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市

五大连池市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南部,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邻逊克县,西与克山县,讷河县毗连,南接北安市、克东县,北与孙吴县接壤,西北与嫩江县隔河相望。闻名国内外的火山旅游、矿泉疗养胜地——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镶嵌在市域西部。地理座标是东经127°37′~125°42′,北纬48°16′~49°12′。东西长142公里,南北宽104公里。市域总面积8844平方公里。
境内的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荣获“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世界级桂冠和九项国家级称号,14座新老时期火山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课书”;国家AAA级旅游区山口湖,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景色怡人;沾河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最大的森林湿地,大沾河漂流享有“神州第一漂”的美誉。五大连池矿泉与法国维希矿泉、俄罗斯北高加索矿泉并称为“世界三大冷泉”,重碳酸、偏硅酸、弱碱性矿泉水各有千秋,宜饮健身,宜浴疗疾;人均拥有淡水资源超过4000立方米,是中国宜居城市标准的4倍。偏硅酸矿泉水已引入市区作为居民生活饮用水,使五大连池成为继法国维希之后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个矿泉城。由于火山地质形成的强大全磁环境和特殊的植被生态作用,空气清新纯净,负氧离子含量高于一般城市十多倍,是天然大氧吧。城市道路宽阔、市容整洁,建筑风格迥异,绿化、亮化工程让人赏心悦目;商场、酒店鳞次栉比,公共服务便捷热情,吃、住、行、购、娱等城市配套功能日臻完善。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之一,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中国唯一的矿泉水之乡,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县域旅游百强县,中国最佳保健养生城市。
【行政区划】
截止2015年12月,五大连池市行政区划面积9874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人,有汉、满、回、蒙等28个民族。辖5镇(龙镇、和平镇、双泉镇、新发镇、团结镇)5乡(太平乡、建设乡、兴隆乡、朝阳乡、兴安乡)、1个管委会,和1个街道,105个行政村。区域内有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1个森工局、4个监狱(所)、8个国营农场、11个部队农场。
青山街道 建安社区,金隆社区,阳光社区,福康社区,天鹅社区,哈客隆社区
龙镇 第一居委会,第二居委会,第三居委会,第四居委会,龙镇村,发展村,增产村,开发村,务本村,东方红村,讷谟尔村,振西村,向东村
和平镇 和平居委会,利民村,和平村,和安村,新立村,解放村,四平村,济民村,新民村,翻身村
五大连池镇 第一社区,第二社区,邻泉村,青泉村,龙泉村,湖区管理处(村)大庆农场村
双泉镇 三合村,一心村,双泉村,宝泉村,东兴村,向阳村,龙头村,龙丰村
新发乡 合民村,胜利村,永和村,德安村,新发村,永胜村,万发村,凤山村,青山村,合心村
兴隆乡 凤凰山村,红升村,星火村,四合村,兴隆村,复兴村,双兴村
建设乡 中心村,幸福村,万有村,建国村,富民村,富强村,民兴村,新兴村,五三村
太平乡 长庚村,平安村,南泉村,太平村,振兴村,庆民村,庆丰村,爱民村
团结乡 团结村,永生村,新生村,东升村,永发村,永安村,永远村
兴安乡 兴全村,常清河村,辰清河村,元青山村,前钟山村,丰山村,兴山村,舟山村,兴安村,固东河林场村
朝阳乡 朝阳村,梁山村,边河村,红旗村,金山村,双河村,东风村,红卫村,青峰村,奋斗村,沿河村
花园劳教所 花园劳教所虚拟生活区
永丰监狱 永丰监狱虚拟生活区
华山监狱 华山监狱虚拟生活区
凤凰山监狱 凤凰山监狱
元青山林场 元青山林场虚拟生活区
三九六林场 三九六林场虚拟生活区
小兴安林场 小兴安林场虚拟生活区
二龙山林场 二龙山林场虚拟生活区
朝阳林场 朝阳林场虚拟生活区
引龙河林场 引龙河林场虚拟生活区
焦得布林场 焦得布林场虚拟生活区
小孤山林场 小孤山林场虚拟生活区
药泉林场 药泉林场虚拟生活区
沾河林业局 沾河林业局场部大吉岭库林场乌斯孟林场尖新山林场北沾河林场汤元山林场茂岚林场二可河林场五道林林场北营林场南河林场幸福林场格拉气林场新民林场沾中林场沾北林场胜利林场立新林场天龙山经营所生活区木沟河经营所生活区天龙山农牧场坤得气林场
莲花管理委员会 莲花山村,青龙山村,元宝山村,白凤山村,十里山村,联合村
二龙山蚕种场 二龙山蚕种场虚拟生活区
畜牧场 畜牧场虚拟生活区
第二良种场 第二良种场虚拟生活区
龙门农场 龙门场直,龙门农场第一管理区,龙门农场第二管理区,龙门农场第三管理区,龙门农场第四管理区,龙门农场第五管理区
襄河农场 襄河场直,襄河农场第一管理区,襄河农场第二管理区,襄河农场第三管理区,襄河农场第四管理区,襄河农场第五管理区,襄河农场第六管理区
