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西依吕梁山,东濒汾河水。南以虢义河与孝义交界,西依薛公岭与中阳县、离石区为邻,北沿墙板山与文水县毗邻。

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平均海拔1414米,自然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各占1/3左右,西北部为山区,系吕梁山支脉。这里峰峦重迭,灌木丛生,并有部分森林,主要山峰有石华崖、董家梁、墙板山、元宝山、薛公岭等,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其中石华崖2043米,是市内最高峰。中部和西南部为黄土丘陵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海拔在1300米左右。东南部为平原,是太原盆地的一部分,海拔最低处724米,这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是粮棉产区。境内河流为季节河流,主要有中部的峪道河、向阳河、禹门河,南部的阳城河;东部的文峪河、磁窑河等。其中文峪河最大,它与磁窑河由文水入境于孝义境内汇合注入汾河,水资源总量1.6亿吨。是驰名中外的汾酒、汾州核桃和汾州香小米之乡。耕地面积5.5万公顷,农作物以小麦、高粱、玉米、谷子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瓜菜等。全市林业用地61021.10公顷.生态公益林地44421.04公顷,其中,重点公益林地6363.360公顷,一般公益林地38057.68公顷.全市核桃经济林面积36666.67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4.6%。

汾阳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的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干冷少雪;春季多风干旱,回暖快;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暖,春寒,伏旱,秋涝等极端天气,时有出现,而且近几年越来越明显。

据1961---2017年资料统计汾阳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0.7℃;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2℃,极端最低气温为-27.4℃(1971年1月30日),七月份平均气温24.4℃,极端最高气温为39.9℃(1974年6月16日)。历年最热月和最冷月气温可相差29.6℃。

1961-2017年气温资料统计表(一)(℃)

进入21世纪以来,汾阳市全市年平均气温逐年升高,以2017年为例,本年年平均气温 11.9 ℃,本年极端最高气温 38.8 ℃,出现在5月28日;本年极端最低气温 –16.2℃,出现在 1月20日。

近年年平均温度资料统计表(二)(℃)

一般10月上旬最低气温降至0℃或以下,第二年四月下旬升至0℃以上。大于0℃的积温4309.1℃,大于5℃的积温4233℃左右大于10℃的积温3919.8℃左右。

全年无霜期202天(按白霜计算),平均初霜日在10月上旬,终日在4月中旬;最早的初霜日为9月15日(1974年),最迟的终霜日为5月17日(1980年)。最长无霜期可达253天(2002年),而最短无霜期只有127天(1981年)。

1961-2017年湿度资料统计表(三)(%)

历年平均湿度为57%。夏秋季盛行暖湿的东南风,阴雨天气多,湿度大,冬春季节受干冷的大陆气团控制,多风少雨,湿度小。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最大值在日出之前,最小值在15时左右。

1961-2017年气压资料统计表(四)(百帕)

历年平均气压为930.3百帕,最高出现在2004年10月25日,为990.5百帕,最低出现在2009年2月12日,为908.7百帕。夏秋季节气压低,多雨少风,冬春季节气压高,少雨多风。

1961-2017年降水资料统计表(五)(毫米)

年平均降水量439.7毫米,最多年降雨量为718.1毫米(1988年),最少年降雨量只有260.7毫米(1997年)。一日最大降水量140.2毫米,发生在1977年8月6日,按季节年内各季分配极不均匀;春季3-5月降雨量为65.1毫米,占全年14.8%。夏季6-8月份降水246.5毫米,占全年56.1%。秋季9-11月降水量26.4毫米,占全年26.4%。冬季12-2月降水量为12.0毫米,占全年2.7%。

1988年7月,降水量达到357.6毫米。同年8月份,降水量达到194.7毫米,为历史最多月降水量,暴雨使得汾阳市两端县区山洪暴发,庄田淹没,损失严重。7月1日到8月6日,总降雨量达560.8毫米,超过正常年份全年的总降雨量。仅7月15日至8月6日就五次遭受冰雹、暴雨、洪水灾害的袭击。第一次是7月15日凌晨5时40分至6时,大风、大雨和冰雹一齐袭来,20分钟就降雨71.4毫米,使阳城、见喜、三泉、城关、肖家庄、栗家庄的11万亩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受灾的葵花、棉花、芝麻、瓜类及蔬菜基本绝收,大秋作物也损失严重。第二次是7月20日,这一天早、晚连降两次暴雨,共降雨84毫米。当晚山洪暴发、虢义河、董寺河决口,使见喜、城关两个乡的部分村庄受灾。第三次是7月23日5时至7时半,降雨89毫米。由于短时间连续降雨,地下水份含量处于饱和状态,雨水径流量达90%以上,形成了平地起水与山洪暴发同时并发的状况,使虢义河、阳城河、董寺河、禹门河4条主要洪水河多处决口,全县14个乡镇的200多个村,庄,22269户遭到洪水袭击。在这次灾害中,三泉镇的巩村、义丰南,阳城乡的吴南社、昌宁宫,城关镇的南关、东关等村,遭灾十分严重。第四次是8月4日,阳城河、虢义河上游的石庄、杨家庄、南偏城降大暴雨,使阳城、见喜、石庄等乡镇再次遭受灾害。第五次是8月6日凌晨2时零5分至4时25分,我县太绥公路以西的丘陵山区降雨170.2毫米,平川地区降雨145毫米。据水利部门测算,西部山区以及丘陵地区700平方公里的面积上,降水总量为1.19亿立方米。这么多的洪水,县境北部洪水通过上庙沟、林业沟、石门沟、黄沙沟、安上河和小相河一齐向杏花村镇、境内袭来,使杏花村,汾酒厂、东堡、西堡、下堡、小相等村,全部进水。特别是杏花东堡村,洪水深达2米左右,这股洪水漫过太绥公路以后进入了罗城洼和马寨洼。椐统计,全县4.4万户1.8多人遭灾,有4万多间房屋倒塌、下陷、裂缝,有57人死于洪水灾害,876人受伤。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30万亩。国营、集体工商企业有42家遭洪水袭击,水泥厂、轴承厂、木器厂、农修厂等14个企业遭灾停产。受灾乡镇企业1569个,其中113个骨干乡镇企业遭灾停产。汾阳主要出境通道太绥公路中断交通9天,对外邮电通讯中断17个小时,县城供水瘫痪3天。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1.9亿多元。

