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市

永城市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处在东经115°58′~116°39′,北纬33°42′~34°18′之间,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河南省直管试点县(市)。全市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万亩。截止2011年10月底,全市总人口150.6万,统计常住人口1377897人,其中城区人口45万,城镇率36%。
永城是长寿之乡。永城区位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完善的社会保障,悠久的长寿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活环境,造就了宜居宜业的胜地、健康长寿的福地。目前,全市共有百岁以上老人158人,80岁以上老人3.5万余人。2011年12月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永城是汉兴之地。永城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境内分布有汉梁王墓群、汉高祖斩蛇碑等汉梁古文化人文景观29处,其中梁孝王王后墓结构复杂,规模宏大,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芒砀山文物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和中北部10省“网民和游客最喜爱的十大超级景区”。陈官庄革命纪念馆被评为“3A”级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
永城是能源之都。永城矿产资源丰富,地下储煤面积1000平方公里,储量达50亿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和豫鲁苏皖地区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境内坐落有永煤集团、神火集团、裕东电厂等大型骨干企业,其中永煤、神火两大企业集团双双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年产原煤2300万吨。同时境内还储有铁矿、瓷土、花岗岩等17种矿产资源。
永城是面粉之城。永城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粮油百强市、河南省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市,小麦产量连续八年增产增收,面粉加工企业已达142家,年加工小麦60亿斤,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面粉城”,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中国面粉食品博览会。
永城是生态之市。永城是河南省最早启动生态市建设的县级市,是中国长寿之乡。近年来,着力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逐步建立起了健康的自然生态体系、综合的矿区修复利用体系、完善的环境支撑体系、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体系、高效循环的生态经济体系和文明进步的生态社会体系,一座现代化生态宜居优美城市正崛起于豫东大地。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7月,永城市辖6街道20镇5乡:沱滨街道、崇法寺街道、日月湖街道、侯岭街道、雪枫街道、演集街道、芒山镇、酂城镇、高庄镇、十八里镇、薛湖镇、马桥镇、裴桥镇、陈集镇、蒋口镇、太丘镇、李寨镇、顺和镇、苗桥镇、茴村镇、卧龙镇、酂阳镇、马牧镇、龙岗镇、王集镇、刘河镇、双桥乡、条河乡、陈官庄乡、黄口乡、新桥乡,732个行政村,3706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
永城境内有原始社会晚期人类聚落10余处,王油坊遗址、造律台、黑堌堆遗址等均为龙山文化范围。
夏,永城市境属豫州之域。
商,境内出现了棘国、攸侯国两个小国家,有永、酂和芒诸地。
西周,市境大部属宋国,西南部属焦国。春秋,大部属宋国,西南部先后属焦、陈、楚。战国,市境先后属宋国、楚国。
秦,属砀郡,境内设置砀县(今芒山镇)、芒县(今陈集镇刘寨村南)、酂县(今酂城镇)。公元前206年,属项羽西楚国。
汉,境内有芒县、酂县、敬丘侯国(今太丘镇)、建成侯国(今侯岭乡二郎庙湖),属沛国谯郡,而北部砀县一部(今芒山镇)归梁国所有。东汉,光武年间改芒县为临睢,明帝时改敬丘为太丘。临睢、太丘、酂县属沛国,砀县属梁国,建成侯国废。
三国属魏,境内临睢、太丘、建平、酂县属谯郡,砀县属梁国。
西晋,临睢、太丘、建平三县并入酂县,属豫州谯国,砀县并入下邑(今砀山县),仍在梁国(亦称梁郡)境内。
东晋十六国,太宁三年(325年),县境属后赵;升平三年(359年)属前燕,太和五年(370年)属前秦;淝水之战(383年)后属东晋。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酂县属梁郡所辖;元徽元年(473年),“置徐州,立新昌郡,以酂县属之”。
北魏建立后,酂县划归谯州临徐郡,后废。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永城市境属徐州粱郡;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市境西南部为南兖州马头郡下邑县辖区,东北部为徐州砀郡砀县辖区;北齐时,境内置安阳县(今芒山镇保安山南),砀县并入,属彭城郡。这一时期,永城县境所辖诸县并入酂县,县域以酂县为主。
隋,复置酂县,属谯郡。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睢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治所在马甫城(今西城区)东北3里。芒砀山以北地区属梁郡砀山县。
唐,永城、酂县属河南道谯郡。武德五年(622年),永城县治所迁于马甫城(此地势较高,为一山丘,又名无影山);贞观十七年(643年),酂、永城二县直接归亳州管辖,砀山县属宋州辖区。
后梁,升砀山县为辉州;后唐,废辉州复置砀山县,属单州,永 城、酂两县属亳州。
北宋,永城市境所辖仅包含永城、酂二县,永城、酂县属淮南东路亳州。
金,兴定五年(1221年),因永城为淮北要地,在芒山地区设置保安军镇,升永城县为永州,脱离亳州管辖,辖下邑、砀山、酂县。砀山县治曾沉于水,迁址于保安镇(今芒山镇)。
元,至元二年(1265年),“酂县入永州,降永州为永城县”,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至元二十五年,“归德府”更名“汴梁路”,永城随属。
明,永城县属河南省开封府归德州。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升归德为府,永城随属。
清,置永城县,属河南省归德府;宣统三年(1911年),改属河南省开归陈许郑道归德府。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永城县属河南省豫东道,1914年6月,豫东道改名开封道,永城县随属。
1933年2月,永城县划归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管辖。
1938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永城境内国民党辖区仍属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抗日民主政府辖区先后隶属豫皖苏边区革命根据地、淮北第二行政区和苏皖边区第八行政区。
1945年2月,更名雪枫县,县境南部划归雪涡县,县境西南部划归雪商亳县。
1946年12月,雪枫、雪涡、雪商亳3县隶属豫皖苏边区第三行政区。
1947年3月至11月,县东部为萧宿永县辖区;
1947年11月,县北部成立砀南县。
1949年3月,雪枫县复名永城县,撤销雪涡、雪商亳、砀南等县,恢复原建制,隶属皖北行政区宿县专区。
1949年至1952年,永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县域大规模变 更结束。1959年1月至1960年底隶属河南省开封专区;1961年至1996年,隶属商丘专区。
1996年,永城撤县设市,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直管,商丘地区行政公署代管治所向东迁移8公里沱河北岸大谢庄建东城区。
2004年5月,永城成为河南省首批5个重点扩权县市试点之一,市委书记、市长行政级别定为副厅级。
2007年,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发生新的变化等多种因素,部分下放的管理权限没有落实到位。河南省发改委的一则通知,包括永城在内的47个扩权县的12项“特权”被收回。2014年1月1日,永城市由河南省政府直管。
据2014年7月6日豫民行批〔2014〕30号,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城关镇、演集镇、侯岭乡、城厢乡4乡镇建制,设立沱滨、崇法寺、日月湖、侯岭、雪枫、演集6街道。

