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

礼泉县位于东经108°17′40″~108°41′46″和北纬34°20′50″~34°50′02″之间,属于关中平原中部。海拔在402-1467米之间,北山南塬,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呈阶梯型跌落,分山、塬、川三种地貌。北部属丘陵沟壑区,内有五峰山(海拔1467米)、九嵕山、朝阳山和芳山等,由西向东走向,绵延40余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4%。
礼泉县,咸阳市辖县。面积1017平方公里,辖5镇15乡。县府驻城关镇,距咸阳市区35公里。隋开皇十八年(598)置醴泉县,唐初废,贞观十年(636)复置醴泉县。1958年并入乾县,1961年复置醴泉县,1963年改为礼泉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泾河沿东北边界流向东南,其支流泔河自西向东横贯中部。东邻泾阳,西邻乾县,南与兴平、咸阳相连,北与淳化、永寿接壤。
地名由来: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因县境内有醴泉,泉水味如醴而改名为醴泉县。《辞源》说:“醴,酒也,酿之一宿而成,有酒味而已也”“醴泉,言泉水味甘如醴也。”故有“天降甘露,地出醴泉”之说。归属虽几经变更,但县名沿用至今。1958年并入乾县,1961年恢复原县制。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将“醴”改为“礼”。《元和郡县志》卷1京兆府醴泉县:“以县界有(后)周醴泉宫,因以为名。”清康熙《陕西通志》卷3:醴泉“在县东南三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汉宣帝时涌出,闻其味如醴,故名。隋置县取此”。1964年以“醴”与“礼”字同音,改为礼泉县
【行政区划】
2015年,礼泉县辖1个街道、11个镇:城关街道、史德镇、西张堡镇、阡东镇、烽火镇、烟霞镇、赵镇、昭陵镇、南坊镇、叱干镇、石潭镇、骏马镇。
城关镇 钻井工程公司物业管理部礼泉居委会,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第三工程处居委会,北街社区,朝阳社区,长富路社区,东关村,西关村,柴市村,北关村,北堡村,金家沟村,段家村,黄甫村,火烧寨村,南关村,裴寨村,石坡扶村,杜家咀村,杨庄子村,凹底村,钞里村,张里村,永平村,康村,徐家村,志泉村
史德镇 程家村,李由村,榆村,张冉村,王都村,雪山村,陈迪村,三臣村,云里坊村,史德村,永进村,六合村,安穆什村,纪付村
西张堡镇 新城村,芦家村,彭王村,豆腐刘村,东刘村,西张堡村,北宁村,东寨村,段家村,南寨村,周邢村,兴隆庄村,白村,刘林村,西刘村,东土村,西土村,沿村,张什村
阡东镇 阡东村,临泾村,东桃堡村,西桃堡村,提戈村,力士村,杨家村,接骨村,王禹村,灰堆村,吴家村,王家村,便子村,新庄村,赵堡村,崔家村,群星村,陈韩村
烽火镇 徐家村,刘家村,塬上村,新城村,东西沟村,兴隆村,烽火村,崖底王村,崖底高村,郭村,王堡村,苏虎村,小应村,跃马村,小屯村,南屯村,新庄村,西庄子村,东风村,红卫村,沿河村
烟霞镇 崔家岩村,刘家岩村,上营村,下营村,西一村,西二村,李家寨村,兴隆庄村,安驾庄村,严峪村,马旗寨村,官厅村,山底村,西周村,东周村,袁家坡村,上古村,下高村,东道村,沟西村,上高坡村,袁家村,张家山村,东坪村,陵光村,北一村,北二村,卢家河村,赵家岩村,大阳村,太阳村,石坡村,马岩村,西页沟村,下韩村,王坪村,季家坡村,上韩村,东页沟村,湾里村
赵镇 石鼓东村,石鼓西村,新寨村,吴村,后寨村,索村,石杨村,前寨村,文家河村,堡里村,尧都张村,段胡村,五四村,小沼村,三河村,尧都村
建陵镇 冯马村,孙家村,西洼里村,山西头村,坡北村,叶家村,明桥村,围墙村,南豆芦村,米家村,陈家村,东店头村,联二村,联三村,凉马村
叱干镇 北豆芦村,米仓村,安家村,西王庄村,东王庄村,王桥村,曹李村,曹王村,坳里村,失辈墓村,东巷村,陈家村,上桥村,相家村,张咀村,魏北村,刘家村,南岭头村,百井村,峪北村,岩东村,光米村,马岭村,沟泉村,韩家村,西相虎村,郭村,堡元村,寺上村,东相虎村,引都村,三河村,湾里村,南丹村,桃坡村,西马庄村
南坊镇 中峰村,苏家村,北岭村,中信村,水平村,五井村,东峰村,北峰村,北坊村,北牌村,南牌村,东伍什村,郑家岭村,大牌村,东牌村,庄头河村,东南村,伍塬村,双咀村,王罗村,五峰村
石潭镇 夏侯村,董家村,石泉村,宁家岭村,西店头村,刀陈东村,刀陈西村,北其村,杜家村,苏邢村,铁罗村,南其村,上石村,新同村,大同村,杨车村,底石村
药王洞乡 北庄头村,西庄头村,张旗寨村,花庙寨村,西雒村,雒村,药王洞村,井泉村,茨林村,北晏村,南晏村,鲁店村,三联村,邓家村,寨子村,王家村,扶南村,仪门村,张家村,朱罗村
新时乡 小陈北村,王见村,西皋村,白鸽村,东黄村,新时村,坡上村,大寒村,王官村,王尚村,帝尧村,张则村,西黄村,兴合村,张神村,胡王村,东南村,朱页村,大张寨村,小寒村
骏马乡 马里村,北吴村,大范村,纪村,安家村,寇家村,北庄村,三郑村,双佛曹村,卢范村,庄头村,付官村,尚宁村,坡底村,东风村,旧县村