年降水日数为73.6天,其中春季3-5月16.6天,夏季6-8月31.2天秋季9-11月19.3天,冬季12-2月6.7天。

暴雨多出现在6-8月份,山区和丘陵低于多于平川,1980-2017年,共出现日降水≥50毫米的暴雨天数为19天,主要出现在近15年,日降水≥100毫米的暴雨没有。

全年降雪主要发生在1-3月,10-12月,平均降雪天数14.5天,积雪天数20.6天,积雪最大深度为22厘米,发生在2009年12月12日。最早的降雪发生在2010年10月26日,最晚的降雪发生在1965年1月27日。最早的终雪日1977年2月7日,最晚的终雪日1965年4月27日。

全年雷暴平均天数为21.9天,主要发生在4-10月份,历年最多是2003年,40天。

冰雹平均天数0.3天,主要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平川甚少。

1961-2013年蒸发量资料统计表(六)(毫米)

境内蒸发受温度、湿度、风力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年平均蒸发量为1898.6毫米,大于年降水量四倍,因此气候干燥,年平均蒸发量最大主要发生在5月份,月蒸发量为298.9毫米,最少为1月份,仅为47.1毫米。(由于上级部门规定,蒸发观测2014年取消。)

1961-2017年日照资料统计表(七)(小时)

年平均日照时数2278.7小时,且由于雾霾的影响,近几年日照时数偏少,最少出现在2016年,为1832.1小时,最多出现在1965年,为3974.1小时。年内春季3-5月晴多阴少,日照时数692.4小时,日照百分率57%,平均日照7.5小时;夏季6-8月,昼长夜短,日照时数625.9小时,日均6.8小时,日照百分率44%;秋季9-11月,天高气爽,日照时数510.1小时,日均5.6小时,日照百分率44.2%;冬季12-2月,天气寒冷,日照时间短,日照时数450.4小时,日均5小时,日照百分率43%。

1961-2017年风向风速资料统计表(八)(米/秒)

年平均风速为2.0米/秒,年极大风速出现在2016年6月13日,为25.9米/秒,最多风向为NW,出现频率为11.2%,按季节划分,冬、春季大部分为NW,夏秋季为SW。年平均大风日数8.3天,历年最多大风日数为33天,分别为1965和1966年。

1961-2017年地面温度资料统计表(九)(℃)

历年地面温度平均为13℃,地面温度影响动植物的生活和生长,历史极端最高地温为74℃,发生在2005年6月22日,历史极端最低地温为-33.2℃,发生在1971年2月8日。历史最大冻土深度为87厘米,发生在1993年2月,有3天。

行政区划:

全市辖5个街道、9镇、2乡,即:太和桥街道、文峰街道、南薰街道、辰北街道、西河街道,杏花村镇、贾家庄镇、冀村镇、肖家庄镇、演武镇、峪道河镇、三泉镇、石庄镇、杨家庄镇、阳城乡、栗家庄乡,共有262个行政村,38个社区。

