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威宁自治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位于东径103°36′-104°45′,北纬26°36′-27°26′之间,西、南、北三面分别与云南省接壤,是云贵川三省的交通要冲,被誉为贵州的西大门。全县东西长116公里,南北宽105公里,距省会贵阳市365公里,国土面积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乌蒙山脉贯穿县境,其间屹立着四座2800米以上的高峰;县境中部开阔平缓,四周低矮,峰壑交错,江河奔流,是“四江之源”(即乌江、横江的发源地,牛栏江的西源、东源,珠江的北源)。县城年平均日照数为1812小时,被誉为“百鸟之都·阳光威宁”。全县辖35个乡镇、621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19个民族,总人口143万人,是毕节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贵州省唯一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的县,全国五个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的县之一。 威宁是进滇入川的交通要塞,距贵阳310公里,距昆明360公里,距成都620公里,距重庆540公里;距离毕节机场、昭通机场、六盘水机场仅1小时左右车程,326国道、102省道及内昆、贵昆铁路均贯穿县境而过。开通了贵阳至威宁的客运专列,毕威高速即将实现全线通车,威水、威昭高速和威宁机场即将开工建设,草海站扩容增道和清水沟货场建设全面启动,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和一半以上的村,通油路;全新的立体交通正在加速构建。 【物产资源】盛产马铃薯、荞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蔬菜、烤烟、芸豆、蘑芋等经济作物和苹果、黄梨、核桃、板粟等干鲜水果。中药材有党参、天麻、黄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马铃薯常年产量在300万吨以上,是著名的“南方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和“南方落叶水果基地”。 【矿产资源】有煤、铁、铅、锌、铜、金、银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50亿吨,铁矿石储量1亿吨,石膏储量59.8万吨,铅锌储量60万吨。 【绿色能源】开发前景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52.5万千瓦;低纬度、高海拔、高原台地的地理特征,使这里的光能资源和风能资源为贵州之冠,风能理论装机容量达15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理论容量可达100万千瓦以上。 【旅游资源】坐落在县城西郊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被誉为“高原明珠”,保护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哈里斯称赞是“皇冠上的宝石、高原上的明珠、世界级的景点”。胡锦涛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曾三次到威宁草海并强调:“要把高原明珠草海保护好、建设好,早日造福人类”。县域内还有西南最大的天然草场百草坪和马摆大山、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坟遗迹、被西方誉为“海外天国”的石门坎等旅游资源。 行政区划:

草海镇威昭路居委会,南泉路居委会,人民中路居委会,县府路居委会,建设西路居委会,解放路居委会,中山路居委会,建设东路居委会,民享路居委会,威宣路居委会,塔山村,龙凤村,星光村,下坝村,大洼塘村,燕山村,银龙村,海边村,西海村,富民村,前进村,响塘村,鸭子塘村,大马城村,陕桥村,大山村,新河村,新义村,新发村,新林村,孔山村,新坪村,高坪村,板仓村,赵山村,阳关村,白马村,天龙村,草海村,东山村,郑家营村,吕家河村,石龙村,中海村,同心村,民族村,卯关村,白岩村,寒洞村,黄仓村,普山村,中塘村,辽原村,开华村,梨营村
么站镇么站村,新房村,联合村,平原村,水塘村,抱都村,大山村,汤村,岔河村,红岩村,香厂村,五嘎村,新元村,田上村,大树村,新飞村
金钟镇金钟村,金水村,联民村,米斗村,大营村,冒水村,夸都村,独乍村,树林村,寨营村,明星村,院箐村,狮子村,新田村,新岩村,新营村,文昌村,水营村,岔沟村
炉山镇炉山村,新丰村,可界村,茶园村,乐溪村,海舍村,光明村,溪街村,明河村,发乐村,民乐村,营乐村,青竹村,新海村,杏洲村,结里村,公贤村,燕山村,尖山村,勤光村,新庄村,园林村,田野村
龙场镇龙丰村,田元村,边沿村,元坪村,红光村,同心村,坪街村,河块村,四乡村,乐坪村,营丰村,格朵村,树舍村,青友村,柳林村,乐元村,箐林村,元山村,颜租块村,克沟村,尖山村,长元村,长坪村,干河林村,开嘎村,白花村,仙龙村,津海村,白岩脚村,营田村,宣峰村,银沟村
黑石镇黑石头村,八一村,院子村,新河村,河坝村,采基村,水平村,开厂村,联营村,四营村,马达村,坝口村,文田村,三地麦村,陆坪村,观音岩村,田营村,高桥村,毛家坪村,双河村,三河村,吉友村
哲觉镇哲觉村,营红村,营坪村,公坪村,新平村,茨海村,铁厂村,坪营村,米乐村,沦河村,对格村,对面坡村,林春村,箐竹村,和平村,大桥村,发财冲村,里可村,红松村,瓦竹村,中发村,马桑林村,海田村,新营村,割麻村,竹坪村
观风海镇野鸡河村,海丰村,七里半村,塘房村,白沙村,仓房村,箐口村,李子村,箐河村,沙子村,新民村,勺口村,七舍村,果化村
牛棚镇鱼塘村,三合村,新山村,水源村,营山村,新华村,新营村,中寨村,新关村,团山村,和平村,发洪村,新龙村,邓家营村,响水村,范家田村,营上村,手工村,黑田村,红旗村
迤那镇中心村,合兴村,五星村,中海村,樱桃村乡民村,茨营村,新田村,文昌村,水塘村,青山村,大山村,双营村,莲花村
