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

永仁县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全州彝族最多的山区县,地处滇中北部,滇川要塞,跨东经101°14′-101°49′,北纬25°51′-26°30′之间。东临金沙江与四川省会理县隔江相望,南同元谋县毗邻,西南和大姚县接壤,西北与丽江地区华坪县隔江相望,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县城永定镇居县境中部偏东,位于风景秀丽的西南古夷道上。全县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96%,坝区占4%。总耕地面积13.1万亩。根据地域,县的基本特点是:出滇入川地,彝州北大门。绿色经济县、彩云日光城。 【民族风情园】 彝族是境内少数民族的主体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有以农历六月二十四的彝族“火把节”和正月十五的“赛装节”。每逢节日,各族群众不分男女老少,均换上绚丽独特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尽兴方休。此外,彝族还有敬老爱幼,热情待客的独特礼仪。境内有万马、永兴两个傣族乡,每年的阳春三月,傣族同胞都要举行盛大的“泼水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地名由来:该县因驻永定乡仁和街,故名。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14年,永仁县辖4乡3镇:永定镇、宜就镇、中和镇、莲池乡、维的乡、猛虎乡、永兴傣族乡共63个村、65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189平方公里。

永定镇苴却社区,龙头山社区,小汉坝社区,大坝村,良田村,糯达村,麻栗树村,太平地村,乍石村,云龙村,麦拉村,店子村
宜就镇宜就村,他克村,阿朵所村,火把村,外普拉村,他的么村,老怀哨村,潘古里村,拉古村,地什苴村,木马村,拉利坪村
中和镇中和村,直苴村,波者地村,他的苴村,小直么村,岔河村,支那村,万马村,进化村
莲池乡莲池村,查利么村,班别村,格红村,羊旧乍村,勐莲村
维的乡夜可腊村,桃苴村,大保关村,么吉利村,的鲁村,维的村,阿者尼村
猛虎乡猛虎村,迤帕拉村,格租村,阿里地村,么苴地村
永兴乡永兴村,那软村,白马河村,灰坝村,小庄村,干树子村,立溪冬村,马颈子村,迤资村,鱼乍村,昔丙村,拉姑村

【历史沿革】 永仁古称苴却。 先秦属古滇国地。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属越雟郡蜻蛉县。 东汉属益州越雟郡蜻蛉县。 三国蜀汉属益州云南郡蜻蛉县。 西晋属宁州云南郡蜻蛉县。 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兴宁郡蜻蛉县。 北朝周属南宁州。 隋朝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初曾置强乐县,武德四年(621)属微州,设深利(今永仁)和十部(今仁和)。唐南诏国时为弄栋节度伽毗馆。 宋大理国属弄栋府。 元宪宗七年(1257)废褒州置大姚堡千户所,属大理下万户;至元十一年(1274)改置大姚县,改属姚州;元天历元年(1328)改属姚安路军民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姚安府,属云南布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改置姚安军民府,辖姚州(今姚安)、大姚县。 清初沿明制,为姚安军民府大姚县。 雍正八年(1730)7月,姚安军民府属迤西道(驻大理府)。 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撤销姚安军民府,大姚县改属迤西道楚雄府。 道光三年(1823)以大姚县北境置苴却行检分治。 民国二年(1913),迤西道更名为滇西道,改苴却巡检司为苴却行政委员,驻苴却,属滇西道。 民国三年(1914),滇西道改为腾越道,苴却行政区属腾越道。 民国13年(1924),苴卻行政区改置永仁县(1929年11月批准),属腾越道。取永境内永定、仁和两大集镇首字定名永仁县。另有“永远施行仁义”之意。 民国18年(1929)废腾越道,直属于省。 民国35年(1946),属云南第八行政督察区(驻姚安县)。 1950年属楚雄专区。 1957年10月18日,国务院批准全体会议第58次会议决定:设置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属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成立)。 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永仁、盐丰、姚安3县,将原永仁、盐丰、姚安3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大姚县(1958年10月15日撤并)。 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设立永仁县,以合并于大姚县的原永仁县行政区域为永仁县的行政区域(1961年分置)。 1965年8月9日,云南省人民委员会【会字652号】通知:云南省永仁县的仁和区(18个公社)、大田区(9个公社)、和平区的大跃进水库划归四川省渡口市(今攀枝花市)。 1974年11月8日,国务院【国发107号】批复:云南省永仁县平地公社(落水洞、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除外)、大潭公社,面积381.97平方千米划归四川省渡口市(1974年9月4日交接)。 1997年,永仁县面积2189平方千米,人口10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3.1%。辖辖1个镇、7个乡:永定镇、永兴傣族乡、万马傣族乡、中和乡、维的乡、猛虎乡、莲池乡、宜就乡。县政府驻永定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103606人,其中:永定镇28101人,莲池乡9861人,宜就乡16784人,猛虎乡9634人,中和乡9853人,万马乡7250人,永兴乡10336人,维的乡11787人。 2001年宜就乡撤乡设镇。 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10.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05万人,占总人口的88.03%;少数民族人口5.72万人,占总人口的55.64%。辖2个镇、4个乡、2个民族乡:永定镇、宜就镇、中和乡、猛虎乡、莲池乡、维的乡、永兴傣族乡、万马傣族乡。共有65个行政村。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103960人,少数民族人口56871人,非农业人口12903人,农业人口91057人。辖2镇、6乡:永定镇、宜就镇、莲池乡、猛虎乡、维的乡、中和乡、万马傣族乡、永兴傣族乡。下设65个村(居)委会,685个村民小组。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楚雄州部分乡镇撤并方案。其中,永仁县撤销万马傣族乡,将原万马傣族乡所辖的迤资、昔丙、拉姑、鱼鲊4个行政村划归永兴傣族乡管辖;将原万马傣族乡万马、进化2个行政村划归中和乡管辖,并将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中和乡改设为中和镇,镇政府驻原中和乡政府驻地。 2006年,永仁县面积2189平方千米,人口10.79万人。辖3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3个居委会、60个行政村。 永仁县气候概况 永仁县属内陆高原区,位于滇中红色高原北缘,具有“V”字形和“山”形结构特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地势开阔,平均海拔1530—1700米之间。县城永定镇海拔1536米,境内最高点为宜就镇大雪山主峰,海拔2884.6米,最低处是永定镇石坎子下的金沙江边,海拔925米。 永仁县属亚热带气候,受海洋季风的影响,形成冬春干燥,夏秋多雨,干、湿两季分明的气候特点,雨量偏少,蒸发量非常大。永仁县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达2824.4h,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拉萨)、全省第一,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年均气温17.8℃,年均降水量840mm,无霜期315天,≥10℃的年平均积温为5934℃。

精选留言

楚雄永仁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