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

武山县位于天水市西北部的渭河上游,甘肃省东南部,东经104°34′~105°08′,北纬34°25′~34°57′之间,东连甘谷,南靠岷县、礼县,西接漳县,北邻陇西、通渭二县。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中部河谷川区倾斜。县境东西宽57.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2011年)。

武山县位于中纬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冷而无严寒,夏热而无酷暑,冬长夏短,春秋相当,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3℃,年均日照2331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415.5毫米,降水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增,西北角的桦林镇年降水为355毫米左右,而东南角的草川降水在600毫米以上;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平均无霜期196天,浅山区为170至180天,中山区160至175天,较高山区为140至165天。南北浅山温和半湿润区,包括渭河干流和榜沙河下游南北浅山及漳河、山丹河、大南河下游东西浅山地带。海拔1600至1800米,农作物有小麦、马铃薯、糜、谷、油菜、胡麻等,两年三熟。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和冰雹、大暴雨等;南部中山温和湿润区,包括温泉、四门中部及龙台、滩歌等镇北部地区。海拔1800至2000米。农作物有小麦、马铃薯、禾田、糜、谷、胡麻等,一年一熟。低海拔区抓紧农事,可两年三熟。主要自然灾害有低温、冻害和秋季连阴雨等;北部中、后山温凉湿润区,包括榆盘镇全部、咀头乡北部、桦林镇西部、高楼镇西南部及马力镇西北部135.3毫米,占全年总量的28.3%,秋雨的中山区。海拔2000至2500米,农作物有马铃薯、洋麦、禾田、小麦、豌豆、胡麻、燕麦等,一年一熟。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低温、冻害及冰雹等;南部后山温凉湿润区,包括杨河、沿安等乡镇全部及温泉、四门、龙台、滩歌、马力、袁河等乡镇南部山区。海拔2000至3120米,农作物有马铃薯、洋麦、蚕豆、春油菜及荞、燕麦等,一年一熟,有些地方三年两熟,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是林草区。主要自然灾害有伏、秋涝旱及雹雨。

全县地貌形态分为三个基本单元:县北部属陇中构造盆地,呈黄土侵蚀堆积地貌;中部属渭河地堑谷,呈河流侵蚀冲积地貌;南部属西秦岭褶皱断块山地,呈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

   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  县南部构造剥蚀山地属西秦岭构造剥蚀山地。包括温泉草川、沿安、杨河三乡及温泉、四门、龙台、滩歌、马力等乡的南部地区。面积71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5%。海拔2000至3120米,相对高差1120米。  

   黄土侵蚀堆积地貌  县境南起西秦岭构造山地,北至县界,除渭河河谷侵冲积外,全部属黄土侵蚀堆积地貌,面积10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0%,海拔1600米至2500米,相对高差900米。

   河流侵蚀冲积地貌  主要分布于渭河河谷及榜沙河、漳河、山丹河、大南河下游,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5%。海拔1365至1600米,纵比降5.6%。可分为低级阶地(三级以下)河谷盆地和高级阶地黄土斜坡两部分。

土地资源  2013年末,全县总土地面积201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1701平方公里,川区3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26万亩,人均耕地1.5亩,林地42万多亩,牧地18万多亩,宜林荒山21万多亩,山地多,川地少。

    农业资源  农业经济中以种植业为主,以小麦、洋芋、胡麻、油菜等为主的粮油料作物23种,以韭菜、西红柿、胡萝卜等为主的蔬菜类39种,以党参、当归等为主的药用植物157种,家畜禽及野生动物41种。其中武山大米曾是“贡品”,出产的水果色、形、味俱佳,反季节蔬菜名扬西北,韭菜、洋葱、胡萝卜、蚕豆、洋芋等远销20多个省市。2012年12月,“武山韭菜”成功注册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马力北顺村,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第二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随着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以及工厂化育苗、恒温保鲜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洛门、城关蔬菜市场的建成运营,武山已成为西北最大的蔬菜产销基地。