中水镇花桥村,友光村,建山村,小寨村居乐村,烽火村,上寨村,泉山村,正山村,银水村,石板河村,中河村,新光村,前河村,银厂村,瓦厂村,龙塘村,花园村,新街村
龙街镇中心村,大院村,奢基姑村,龙街村,方井村,大寨村,甫嘎村,龙河村,小米村,木槽村,同心村,朝阳村,海龙村,银桥村,红星村,银泉村,金星村,扎塘村,新水村,和平村,高峰村,营合村,丰光村,团结村
雪山镇雪山村,青松村,新渠村,妥打村,斗母村,栽树村,牧场村,法地村,迎光村,廻龙村,建民村,鱼塘村,谢家院村,盐井村,锅底村,花立村,灼甫村,大发村,高营村,红旗村,胜利村,凉山村
羊街镇羊街村,小河边村,交河村,群沟村,车边村,双河村,银河村,牛角井村,兴隆厂村,西华村,箐脚村,松山村,矿山村,梨平村,红山村,骑龙村,棒木村,云桥村,蛇街村,银华村,大洼村
小海镇小海村,松棵村,响水村,卯家营村,朱嘎村,小张关村,西冲村,松山村,平山村,营丰村,三河村,新光村,银光村,和平村
盐仓镇盐仓村,团结村,柳坪村,娱满村,邓营村,松海村,营洞村,可界村,幺站村,二堡村,三寨村,大路村,黎坪村,高峰村,四堡村,兴发村
东风镇元木村,文明村,草坪村,天桥村,采拖村,三庄村,开坪村,竹林村,营坝村,拱桥村,黄泥村,梯田村,鲁章村,抹倮村,格书村
二塘镇二塘居委会,沿海村,产底村,果花村,茶山村,明洞村,新合村,铁营村,中山村,议山村,发山村,梅花村,艾家坪村
猴场镇街上村,群发村,保坪村,桥梁村,葡萄村,巴西村,中营村,新建村,长冲村,木块村,藤桥村,格寨村,倮村,发纠村,平洞村,穿洞村
金斗乡金斗村,红石村,坪子村,冲子村,勺白村,站坡村,平丰村,向岭村,营洪村,朱家坡村,高田村,河畔村,三岔村,黑坭村,岩头村,杏子村,围帐村
新发布依族乡联合村,海子村,开坝村,红旗村,开兴村,三合村,铜厂村,箐脚村,田边村,峨嘎村,响水村,得多村,阿嘎村,出水村,中寨村,先锋村,红岩村,纸厂村,曹家沟村,乐居村,水塘村,华沙村,桂坪村,宝塔村,红丰村,新民村,花园村,松发村,中心村,民族村,龙滩村
岔河乡金钟村,利毕村,新村,大洪村,沙营村,新发村,新光村,恰西村,银厂村,龙头山村,新炉村,海坪村,迎江村,三益村,营沙村,岔河村,汗坝村
麻乍乡吊水村,乐利村,营河村,松木卡村,岩格箐村,嘎利村,箐岩村,启嘎村,长方村,二田村,坝海村,双包塘村,营脚村,双河村,新水村,得营村,得平村
海拉乡海明村,元丰村,卫星村,海昌村,海元村,海星村,江边村,文炉村,新村,花果村,平原村,黑多村,新海村,红光村,东风村,火箭村,石平村,草原村
哈喇河乡马脖村,河边村,闸塘村,六角村,海外村,牛街村,发沙村,马店村
秀水乡秀水村,朝阳村,大寨村,高丰村,中海村,前丰村,坚强村,新光村,华丰村,中义村,新田村,田坝村,新平村,新河村
斗古乡三营村,斗古村,松山村,水塘村,白沙村,干沟村,上关村,中关村,松坪村,米乐村,石营村
玉龙乡沙田村,和平村,新民村,新发村,营寨村,田坝村,工农村,中营村,团结村,深沟村,新寨村,大寨村,飞蛾村
黑土河乡黑土河村,新田村,爱华村,新华村,中坝村,坪山村,半坡村,海戛村,白么村,水塘村,高山村,落开村
石门乡荣和村,女姑村,新民村,民主村,高潮村,新龙村,新合村,河坝村,年丰村,团结村,营坪村,泉发村,草原村,锅厂村
云贵乡群丰村,云贵村,检角村,马街村,新民村,高发村,水塘村,平原村,仙水村,五星村
兔街乡兔街村,青竹村,沙平村,青丰村,新荣村,杨柳村,龙洞村,和平村,乐园村,花红平村,新升村,新光村,高原村
双龙乡大地村,双龙村,红光村,江林村,水潮村,凉山村,高山村,高坡村
板底乡板底村,曙光村,雄英村,新华村,登底村,清河村,安平村,兴胜村
大街乡大街村,兴隆村,高华村,牛吃水村,营中村,金星村,坪上村,大松村,嘎基村

【历史沿革】 威宁县历史悠久,夏代为梁州西南域,殷周属鬼方西北隅,战国时为大夜郎西部莫国属地,秦代属象郡,汉代属犍为郡,蜀汉时属朱提郡,梁、陈时为南宁州所领,但实为土著豪族所据,隋代曾没入爨氏卢鹿部。 唐代为羁縻小州,称宝州。 五代十国无所更置。 北宋为绍庆府所领羁縻州国家补贴乌撒部,南宋时受控于大理国。 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乌撒部附元,二十四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隶云南行省。元顺帝后(1335年)改隶四川行省。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乌撒土知府隶云南布政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改乌撒卫隶贵州都司。 清康熙四年(1665年),改四川乌撒土府为威宁府,隶贵州,以大定、平远、黔西三州,毕节、永宁二县隶属威宁府。 雍正七年(1729年),降威宁府为州,属大定府。 1913年,改威宁州为威宁县,并设得胜坡分县,隶属于贵州省第四行政专员督察区。 1916年迁得胜坡分县于赫章。 1942年分置赫章县。 1949年12月17日威宁县和平解放。 1950年成立中共威宁县委、县政府。 1951年成立威宁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 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 1955年6月21日改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隶属贵州省毕节地区。 2013年年7月1日起,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成为贵州省直管试点。 【行政区划】 全县辖35个乡镇:草海镇、幺站镇、金钟镇、炉山镇、龙场镇、黑石头镇、哲觉镇、观风海镇、牛棚镇、迤那镇、中水镇、龙街镇、雪山镇、羊街镇、小海镇、盐仓镇、东风镇、二塘镇、猴场镇、金斗乡、新发布依族乡、岔河乡、麻乍乡、海拉乡、哈喇河乡、秀水乡、斗古乡、玉龙乡、黑土河乡、石门乡、云贵乡、兔街乡、双龙乡、板底乡、大街乡。 草海镇:为威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26国道和102省道交叉过全境,内昆铁路贯穿5个党工委,既是黔西北的“屋脊”,又是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道,平均海拔2237米,无霜期195至227天,年平均气温10—12度,年均日照167天,年平均降雨量960毫米。全镇总面积360.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61万亩,林地总面积11.