峰街道 西府社区,鼓楼南社区,小南关社区,海洪社区,南薰楼社区,建昌村,昌宁宫村,东南村,东关村,南关村,洪南社村
太和桥街道 幸福街社区,鼓楼北社区,胜利路社区,府学街社区,新开路社区,北关村,东北村,北关园村,籽城坊村,古庄村,曹兴庄村
贾家庄镇 贾家庄村,西陈家庄村,北廓村,米家庄村,前庄化村,后庄化村,罗城村,古浮图村,朝阳坡村,小罗城村,太平村,董寺村,金井村,新丰村,古贤村,西雷家堡村,大相村
杏花村镇、 杏花酒厂居委会东堡村,西堡村,冯郝沟村,安上村,小相村,上堡村,下堡村,小相寨村,庄上村,石老村,上庙村,张兴村,窑头村,辛庄村,杜村,官道村,永安村,武家垣村
冀村镇、 冀村,仁岩村,艾子村,城子村,唐兴庄村,古贤庄村,东河头村,南浦村,东马寨村,东遥庄村,东陈家庄村,大会头村,普堤庄村,东宋家庄村,西九枝社村,东九枝社村,李家庄村,东社村,富家庄村
肖家庄镇 安头村,康宁堡村,肖家庄村,八十堡村,玉兰村,青堆村,高丰村,孙家庄村,唐家堡村,中寨村,西马寨村,东雷家堡村,宣柴堡村,义安村,潴城村,何家庄村,望春村
演武镇 演武村,招贤村,白石村,南开社村,东堡障村,西堡障村,辛盖村,韩家桥村,北上达村,中上达村,南上达村,师家庄村,西河堡村,东大王村,西大王村,北川头村,北小堡村,北辛庄村
三泉镇 三泉村,张新堡村,赵家堡村,任家堡村,李家街村,南垣村,仁道村,郭家庄村,张多村,新贤村,团城村,段家庄村,聂生村,巩村,尚文村,义丰北村,义丰南村,平陆村,西赵村,东赵村,东石村,南石村,北石村,上庄村,北马庄村,南马庄村,北榆苑村,仁义庄村,西贾壁村,东贾壁村,坂峪村,崞村,员庄村
石庄镇 石庄村,下庄村,曹家庄村,前杨家寨村,后杨家寨村,阳泉村,张家庄村,东村,南广城村,北广城村,西庄村,东武堡村,西武堡村,胡家社村,原家社村,李家庄村,菽禾村,谷雨堰村
杨家庄镇 庄子村,垣头村,北舍村,中庄村,靳家庄村,韩家垣村,高家庄村,磁盆沟村,杨家庄村,中西庄村,堰头村,前贺庄村,后贺庄村,色头村,南灵浮村,北灵浮村,北偏城村,舍科村,王家池村,南偏城村,南堰村,乔家山村,邓家坪村,芦王庄村,南垣活村,谷丰村,裴家庄村,紫家堰村
峪道河镇 刘村,肃静村,圪垛村,堡城寺村,宏寺村,峪口村,赵家街村,梁家沟村,李家沟村,崖头村,田褚村,水泉村,张家坡村,王盛庄村,柏草坡村,赵庄村,后沟村,金庄村,桑沟村,开垣庄村,安乐庄村,下池家庄村,上池家庄村,敖坡村,龙湾村,下张家庄村,上张家庄村,宋家庄村,坡头村,马家社村,向阳村,褚家沟村,冯家山底村,余家垣村,相子垣村,交口村,任家庄村,古池村
西河乡 英雄北路社区,英雄南路社区,西苑社区,中华社区,盘龙社区,冯家庄村,西门村,北门村,西关村,大向善村,小向善村
阳城乡 西阳城村,东阳城村,孝臣村,田屯村,小虢城村,靳屯村,东龙观村,西龙观村,文侯村,乔家庄村,赵家庄村,吴南社村,峰南村,西路家庄村,见喜村,董和村,东官村,西官村,虞城村,普会村,董家庄村,干河村,节义村,牛庄村,史家堡村,北庄村,东堡村,北堡村,申家堡村,东路家庄村
栗家庄乡 栗家庄村,万户侯村,南垣底村,石塔村,南花枝村,北花枝村,石家庄村,芦家垣村,河北村,牧庄村,芦家庄村,桑枣坡村,田村,协和堡村,刘家庄村,郭家庄村,北垣底村,南垣村,南垣寨村,河堤村,兴裕村,龙泉村,杏湾村,黄嶂村,前庄村,上林舍村,安家庄村,张家堡村,侯家堰村,下家庄村,南庄村,北西庄村,郝家庄村,北赵郡村,南赵郡村

历史沿革

汾阳有2600多年的置县史,其中1600多年为州府郡治所。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汾州改州为府至民国元年(1912年)废置,汾阳城区一直为晋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的汾阳市区便是由原来的汾州府城、汾阳县城发展而来。民国元年废府存县。1951年撤汾阳专区,县隶属榆次专区(1958年更名为晋中专区)。1971年划归新成立的吕梁地区。1996年撤县设市。因地处要冲,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之末,曹操分匈奴左部万余人落于此;中唐之际,郭子仪在此建功立业,受封汾阳郡王;之后,宋金又置汾阳军于此,走出一代名将狄青。明万历23年,设汾州府。

人口

总人口42.58万人。辖基层党组织960个,党员18278名。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1320656万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978万元,下降8.7%;第二产业增加值720096万元,增长26.8%;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539582万元,增长11.8%。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54.5%:40.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4%、73.8%和29.5%,分别拉动GDP增长-0.6、13.1和5.2个百分点。

精选留言

吕梁汾阳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