    森林资源  县内森林分布不均,主要在南部山区,西北部半阴坡及中部丘陵沟壑区亦有小片次森林与人工林。林地资源面积52912.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7.8%。南部山区林地,分布于温泉、杨河、沿安、四门、龙台、滩歌、马力等乡镇,属西秦岭山地,包括南山、滩歌两林区,主要树种有山杨、白桦、落叶松、油松、华山松、椴木、槭、栎及杂灌木林。渭河南北浅山区林地,分布于县城中部君山与马河林区。树种为山杨、青、白桦、山杏、桑、刺槐、榆树、臭椿、酸刺及少量的华山松、油松、多为针阔与杂灌混交林;河谷川区及铁路公路道旁树,渭河、榜沙河、山丹河、大南河、漳河沿岸有护岸林,多为杨、柳、国槐、刺槐等。林区盛产中药材。有药材资源千余种,已开发利用数百种,常用药129种,畅销国内外的65种,其中,当归、党参、红芪、黄芪、柴胡、半夏、甘草等最为著名。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珍贵禽兽有哺乳、鸟、爬行、两栖4纲,15科,25种。主要有黄鼠狼、麝鹿、野猪、熊、兔、崖羊和马鸡、锦鸡、啄木鸟、猫头鹰、秦岭雨蛙、秦岭细鳞鲑、大鲵、山溪鲵(娃娃鱼)、菜花蛇等,其中:马鸡、锦鸡、大鲵、秦岭细鳞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山溪鲵(娃娃鱼)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矿产资源  县内地层破碎复杂,金属矿藏稀少,但非金属矿藏量较丰富。已探明的金属矿藏有铜、铁、钼、铅、铬、锌等,非金属矿藏有蛇纹岩、白云石岩、滑石及石灰岩等。金属矿藏有庙儿湾铁矿、三水沟铜矿,鸳鸯铬矿,银铜沟多金属矿、温泉阳坡山钼矿;非金属矿蛇纹岩矿点有鸳鸯镇邱家峡北山、城关镇何家沟二处,藏量约10亿吨,在世界同类矿藏中居第二位;白云石岩矿分布于鲁班沟宋家山、县城北的马河沟和桦林乡谢家屲西北的白石阶,储量约10万吨;石灰岩矿县内主要分布于鸳鸯镇支锅峡、吉子坪和马力镇的兔儿崖一带,储量约5亿吨;滑石矿矿点有何家沟的昙花楼和桦林乡华林沟,鸳鸯乡邱家峡北岸也有分布,储量约118万吨。

   水资源  县境内有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渭河干流自西向东从武山中部穿过。渭河支流在区内十分丰富,其中比较大的一级支流有榜沙河、山丹河、大南河和聂河4条,二级支流有漳河。武山境内除北部的小部分沟壑汇入青溪河和聂河在甘谷县内汇入渭河之外,绝大部分河流均流经武山。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0272亿立方米,产水模数10.08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其中自产地表水资源量1.9656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6.96%,地下水净资源量0.0616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3.04%。 

   大气降水是县境水资源的源泉。县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0.9毫米。县境内年降水量正常年景在419.9-551 毫米之间;最大年降水量在551.9-635.1毫米;最小年降水量在242.7-419毫米之间,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比为2.6倍,降水变率大。武山县河谷川区,年降水量400—500毫米,南部山区年降水量稍高,可达500—700 毫米。自南至北降雨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渭河以北一般情况下年降雨量均小于350 毫米。

   地表水又称地表径流,因其从地表及山泉汇集于河川,利于开发,是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武山县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水资源量为19656万立方米。入境水主要在渭河干流、渭河一级支流榜沙河、山丹河、大南河、聂河4条和渭河二级支流漳河都有入境,全县多年平均入境地表水资源量为59870万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9526万立方米,其中:自产地表水水资源量为19656万立方米,占总量的25%,入境地表水资源量为59870万立方米,占总量的75%。

地名由来:因县城西南有武城山而得名。因县境有武城山,为邓艾拒姜维处,故名。

【行政区划】
武山县辖6个镇、9个乡:城关镇、鸳鸯镇、洛门镇、滩歌镇、四门镇、马力镇、桦林乡、高楼乡、山丹乡、龙台乡、温泉乡、榆盘乡、咀头乡、杨河乡、沿安乡。343个行政村。

