,向阳村,干沟村,八道沟村,迎门岔村,正岔村,北甸子村,大连川村,西岔村,葫芦套村,孤砬子村,青沟子村
果松镇宏信社区,骅丰社区,六道沟村,杉松村,复兴村,南岔村,先锋村,万隆村,五道沟村,东胜村,果松川村,七道沟村,东明村
石湖镇惠民社区,公益村,老岭村,永安村
大安镇大安社区,大安村,水洞村,湖上村,砬门里村,上四平村,下四平村
光华镇光华社区,同心村,光华村,东升村,三岔河村,新华村,闹枝沟村,长春沟村,长青村
兴林镇兴盛社区,大荒沟村,兴林村,朝阳村,孟家沟村,禹甸子村,曲柳川村,兴华村
英额布镇昌盛社区,英额布村,英山村,四平村,王家村,魏家村,山头村,大倒木村,新英村,光明村,庆生村,小都岭村,梨树沟村
三棵榆树镇鑫和社区,三棵榆树村,鲜明村,欢喜岭村,依木树村,新立村,增胜村,鞭杆沟村,杨宝沟村,沿江村,下排村,朝明村
江甸镇龙泉社区,西江村,岔信村,民主村,民和村,兴胜村,金珠村,太平村,东江村,磨齿村,复胜村,民生村,西鲜村,东平村
通化聚鑫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赤柏松村委员会,河口村委员会河鲜村委员会黎明村委员会向前村委员会三合堡村,大都岭村委员会
富江乡龙山社区,富尔江村,富源村,富裕村,富强村,红石砬子村,富民村,泉源沟村
四棚乡新兴社区,四棚村,头棚村,二棚村,三棚村,砬子沟村,车岭背村,三人班村,华鲜村,老米沟村
东来乡利民社区,河南村,河北村,新兴村,鹿圈子村,大西岔村,腰岭村,兴安村
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圣泉社区,大泉源村,胜利村,新胜村,裕民村,爱国村,鲜丰村,新农村,新民村,和平村,二道沟村,茧场村,江口村,红石村,大川村,升平村,新设村,建设村,荣胜村,城墙村,新城村,和胜村
金斗朝鲜族满族乡金苑社区,金星村,金斗村,北沟村,砬缝村,广信村
东宝新村东宝新村,虚拟生活区

