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

夏邑,简称栗,古称栗邑,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北依山东菏泽,南临安徽亳州谯城区,东接永城市、砀山县,西连虞城县,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横穿夏邑全境。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15°52′~116°27′、北纬33°59′~34°25′之间,2014年,夏邑全县总面积为1481平方公里,总人口120.59万人,常住人口为87.75万人。是中原地区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圈产业转移的最佳投资城市。
夏邑是中国上古古都,华夏祖地,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生息繁衍,是栗陆氏建都地,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夏邑是夏朝中期的主要都城,夏商时代属虞舜之后的虞国,秦置栗县,周朝属宋国,汉朝属梁国,北魏时称“下邑”,金末取“华夏之邑”之意,改称“夏邑”,相沿至今。
地名由来:《郡县释名》河南卷上:夏邑“因地窊下”,故名。
【行政区划】
夏邑县辖12个镇、12个乡:城关镇、火店镇、会亭镇、马头镇、济阳镇、李集镇、车站镇、杨集镇、韩道口镇、太平镇、罗庄镇、北岭镇、曹集乡、胡桥乡、歧河乡、郭店乡、业庙乡、中峰乡、桑堌乡、何营乡、王集乡、刘店集乡、骆集乡、孔庄乡。
关镇 滨湖路居委会,福利居委会,汇贤居委会,新区天龙湖居委会,健民居委会,新兴居委会,光明居委会,南郊居委会,育才居委会,北关村,城里村,教门街村,三元村,西关村,三义街村,陈庄村,李古同村,郭娄村,南关村,狮刘村,闫刘村,孙娄村
会亭镇 冉石庄村,孙庄村,唐双庙村,冯楼村,莲花台村,张楼村,朱瓦房村,崔楼村,张桥村,马庙村,郭楼村,贾楼村,王刘庄村,关常楼村,关仓村,王厂村,刘齐炉村,丁庄村,姬楼村,朱土楼村,朱寨村,焦桥村,南街村,林庄村,三里村,王酒店村,十里铺村,大杨村,郭吕庄村,西街西村,西街东村,西街北村,东街村,花园村,北街村
马头镇 魏庄村,胡楼村,白庙村,范元村,程各村,刘大庄村,葛大庄村,南刘楼村,孙庄村,楚庙村,刘各村,马南村,马北村,朱窑村,韩楼村,董楼村,董大庄村,王大庄村,蔡柏园村,半截碑村,司庄村,马庄村,北刘楼村,吴老家村,徐窑村,徐三楼村
济阳镇 济东村,济西村,济北村,刘铺村,田道口村,刘岗楼村,朱菜园村,陆楼村,王大庄村,薛楼村,彭楼村,刘大楼村,张阁村,胡楼村,王双楼村,军李楼村,袁东村,袁西村,大刁庄村,丁楼村,刘贾庄村,杨楼村,刁楼村,段庄村,八里北村,八里南村,娄庄村
李集镇 张老家村,阎庄村,小王庄村,李楼村,司营村,黄堂村,杨老家村,班楼村,道口楼村,段集村,牌坊庄村,李集西村,前司集村,关庙村,刘庄村,尹营村,骆集村,徐楼村,小司庄村,洪刘庄村,王庄村,段古同村,孟楼村,梁庄村,杨楼村,关楼村,李油坊村,李集中村,张楼村,于庄村,曹楼村,后司集村,李集东村,涂关庄村,刘古同村,孟朱庄村,东杜集村,杜集村,王营村,杜娄村,司庄村,郭庄村,高双庙村,黄付集村,前王楼村,后王楼村,程集村,张集村,张庄村
车站镇 车站村,沈庄村,朱楼村,秦院村,良种场村,杏园村,牛王固村,陈洼村,秦集村,赵庄村,王合寺楼村,杨营村,李公庄村,吴寨村,管庄村,侯楼村,老家村,红山庙村,张楼村,魏楼村,秦楼村,王武庙村,老窝村,堤圈村,薛庄村,兴隆村,小王楼村,大庄东村,大庄西村,火神阁村
