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区

山亭区地处北纬34°54′00″~35°19′20″和东经117°14′00″~117°44′20″之间。东邻兰陵县、费县、平邑县,南与市中区、薛城区毗邻,西邻滕州市,北与邹城市接壤。东西最宽处39公里,东南西北斜长47.5公里,总面积1019.2平方公里。
山亭区地势东高西低,呈自然倾斜状,东部为海拔500米左右的低丘陵山区,西部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冲积平原。地层属华北型沉积,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全区有大、小山头5000多个,海拔在400米以上的161个。市最高的3座山峰即翼云山、摩天岭、抱犊崮均在山亭境内。境内山地丘陵面积134万亩,平原面积13.6万亩,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88.6%和9%。
山亭属于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大陆度为65.18%,一般盛行风向东风和东南风。但受海洋一定程度的调节和影响,气候资源丰富,具有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温较高、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山亭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3.5℃。无霜期平均200天左右。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长达2400~280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7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6%。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山亭区辖1个街道、9个镇:山城街道、北庄镇、徐庄镇、西集镇、桑村镇、城头镇、冯卯镇、店子镇、水泉镇、凫城镇。
山城街道 双山居委会,东山亭居委会,西山亭居委会,格上居委会,桃山头居委会,柴林居委会,郭庄居委会,沈庄居委会,前官庄居委会,后官庄居委会,东鲁居委会,西鲁居委会,西山腰居委会,石龙口居委会,段庄居委会,紫薇居委会,南庄居委会,岩店村,南官庄村,岩底村,吴庄村,小王庄村,岩头村,驳山头村,东江村,海子村,横岭埠村,养子峪村,沃里村,善崮村,小河崖村,刘庄村,库山头村,南洼村,柱子山村,中水峪村,朴山前村,王峪村,沙河头村,薄板村,枣树岭村,东水峪村,东南庄村,东山腰村,三山前村
店子镇 店子村,安岭村,高崖村,平子村,罗营村,魏沃村,蒋自崖村,姚营村,石竹村,龙虎村,剪子山村,王河村,柳泉村,鹁鸽崖村,富川村,尚河村,苑庄村
西集镇 东庄村,西集村,刘庄村,冯庄村,北官庄村,河南村,卢山口村,东集村,东河岔村,辘井南庄村,常山村,伏里村,西河岔村,南河岔村,马庄村
桑村镇、 桑村,户口村,苏庄村,瓜园村,王庙村,辛庄村,蒋沟村,马厂村,柴林村,芹沃村,上黄沟村,周村,郭村,白满化村,依山村,葛庄村,艾湖村,张宝庄村,贾庄村,玉子山村,斗城村,大河村
北庄镇 北庄村,毛宅村,高庄村,三道峪村,杏峪村,后峪村,东洋泉村,青石岭村,外峪子村,东庄村,徐洼村,双山涧村,上十河村,下十河村,半湖村,管理村,洪门村,铁山村,羊栏村,务后村
城头镇 东城头村,西城头村,长巷村,周庄村,后大宫村,前大宫村,时村,清河崖村,陈湖村,宋庄村,寨子村,冷泉村,德洪庄村,徐洼村,涝泉村,荒沟村,石沟村,卞庄村,东岭村,房庄村,高庄村
徐庄镇 彭庄村,葫芦套村,乔山村,土山村,湖沟村,前徐村,柿行村,郭庄村,焦山空村,白龙湾村,徐庄村,柳泉村,陡山头村,峨子山村,苇湖村,武王庄村,老君堂村,米山顶村,水城子村,水门口村,花山头村,后峪村,涝岭村,上岭村,王庄村,赵山头村,大峪村,大李庄村,安上村,石嘴子村,西良子口村,东良子口村,藤花峪村,高庄村,黑峪村,幸福庄村,红石嘴村,辛召村,宋庄村,华东村,东七里河村,西七里河村
水泉镇 李庄村,围沟村,板上村,青莲村,夏岭村,下辛庄村,化石岭村,水泉村,上龙庄村,下龙庄村,尚岩村,西崮城村,东崮城村,袁庄村,石盆村,棠棣峪村,唐岭村,赵岭村,张山头村,郑庄村,朱庄村,东朱庄村,云峰山村,长城村,峪子村,田坑村,上辛庄村,杨庄村,白蒋峪村,吉庄村,大马湾村,柴山前村,南蒋村,柴胡村,下湾村,佛山湾村
冯卯镇 独古城村,水山村,望母山村,老虎坡村,朱山村,谢庄村,郝楼村,别庄村,北涝坡村,相山村,对头沟村,辘轳村,青石村,九老庄村,南赵庄村,西岩下村,东岩下村,万庄村,岩马村,北山村,寺沟村,冯卯村,赵泉村,欧峪村,下粉村,朱元村,张庄村,付庄村,百步岭村,张山前村,赵庄村,陈山村,张山空村,温庄村,李井村
凫城乡 西凫山村,东凫山村,官庄村,文王峪村,张庄村,田庄村,崔庄村,白庄村,付庄村,横岭村,马头村,焦山村,滴水村,千佛崖村,榆树村
【历史沿革】
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山亭、西集等地曾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
夏朝时期(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初),南部属鄫国,北部属滕国。
殷商时期(约前16世纪初—前11世纪),南部先属蔇国,后属大彭国,北部为邾国。
西周时期(约前11世纪—前771年),南部属郑国,北部属滕郳。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南部属郑国,北部属滕国和邾国。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前期,南部属兰陵,北部属滕国。前254年,现山亭区全境属楚。
秦(前221年—前206年),南部属鄫县,北部属滕县。
西汉(前206年—25年),南部属楚国氶县,北部属鲁国、沛国滕县。
东汉(25年—220年),南部属琅琊国的氶县、鄫县;北部属鲁国、沛国、蕃县、合乡县。
三国(220年—280年),南部属东海郡氶县、北部属东海郡蕃县、合乡县。
晋朝(265年-420年),南部属兰陵郡氶县,北部属彭城郡蕃县。
南北朝(420年—589年),南部属兰陵郡氶县,北部属鄫郡蕃县。
隋朝(581年—618年),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罢兰陵郡,586年(隋开皇六年)改蕃县为滕县,北部属滕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氶县,置缯州、兰陵县。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缯州,省氶县入兰陵县,山亭南部属之。
唐朝(618年—907年),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分属沂州琅琊郡氶县和滕县。
宋朝(960年—1279年),南部属京东东路徐州琅琊郡氶县,北部属京东西路徐州彭城郡滕县。
金代(1115年—1234年),南部属峄州,北部属滕州。
元代(1271年—1368年),山亭区全境属山东西路,南部属峄州,北部属滕州。
明代(1368年—1644年),山亭区全境属山东省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南部属峄县,北部属滕县。
清代(1636年-1911年),现全境属山东省兖州府,南部属峄县,北部属滕县。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镇街先后分别隶属滕县、峄县、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滕峄边工委(县委),费滕峄中心县(实验县),双山县、麓水县、白彦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镇(街)先后属滕县、麓水县、白彦县、峄县、枣庄市齐村,区管辖。
1983年1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由原滕县东部8处山区乡镇和原齐村,区北部6处山区乡镇合并组成山亭区,为枣庄市市辖县级区。共有14处公社组成。
1984年3月,社改乡,14处公社改成3镇11乡。
2001年3月,全区乡镇规模调整,原来的14个乡镇合并为8个镇1个街道。
2004年,成立凫城乡,2012年凫城撤乡建镇。全区辖10个镇街,268个行政村(社区)。
2012年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撤销凫城撤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凫城镇。

精选留言

枣庄山亭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