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1.19%。辖7个党工委,11个社区,45个村民委员会,334个村(居)民小组,总户数42542户,总人口16146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2.29%,非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27.71%,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11.73%,居住有汉、彝、回、苗等多个民族;辖区内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洋芋、大豆,主要经济作物有大白菜和细葱等。2012年,财政总收入达1.9亿元,同比增长58.3%,全镇固定资产投资 么站镇:地处东经104°08′—104°21′,北纬26°36′45″—26°51′,位于威宁县南端,距县城25公里,东西南北分别与金钟镇、麻乍乡、金斗乡、草海镇相接,平均海拔2115米,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左右,无霜期280天,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74万亩,林地10.96万亩;牧草地2.3万亩。辖16个行政村,102个村,民组,共7225户,总人口35776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8.25%。境内居住着汉、彝、苗、回、蒙古、白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47%。民族文化悠久,民族风情农厚。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农业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65%以上。 金钟镇:位于威宁县城东南部,东南与龙场镇接壤、与云南省宣威市双河乡隔河相望,西面与草海镇、么站镇毗邻,北与炉山镇相连。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9公里,102省道和内昆铁路横贯镇境连接六盘水市,通往省会贵阳。地理位置为东经104°19ˊ至104°33ˊ,北纬26°37ˊ至26°52ˊ之间,总面积143.6平方公里,有耕地2.1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865亩。全镇辖19个行政村,145个村,民组,10001户,5102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8%,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6%,居住有汉、彝、苗、白、壮、蒙古、回等民族和部分蔡家人,是一个多民族聚集镇。平均海拔2210米,海拔高差1111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无霜期178天,平均日照187小时,年平均气温11.1度,年降雨量1100毫米。 炉山镇:位于威宁县城东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约24公里,系乌江源头镇。东与东风镇相连,南与金钟镇相连,西与草海镇毗邻,北与板底乡接壤,总面积约202.62平方公里,下辖23个村,130个村,民组,12759户64540人。平均海拔2010米,年平均气温13.5—14.5℃,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喀斯特地形约占全镇总面积的60%。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高原气候,由于相对高低悬殊,积温差异大,立体农业特点显著,俗称“高山梁子只种荞,低热河谷能出稻”。炉山镇物产丰富,有辽阔的畜牧草场和草(山)坡,如天然草场百草坪,可利用面积达5万多亩。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以煤、铁较为丰富,煤探明储量6800万吨,铁储量500万吨,有年产9万吨以上的私营煤矿10对,有大型焦化厂1个。有优良的高山茶叶基地1.2万亩,年产茶叶20吨。特色产业有香炉山茶、小白梨、野猪、香炉山土酒等,炉山镇是集产业开发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发展试点乡镇。 二塘镇:位于威宁县东南部,毗邻六盘水市,距威宁县城54公里,距六盘水市市区40公里,与赫章县珠市乡、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水城县纸厂乡以及威宁县东风镇、炉山镇、新发乡、金钟镇接壤。辖12个行政村,73个村,民组。居住着彝、回、苗、汉、白、蒙古、等12个民族和川青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2%,是一个典型的以山区为主的民族乡镇。地域面积104.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万亩,林地面积1.33万亩,森林覆盖率21%。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800毫米,地势呈东低西高之势,镇内最高海拔2632米,最底海拔1758米,平均海拔1900米,海拔高低悬殊较大,立体气候特征突出,日照在1500—1600小时之间,无霜期180—240天。 东风镇:位于威宁县东面,距县城49公里,东与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毗邻,西与本县板底乡和和赫章县的珠市乡接壤,西南面与本县二塘镇接壤。总面积109.9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为1790米。全镇共15个村,120个村,民组9394户,45241人,境内居住着汉、彝、苗、白、蒙古等民族和部分南京人、川青人。全镇有耕地17368亩,坡耕地占五分之四,荒山草坡占总面积的40%。 