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县

江孜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年楚河上游。面积3771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因年楚河流经这里,历史上人们称江孜地区为“年”。由于地处萨迦、日喀则、亚东关口通往拉萨的必经之地,土地富庶,所以很早以来即成为佛教徒、商贾、游人汇集之处。该县地处冈底斯山与喜玛拉雅山之间,地势南北高。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7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名特产品主要有卡垫、地毯、挂毯和女式金丝帽等。帕拉庄园在其境内。江孜古城又是一座英雄城。1904年,江孜军民在这里谱写了反抗英国侵略,保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英雄篇章。至今,宗山堡上仍保留着当年抗英的炮台。
江孜县地处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江孜县地处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
江孜县境内有年楚河经过,年楚河由日喀则地区康马涅如藏布江和江孜龙马河汇聚而成,流经康马等4县(市)后汇入雅鲁藏布江。
江孜县干湿季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3189.8小时,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降水量291.1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山洪、风、霜、冰雹等。
江孜县已发现的主要矿种有金、硫磺、水晶、瓷土等。另外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江孜县的经济结构以农为主,兼有畜牧业。江孜县土地肥沃,灌溉条件便利,为西藏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国水利先进县。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油菜等。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绵羊、山羊、驴、骡等。
江孜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从江孜向东可去拉萨、山南;向西可到日喀则;向西可经岗巴、定结直到定日;向南可经风光秀美、横穿喜玛拉雅山的亚东沟,直达边境口岸亚东。
江孜全名为“江卡尔孜”,藏语意为“胜利堡垒之顶”。1904年英国“远征军”侵略此地时,该地军民进行英勇抵抗,故历史上有英雄城的称号。著名影片《红河谷》的故事便是以此为背景诞生并在此拍摄。江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南去亚东,西去日喀则等地的交通要道。江孜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原是西藏第三大城市,是与不丹、锡金、印度等国通商的商品集散地。江孜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青棵、冬春小麦、油菜籽、豌豆等,素有“西藏粮仓”之称。此外江孜还素有“藏毯故乡”之称,主要产品有地毯、壁毯、藏被等。江孜卡垫闻名全国。江孜名胜除宗山、抗英炮台外,还有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存于一寺的白居寺和独具特色的江孜白塔。
【地名由来】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因年楚河流经这里,历史上人们称江孜地区为‘年’。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政府管辖。‘年堆司雄仁母’——年堆是年楚河上游,司雄是金盆,仁母是长形,合起来就是年楚河上游的长形金盆。”
“后来,拉萨王朝在宗山上建宫殿,宫殿建成后,有著名佛僧大加赞美,说这座宫殿是‘杰卡尔孜’。意为雄伟壮观的宫堡。简称‘杰滋’,演变为‘江孜’。”
