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村(安徽省绩溪县瀛洲镇)

龙川村,安徽省绩溪县瀛洲镇下辖行政村,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带盆地小山村,四面环山。得天地厚养,人才辈出。龙川村距离绩溪县城11千米,由原坑口、浒里、横川3个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为21.5平方千米。

从西到东绕村而过的登源河是龙川村的饮用水源。村东为龙峰山,村西为凤山,村北为登源河,村南为天马山。从高处俯瞰,龙川村形似一条龙舟,一叶扁舟,所以又得“船形村”之称。

龙川村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9℃,春秋两季湿润温和,夏季平均气温超过22℃,雨热同期,冬季平均气温小于10℃。

村庄坐落于登源河右岸,呈“枕山、环水、面屏”之势。水口在徽州传统村落中的风水格局中尤为重要,有村则须有水口。

龙川村水口有两处,内水口在龙川河与登源河交汇处,被寓义为“藏龙卧虎之坑”。外水口在天马山下。登源河游于天马山和石笏山之间,形成一个“S”太极形,风水上构成典型的“狮象把口”格局,紧锁的水口有聚财之意。

龙川村先祖迁移自山东,东晋建武二年(318年),胡焱以散骑常侍衔领兵镇守歙州。东晋咸康三年(337年),胡焱定居龙川村,是为龙川村胡氏族始祖。

椐《胡氏宗谱》记载,仅宋、明、清三朝,龙川村就考中进士11名,其中明朝就有7名,最为著名的是“一族开三府”的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副都御史胡宗明三人。历史上进士巷沿线有十四座仕科坊,现已不存在。

相关人文景点有建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的龙川胡氏宗祠,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建的奕世尚书坊,建于明清时代的村内主街巷龙堤凤街,建于明清时代的进士巷。还有通往村外的明清驿道(古官道),为副都御使胡宗明而立的都宪坊,村内教学的方言堂,龙川书院及龙峰书院。

龙川村是藏龙卧虎之地,历史上有胡焱,胡富,胡宗宪及胡宗明等重要朝廷官员,现代尤佳。

胡焱

字子琰,龙川人。东晋监察御史,出按广东,官至散骑常侍。东晋大兴元年(318年),提兵镇守歙州,民赖以安,敕赐田宅于新安之华阳镇,后家于绩溪龙川,为龙川胡氏始迁祖,其子孙散迁各地。

胡富

字永年,龙川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掌管案件,平反众多冤狱。相继任福建佥事、山东分巡海右、广东副使、湖南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顺天府尹、南京户部侍郎、南京户部尚书等官职,胡富果敢执法,不畏权贵,著有《龙峰文集》。卒年77岁,赠太子少保,谥号康惠。

胡宗宪

字汝贞,号梅林,龙川人。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嘉靖十九年授山东益都令,屡决悬案,平反冤狱,获朝廷嘉奖。先后任余姚知县、浙江巡按御史及总督,总制7省军务抗倭灭寇,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并加少保。明嘉靖四十一(1562年)年,因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劾宗宪为“严党”而入狱,嘉靖四十四(1565年)年,瘐死狱中。明隆庆六年(1572年),宗宪案得以昭雪,并录平倭功勋。

胡宗明

字汝诚,龙川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先后任四川参议、河南副使、云南、山东布政使,后以副都御史巡抚辽东。著有《兰言集》(佚)。

龙川村民绝大部分都说皖南方言中徽语,村民主要经济作物是水稻。

截止2020年2月,龙川村户籍人口为2427人,常住人口为2300人,主要民族为汉族。村中主要产业为旅游业及农业,村民人均年收入约11500元。

2012年12月,龙川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9月,龙川村入选安徽省“2019年第一批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名单,同年12月,龙川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龙川村,川村,安徽省,绩溪县
sample
2020-09-09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