猴场镇:地处威宁县东大门,距县城69公里,总面积125.73平方公里,东接六盘水市钟山区汪家寨镇,西邻二塘镇,北靠赫章县株市乡,南连水城县双嘎乡。全镇共有16个行政村,84个村,民组,5604户,27980人,耕地1.38万亩。居住着汉、彝、蒙古等民族部分穿青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4%。内昆铁路、六沾复线、水大铁路支线、102省道、202省道穿境而过。 龙场镇:位于威宁县城东南部(东经104°27′~104°33′,北纬26°34′~26°41′),距县城45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0.9℃,年降雨量934.2毫米。南与云南省宣威市阿都乡、双河乡隔河相望,东、北、西部分别与本县新发乡、二塘镇、金钟镇相连,系威宁县东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内昆铁路穿境而过。全镇土地总面积247.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万亩,辖4个管理区、32个行政村,198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白、水等民族和部分蔡家人。森林草场覆盖10万亩,覆盖率27%。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铜等,有设计年产15万吨煤矿企业2家。 黑石头镇:位于乌蒙山脉的中心地带,东经103°44′—104°12′,北纬26°30′—26°50′,平均海拔2220米,于威宁县城西南53公里处,326国道横穿而过,全镇总面积333.96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148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民族11433户,46272人。全镇交通方便,信息畅通,国道、县道、乡村,公路形成网络,移动、联通村,村,覆盖,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良好,物质资源丰富,火腿、核桃、折耳根等土特产闻名内外。有森林面积197785亩,覆盖率达41%,宜牧荒山9000亩,有耕地4.09万亩,年平均温度16℃。 哲觉镇:是威宁自治县的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与云南省宣威市得禄乡、会泽县大井镇毗邻,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6.4%,境内最高海拔2290米,最低海拔1576米,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1.5℃,夏季最高29.8℃、冬季最低-4℃,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全镇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居住有彝、回、苗、汉、布依5个民族,45686人。 观风海镇:位于威宁县西北部,距县城52公里。全镇国土面积176.2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70米,有耕地4.52万亩,林地3.58万亩,素有“林海之乡”美誉,境内交通便利,102省道横贯全境,内昆铁路过境14.2公里,全镇下辖三个党工委,14个行政村,81个村,民组,有人口38861人,居住着汉、彝、回、苗、白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5.2%。 牛棚镇:位于威宁县西北部,中心坐标为东经103°48′,北纬27°0′,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2100米,常年平均降雨量800毫升,平均日照数1894小时,平均气温12摄氏度。有耕地3.57万亩,林地10.3万亩。镇区总面积180.02平方公里,距县城81公里,与中水、迤那、斗古、玉龙等乡镇毗邻,和云南的昭通、会泽接壤,距昭通市区仅37公里。下辖3个党工委,20个行政村,124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民族,10223户,44401人,少数民族占全镇总人口的32.8%。 迤那镇:位于威宁县西北部,距离县城74公里,平均海拔2140米,总面积206.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万亩,辖14个行政村、95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回、苗等8个民族,2012年末总人口9231户39837人,其中少数民族12141人,占总人口的30.48%。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日照时间1960小时,无霜期195天,年降雨量850毫升,年平均气温14℃,盛产玉米、马铃薯、芸豆等粮食作物和烤烟、水果、白瓜子等经济作物。矿藏丰富,主要有煤、铁、锌、石膏。交通便利,102省道和内昆铁路贯穿7个行政村。 中水镇:位于威宁县西北部,距县城102公里,与云南省昭通市接壤,距昭通市昭阳区城区中心18公里。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11568户、48332人,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居住着回、汉、彝、苗、布依5个民族。 龙街镇:位于威宁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61公里,全镇总面积286.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6万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占40%,林地面积16.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7%。平均海拔2100米。