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市

云南省玉溪市代管县级市,澄江市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4°55′、东经102°47′-103°04′。东隔南盘江与宜良、石林县相望,西与晋宁、呈贡县接壤,南跨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两县为邻,北衔阳宗海与宜良毗连。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凤麓镇海拔1750.5米,距省会昆明市东站52千米,距玉溪市区87千米。地名由来:1913年,废澄江府改为河阳县,后因与河南省的河阳县重名,改为澄江县,据《云南郡县释名》澄江府条称:“府城南受星云(抚仙)湖,泓涵清澈,一碧万顷,澄江之后以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澄江县,属玉溪地区管辖。《大明一统名胜志·云南澂江府志胜》卷5河阳县:“抚仙湖在城南十里,一名罗伽湖,一名清鱼戏月湖,周三百余里,北纳诸溪流,南受星云湖,涵泓清流,一碧万顷,其中多石,玉笋山抚其上,宛如仙子凭镜而立。”清道光《澂江府志》卷5《山川·胜景》载:“湖中孤山浮于水面,东南诸山岩壑嶙刚,悬窦玲珑。中有石肖二仙,皆肩搭手而立扁舟,遥望若隐若见。旧传仙人慕湖山清胜,因留其迹,故以名湖。”因湖水清澈,又名澂江。云南省档案馆《伪民政厅各县县名更改》案卷载:“澂江南境为江川县治,江川之水北流入澂江境,汇聚成湖,湖水澂清可鉴,故古人由此而定郡名曰澂江。”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澂江县下辖4镇2街道:阳宗镇、右所镇、海口镇、九村镇、凤麓街道、龙街街道。2019年12月,澄江市由云南省直辖,玉溪市代管。

凤麓镇仪凤社区,拥晖社区,澄波社区,揽秀社区
龙街镇龙街村,万海村,广龙村,尖山村,养白牛村,立昌村,双树村,左所村,高西村,华光村,忠窑村,梁王村,提古村,禄充村
阳宗镇阳宗村,桃李村,新街村,北斗村,净莲寺村,饮马池村,脚步哨村
右所镇右所村,小西村,吉花村,旧城村,补益村,矣旧村,小湾村
海口镇海口村,新村,松元村,永和村
九村镇、九村,龙潭村,七江村,东山村

【历史沿革】 澂江县曾是路、府、郡、县治地。 西汉元封五年,置俞元县,属益州郡。 蜀汉建兴三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俞元县属建宁郡。 西晋永嘉二年,俞元县改属晋宁郡,沿袭至隋。 隋开皇十年,俞元县改属南宁州。 唐武德七年,改属西宁州。 肃宗上元元年,改称河阳郡。 晋天福二年,段思平讨灭南诏后,自立大理国,分治河阳郡为三部,今澂江为罗伽部。 蒙古宪宗六年,改罗伽部为万户府。 元三年,改万户府为中路。 元至元十六年,升为澂江路,辖新兴、路南二州及河阳、江川、强宗三县。 明洪武十五年,改称澂江府,所辖州县不变。 清康熙八年,撤销强宗县并入河阳县,辖新兴、路南二州及河阳、江川二县。 民国2年,撤销澂江府,改称河阳县。后因与河南省河阳县重名,故改称澂江县至今。 民国18年(1929)废道,澂江县直属省。 民国37年(1948),澂江县属云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弥勒县)。 1949年12月9日,云南省和平起义。 1950年2月接管国民党澂江县政权,成立澂江县军事管制委员会。 1950年6月16日,成立澂江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属玉溪专区。 1954年2月,澂江县人民政府更名为澂江县人民委员会。 1955年,澂江县更名为澄江县。 1967年12月9日,成立县革命委员会,行使县级行政领导机构的职权,实行党、政合一的一元化领导。 1970年,玉溪专区改为玉溪地区,澄江县属玉溪地区。 1980年9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建立澄江县人民政府。 1997年,玉溪撤地设市,澄江县属地级玉溪市。 澄江县气候概况 澂江县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四个气候类型的气候。每年平均气温11.9~17.5℃,极端最高气温33.7℃,极端最低气温-3.9℃。有霜日最多46天,最少9天,轻霜冻5年三遇,重霜冻5年二遇。每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相对湿度76%。盛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全年日照总时数2172.3小时,日照率50%。常年总辐射量122210卡/平方厘米。

精选留言

澄江市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