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北接湖南,东邻江西,东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别与广东省河源、惠州、广州及清远等市接壤。介于北纬23°53′~25°31′,东经112°53′~114°45′之间,东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全境直线距离东西跨长186.3公里;北自乐昌市白石镇三界圩村,南至新丰县马头镇路下村,南北为173.4公里。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和南雄市,共10个街道、4个办事处、93个镇、1个民族乡。全市土地面积1.84万平方千米,韶关市区面积3468平方千米。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第一高峰。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以浈江为干流,主要支流有武江、墨江、锦江、翁江、南水。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为21℃,年平均降雨量为1700毫米,全年无霜冻期为310天左右,冬季北部有雪。韶关是全国重点林区,广东用材林、水源林和重点毛竹基地,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和珠江三角洲的生态屏障;林地面积191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90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05%。韶关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有“中国锌都”称号,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5种,其中优势矿种有铀、铅、锌、铜、钨、钼、硫、水泥用石灰岩、稀土、新丰的陶瓷土、萤石、地下热水等12种,尤其是有色金属矿产,在广东占有重要位置。

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全境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厦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地质构造复杂,火成岩分布极广,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在地质历史上属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峻以及发育成各级夷平面,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自北向南,三列弧形山系排列成向南突出的弧形构成粤北地貌的基本格局:北列为蔚岭、大庾岭山地,长140公里;中列为大东山、瑶岭山地,长250公里;南列为起微山、青云山山地,长270公里。其间分布两行河谷盆地,包括南雄盆地、仁化董塘盆地、坪石盆地、乐昌盆地、韶关盆地和翁源盆地。红色岩系构成的丘陵、台地分布较广,特征显著。仁化丹霞山一带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所在地和命名地,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山群呈峰林结构,有各种奇峰异石600多座。南雄、坪石等盆地属红岩类型,南雄盆地幅员较广,岩层有十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全市境内山峦起伏,高峰耸立,中低山广布。北部地势为全省最高,位于乳源、阳山、湖南省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第一高峰。南部地势较低,市区海拔在最低35米。

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全境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厦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地质构造复杂,火成岩分布极广,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在地质历史上属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峻以及发育成各级夷平面,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自北向南,三列弧形山系排列成向南突出的弧形构成粤北地貌的基本格局:北列为蔚岭、大庾岭山地,长140公里;中列为大东山、瑶岭山地,长250公里;南列为起微山、青云山山地,长270公里。其间分布两行河谷盆地,包括南雄盆地、仁化董塘盆地、坪石盆地、乐昌盆地、韶关盆地和翁源盆地。红色岩系构成的丘陵、台地分布较广,特征显著。仁化丹霞山一带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所在地和命名地,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山群呈峰林结构,有各种奇峰异石600多座。南雄、坪石等盆地属红岩类型,南雄盆地幅员较广,岩层有十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全市境内山峦起伏,高峰耸立,中低山广布。北部地势为全省最高,位于乳源、阳山、湖南省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第一高峰。南部地势较低,市区海拔在最低35米。

 韶关属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带并以中亚热带气候为主的湿润性季风型气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风影响,受南岭山脉的影响,形成相当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第一高峰。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以浈江为干流,主要支流有武江、墨江、锦江、翁江、南水。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为 21℃ ,年平均降雨量为1700毫米,全年无霜冻期为310天左右,冬季北部有雪。
四季特点为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热。年平均气温18.8°C―21.6°C,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8°C―11°C,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8°C―29°C,冬季各地气温自北向南递增,夏季各地气温较接近。雨量充沛,年均降雨1400―2400毫米,3―8月为雨季,9―2月为旱季。日平均温度在10°C以上的太阳辐射占全年辐射总量的90%,光能、温度、降水配合较好,雨热基本同季,有利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全年无霜期310天左右,年日照时间1473—1925小时,北部乡镇冬季每年均有降雪。

[行政区划]

全县总面积2175平方公里。辖龙仙、江尾、坝仔、周陂、官渡、翁城、新江七镇和铁龙林场。2017年年末户籍人口416486人。县城设在龙仙镇。

【建制沿革】
韶关历史悠久、古老文明,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设曲江县,属桂阳郡,治所在今韶关市区东南莲花岭下。
曲江县至今有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设始兴郡,曲江县为始兴郡治所。
东晋时移治今韶关西南。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设韶州府,因州北名胜韶石山得名。
唐为韶州治。五代南汉移治今韶关市。
元、明、清皆为韶州路、府治。民国时期先后设广东省南韶连绥靖区、南韶连道、岭南道、南韶连行政区、北区、西北绥靖区、第二行政督察区等。
1943~1945年设省辖韶关市,为广东省临时省会。
1949年11月,广东省设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在曲江城区设韶关市,辖曲江县等17县市。
1950年北江临时行政区委员会更名北江专区.
1952年后改设粤北行政区、韶关专区、韶关地区。
1966年曲江县移治今址马坝镇。
1975年韶关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曲江县。
1983年撤销韶关地区,所属县并入韶关市。
1984年起辖3区9县3自治县。
1988年起辖3区8县。
2004年5月起辖3区7县(市)。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133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7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91.4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674.8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3.8:36.6:49.6调整为12.8:36.7:50.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4.5万元,增长5%,按平均汇率折算为6678美元。分区域看:韶关市区生产总值645.9亿元、增长6.7%,占全市生产总值46.5%,人均生产总值6.2万元(9182美元);县域生产总值742.8亿元、增长5.1%,占全市53.5%,人均生产总值3.86万元(5716美元)。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6.9%,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74.8亿元、增长10.1%,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82.6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7.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4.4%,金融业增加值增长4%,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6.8%。民营经济增加值682.6亿元,增长4.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1%。

精选留言

韶关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