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江苏省西南部。市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


地质

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山地,低山、丘陵、岗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0.8%,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约占39.2%。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7.1%。南京城四周山峦起伏,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遥相呼应。低山、丘陵之间或两侧多是地势低平的河谷平原和滨湖平原,沿长江有沿江洲地和江心洲地,其海拔均不到10米。

长江以北是老山山脉、滁河河谷平原、大片岗地和零星丘陵,长江以南大致可分为3个区域。北部,从沿江到主城区周围,钟山、牛首山、云台山等依次排列,海拔大致在200-400多米;钟山主峰北高峰,海拔448.9米,是宁镇,山脉最高峰,其延伸入城内的钟山余脉,自东向西隆起由富贵山、九华山、鸡笼山、鼓楼岗、

五台山和清凉山组合成的南北分水岭,北侧为金川河流域,南侧属秦淮河流域。中部,从主城区以南到溧水永阳之间,是一构造完整的山间盆地,宁镇,山脉、横山和东庐山、牛首山和云台山、茅山环峙四周,海拔在250-400余米;秦淮河由南向北贯穿盆地,两侧形成海拔5-10米低平的河谷平原;在山地和平原之间,分布着海拔20-60米的黄土岗地。

南部,溧水区南部和高淳区全境,地势东高西低,海拔仅为5-10米的石臼湖和固城湖滨湖平原位于西部,东部为海拔20-40米的黄土岗地;该区域中部,茅山向南延伸的余脉形成海拔约100米的分水岭,东侧为太湖流域,西侧属水阳江、青弋江流域。


气候 

南京具有典型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春秋短、冬夏长,年温差较大。自1905年有气象纪录以来,气温经历先上升再下降又上升的变化。冬季常年以东北风为主,1月平均气温2.7°C,极端日最低气温零下14.0°C,出现在1955年1月6日;夏季以东南风为主,7月平均气温28.1°C,极端日最高气温43.0°C,出现在1934年7月13日。

大于0.1毫米的降水日数113.7天,极端最多年降水日数160天,出现在1957年;年均降水量1090.4毫米,极端最多年降水量1825.8毫米,出现在1991年。


土壤

南京市的土壤类型主要有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两种。地带性土壤在南京北部、中部地区为黄棕壤,在南部与安徽接壤处为红壤。经人为耕作形成的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并有部分黄刚土和菜园土。土壤分布随地形起伏、水文条件呈现出一定规律,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地区三大类。


动植物

南京是中国现代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的地区之一。植被类型复杂,其中自然植被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草丛和水生植被7种类型,栽培植被有大田作物、蔬菜作物、经济林、果园和绿化地带5种类型。植物种类有维管束植物1061种,占江苏省的64.7%;秤锤树、中华水韭、明党参、青檀等7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全市森林覆盖率27.1%。野生动物中,有昆虫795种,隶属于11目125科;鱼类99种,隶属于12目22科;陆栖野生脊椎动物327种,隶属于29目90科;鸟类243种,隶属于17目56科;兽类47种,隶属于8目22科。

在所有动物种类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有东方白鹤、白肩雕、达氏鲟等;二级野生保护动物65种,有江豚、小天鹅、中华虎凤蝶等;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125种,濒危动物35种。


水资源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斜贯市境,长约93千米,东距入海口300多千米。秦淮河自南向北奔流而来,是南京的母亲河;玄武湖、莫愁湖是镶嵌在主城区的两颗明珠。全市湖泊、水库棋布,河流网织,水域面积达11%以上。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江宁的汤山、江浦的汤泉、浦口的珍珠泉等地热资源尤为闻名,水温一般在20℃~60℃。

古城既有群山环抱,又有秦淮河、金川河和玄武湖、莫愁湖等大小河流、湖泊萦绕,点缀于城中南北,与浩瀚的长江一起,组成一曲山川河湖纵横交错的交响诗。难怪三国时,诸葛亮也不禁赞叹:“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


矿产资源

南京蕴藏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的矿产主要有铁、铜、铅、锌、锶、硫铁、白云石、石灰石、石膏、黏土等41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23种、有工业开采价值的20种、正在开采的10多种。锶矿(天青石)的质量和蕴藏量居全国首位;铜矿、铅锌矿蕴藏量占全省90%以上,铁矿占全省89%,石灰石、白云石、凹凸棒石黏土矿在全省占重要地位。

南京的矿产主要集中在4个成矿区带,即江浦一六合铁、铜成矿带,宁镇,铁、铜、硫多金属成矿带,宁芜铁、铜、硫成矿区,溧水铁、铜成矿区。


精选留言

南京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