龙镇农场 龙镇场直,龙镇农场第一管理区,龙镇农场第二管理区,龙镇农场第三管理区,龙镇农场第四管理区,龙镇农场第五管理区,龙镇农场第六管理区
二龙山农场 二龙山场直,二龙山农场第一管理区,二龙山农场第二管理区,二龙山农场第三管理区,二龙山农场第四管理区,二龙山农场第五管理区,二龙山农场第六管理区,二龙山农场第七管理区,二龙山农场第八管理区
引龙河农场 引龙河场直,引龙河农场第一管理区,引龙河农场第二管理区,引龙河农场第三管理区,引龙河农场第四管理区,引龙河农场第五管理区,引龙河农场第六管理区,引龙河农场第七管理区
尾山农场 尾山场直,尾山农场第一管理区,尾山农场第二管理区,尾山农场第三管理区,尾山农场第四管理区
格球山农场 格球山场直,格球山农场第一管理区,格球山农场第二管理区,格球山农场第三管理区,格球山农场第四管理区
五大连池原种场 五大连池场直,五大连池原种场第一管理区,五大连池原种场第二管理区,五大连池原种场第三管理区,五大连池原种场第四管理区,五大连池原种场第五管理区,五大连池原种场第六管理区,五大连池原种场第七管理区,五大连池原种场第八管理区,五大连池原种场第九管理区,五大连池原种场第十管理区,五大连池原种场第十一管理区,五大连池原种场第十二管理区
【历史沿革】
1976年文物普查,五大连池市(原德都县)境内发现的10处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址证明,4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
商周时期五大连池市属肃族居住地,后属岁貊地。秦汉时属汉岁地或乌桓地,三国时属北夫余地。
隋唐时属黑水沫蝎部居住地。
辽代为东京道室韦王府辖境,乌延突厥居住地。
金代属上京路、蒲与路辖区,女真完颜部居住地。
元代初期属辽阳行省开元路辖区,中叶以后属水达达路蒲与路万户府,为斡赤斤分封地。
明代为奴儿干部司纳木河卫兀的河所辖地。
清代为布特哈总管衙门辖区的达斡尔人,被编为布特哈八旗,德都为正白旗部落居住地。
清宣统二年(1910年),德都为讷河直隶属地。
民国四年(1915年)~民国十七年(1928年),德都为克山县第三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立德都设治局,1933年升为县。
1932年~1938年,德都归伪黑龙江省管辖。
1939年~1945年归伪北安省管辖。
1945年8月 德都解放,9月又归黑龙江省管辖,同年11月组成德都县民主政府。
1956年3月,德都改为松花江专区管辖。
1958年9月 德都县并入北安县,在原辖区设立青山公社,隶属嫩江专员公署。
1963年9月 德都恢复县制,隶属黑龙江省黑河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6月,将德都县与原五大连池市合并为五大连池市。隶属黑河市。
2000年10月,五大连池市与五大连池风景区分制,原五大连池市成立五大连池风景区管委会,原德都县成立五大连池市,隶属黑河市。
2001年,五大连池市辖1个街道、3个镇、8个乡:青山街道、龙镇、和平镇、太平乡、建设乡、新发乡、团结乡、双泉乡、兴隆乡、朝阳乡、兴安乡、五大连池镇(与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共管)。
2008年9月,《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黑河市撤销五大连池市双泉乡设立五大连池市双泉镇的批复》(黑民区[2008]103号):同意撤销五大连池市双泉乡改设双泉镇。
地名由来:清人西清所著的《黑龙江外记》中记载;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墨尔根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滕,声振四野,越数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五大连池火山群,起伏嶙峋,千瓷万态。市以五大连池为名。
五大连池市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跨四、五、六3个积温带,有效积温2316.4度,无霜期119天,年平均降水量515.7毫米。
人口
2017年年末,全市总人口316033人,同比下降1.5%。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60093人,占总人口比重50.7%;女性人口155940人,占总人口比重49.3%。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211058人,乡村人口104975人。据计划生育局统计,全年人口出生率为4.17‰,死亡率4.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5‰。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67082万元,同比增长7.2%(按2015年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557524万元、73435万元、23612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3%、4.9%、2.7%。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2593元,同比增长8.9%。三次产业比为64:9:27。

精选留言

黑河五大连池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