杨集镇 杨集一村,杨集三村,杨集四村,杨集五村,杨集七村,杨集八村,矬楼村,杨楼村,单庄村,袁楼村,李庄村,张庄村,李双楼村,陈古洞村,关庙村,玉其楼村,韩庄村,张大楼村,黄楼村,菜园村,张集村,张马庄村,陈王口村,陈桥村,胜庙村,全楼村,三义合村,王庄村,石王庄村,曹集村,前周楼村,后周楼村,袁大庄村,曹楼村,刘付营村,单沟村,户李庄村
韩道口镇 红佛寺村,前班口村,崔楼村,黑李庄村,刘集村,陈塘村,张范庄村,仲楼村,范楼村,张八楼村,韩北村,韩西村,韩南村,韩东村,韩东北村,穆楼村,韩庄村,前顾厂村,后顾厂村,西顾厂村,潘马楼村,邱阁村,大刘庄村,胡屯村,老庄村,后罗寨村,前罗寨村,洪花园村,毛庄村,卢杨庄村,胡门楼村
曹集乡 富豪居委会,东环居委会,文化居委会,司庄居委会,王老家村,罗楼村,许堤口村,李半楼村,冉庄村,曹集东村,曹集西村,东靳庄村,金楼村,彭楼村,臧阁村,练庄村,程集村,马庄村,吴庄寨村,王楼村,刘早元村,五里庙村,班庄村,金庄村,刘营村,陈庄村,孙庄村,肖河村
胡桥乡 桥南村,陈王楼村,孙王楼村,桥北村,胡营村,丘庄村,二里村,刘庄村,陡河村,陈岗村,新桥村,朱沟村,崔集村,大鲁洼村,李黑楼村,陆湾村,刘井村,胡庄村,陈营村,丁王集村,程庄村,赵楼村,梅庄村,李仙庙村,李王庄村,程楼村,姜楼村,胡楼村,尹庄村,高庄村,吴代庄村,李楼村,蒋楼村
歧河乡 张集村,小胡桥村,胡坡楼村,郑楼村,蔡河村,后随楼村,藏庄村,张楼村,青桐寺村,张桥村,杜庄村,申庄村,蔡庄村,大于庄村,响铃寺村,吕桥村,前随楼村,贾庄村,贾桥村,赵庄村,东随庄村,韩楼村,何楼村,刘小庙村,吴张庄村,王楼村
郭店乡 杨集村,金庄村,郭店村,谢庄村,朱双庙村,柯针庙村,韩口村,韩寨村,关楼村,左庄村,支娄村,杨吕庙村,张草庙村,代营村,代集村,杨老家村,王刘庄村,洪庄村,朱何庄村,代楼村,何集村,孙破楼村,骆天庙村,赵河村,张厂村,杨庄村,孟集村,冉庙村
业庙乡 业庙村,韩营村,郭庙村,冯各村,张楼村,曹集村,郭大楼村,冯庄村,郭三楼村,何楼村,刘庄村,陈庄村,菅蔡元村,菅寨村,周楼村,吴庄村,卢庄村,八里村,张套楼村,贾楼村,牛庄村,徐楼村,谢寨村,高贾庄村,双庙村,蔡老家村,兰庄村,王油坊村,伊王庄村,郝庄村,张各村,三皇村,李寨村
中峰乡 中峰村,冯楼村,东冯阁村,何关庄村,黄沟涯村,大辛庄村,大常庄村,王大庄村,朱双楼村,孙各村,何大庄村,龚庄村,韩寨村,朱楼村,胡庄村,刘楼村,刘古同村,前秦楼村,杂姓营村,李庄村,王营村,高刘庄村,朱营村
罗庄乡 罗东村,罗西村,何三楼村,徐瓦房村,蒋各村,梁庄村,马楼村,东皋村,何寨村,孙王庄村,李营村,李楼村,刘菜园村,徐楼台村,冉红庄村,刘古同村,孙楼村,田庄村,何岗村,孟楼村
桑固乡 许楼村,吴庄村,代各村,苗楼村,郭套楼村,郭各村,七庄村,杨庄村,张楼村,李口村,吕岗楼村,王楼村,牛集村,大李庄村,司古同村,大刘庄村,李院村,小代楼村,大代楼村,韩庄村,桑固东村,桑固西村,王营村,王口村,徐集村,盛庄村,大司庄村,郭楼村,杨半楼村,工庄村,高楼村,闫各村,段庄村
何营乡 孟大桥村,五里桥村,朱路口村,梅林村,何土楼村,杨井村,汤庄村,祝楼村,三里村,胶刘庄村,宋营村,何营村,何套楼村,丁瓦房村,孙庄寨村,孙六湾村,王营村,柴庄村,张庄村,高台子王庄村,大尹村,槐刘村,苗李庄村,前刘村
王集乡 刘楼村,草场村,樊楼村,祝庄村,祝口村,盛庄村,孙庄村,集西村,集东村,柏树元村,韩庙村,张楼村,周庄村,彭井村,毛楼村,朱庄村,陆阁村,陈庄村,班庄村,前老家村,后老家村,彭楼村,新庄村,高楼村,王庄村,刘寨村,司南村,司东村,司中村,司北村,司西村,丁梨元村