地处东经103°54′—104°12′,北纬26°05′—26°00′,东部、东北部及东南部与雪山镇毗邻,南部、西南部与迤那镇相接,西部及西北部与黑土河乡相邻,北部与石门乡和云贵乡接壤。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0.5℃,全年日平均气温10.5℃,四季分明,冬春干燥,全年日照时间1220小时,无霜日308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毫米。交通四通八达,是联系周边乡镇的主要枢纽。全镇辖龙街、龙河、马踏3个党工委、24个行政村,188个村,民组,12357户,总人口49018人,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回族、布依族和部分穿青人。其中汉族6826户28532人,占总人口的58.3%,彝族1893户7131人,占总人口的13.59%,回族6户27人,占总人口0.08%,苗族3466户12673人,占总人口25.7%,布依族25户103人,占总人口的0.2%,穿青人408人,占总人口的0.83%,其他少数民族36户144人,占总人口的0.3%。 金斗乡:地处威宁县城南部36公里处,周边分别与麻乍、么站、金钟和云南省宣威市双河、杨柳等乡(镇)接壤。全乡总面积101.1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92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水等8个民族共7290户、32109人。 新发布依族乡:位于威宁县东南角,东经104°27′—104°33′,北纬26°34′—26°41′之间,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89公里,地处两省(贵州、云南)三县市(水城、威宁、宣威)结合部,东与水城县纸厂乡、玉舍乡、坪寨乡相连,西与云南省宣威市隔河相望,西北与本县龙场镇、二塘镇相依。下辖31个村,160个村,民组。居住有汉、彝、苗、回、蒙古、布依6个民族和部分蔡家人,全乡共9552户45725人,其中少数民族13357人,占总人口的31.85%,是威宁县唯一的民族乡。最高海拔2680米,最低海拔1275米,地势东高西低,层峦叠嶂,沟壑深涧纵横交错,乌蒙山系中的梅花山矗立于该乡东部,是该乡与六盘水的分界线之一,同时也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耕地面积2.9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1.3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7%。有煤、硫铁、锌、锰、铜、高岭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煤炭资源最具优势和开发前景,在全乡31个村,中14个村,有煤分布,且发热量高(大多在8000大卡以上),煤层浅,便于开采,是全县主要的煤区。 麻乍乡:来源于彝语,亦为杜鹃花盛开的地方,是贵州省“百村,试点”乡之一,是全省“养殖专业”示范乡。位于东经104°03ˊ—104°10ˊ,北纬26°36ˊ—26°43ˊ,地处威宁县西南部,距县城55公里,南距云南省宣威市区120公里。辖17个村民委员会,113个村,民组,共有42362人,9092户。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蒙古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5.5%。总面积275.39平方千米。 岔河乡:位于威宁县城西南面,离县城95公里,东与黑石头镇接壤,南与哲觉镇相连,西与云南省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海拉乡毗邻。辖3个党工委,17个村,90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等民族5911户,26083人。劳动力11660人。总面积185.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8亩,有荒山8.7万亩、林地14.3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5752亩,天然林11.1万亩、人工造林2.67万亩),草地5.7万亩。平均海拔高度2280米,最高海拔2879.6米,最低海拔1510米。降雨量在800-1200毫米。全年无霜期180天-240天,年平均气温16℃。有铅、锌、银等矿产资源。现有中学2所,中心小学1所。 秀水乡:位于威宁县西南部,距县城48公里,俗称“女儿姑”坝子,北靠观风海镇、斗古乡,东接哈喇河乡,西邻海拉乡,南依黑石头镇。总面积139.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80米,最低海拔1920米,平均海拔2250米,年平均气温12.8℃,年降雨量890毫米,气温日差较大,光照充足,农作物品质优良,适宜发展畜牧、蔬菜及经果产业。辖14个村民委员会,74个村,民组,5729户、27568人,居住着回、彝、苗、白、布依、蒙古等少数民族,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乡。 哈喇河乡:位于威宁县城西南部,距县城52公里,全乡下辖8个行政村,52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彝、回、苗、汉、布依5个民族,共4972户、2204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776人,占总人口的71.57%。全乡总面积14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万亩。 海拉乡:位于威宁县西部,距县城118公里,东与黑石镇、秀水乡相连,南与岔河乡接壤,西与云南省矿山镇、火红乡隔江而望,北与斗古乡一水之隔,三面环水,被一江一河呈包围之势。全乡最高海拔2879.6米,最低1379米。年日照时间长达2200小时以上,俗有“阳光之乡”之称。总面积223.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居住着汉、彝、苗三种民族共7783户,38033人,其中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贫困户4767户16820人,是贵州省100个极贫乡镇之一。 