历史沿革:周秦时期属燕辽东郡。 西汉时期属玄菟郡上殷台县。西汉末期,北扶余族一支南下至卒本川,于山上筑城,称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建国称卒本扶余,于西汉元始元年(公元1年)卒本扶余占据了西汉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始称高句丽。通化县属高句丽。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时期为高句丽割据,臣服于中原各王朝。 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灭高句丽后设安东督护府,辖九州,通化县属哥勿州(州治在今通化县快大茂镇赤柏松古城)。唐渤海时期属西京鸭绿府正州。 辽属东京道正州。 金属东京路、婆速府路。 元属辽阳行省东宁府辖地。 明属奴尔干都司建州卫王甲部。 清初属盛京岫岩州,后以保护发祥地为名实行封禁。 清光绪三年(1877年)分岫岩东边地置通化县。 清光绪四年(1878年)通化县属盛京、兴京府。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划出临江、辑安、柳河县后,县境东至红石砬子临江界,西至富尔江兴京界,南至苇沙河岗辑安界,北至龙岗分水岭柳河界。 宣统元年(1909年)将德生半个保划归临江县后,东至五道江岭临江县,其余未变。 民国二年(1913年)属奉天省东边道。 民国十五年(1926年)划大荒沟以北归金川县。县境东至五道江岭临江县界,西至富尔江兴京县界,南至苇沙河岗辑安县界,北至龙岗分水岭柳河县界,东南至老岭分水岭辑安县界,东北至曲柳川金川县界,西南至富尔江桓仁县界,西北至龙岗柳河县界。 民国十八年(1929年)归奉天省直属。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安东省。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通化省。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安东省。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属通化省,5月属辽宁省。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通化县、市合署设治,属辽宁省,12月通化县、市划归安东省辖。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通化县、通化市分署设治,通化县属安东省通化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通化县属辽东省通化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2年6月,撤销通化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通化县直属辽东省。 1953年7月划入柳河县五区的大荒沟村,后,东至三界山浑江界,东北至大顶子柳河县界,其余未变。 1954年8月,划归吉林省通化地区专员公署(通化地区专员公署于8月20日成立)所属。24日,通化市、通化县合署办公。10月,七道沟村,由市辖划归通化县四区。 1955年6月,七个区由序数名称改回驻地名称。7月4日市、县分属,8月,市属铁厂区及所辖一心村,铁厂街,团结街划归县属;县属六道沟区的七道沟村、二密区的马当村,划归通化市属;热水河子区改称四道江区。全县辖快大茂子、大泉源、英额布、六道沟、二密、光华、四道江、铁厂子8个区,121个村,2个街。 1956年8月,撤销快大茂子、大泉源、二密、四道江4个区,保留六道沟、英额布、光华3个区和铁厂镇。撤销村制,全县设40个乡,辖10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10月9日,通化市属马当、七道沟两个街道划归通化县,成立马当镇、七道沟镇。11月1日通化县金厂乡、长流乡划归通化市属。 1958年3月,撤销英额布、六道沟、光华3个区,将38个乡合并为23个乡,马当、七道沟、五道江3个镇为乡级镇,铁厂镇为区级镇。9月18日,全县成立1个人民公社,以原区为单位成立7个人民公社分社,实行政社合一;撤销马当、七道沟、五道江、铁厂4个镇,设街道,分属各所在分社;将136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102个农业生产作业区。 1961年5月6日,撤销快大茂子、大泉源、英额布、六道沟、二密、光华、四道江7个人民公社。重设:快大茂子、大都岭、金斗、大泉源、大川、民主、光华、兴华、富江、英额布、车岭背、三棚甸子、三棵榆树、二密、东来、石湖、果松、六道沟、鸭园、环城20个人民公社。 1962年6月9日,全县辖20个人民公社: 快大茂子公社、大都岭公社、金斗公社、大泉源公社、大川公社、民主公社、英额布公社、三棵榆树公社、富江公社、三棚甸子公社、车岭背公社、六道沟公社、果松公社、东来公社、石湖公社、二密公社、光华公社、兴华公社、大安公社、葫芦套公社,123个大队。 1963年1月18日,将市属马当、七道沟划归县属,成立马当镇、七道沟镇。同时划入各镇所属马当、七道沟、义丰3个大队。 1964年11月13日,撤销果松公社,其辖区并入六道沟公社。 1966年,英额布公社庆生大队划出梨树沟、小都岭大队;三棵榆树公社新立大队划出依木树、鞭杆沟大队;光华公社长春沟大队划出长青大队;七道沟镇义丰大队改为东明大队;快大茂子公社三合堡大队更名为立新大队,荒沟大队更名红卫大队。 1968年3月19日,将车岭背公社与三棚甸子公社合并,并由二密公社划入正岔大队成立四棚甸子公社。 1976年3月15日,将快大茂子公社的快大茂子、东安、向前、立新大队及赤柏松大队的一、二生产队划出,成立快大茂镇。 1977年,将快大茂镇属的赤柏松一、二生产队划回快大茂子公社赤柏松大队;由快大茂镇属的快大茂、立新两个大队划出部分成立新茂大队。 1978年,大泉源公社和平大队分成一、二大队;大川公社城墙大队分成一、二大队;英额布公社英额布大队分成一、二、三大队;富江公社半拉背大队划出红石砬大队;六道沟公社万隆大队划出五道沟大队;二密公社大连川大队划出北甸子大队;大安公社上四平大队划出砬门里大队。 1979年,大泉源公社爱国大队划出鲜丰直属队。 1980年,大都岭公社下龙头大队分出龙泉、龙岗、龙胜3个大队;民主公社西江大队划出西鲜大队;三棵榆树公社依木树大队划出杨宝沟大队;二密公社二密大队划出庙东大队;兴华公社大荒沟大队分成一、二2个大队;大安公社下四平大队分成一、二2个大队。 1981年,快大茂子公社河口大队划出河鲜大队。 1982年,四棚公社正岔大队划出迎门岔大队。 1983年8月3日,各公社一律改称乡,大队改称村。同时,民主公社改为江甸子乡;六道沟公社改为果松乡;兴华公社改为兴林乡。9月26日,金斗乡改为金斗朝鲜族满族乡。12月9日,调整部分乡镇,将原二密乡所属的曙光村,划归马当镇;撤销二密乡设二密镇,辖:德盛、二密、恒德、庙东4个村;新建干沟乡,辖:干沟、大连川、八道沟、北甸子、西岔、迎门岔、正岔7个村。 1984年12月28日,撤销果松乡,设果松镇,辖区不变。 1985年11月13日,撤销快大茂子乡建制,其所属各村,并入快大茂镇。至此,全县辖5个镇,16个乡,157个村,643个自然屯。[6-7] 1988年9月,通化县辖5个镇、16个乡,161个村。1989年5月13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销大泉源乡。设立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 1992年9月8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销兴林乡、英额布乡,设立兴林镇、英额布镇。 1993年9月30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销光华乡、三棵榆树乡,设立光华镇、三棵榆树镇。 1994年11月14日,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销石湖、江甸子、大安3个乡,设立石湖、江甸、大安3镇。 1995年12月,先后撤销7个乡,新设7个镇,通化县辖12个镇、9个乡,39个居会会、161个村委会。 1996年,通化县面积3727平方千米,人口25.1万人。辖12个镇、7个乡、2个民族乡:快大茂镇、七道沟镇、马当镇、果松镇、二密镇、英额布镇、兴林镇、三棵榆树镇、江甸子镇、石湖镇、光华镇、大安镇、大川乡、富江乡、东来乡、葫芦套乡、干沟乡、大都岭乡、四棚乡、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金斗朝鲜族满族乡。县政府驻快大茂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255163人,其中:快大茂镇58297人、七道沟镇7042人、马当镇8053人、二密镇11468人、果松镇14929人、石湖镇4651人、大安镇9089人、光华镇11579人、兴林镇8605人、英额布镇11332人、三棵榆树镇13892人、江甸镇16950人、大川乡10628人、大都岭乡10851人、富江乡8590人、四棚乡9636人、干沟乡7671人、东来乡6872人、葫芦套乡2344人、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14946人、金斗朝鲜族满族乡7738人。 2002年末,通化县总人口24.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7万人。2003年末,通化县总面积3726.5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2005年,通化县由21个乡镇调整为16个,乡镇平均面积为233.03平方千米,平均人口为15270人。 2005年2月5日,吉林省民政厅(吉民行批[2005]2号)批复,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大都岭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快大茂镇管辖;撤销干沟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二密镇管辖;撤销葫芦套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马当镇管辖;撤销七道沟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石湖镇管辖;撤销东来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果松镇管辖。 2005年9月9日,吉林省民政厅(吉民行批[2005]24号)批复,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马当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二密镇管辖;撤销大川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大泉源满族朝鲜族乡管辖;将石湖镇所辖的七道沟、东明2个村,行政区域划归果松镇管辖;恢复原东来乡建制。

精选留言

通化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