刘店集乡 刘店村,刘双楼村,大李庄村,张杨庄村,核桃元村,新刘楼村,欧楼村,肖庄村,胡庄村,顾楼村,王各村,彭庄村,洪庄村,杨庙村,吴庄村,葛楼村,三里村,郭李集村,何庄村,吴楼村,徐马庄村,太庙村,伊庄村,孔祠村,贾庄村,陆庙村
骆集乡 夏楼村,赵楼村,贾菜元村,王岳楼村,义田庄村,溪北庄村,闫庄村,夏道口村,姜庄村,王庄村,荆庄村,张营东村,彭楼村,骆集南村,骆集北村,谭洼村,刘庄村,吕楼村,胜利西村,胜利东村,谢集东村,谢集西村,大梨树村,中班口村,陈营西村,陈营东村,李口村,宋楼村,杨徐庄村,王口村,王楼村,崔庄村,陈尧村,夏庄村,张营西村,罗口村,骆庄村,孙楼村
太平乡 太平东村,李克彦村,张庙村,刘楼村,花庄村,南黄楼村,太平南村,瓦房庄村,张杨庄村,三姓庄村,孟李庄村,谭庙村,三包祠村,杨井村,张花园村,骆庙村,太平西村,刘花园村,聂陈楼村,高楼村,杨洼村,王庙村,于楼村,玉帝庙村,北黄楼村,卜庄村,太平庄村,牛楼村,双黄庄村,东赵庄村,卜楼村,陈庙口村,张庄村,西赵庄村,郝庄村
孔庄乡 孔庄村,龚楼村,任庄村,程营村,葛庄村,郭河村,郇店村,周楼村,黄庄村,杨楼村,杨庄村,王楼村,孟辛庄村,姬庄村,张庄村,谢庄村,李庄村,郇营村,李洼村,安庄村,张店村,辛集村,韩楼村,克陈楼村,小楼子村,三陈楼村,后高楼村,孟楼村,段庄村,高庄村,曹庄村,卜小集村,刘庄村,代岗铺村,丁朱庄村,贾黄庄村,靳庄村,苗厂村,八里庄村
火店乡 火店村,张庄村,陈各村,屈庄村,余庄村,庙东村,李三座楼村,铁棚村,赵庄村,刘小桥村,蒋洼村,张关帝庙村,张土帝庙村,王各村,张双楼村,张冉坊村,邵庄村,李店村,王寨村,刘楼村,班集村,孙庄村,后刘店村,邵老家村,邵长庄村,田集村,马庄村,张香庄村,梁洼村,陈厂村,徐集村,周庄村,车庄村,李阁村
北镇乡 北镇村,郭王楼村,闫庙村,吴各村,仇庄村,寨里村,朱楼村,苏庄村,后林村,朱厂村,于各村,卢集村,邝庄村,蒋古同村,后彭沟涯村,前彭沟涯村,常各村,王河村,刘元村,崔小庙村,谭楼村,任楼村,王六村,陈楼村,蒋庄村,孙后寨村,孙杨集村,宋庄村,刘庄村,孙瓦房村,刘暗楼村,林楼村,孙营村,曹庄村,刘集村
【历史沿革】
夏,今夏邑为古虞地,属豫州之域。
商,今夏邑名栗。
西周至春秋,今夏邑为宋国栗邑。战国,属楚。
秦,在今夏邑地置栗县,在今县境东北部置祁乡县,皆属砀郡。
西汉,初,除栗县和祁乡县外,又在今夏邑西南部置建平县。后,栗、祁乡、建平3县皆为侯国,属沛郡。
新朝,栗侯国改称成富。
东汉,栗侯国和祁乡侯国皆废。建平侯国属沛郡。
三国,今夏邑地属魏,南部属谯郡,北部属梁国。
西晋,归属如魏。
东晋,在今夏邑西南置马头郡,治建平城(今马头),辖蕲、己吾、下邑3县。
南北朝,今夏邑地属梁郡。北魏孝昌二年(526),下邑县治移于栗城(今夏邑县城),栗始名下邑。此后,栗不复存在。北齐,下邑属马头郡,马头郡废,属亳州。
隋,初属谯郡,开皇十六年(596)置宋州(治今商丘市睢阳区),下邑县属之。
唐,下邑初属宋州。宋州易名睢阳郡,下邑属之;睢阳郡复名宋州,下邑仍属之。
五代,后梁,下邑属宣武军(今商丘)。后唐,宣武军改为归德军,下邑仍属之。
宋,归德军改为应天府,辖下邑。
金,应天府改称归德府;下邑属之。兴定五年(1221)本县改属永州。金末,改下邑为夏邑。蒙古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永州降为永城县,夏邑改属归德府。
元,夏邑并入睢阳,不久复置,仍属归德府。
明,清,夏邑均属归德府(州)。
中华民国,民国2年(1913)2月夏邑属豫东道。
民国3年6月,豫东道改名开封道,夏邑遂属开封道。
民国19年开封道废,县隶省。
民国22年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商丘)。