玉龙乡:位于东经104°44′,北纬27°04′,地处威宁县西北部,东与牛棚镇为邻,南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隔牛栏江相望,西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大水井乡相连,北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布嘎乡接壤,西北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桃园乡相依,东北与中水镇和牛棚镇相连。距威宁县城103公里,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4.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7.4公里,总面积147.9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19.76人/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90个村,民组,7750户,32513人,有汉、彝、回、苗、布依、哈尼等民族。境内最高点海拔2424米,最低点1200米,相对高差1224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春温凉,夏季炎热,多年平均气温13.9℃,1月平均气温4.8℃,极端最低气温-10.9℃,7月平均气温22.1℃,极端最高气温34.7℃,无霜期2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38.2小时,年总辐射102.71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754毫米。耕地面积1.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58亩,均为旱作土。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花生、红薯、早熟辣椒、地瓜、胡豆等为主。 斗古乡:地处威宁县城西部,距县城59公里。东南与秀水乡的清水管理区接壤,东北与观风海乡的果化管理区相连,西北与迤那乡的乡民村,相邻,西面与牛棚镇的新营村、新关村,连接,西南面隔牛栏江与云南省会泽县火红乡相望。全乡总面积为118.8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54个村,民组,4783户、21479人。境内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亚热带季风气候,全乡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高度2250米,高山与低谷海拔相差800—1000米,牛栏江流经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干旱少雨,平均气温13.0-16.2摄氏度,降水量500—650毫米,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有耕地3.79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经济作物有烤烟、魔芋,还有少量种植党参、半夏等中药材。 黑土河乡:位于东经103°45′-104°02′,北纬26°03′-26°12′。地处威宁县西北部,距县城直线距离54.84公里,东南与龙街镇接壤,南与迤那镇、中水镇为邻,西南接中水镇,西北与云南省昭通市朝阳区小龙洞乡相连,北连石门乡。辖12个行政村,65个村,民组,总人口2145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309人,占总人口的25%;人口出生率9.06‰,死亡率5.65‰,自然增长率3.59‰,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3.4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4.5千米,总面积127.44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68人。 石门乡:地处威宁县西北部,距县城140公里。东与云贵、龙街两乡镇接壤,南与黑土河乡相依,西与昭通市昭阳区毗邻,北以彝良县的熊家沟和洛泽河为界。全乡总面积140.59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87个村,民组。总户数4497户共19036人,其中少数民族5291人,占全乡总人口27.8%;苗族3577人,占总人口的18.8%,彝族1383人,占总人口的7.3%,回族49人,占总人数的0.3%。乡内地形为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为白刀岭高2762米,最低海拔为熊家沟桥边高1218米,海拔落差大,雾大阴雨多,年降雨量1500毫升,年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左右,气候温差大,平均气温19.4摄氏度。 云贵乡:位于威宁县城北部,被誉为“烟海云贵”。距离县城91公里,东和兔街乡相连、南和雪山镇相接、西和龙街镇毗邻、北和石门乡接壤,东北与云南省彝良县龙街乡隔河相望。全乡总面积132.9平方公里,耕地20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4.6%。最高海拔2243米,最低海拔1287米,平均海拔1765米。蕴藏着铁、铅锌、银、萤石、煤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属于高原季风气候。辖新民、云贵两个党工委,共10个行政村、74个村,民组、5261户、20046人,有汉族、彝族、苗族、布依族和部分蔡家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38.8%。 