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区

新兴区隶属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新兴区地处北纬45°40′~45°52′,东经130°45′~131°02′,海拔157—555米之间,地形处在完达山余脉的大架山和马鞍山中间的低山丘陵地区,属北温寒带气候。位于七台河市区西部,东与桃山区,西、北与桦南县,南与鸡西市交界。地处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鸡西四市和勃利、桦南、密山、宝清四县之“街亭”。辖区总面积2002.7平方公里,人口30万(2013年)。
【行政区划】
截止2013年,新兴区辖10个街道、1个镇:兴华街道、新城街道、新立街道、新建街道、北山街道、河南街道、新合街道、缸窑沟街道、新安街道、越秀街道、红旗镇。
兴华街道 万达社区,长虹社区
新城街道 民众社区,万福社区,芙蓉社区,朝阳社区
新立街道 江月社区,秋月社区,双太社区,立新社区
新建街道 百顺社区,虹美社区,新风社区,新宁社区
北山街道 冬梅社区,枫叶社区,欣源社区,安居社区
河南街道 劲松社区,向荣社区,霞飞社区,春晓社区
新合街道 春风社区,春城社区
缸窑沟街道 兴民社区,祥和社区,新平社区,安鑫社区
新安街道 洪雁社区,雄鹰社区
越秀街道 昌盛社区,福安社区
红旗镇 红旗村,红胜村,红新村,红光村,红升村,红卫村,红鲜村,新起村,新村,东升村,曙光村,太和村
种畜场 第一居委会,第二居委会,第三居委会,第四居委会,第五居委会,第六居委会,第七居委会,第八居委会,第九居委会,第十居委会,第一村,第二村,第三村,第四村,第五村,第六村,第七村,第八村
【历史沿革】
新兴区一带,中华民国时期,属勃利县管辖,先后隶属小五站保、第三区、小五站镇。东北沦陷后,初隶第十一甲。
1938年5月日本侵略者强占民地建立七台河开拓点。
1941年增设七台河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勃利县第五区。
1948年3月划归新增设的七台河区管辖。
1951年2月改隶第十二区。
1955年5月复归七台河区管辖。
1956年3月,并村,划乡,设置七台河乡。
1958年9月,于七台河地区成立七台河人民公社,同年底并入七台河矿区公社。
1960年3月改为七台河镇公社,“政企合一”。
1961年5月,“政企分开”。
1965年2月,划归七台河特区管辖。
1970年4月,改隶七台河市,并为市革委会,驻地。同年5月,设立新兴街道。
1983年将新风街道并入新兴街道。
1984年1月20日,省政府批准,设立新兴区。
1992年末,新兴区位于七台河市境西端,东与桃山区毗邻,南、西、北三面为勃利县所环绕。地处七台河西岸,是七台河市开发最早的煤矿区和繁华的老城区。全区总面积122.6平方千米,总人口22.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万人。辖缸窑沟、北山、新合、兴华、新建、新兴、河南、新城等8个街道和红旗乡。区政府驻地兴华路。(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有改动)
1996年,新兴区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19.6万人。辖8个街道、1个镇:兴华街道、河南街道、新立街道、新建街道、新合街道、新城街道、北山街道、缸窑沟街道、红旗乡。区政府驻兴华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195352人,其中:北山街道21578人,兴华街道31718人,河南街道22271人,新立街道29399人,新建街道21349人,新城街道24668人,新合街道11784人,缸窑沟街道18720人,红旗镇13865人。
2009年12月11日,《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调整七台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黑民区[2009]127号):同意将勃利县长兴乡划归七台河市新兴区管辖。

新兴区气候概况


新兴区海拔在157-555米之间,地形处在完达山余脉的大架山和马鞍山中间的低山丘陵地区。新兴区属北温寒带气候,年平均日照为2467-2568小时,积温年平均为2.307℃至2.598℃,全年无霜期119天到137天,年平均温度为3.9℃。新兴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2.9毫米。
人口民族
截止2013年,新兴区总人口30万。新兴区共有1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6.2%;蒙古族占总人口的0.2%;回族占总人口的0.365%;朝鲜族占总人口的0.39%;满族占2.7%;苗族、壮族、芷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佤族11个少数民族占0.15%。
经济发展
2011年,新兴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0亿元,年均增长27%,是2006年的3.3倍;全部税收实现8亿元,年均增长26%,是2006年的3.2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2亿元,年均增长29%,是2006年的3.6倍;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亿元,年均增长26.5%,是2006年的3.2倍;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年均增长16%。

精选留言

七台河新兴区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