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出山口。介于北纬31°44′54″-31°02′09″之间,东经103°25′42″-103°47′00″之间。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都江堰市是国际旅游名城,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江堰市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旅游设施完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距都江堰16公里,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龙池-虹口自然保护区距都江堰景区24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完成于秦惠文王时,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灌县改市以都江堰命名,说明都江堰水利在该市所占位置的重要。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都江堰市下辖5街道、13个镇、1个乡、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灌口街道、幸福街道、银杏街道、永丰街道、奎光塔街道、蒲阳镇、聚源镇、崇义镇、天马镇、石羊镇、柳街镇、玉堂镇、中兴镇、青城山镇、龙池镇、胥家镇、安龙镇、大观镇、向峨乡、都江堰经济开发区。
灌口镇 蒲阳路社区,南桥社区,文庙社区,瑞莲社区,柳河社区,玉带桥社区,紫东社区,解放社区,建兴社区,平义社区,灵岩村,白花村,万岭村,高埂村
幸福镇 翔凤桥社区,观江社区,西川社区,联盟社区,滨河社区,安顺社区,太平社区,观凤楼社区,伏龙社区,奎光塔社区,龙潭湾社区,翔凤社区,幸福社区,莲花社区,金江村,勤俭村,永丰村,石马村,民主村,永寿村
蒲阳镇 和平社区,上阳社区,上游村,双槐村,拦厢村,南溪村,旗松村,同义村,金藤村,凉水村,长河村,银杏村,互助村,双柏村,花溪村,建设村,金凤村,蟠龙村,团结村
聚源镇 聚兴社区,导江村,羊桥村,金鸡村,普星村,五龙村,泉水村,迎祥村,三坝村,龙泉村,大合村
崇义镇 崇德社区,飞桥村,崇义村,罗桥村,海云村,吴塘村,江安村,新华村,古桥村,圣庵村,双土村,大桥村,桂桥村,笆桥村,界牌村
天马镇 碧鸡桥社区,向荣村,金马村,绿凤村,长虹村,禹王村,建华村,金华村,仙鹤村,金玉村,童山村,二郎村,金陵村
石羊镇 三羊社区,红花村,卫星村,马祖村,清水村,皂角村,金花村,天平村,竹瓦村,书院村,同心村,广益村,丰乐村,义和村,金羊村,宁静村,徐渡村,古城村,风堆村
柳街镇 御柳社区,顺江社区,民安村,水月村,鹤鸣村,清凉村,战洪村,集祥村,红雄村,柳顺村,同乐村,双凤村,五一村,金龙村,七里村
玉堂镇 青城桥社区,永康村,永固村,宝瓶村,白玉村,南华村,三台村,石牛村,新生村,白马村,水泉村,凤岐村,龙凤村
中兴镇 耆亭社区,梓桐村,两河村,三溪村,九龙村,永安村,红旗村,沿江村,新益村,梅花村,上元村,永胜村
青城山镇 长寿社区,青景村,青城村,和乐村,五里村,石桥村,桃花村,味江村,沙坪村,尖峰村,泰安村,芒城村,赤城村,青田村
龙池镇 龙池社区,栗坪村,南岳村,东岳村,查关村,云华村
胥家镇 石龙社区,高桥村,土什村,羊叉村,桂花村,大林村,桂林村,共和村,实践村,新民村,实新村,匡家村,圣寿村,柏河村,金胜村,南店村,龙马村
安龙镇 卉景社区,成青社区,泊江村,官田村,何家村,东义村,蒲津村,东风村,玉兰村
大观镇 大观社区,茶坪村,红梅村,大观村,欣禾村,双乐村,大通村,丽江村,桃源村,艳景村,宿仙村,滨江村
紫坪铺镇 岷江社区,都江村,白沙村,沙湾村,紫坪村,望江村,黎明村
翠月湖镇 民兴社区,五桂村,永益村,永兴村,新桥村,清江村
向峨乡 爱莲社区,鹿池村,茶房村,东林村,红光村,石翁村,龙竹村,海虹村,棋盘村,石花村,莲月村,石碑村,红火村
虹口乡 红色村,高原村,虹口村,联合村,棕花村,久红村,深溪村,光荣村
【历史沿革】
都江堰在新石器时代是古老蜀族活动地区,与古蜀国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公元前约2500—2300年,古蜀先民开始在芒城一带活动。
秦惠文王灭蜀归蜀郡。政区设置始于秦,称湔氐道。
汉朝,湔氐道升为县。
蜀汉时改称湔县,不久改为都安县,属汶山郡。
自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守李冰创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这里先后为道、郡、军、州、县所在地,并逐步发展成为成都平原西通藏卫、北达甘(肃)青(海)的交通枢纽,川西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西晋后期战乱频繁,政区设置变化极大。刘宋,汶山郡治迁灌口,辖都安、晏官二县。
三国蜀汉,改称湔县、都安县,属汶山郡。
西晋,徙都安于今聚源镇导江村,在都安旧治(今灌口镇)置晏官县。
刘宋时期(南北朝时代的南朝),汶山郡治迁灌口,辖都安、晏官二县。
南齐武帝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划今都江堰市岷江以西地域及崇州市、汶川县部分地置齐基县(治所在今青城乡五里村),与都安、晏官同隶汶山郡。
南梁,于齐基县置齐基郡,郡县同治。
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汶山郡还治;改晏官县为汶山县,仍属汶山郡,废都安县以其地入于郫。
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废齐基郡,改齐基县为清城县(治所在今石羊镇古城村,),属犍为郡。
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废汶山县,以其地并入郫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于汶山县旧址设镇静军,于都安旧址置盘龙县。
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改盘龙县为导江县,属蒙州,清城县属蜀州。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改清城县为青城县。
前蜀武成元年(公元908年)改镇静军为灌州,辖青城、导江二县。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改灌州为永安军,仍辖青城、导江二县。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更永安军为永宁军,不久改为永康军,辖县不变。
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废永康军为永康寨,以导江隶彭州,青城隶蜀州。
北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复置永康军,仍辖青城、导江二县。
南宋末年废永康军为灌口寨。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以灌口寨地置灌州,裁撤青城、导江二县。