用当地藏民的说法就是:江孜在西藏是块风水宝地。
【行政区划】
全县辖1个镇、18个乡:江孜镇、纳如乡、卡麦乡、卡堆乡、藏改乡、日朗乡、达孜乡、热索乡、重孜乡、龙马乡、紫金乡、江热乡、年堆乡、康卓乡、金嘎乡、日星乡、热龙乡、车仁乡、加克西乡。共有3个居委会、156个村委会。
【乡镇简介】
江孜镇 辖3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宗堆居委会、拉则居委会、加日郊居委会;格吾村、江嘎村、强杂东村。
纳如乡 辖10个村委会:桑顶村、萨玛村、恰却村、日括村、出龙村、仲左村、恰巴村、日贡布村、吐如村、吐如岗村。
卡麦乡 辖12个村委会:塘麦村、杰麦村、曲村、加比村、康比村、玉村、朗卡村、麻雅村、普下村、嘎盖村、那吾村、上进村。
卡堆乡 辖11个村委会:增麻村、凯扬村、白定村、莎拉村、吴年村、加措村、玉卓村、年普村、扣村、嘎雪村、扎堆村。
藏改乡 辖8个村委会:亚益村、藏改村、达尔村、杂吾达村、杂吾普村、楚古村、夏尔岗村、其吾村。
日朗乡 辖5个村委会:卡尔村、秋播米村、措庆村、朗如村、普龙村。
达孜乡 辖9个村委会:加那村、古乐村、吉彩村、达孜麦村、仁青岗村、幸福村、达比村、达孜堆村、恰久村。
热索乡 辖7个村委会:帮日村、乃萨村、德林村、春琼村、贡新村、努康村、孜吾村。
重孜乡 辖11个村委会:塔杰村、玉堆村、吉仲堆村、康庆村、仁德村、央白村、番琼村、恰古村、白沙村、吉仲麦村、罗定村。
龙马乡 辖10个村委会:恰旺村、加热村、达龙村、楚热村、宗卓村、莎拉岗村、西堆村、最康村、卓庆村、龙马村。
紫金乡 辖8个村委会:紫金下村、紫金奴村、卡热村、夏普村、格西村、诺堆村、帮玉村、仲沙村。
江热乡 辖12个村委会:扎西岗村、江热村、班久伦布村、亚吴村、热旦岗村、让岗村、扎雄村、培贵村、加冲堆村、仁庆林村、拉陆村、帕贵新村。
年堆乡 辖8个村委会:杂益村、达热村、曲乃村、榜果村、憧布村、卓萨村、索盖村、诺玛村。
康卓乡 辖7个村委会:查龙村、卓帕儿村、卓普村、纳如村、岗古村、古定村、麦比村。
金嘎乡 辖9个村委会:岗坡村、久村、冲玉村、嘎西村、角白村、拉康村、拉热村、秋参村、拉瓦村。
日星乡 辖8个村委会:旁孜村、塔巴村、察普村、白林村、吹村、卡瓦村、杂达村、央卡村。
热龙乡 辖7个村委会:比沙村、琼堆村、果琼村、诺布岗村、夏雄村、比龙村、马玉村。
车仁乡 辖8个村委会:热顶村、吉瓦村、扎西林村、隆巴村、加麦村、加堆村、车仁村、玉西村。
加克西乡 辖3个村委会:强村、夏吾村、多凯村。
【历史沿革】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
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政府管辖。
1959年7月31日江孜县成立,划归江孜专署管辖。
1964年5月江孜、日喀则两专区合并,江孜县隶属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
1997年,面积3800平方千米,人口5.8万。辖1镇18乡,县政府驻江孜镇,距M日喀则市区90千米。(根据《政区大典》整理)
2000年,江孜县辖1个镇、18个乡:江孜镇;纳如乡、卡堆乡、卡麦乡、日朗乡、达孜乡、藏改乡、热索乡、重孜乡、龙马乡、加克西乡、紫金乡、江热乡、康卓乡、年堆乡、金嘎乡、车仁乡、热龙乡、日星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61431人,其中江孜镇10271人、纳入乡4115人、卡堆乡4820人、卡麦乡4822人、达孜乡2466人、藏改乡2471人、热索乡2984人、重孜乡4450人、紫金乡3473人、江热乡3896人、康卓乡2116人、日星乡2118人。
2014年6月26日,日喀则撤地设市,江孜县归日喀则市管辖至今。
地名由来:历史上,人们称江孜地区为“年”。发源于江孜东部乃钦康复雪山流经江孜、白朗、日喀则等地的年楚河因此得名。因江孜位于年楚河上游,故又称为“年堆”(藏语中的堆是上的意思)。据藏文史籍《后藏志》载:唐末吐蕃王朝在属民起义中崩溃,其赞普后裔亡命各地,中有贝阔赞王子,逃到今江孜地方称法王贝阔赞驻地。后贝阔赞于当地建造宫室,称“谢嘎江孜”、意为“白水晶王宫”。其宫墙外饰以水晶岩,内储诸种珍宝,定其全名为“颇昌钦波江卡孜”,意为“江卡孜大王宫”,简称“江孜”(王宫顶)。该地以宫室名为名。

精选留言

江孜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