永城市气候概况


永城区域地质构造,位于秦岭一昆仑纬向构造带北支南侧东延部分,为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内之华北凹陷的一部分。市境内地层无深大断裂及其交汇点,历史上没发生过强烈地震。郯庐断裂带在京沪铁路以东,聊兰断裂带在西北,均距市区150公里以外,常受外地地震波及。
永城位于黄淮平原腹地,全境近矩形,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高差9米,平均海拔31.9米,除东北有方圆16平方公里的芒砀山群外,大部分为平原地区,永城最高海拔为芒砀山主峰159米。浍河、包河流域,地势低平,两河沿岸受黄泛影响形成近河阶地;沱河流域地势较高,微波起伏;滦湖、苗桥、高庄、城厢等乡因多次河流改道形成槽形、碟形洼地。全市地貌可分为剥蚀残丘、黄泛沉积和湖河相沉积低平地3种类型。
永城全境属湿润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049小时,年平均气温14.34℃,平均积温5289℃;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元月份最低。年平均降雨量871.3毫米,无霜期209天。
光绪年间,境内有沟河116条。1985年有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沟河91条,其中王引河、沱河、浍河和包河4大干河均由西北向东南流注入淮河,属淮河流域、洪泽湖水系。本市古有睢水、汴河过境。原薛家湖、滦家湖、焦州湖(二郎庙湖)等均湮为耕地。全市年平均降水总量15.87亿立方米,径流深为135毫米,相应径流量2.699亿立米。

精选留言

永城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