城关镇 东关社区,南关社区,西关社区,渭北社区,陈门村,家坡村,刘湾村,腰庄村,老庄村,韦庄村,君山村,东关村,红沟村,上街村,南关村,西关村,候山村,史庄村,下街村,奎阁村,清池村,下庄村,邓堡村,康瓦坪村,周岭村,韩川村,杜塄村,杨坪村,上沟村,南峪村,何沟村,磨儿村,西岔村,雷口村,北山村,坡儿村,令川村,黄山村,黑沟村,花坪村,雷山村,坪源村
洛门镇 乐善社区,富源社区,旱坪村,金川村,裴庄村,营儿村,董庄村,关山村,东街村,西街村,南街村,高桥村,新观村,冶扶村,赵碾村,郭庄村,金刚村,史庄村,蓼阳村,郭台村,汪沟村,西坪村,邓湾村,林坪村,下康村,曲里村,新龙村,罗屲村,塔麻村,北街村,龙泉村,西康村,石岭村,宋庄村,石堡村,百泉村,李堡村,刘坪村,牟坪村,杨场村,阳坡村,响河村,改口村,大柳树村,孟家庄村,林家庄村,文寺村
鸳鸯镇 鸳鸯镇社区,砚峰村,费山村,焦寺村,广武村,颉门村,包坪村,盘古村,李山村,麻山村,丁门村,苟山村,大林村,鸳鸯村
滩歌镇 滩歌镇社区,居民委会员上街村,下街村,沟门村,代磨村,代沟村,魏屲村,关庄村,北山村,杏湾村,柒湾村,王磨村,大麻村,樊庄村,阴屲村,赵沟村,费庄村,黄山村,松山村,野峪村,漆庄村,卢坪村,董坪村,黑殿村,兴城村,郭地村,元崖村,南沟村,柳坪村,本深沟村
四门镇 四门镇社区,四门村,尧儿村,三衙村,录坪村,兰屲村,西堡村,周咀村,候堡村,大蒿村,孙白村,松树村,麦山村,南坪村,西川村,草坪村,周湾村,硬湾村,岗头村,水洞沟村,上湾村,下湾村,咀儿村,常湾村,罗诺湾村
马力镇 马力镇社区,王门村,付门村,杨坪村,石峰村,苗丰村,柴庄村,北顺村,王沟村,远钟村,姚丰村,黎堡村,杨沟村,余寨村,马力村,民武村,南阳村,双场村,榜沙村,暖水村,山庄村,堡子村,高山村,张坪村,干扎村,袁河村,石坪村,年坪村,钟山村
山丹乡 周庄村,堡子村,渭河村,车岸村,车川村,山丹村,贺店村,任门村,贾河村,漆河村,干树村,明山村,丁湾村,苏咀村,阴山村,龚山村,赵山村,任山村,阳山村,崔山村,刘屲村,漆窖村
榆盘乡 康沟村,河程村,堡东村,梁沟村,榆盘村,马寨村,关儿村,钟楼村,鲁班村,四湾村,下河村,马河村,盘龙村,徐黄村,苏家村
咀头乡 咀头村,张沟村,吴庄村,王山村,管山村,多家村,宋坡村,尹沟村,金银村,何去村,杜井村,新泉村,白尧村,库洞村,吴山村,白湾村,鸣鼓村,罗坡村,党口村,李尧村,元树村,彭坡村,管沟村
桦林乡 赵坪村,兰沟村,谢坡村,上沟村,郝山村,陈咀村,天衢村,牛庄村,孙堡村,高崖村,马滩村,鲍湾村,朱湾村,高河村,包门村,寨子村,柒坪村
高楼乡 陈门村,刘川村,护林村,柴坪村,秦湾村,子年村,八院村,高楼村,高尧村,常坪村,李坪村,吴坪村,玉林村,八营村,斗敌村,大坪村,张门村,叶兵村,马卜村,柳滩村,独岭村
杨河乡 杨河村,杨楼村,现头村,小庄村,河东村,刘强村,广元村,安沟村,芦河村,西山村,闫山村,庄科村,牛山村,军民村,中梁村,赵河村,张山村,王河村,夏庄村
沿安乡 高九村,白山村,冯山村,郭山村,川儿村,中川村,沿安村,南川村,泉峪村,李庄村,汪庄村,西沟村,苟具村,草滩村,九棵树村,马蹄沟村
温泉乡 斜坡村,大庄村,东梁村,柏山村,英咀村,聂河村,赵庄村,温泉村,田河村,冯河村,大坪村,小南村,盘坡村,杜沟村,何湾村,棋盘村,中坝村,草川村,双录村,马皇寺村,李子沟村
龙台乡 董庄村,沟门村,青山村,杨庄村,东沟村,贾山村,马年村,王山村,龙山村,大庄村,杨咀村,阳屲村,山羊坪村