昭陵乡 高家村,赵家村,前山村,索山村,石马村,坡李村,尧召村,坡杨村,南阳村,李瓦村,汤房坡村,牧鹿村,肖东村,庄河村,刘东村,魏陵村,肖山村,任池村,皇城村,高菜尧村,峪南村,北师村,菜园村
【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醴泉县,因境内的“醴泉”(泉水甘甜)而得名。据《陕西通志》:醴泉“在县东南三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汉宣帝时涌出,其味如醴。隋置县取此。”1964年简化为礼泉县。
西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置谷口县(今县境东北泾河出山口处)。东汉废。北魏在今县北泔河袁附近置宁夷县,属咸阳郡。西魏同城置宁夷郡,分宁夷县南部于今新畤坊一带置新畤县,北部于今石泉村,一带置甘泉县,均属宁夷郡;西魏末改宁夷郡为秦郡。北周新畤、甘泉二县省入宁夷县;建德二年(573年)撤销秦郡。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宁夷县为醴泉县(治今县东北泔北境)。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县境东部地置温秀县,其后废醴泉县入温秀县,贞观元年(627年)废温秀县。贞观十年析云阳、咸阳二县于泔北镇(今泔河袁一带)复置醴泉县,属雍州;开元元年(713年)属京兆府,乾宁二年(895年)属乾州。
唐末县治徙今县东南旧县村。五代后唐属京兆府。北宋徙今县东南故县村;政和八年(1118年)属醴州。金、元属乾州。
元末移治今址。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改属西安府。
1914年属关中道。
1928年直属省。
1949年属邠县分区。
1950年属咸阳专区。
1953年属宝鸡专区。
1956年直属省。
1958年省入乾县,
1961年复置,属咸阳专区。
1964年因醴字生僻,改醴泉县为礼泉县。
1968年属咸阳地区。1983年属咸阳市。
1996年,礼泉县面积1017平方千米,人口约43.3万人。辖5镇15乡:城关镇、赵镇、史德镇、阡东镇、南坊镇、东庄乡、药王洞乡、裴寨乡、骏马乡、西张堡乡、北屯乡、烟霞乡、新畤乡、昭陵乡、烽火乡、建陵乡、叱干乡、相虎乡、北牌乡、石潭乡。县政府驻城关镇,距咸阳市区35千米。
1997年,叱干乡改为叱干镇,石潭乡改为石潭镇,建陵乡改为建陵镇,烟霞乡改为烟霞镇,北屯乡改为北屯镇,烽火乡改为烽火镇,西张堡乡改为西张堡镇。调整后,礼泉县辖12个镇、8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礼泉县常住总人口455278人,其中:城关镇47414人,史德镇37630人,西张堡镇24415人,阡东镇31371人,烽火镇29449人,北屯镇13835人,烟霞镇18498人,赵镇30133人,建陵镇22369人,叱干镇12119人,南坊镇15765人,石潭镇27019人,裴寨乡19190人,药王洞乡25292人,新时乡26180人,骏马乡26181人,昭陵乡22832人,东庄乡11149人,相虎乡5132人,北牌乡9305人。
2001年,撤销裴寨乡并入城关镇,撤销北屯镇并入烟霞镇,撤销东庄乡、相虎乡并入叱干镇,撤销北牌乡并入南坊镇。调整后,礼泉县辖11个镇、4个乡:城关镇、史德镇、西张堡镇、阡东镇、烽火镇、烟霞镇、赵镇、建陵镇、叱干镇、南坊镇、石潭镇、药王洞乡、新时乡、骏马乡、昭陵乡。
2006年,礼泉县总面积1011平方千米,总人口46.23万人。辖城关、史德、阡东、赵镇、南坊、叱干、石潭、建陵、烟霞、烽火、西张堡11个镇和新时、药王洞、骏马、昭陵4个乡,共有317个行政村、5个社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礼泉县常住总人口447771人,其中:城关镇84142人,史德镇36633人,西张堡镇22887人,阡东镇30862人,烽火镇26624人,烟霞镇27711人,赵镇26901人,建陵镇18993人,叱干镇28574人,南坊镇22654人,石潭镇24135人,药王洞乡25590人,新时乡26553人,骏马乡24986人,昭陵乡20526人。
2011年,撤销新时乡、药王洞乡并入城关镇,撤销昭陵乡、建陵镇合并设立昭陵镇,撤销骏马乡设立骏马镇。调整后,礼泉县辖12个镇:城关镇、史德镇、西张堡镇、阡东镇、烽火镇、烟霞镇、赵镇、昭陵镇、南坊镇、叱干镇、石潭镇、骏马镇。
2012年末,礼泉县面积1011.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98683人,常住人口45.07万人。
2013年末,礼泉县辖12个镇,共有13个社区、317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城关镇。
2015年,撤销城关镇,设立城关街道。调整后,全县辖1个街道、11个镇。
礼泉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96℃,无霜214天,年平均降水量537-546平方毫米。

精选留言

咸阳礼泉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