雪山镇:位于威宁县西北部,距县城42公里,总面积343.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4万亩,森林覆盖面积19.8万亩,最高海拔2656米,最低海拔1700米,平均海拔23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1℃,年降雨量780毫米,盛产马铃薯、荞子、苹果,烤烟等农产品,矿产品有石膏、煤、高岭土等。全镇辖4个党工委,25个村(社区,)11372户,4.9万人。 兔街乡:位于威宁县城以北,乡政府住地距离县城75公里,地处“两省”(贵州、云南、)“三县”(威宁、赫章、彝良)结合部。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半湿润季风气候明显,积温差异大,立体农业特点显著,俗称高山梁子只种荞,低热河谷能出稻。是一典型的农业大乡,全乡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农作物主要是马铃薯、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土特产有板栗、核桃等。平均海拔2200米,总面积146.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辖13个村,114个村,民组,8429户37463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8%。居住有汉、彝、苗、布依族和部分蔡家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4.8%,少数民族中苗族、彝族人口居多。 大街乡:位于威宁县城北部,距县城58公里。东与羊街镇银河村、赫章县辅处乡接壤;南与雪山镇毗邻;西与兔街乡接壤;北与赫章县辅处乡隔河相望。全乡总面积111.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092万亩,林地面积7.5135亩,森林覆盖率45%。辖9个村民委员会、51个村,民组,4869户、20525人,其中少数民族10601人,占总人口的51.65%,农业人口20319人。集镇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集镇区有人口3532人。属半凉山地区,地势南高北低状。平均海拔1960米,海拔最高点为2190米,最低点为1860米。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78-81%,无霜期195-221天,日照时数1525小时。主产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芸豆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中药材;主要林业品种有云南松、华山松、天然杂木林;主要经果林有核桃、板栗、苹果、黄梨、花椒、香椿;主要畜牧业有猪、牛、羊、家禽(该乡的土鸡数量多,鸡蛋具有个大、光泽好,味鲜的盛名)。 羊街镇:位于威宁县城北30公里,东经104°08′—104°21′,北纬26°23′—27°,东部与赫章县铁匠乡、辅处乡毗邻,南部与草海镇接壤,西部被雪山镇、小海镇包围,北与大街乡相连,平均海拔2080米,总面积198.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456亩。全镇有29个机关单位,辖5个党工委,21个行政村,138个村,民组,居住有汉、苗、白、彝族和蔡家人,共12132户、57731人。农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有烤烟,特色作物有蚕豆、辅处板栗、雪莲果等。镇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矿、铁矿、铜矿、黏土等。有丰富的水资源,羊街河、天桥河从镇内经过,在双河村,汇合,可开发装机3万千瓦时,目前有羊街1、2级发电站、天桥电站3座,总装机容量1.26万千瓦。镇内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五—羊公路”为4级公路,村,村,通电,21个村,通电视网络,通信信号覆盖率100%。 小海镇:位于威宁县西部,距威宁县城17公里,东与草海镇接壤,西与哈喇河乡毗邻,南与双龙乡相连,北与羊街镇和雪山镇接壤,辖4个党工委、14个行政村,123个村,民组,12171户农户,60442人,总面积2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9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97亩,居住着汉、彝、回、苗、蒙古、白等6个民族,是典型的农业大镇。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煤、铁、锌等多种矿产资源;交通便利,内昆铁路,102省道和778县道贯穿全境,已全部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 双龙乡:位于威宁县城西部,与县城相距15公里,东南面分别与草海镇、麻乍乡接壤,西北面分别与黑石镇、哈喇河乡、小海镇为邻。共辖凉山党工委(高山村、高坡村、凉山村、水潮村)和双龙党工委(双龙村、江林村、大地村、红光村),8个行政村,63个村,民组。境内居住着汉、回、彝、苗4个民族,总户数6664户,总人口2938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4%。总面积131.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6万亩(80年承包土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0.96亩,以高原高山坡地为主。双龙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粮食作物主产玉米、洋芋、荞麦豆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半夏、太子参、兰花子等。