【历史沿革】
秦汉时期,县境大部属豲道,洛门镇以东属冀县。
东汉中平五年(188年),析襄武、豲道地置新兴县,址设今县城西15公里新兴川(今广武坡西颉家门一带),属南安郡。
三国魏更名武城县,不久即废,复名新兴县。置中陶县,故址在今鸳鸯镇附近。
东晋十六国时期,为前赵、后赵、前凉、前秦、后秦、西秦、大夏等北方七国先后争占,历时百余年。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中陶并入新兴,隶渭州广宁郡。  隋开皇十年(590),新兴并入陇西县,隶陇西郡。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县境沦于吐蕃,历时78年。咸通七年(866年)收复,属陇右道渭州。
五代时期,县域为羁縻地(授予归附的吐蕃族居住),历53年。
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在今县城北建宁远寨,属秦凤路秦州。熙宁五年(1072年),以古渭寨地(今陇西)建通远军,宁远寨属通远军。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升宁远寨为宁远县,属巩昌路巩州。
金天会九年(1131年)正月,宁远陷金。泰和七年(1207年)又降为宁远寨,属临洮路通远军。金天兴三年、南宋端平六年、蒙古汗国太宗六年(1234),宋蒙联军灭金,宁远寨归属蒙古汗国。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复置宁远县,隶属巩昌路巩州。
明、清沿袭宁远县制,属巩昌府,县域包括现有地域和马坞、新寺两镇。清代末年,马坞划归岷县。
民国二年(1913年),因与湖南省宁远县重名,北洋军阀政府内务部决定更名武山县,属渭川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废道,设渭川行政区,不久即撤销。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设天水行政督察区,辖武山等15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改甘肃第四行政督察区,武山属之。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县西边境骆家沟、骆家镇、牟家窑、川口下、川口岘、何家坡、淡家沟、蔡家坪、黄家里、伍家山、瓦窑下、柳树沟、石板上、铨庄下、单道下、丁家咀上、桦林河17村,及插入漳县的王家坪、爷池下、新咀里3村,划归漳县,漳县插入武山境内的徐家门划归武山。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漳县孙家门划归武山。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调整武山、甘谷石庙儿附近的插花飞地。由石庙儿沿洮天公路至张家山堡东西棱线至贾家沟,东属甘谷县,西属武山县;由石庙儿起,沿洮天公路顺李家坪左侧山梁至管家沟东下,北折高家山堡直到甄家山一线,东属甘谷,西属武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用武山县名,属甘肃省天水分区督察专员公署。
1951年4月,属天水区。
1953年,县东边界划出米家庄归甘谷县,划甘谷县属管家沟、台子上、吴庄、多家湾、张家沟、彭家坡5村,归武山县。县西边界划出当中岭、徐家门、李家河、赵家坪、东家屲、景家屲、宋家沟9村,归漳县。
1955年2月,属天水专区。
1969年10月,属天水地区。
1958年4月、12月漳县、甘谷两县先后并入武山,县境总面积达5368平方公里。
1961年12月,三县分置,恢复原武山县域。
1985年7月,属天水市。
1992年5月30日,鸳鸯乡改为鸳鸯镇。
1996年,武山县面积2011平方千米,人口39.9万人。辖3个镇、17个乡:城关镇、洛门镇、鸳鸯镇、桦林乡、榆盘乡、嘴头乡、高楼乡、山丹乡、东顺乡、龙泉乡、郭槐乡、马力乡、袁河乡、滩歌乡、龙台乡、四门乡、温泉乡、草川乡、沿安乡、杨河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399911人,其中:城关镇27251人,鸳鸯镇26062人,洛门镇26905人,马力乡29870人,袁河乡9506人,桦林乡15491人,高楼乡17426人,山丹乡23648人,滩歌乡34257人,龙台乡12271人,东顺乡25415人,郭槐乡22895人,温泉乡11145人,草川乡5804人,龙泉乡30582人,榆盘乡14475人,嘴头乡16894人,四门乡21216人,杨河乡14512人,沿安乡14286人。
2001年12月,滩歌撤乡设镇。
2012年,四门撤乡设镇。
2003年,撤销东顺乡并入城关镇,撤销龙泉乡、郭槐乡并入洛门镇,撤销袁河乡并入马力镇,撤销草川乡并入温泉乡。调整后,全县辖6个镇、9个乡:城关镇、鸳鸯镇、洛门镇、滩歌镇、四门镇、马力镇、桦林乡、高楼乡、山丹乡、龙台乡、温泉乡、榆盘乡、嘴头乡、杨河乡、沿安乡。
2008年末,全县面积2011平方千米,辖15个乡镇,344个行政村,1601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8.88万户41.50万人。

人口

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耕地63.26万亩,总人口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万人。

经济发展

2017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142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0766万元,同比增长6%,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7.3%,拉动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0232万元,同比下降4.7%,对经济的贡献率为负18.1%,拖累经济下降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0430万元,同比增长7.7%,对经济的贡献率为70.8%,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217元,同比增长4.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明显,由上年的38.7:18.1:43.2调整为38.4:16.7:44.9。

精选留言

天水武山县地理民情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