抗日战争时期,夏邑由国民党、共产党、日伪3方政府管辖。(国民党)夏邑县政府,治所无定,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夏邑县抗日民主政府,治所无定,先后属八路军苏鲁豫支队、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淮北路西专员公署;雪商毫县抗日民主政府(会亭、马头、业庙、济阳一带属之)属淮北路西专署。日伪夏邑县政府,治县城,属豫东道。
解放战争时期,夏邑属国民党、共产党两方政府管辖。夏邑县政府,治县城和刘堤圈,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商丘);夏邑县人民政府,治所无定,先后属苏皖边区第八行政专署、豫皖苏区行政委员会、豫皖苏区第三专署、商丘专员公署。
1949年,夏邑县属商丘专区。
1958年,商丘专区与开封专区合并,夏邑隶属开封专区。1961年,商丘专区与开封专区分开,夏邑仍属商丘专区。
1996年,商丘专区改商丘市,夏邑隶属商丘市。夏邑县面积1470平方千米,人口102万人。辖6个镇、19个乡:城关镇、车站镇、会亭镇、李集镇、杨集镇、马头镇、桑堌乡、中峰乡、王集乡、太平乡、孔庄乡、火店乡、业庙乡、北镇乡、刘店集乡、何营乡、歧河乡、罗庄乡、胡桥乡、济阳乡、骆集乡、郭店乡、郭庄乡、曹集乡、韩镇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夏邑县总人口1033519人,其中:城关镇56216人、会亭镇46313人、马头镇39483人、济阳镇34353人、李集镇40884人、车站镇55672人、杨集镇44612人、韩道口镇43443人、曹集乡42770人、胡桥乡41467人、歧河乡40619人、郭店乡38817人、业庙乡49720人、中峰乡26490人、罗庄乡32483人、桑堌乡44083人、何营乡30587人、郭庄乡23922人、王集乡35921人、刘店集乡31010人、骆集乡43896人、太平乡52558人、孔庄乡48984人、火店乡44347人、北镇乡44869人。
2005年,夏邑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郭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李集镇管辖,李集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夏邑县辖8个镇、16个乡:城关镇、会亭镇、车站镇、李集镇、杨集镇、马头镇、韩道口镇、济阳镇、北镇乡、歧河乡、火店乡、中峰乡、罗庄乡、孔庄乡、业庙乡、何营乡、骆集乡、王集乡、太平乡、郭店乡、桑堌乡、曹集乡、刘店集乡、胡桥乡。
2011年,太平乡、罗庄乡撤乡设镇。
2012年,火店乡撤乡设镇。
2013年,北镇乡撤乡设镇。

夏邑县气候概况


夏邑位于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东部永城市西北,傍于陇海铁路南侧。素有“襟带河推,钤键宋徐,屏蔽中州”之称,是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夏邑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雨且充沛,是国家小麦、棉花生产基地县;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降水量762毫米,无霜期217天;夏邑位于黄河故道决口平原区,是典型的平原冲积区。

精选留言

夏邑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