双龙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但是由于深处中国内地西部的云贵高原高海拔地区加之山高坡陡,山谷纵横,又具有低纬度的高原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特征。年均气温13℃左右,凉山片区大概不足10℃,而近杨湾桥水库周边的江林、大地、红光等村,可保持在10—13℃左右。年降水量平均为954毫米,无霜期250天左右,常年温凉宜人。 盐仓镇:镇政府驻地位于盐仓村,据彝汉文献记载,盐仓是乌撒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四川自贡运进的盐巴囤积在盐仓分发,因盐巴仓库而得名。镇政府位于威宁县城东北部20公里,距326国道3公里,毕威高速公路7公里,东与板底乡接壤,南与庐山镇为邻,西南与草海镇相交,北接羊街镇。总面积162.5平方千米。民国属威宁县永宁乡。1954年1月成立盐仓乡,1965年3月改为盐仓公社,1984年7月改为盐仓镇,1992年1月建镇并乡撤区,撤销原盐仓镇、么站乡、高峰乡,合并建立盐仓镇(科局级)。辖盐仓,团结、娱满、柳坪、松海、可界、营洞、邓营、二堡、么站、大路、三寨、黎坪、四堡、高峰、兴发1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77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白、蒙古4个民族,2012年初,辖区总人口32327人,其中,汉族达29741人,占92%;彝族,共2456人,占总人口7.29%;白族174人,占0.2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98.94人。镜内大部为林地、草场,地势最高的祖安山海拔2833.9米,是贵州省第二高峰,最低海拔可界河18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温差湿度大。春季干旱风大,夏季雨量集中,冬季冷多雪少。全年平均气温10.2℃,一月份平均气温3.9℃,7月份平均气温17.2℃,无霜期208天,年平均日照时间181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82毫米。总长度1037千米的贵州母亲河——乌江源就位于营洞村,四组石缸洞;矿藏资源主要有煤、铁、锌、铜等,其他资源有中国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场和畜牧基地、黔西北盛大的彝族赛马场和威宁主要风电场之一的白草坪。境内生长有贝母、天麻、党参、玉竹、半夏、一叶一枝花、龙胆草、车前草、一朵云、石韦、鱼腥藻、五贝子、八角、益母草、穿心连、青木香、万年青、野荞麦、野菊花、马鞭草等70多种名贵中药材。有彝族“向天坟”40多座,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三大葬礼”之一,享有国内外专家赞誉“东风金字塔”之美称。风电资源为威宁之首,已建成130多座风电塔。有奢乡“古驿道”16公里,乌江源,千年古银杏树,千年姜子树300多株棵,国民党陆军机械学校旧址等旅游资源。 板底乡:位于威宁县城东北,距县城约38公里。总面积106.31平方公里,东、北与赫章县妈姑、珠市两乡镇接壤;西、南与威宁东风、炉山、盐仓三个乡镇毗邻。地处东经104°33′,北纬25°57′。地形走向为西南高东北低,大部分地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与盐仓、炉山两乡镇接壤之处则相对平缓。平均海拔(乡政府所在)2250米。无霜期117天,年平均气温10.9℃,年降雨量916毫米,年日照时数1526小时,土壤以黄棕壤为主,耕地面积为4.9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2.8亩,林地面积为7.61万亩,荒山草坡面积3.92万亩。全乡辖8个行政村、50个村,民组,境内居住着彝、汉、苗、白、穿青等民族,总户数3598户,总人口17434人,其中农业人口17242人,占总人口的99%;少数民族人口11577人,占总人口的66%,其中彝族人口1109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6%。全乡地处高寒地区,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产业结构单一,土壤肥力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不高,贫困面大而且程度深,是典型的边、少、穷地区。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艺术节目有傩戏“撮泰吉”(变人戏)、彝族民歌阿买啃(出嫁歌)、乐外(取妻歌)、情歌、生产劳动歌、儿歌;传统乐器有月琴、唢呐;彝族舞蹈有“啃豪本”(铃铛舞)、“酒礼舞”、“撒麻舞”、“点荞舞”、“阿西里西”等。其中“撮泰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英国、法国、日本等国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省内外专家学者曾多次前来参观、考察、采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民歌“阿西里西”曾被选作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开场曲。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气候概况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10℃左右,年均降水量89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无霜期180天。地名由来: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乌撒府。清康熙五年(1666年)置威宁府,雍正七年(1729年)改威宁州。1913年改威宁县。1954年建立威宁县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仍沿袭清代威宁府、州之名。

精选留言

毕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