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

灵山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钦州市中部,钦江上游。 地处北纬 21 °50′38 ″— 22°39′16″、东 经 108 °44 ′12 ″—109 °34′16 ″之间。东与浦北县接壤,西临钦州市钦北区和钦南区,南邻合浦县,北与横县和南宁市邕宁区交界。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355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万公顷。辖17个镇2个街道387个村民委员会2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67.3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7%以上。县人民政府驻灵城街道。县城距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贵港市均在150千米以内。黎钦铁路、六钦高速公路、国道209线过境。年平均气温22℃左右,年均降水量约1700毫米,年总日照时数1665小时。已探明储量矿产资源有铁、锰、花岗岩、石膏等,其中石膏储量约5000万吨。地方名特产有荔枝、茶叶、龙眼、香蕉、水牛奶、香鸡、人工养殖蛇等,是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养蛇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先后获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等荣誉称号。

气候

灵山县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春季有间歇性寒潮入侵。据县气象站1956~1984年记录,年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8.2℃(1957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一0.2℃(1963年1月15日)。年积温7500~8100℃,无霜期平均为348天,年平均有霜日数仅2.5天。年日照总时数在1400~1950小时,平均为1673小时。年降水量最大年份为2438毫米(1961年),最小年份为1005毫米(1963年),平均为1658毫米,多集中在4~9月,这期间降水量占全年的80%,年平均降水日数161天。

行政区划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355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8万公顷。辖17个镇2个街道387个村民委员会2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67.3万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7%以上。
辖2个街道17个镇:灵城街道、三海街道、新圩镇、丰塘镇、平山镇、石塘镇、佛子镇、平南镇、烟墩镇、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旧州镇、太平镇、沙坪镇、武利镇、文利镇、伯劳镇。

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灵山县境属百越地。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山县境属象郡地。
三国时期,灵山县境为吴国辖地。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灵山县境属广州合浦郡地。黄武六年(227年),灵山县境属交州合浦郡地。晋,灵山县境属交州合浦郡地。
南北朝南朝时期。宋泰始七年(471年),灵山县境属越州;齐属交州;梁天监一年(502年),灵山县境属安州;陈仍梁制。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设南宾县,县治设于南宾寨(今旧州圩西南侧)。南宾县为灵山县最早县名。属钦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南宾县属宁越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南宾县属钦州总管府。
唐贞观十年(636年),南宾县县治移至峰子岭南(今三海镇棠梨村境内)。同年,钦州州治从钦江县迁至灵山县旧州圩南宾寨(钦州州治遗址)。
唐贞元十年(794年),南宾县改名灵山县,因境内有风景名胜西灵山(今称六峰山)而得名。
五代时,灵山县属钦州。钦州领五县:钦江、保京、内亭、遵化、灵山。
宋开宝五年(972年),废遵化、钦江、内亭三县,以其地并入灵山。灵山县仍属钦州,隶广南西路。宋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诏徙灵山县县治于石六峰下(今六峰山东面),即今县城所在地。
元代,灵山县仍属钦州。至元十七年(1280年),灵山县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海北南道钦州路总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灵山县属钦州府,隶广东。洪武九年(1376年),灵山县属廉州,总属雷州府,隶广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廉州为府,灵山县属廉州府,隶广东。
明正统五年(1440年),海北道兵备副使甘泽始筑灵山城。
清承明制,灵山县属廉州府,隶广东。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将县属秋风练(今钦州市钦北区的平吉等地)、博莪练(今钦州市钦南区的那丽、那彭、那思等地)、菩提练(今钦北区的那香、长滩等地)、青塘练(今钦州市钦北区的青塘等地)拨给钦州。
民国时期,灵山县先后隶属广东省钦廉道、广东省钦廉绥靖区、广东省南路绥靖区、广东省第八行政区。
1949年12月1日成立灵山县人民政府。灵山县时属广东省南路专区。
1950年8月30日属广东省钦廉专区。
1951年2月19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将钦廉专区所属钦县、防城县、合浦县、灵山县、北海市委托广西省代管。
1952年3月28日,钦州专区正式划为广西省建制,灵山县属广西省。
1955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钦州专区的钦县、合浦县、灵山县、防城县、浦北县、北海市又划归广东省建制,灵山县属广东省。
1956年2月28日,灵山县属广东省合浦专区。
1959年1月,灵山县属广东省湛江专区。经国务院批准,从1965年6月26日起,广东省湛江专区的灵山县、浦北县、合浦县、钦县、东兴各族自治县和北海市从广东省湛江专区分出划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灵山县随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
1994年6月28日,灵山县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至今未变。
1996年,灵山县面积3552平方千米,人口约118万人。辖19个镇:灵城镇、三海镇、新圩镇、丰塘镇、平山镇、石塘镇、佛子镇、平南镇、烟墩镇、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旧州镇、太平镇、沙坪镇、武利镇、文利镇、伯劳镇。县政府驻灵城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灵山县总人口1140799人。其中:灵城镇45553人,三海镇85042人,新圩镇82389人,丰塘镇34505人,平山镇36667人,石塘镇39230人,佛子镇49812人,平南镇42910人,烟墩镇58371人,檀圩镇87025人,那隆镇84432人,三隆镇53959人,陆屋镇76749人,旧州镇75760人,太平镇88145人,沙坪镇40445人,武利镇58529人,文利镇27989人,伯劳镇73287人。
2005年6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80号)同意撤销三海镇,整建制并入灵城镇,灵城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县辖18个镇:灵城镇、新圩镇、丰塘镇、平山镇、石塘镇、佛子镇、平南镇、烟墩镇、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旧州镇、太平镇、沙坪镇、武利镇、文利镇、伯劳镇。县政府驻灵城镇。
2013年,拟撤销灵城镇,设立灵城、三海2个街道;同时,将附城、三多2个行政村改为社区(三多社区居委会已于7月30日挂牌成立)。

经济发展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93亿元,财政收入11.0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67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77元。

精选留言

钦州灵山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