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

虞城县,商丘市下辖县,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3°43′~34°52′和东经114°49′~116°39′之间,位于河南省东部,豫、鲁、皖三省交界处,地处商丘市区东部,西邻商丘新区,是全市距离商丘中心城区最近的县。
虞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豫324、325、326省道横穿东西,京九铁路、济广高速公路、105国道、豫203省道纵贯南北。
虞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公元前21世纪,夏禹封舜子商均于此,号“有虞”,后称虞国。虞城西部的纶城是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商汤灭夏后都亳(今虞城县谷熟镇西南),建立商朝。秦设虞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县。
虞城自古人才辈出,是酿酒鼻祖杜康造酒发祥地、仓颉造字之地、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家乡,历代诸多名人如司马相如、枚乘、李白、杜甫、高适、苏轼等都曾来此游览,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境内现存有仓颉墓、商均墓、伊尹墓、木兰祠等名胜古迹。
【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底,虞城县辖19个镇、4个乡:城关镇、站集镇、界沟镇、木兰镇、杜集镇、谷熟镇、大杨集镇、利民镇、张集镇、郑集镇、田庙镇、沙集镇、刘店镇、闻集镇、大候镇、李老家镇、稍岗镇、古王集镇、芒种桥镇、乔集乡、镇里固乡、刘集乡、黄冢乡。
【历史沿革】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封帝舜子商均于此,称有虞氏,后称虞国。
虞城县城西部三十五里的纶城是夏朝中期的重要都城。
商汤灭夏后都亳(今虞城县谷熟镇西南),建立商朝。
西周至战国初,虞城属宋国。战国末期,属魏国。
秦朝,设虞县,属砀郡。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虞县属梁国。王莽新朝时期称陈定亭。三国、晋时属魏地梁国。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虞城县。唐分中国为15道,虞城初属河南道宋州睢阳郡。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升虞城县为东虞州。五代后梁时属辉州。
后唐、晋、汉、周时属归德军。宋时属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改称南京,虞城属南京。
金宣宗兴定元年(1217年)没于黄水,县废。元宪宗二年(1252年)复立为县,隶中书省,属东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属开封府归德州。清代,虞城属河南归德府。
1914年6月虞城属开封道。
1937-1945年日本侵华期间,属日伪河南省豫东道。
1945年日本投降后属河南省第二行政区。
1949年,虞城属河南省商丘专区。
1958年商丘、开封二专区合并,属开封专区。
1961年复置商丘专区(1969年改称商丘地区)。
1997设商丘市,虞城属商丘市至今。
1996年,虞城县面积1558平方千米,人口101.9万人。辖8个镇、23个乡:城关镇、贾寨镇、界沟镇、张集镇、谷熟镇、利民镇、大杨集镇、杜集镇、镇里堌乡、八里堂乡、三庄乡、大侯乡、小侯乡、古王集乡、田庙乡、李老家乡、芒种桥乡、乔集乡、刘集乡、刘店乡、利民乡、沙集乡、店集乡、郑集乡、城郊乡、闻集乡、站集乡、营盘乡、营廓乡、黄冢乡、稍岗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虞城县总人口1025261人,其中:城关镇46618人、界沟镇38736人、营廓镇27195人、杜集镇47003人、谷熟镇34831人、大杨集镇30258人、贾寨镇26081人、利民镇9471人、张集镇37557人、黄冢乡38438人、沙集乡33874人、店集乡38654人、站集乡40398人、闻集乡40059人、芒种桥乡35659人、小侯乡25513人、刘店乡25938人、大侯乡26165人、营盘乡24648人、城郊乡50508人、郑集乡29833人、李老家乡48043人、稍岗乡35859人、镇里固乡25741人、古王集乡30631人、八里堂乡21065人、利民乡37907人、三庄乡24606人、刘集乡38715人、乔集乡29788人、田庙乡25469人。
2005年,虞城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营盘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大侯乡管辖,大侯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三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稍岗乡管辖,稍岗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八里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贾寨镇管辖,贾寨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小侯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刘店乡管辖,刘店乡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虞城县辖9个镇、17个乡:城关镇、张集镇、界沟镇、贾寨镇、谷熟镇、利民镇、大杨集镇、杜集镇、营廓镇;沙集乡、店集乡、田庙乡、郑集乡、刘集乡、站集乡、古王集乡、李老家乡、镇里堌乡、稍岗乡、城郊乡、闻集乡、乔集乡、黄冢乡、芒种桥乡、刘店乡、大侯乡。
2010年,站集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10个镇、16个乡:城关镇、界沟镇、营郭镇、杜集镇、谷熟镇、大杨集镇、贾寨镇、利民镇、张集镇、站集镇、黄冢乡、沙集乡、店集乡、闻集乡、芒种桥乡、刘店乡、大候乡、城郊乡、郑集乡、李老家乡、稍岗乡、镇里固乡、古王集乡、刘集乡、乔集乡、田庙乡。

虞城县气候概况


虞城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的中部,位于华北平原南部,旧有“三岗,十八固,二泽”,“一故堤”。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高程在39m~58m之间,自然坡降为1/5000~1/6000。因黄河决口、泛滥,形成三种明显的微型地貌。在区域性地质构造上,位于华北中,新生代盆地南缘,为巨厚的新生界松散沉积物覆盖。
河南省虞城县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常年平均气温14℃,年日照率53%,年平均无霜期216天。虞城县地处中纬度,属于东部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和雨量变化显著,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温润,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风速3.1m/s,年均气温为14.1℃,年均降水量726.5mm。1

精选留言

虞城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