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灌州为灌县。
明太祖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撤崇宁县入于灌县。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复置崇宁县。
清代、民国沿袭。
1950年1月19日灌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9年2月郫县并入灌县,8月又分置。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灌县改为都江堰市。
1999年,都江堰市辖12镇、16个乡:灌口镇、蒲阳镇、石羊镇、玉堂镇、幸福镇、中兴镇、柳街镇、聚源镇、天马镇、崇义镇、龙池镇、青城山镇;胥家乡、驾虹乡、金凤乡、向峨乡、土桥乡、安龙乡、两河乡、大乐乡、徐渡乡、沿江乡、民兴乡、青城乡、大观乡、白沙乡、麻溪乡、虹口乡。
2000年,都江堰市辖12个镇、16个乡。
2004年09月08日,都江堰市撤销青城镇及麻溪、金凤、驾虹、土桥、沿江、徐渡、大乐、两河8个乡。将原青城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青城山镇;青城山镇政府驻原青城镇场镇正中街。将原麻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紫坪铺镇;紫坪铺镇政府驻紫宽街。将原金凤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蒲阳镇;蒲阳镇政府驻和平街。将原驾虹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胥家镇;胥家镇政府驻石龙上街。将原土桥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崇义镇;崇义镇政府驻官家花园。将原沿江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柳街镇;柳街镇政府驻五一村。将原徐渡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石羊镇;石羊镇政府驻政府街。将原大乐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安龙镇;安龙镇政府驻海棠路。将原两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大观镇;大观镇政府驻双风路。
2004年,都江堰市辖17个镇(灌口、幸福、蒲阳、中兴、聚源、天马、崇义、龙池、柳街、胥家、安龙、大观、紫坪铺、翠月湖、石羊、玉堂、青城山)、2个乡(向峨、虹口),49个社区,委员会、333个村委会;面积1208平方千米。
2013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3]12号)批复同意都江堰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紫坪铺镇、虹口乡和翠月湖镇,将紫坪铺镇和虹口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池镇管辖,将翠月湖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青城山镇管辖。将中兴镇沿江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青城山镇管辖,将胥家镇学府、锦绣、惠民、朝阳、高桥5个社区,和蒲阳镇上游、壹街、尚阳3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灌口镇管辖,将聚源镇张家湾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幸福镇管辖。撤销灌口镇和幸福镇,设置灌口、幸福、银杏、永丰、奎光塔5个街道。灌口街道辖南桥、文庙、瑞莲、柳河、栏马桥、平义、灵岩、蒲阳路、建兴、紫东、玉带桥、太平、伏龙、西川14个社区;幸福街道辖观凤楼、翔凤桥、幸福、彩虹、岷江路、莲花、解放7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银杏街道辖宁江、银杏、王家桥、高埂、百花、万岭、学府、锦绣、惠民、朝阳、高桥、上游、壹街、尚阳14个社区;永丰街道辖民丰、民主、永丰、石马、永寿、友爱、联盟、新联8个社区;奎光塔街道辖奎光塔、观江、龙潭湾、安青、安顺、金江、滨河、勤俭人家、张家湾9个社区。【成府函〔2013〕53号;2014年12月24日都府发〔2014〕23号】
调整后,全市辖5个街道、13个镇、1个乡:灌口街道、幸福街道、银杏街道、永丰街道、奎光塔街道、蒲阳镇、聚源镇、崇义镇、天马镇、石羊镇、柳街镇、玉堂镇、中兴镇、青城山镇、龙池镇、胥家镇、安龙镇、大观镇、向峨乡。
2014年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紫坪铺镇、虹口乡和翠月湖镇。将紫坪铺镇和虹口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池镇管辖,将翠月湖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青城山镇管辖。
2014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灌口镇和幸福镇,设置灌口街道、幸福街道、银杏街道、永丰街道、奎光塔街道5个街道。
地名由来:《史记·河渠书》载:“蜀守李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古称“湔堋”、“湔堤”、“都安堰”,宋元以后称都江堰。
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24.4℃。平均年降雨量为1243.8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mm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5月21日前后,平均结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20天。区内主导风向:NW,C,风向频率(%):12、41,最大风速:17米/秒,平均风速:1.3米/秒,本地无台风出现。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0,最小相对湿度75,月平均最大84,月平均最小60;年平均最大绝对湿度15.2,最小绝对湿度14.3,月平均最大绝对湿度32.4,月平均最小绝对湿度2.8;30年来的气象监测表明,都江堰市空气湿度指数低于成都市各区(市)县。历年平均气压933.7,极端最高气压958.7,极端最低气压912.2;最热季节的平均气压925.9,最冷季节的平均气压938.7,雨季气压928.0。全年晴天日数120天,阴天日数95天,雾天日数7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016.9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28天。

精选留言

成都都江堰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