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

新野,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心,属汉水流域,与湖北省襄樊市接壤。界于112°14′44″~112°35′42″,北纬32°19′30″~32°49′08″之间。全境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22公里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境内平坦,沃野百里。东北距省会郑州316公里,南阳、襄阳机场均60公里,县内有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
新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部落,春秋时封邑,古时植桑蚕业发达,于是取诗经《国风》中《豳风》咏桑蚕之句“丞在桑野”的首尾两字联成地名“丞野”。西汉初年置县,由于丞野古时及豳国之野,豳与“新”韵同音近,于是舍豳而从新故名“新野”。东汉时,刘秀起兵新野,刘备栖踞新野,三请诸葛亮,决策“草庐”对,火烧新野,驰名中外。历史上是光武中兴的策源地和蜀汉政权的发祥地。
【行政区划】
辖2个街道、8个镇、5个乡:汉华街道、汉城街道、王庄镇、沙堰镇、新甸铺镇、五星镇、施庵镇、歪子镇、溧河铺镇、王集镇、城郊乡、前高庙乡、樊集乡、上庄乡、上港乡。
汉城街道 解放街居委会,民主街居委会,东关居委会,南关居委会,西关居委会,北关居委会,红旗居委会,卢庄居委会,张营居委会
汉华街道 书院居委会,淯滨居委会,团结居委会,湍口居委会,樊楼居委会,孟营居委会,蔡庄居委会
王庄镇 东张店村,乔湾村,水台子村,梅湾村,前孙村,赵庙村,肖集村,王庄村,毛寨村,阎庄村,玉皇庙村,潘庄村,西高营村,王桥村,曹营村,张湾村
沙堰镇 翟庄村,李庄村,霞雾溪村,南村,北村,拐里村,吕营村,冀庄村,陈营村,曹坡村,李营村,肖庄村,丁庄村,叶桥村,赵湖村,夏官营村,车湾村,焦店村,孟营村,贺庄村,秦堰村
新甸铺镇 津湾村,杜岗村,乔庄村,于庙村,刁河村,新北村,新南村,宋庄村,杜桥村,黑龙村,程营村,姚营村,石桥村,白龙村,刘湾村,陈家村,南王村,骆湾村,艾庄村,官渠村,套楼村,元帅村,翟湾村,魏湾村,韩营村,白湾村
施庵镇 万庄村,前罗村,卢大桥村,施庵村,荆陂村,大营村,王茨元村,薛庄村,涧河村,魏寨村,杨营村,兴隆观村,渠西村,渠东村,朱寨村,黄李村,宋张村,曾营村,桥楼村,朱庄村,詹岗村,贺岗村,白岗村,吉岗村,小营村
歪子镇 史营村,岗头村,黄营村,三河村,棉花庄村,老庙村,马渠湖村,寺门村,歪子村,于营村,冯庄村,官寺村,汤庄村,常蝉庵村,老庄村,周单庄村,肜庄村,李营村,彭庄村,蟒张营村,王小桥村,韩何营村
五星镇 宋湾村,判官庄村,前孙楼村,魏楼村,五星村,后楼村,大李营村,水田村,廖楼村,任集村,方营村,黄营村,郭湖村,王葛庄村,闽营村,南张楼村,南马庄村,台庄村,陈庄村,张店村
溧河铺镇 李楼村,庄营村,周营村,王坡村,屯头村,溧河村,毛桥村,土堰村,孙楼村,王西河村,杨陂集村,吴堂村,江黄集村,高庄村,王枣庄村,田口村,熊油坊村,冯营村,杨岗村,贾桥村,后陈村,熊楼村,许桥村,吕阁村
王集镇 西张庄村,秦杜营村,石头庙村,史井村,齐楼村,王集村,冯集村,东元村,汪堤村,范坡村,石羊岗村,曹集村,西赵庄村,白滩村,徐埠口村,归集村,高桥村,周湾村
城郊乡 吕庄村,袁庄村,郭营村,胡营村,关场村,花陂村,马庄村,马营村,官碾村,李湖村,王营村,张楼村,齐马庄村,上青羊村,下青羊村
前高庙乡 前张楼村,张庄村,张刘营村,王楼村,闫坡村,东高营村,焦岗村,郭湾村,河北村,徐寨村,时楼村,王祠堂村,龙潭村,下庙村,信坡村,王套楼村,任桥村
樊集乡 冀湾村,鲍湾村,后河村,骆庄村,肜庄村,刘庄村,樊集村,陈河村,潦口村,赵庄村,钮寨村,杨庄村,曹庄村
上庄乡 邓庄村,田庄村,康营村,樊湾村,老龙镇村,杨营村,王寨村,上庄村,上凤鸣村,杨阁村,山坡村,马集村,彭桥村,柳坡村,王大桥村,小陈营村,陈家道村,韩营村
上港乡 赵岗村,埠口村,花园村,梁营村,小五村,王白村,花楼村,亭陂村,岗北村,香乔村,岗南村,魏庙村,代楼村,张坡村,果园村,宅子村
【历史沿革】
据传远古南阳盆地是个湖泊,新野处在湖底。战国时湖底形成了新的平原。汉置新野县,意为新形成的田野(见198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名漫录》,尚景熙著)。一说:在远古时期,新野境域为沼泽之区,以后逐渐成为陆地,蔓草盈野,后经开发,成为良沃。建县时,改“薪”为“新”,名为新野。一说:据《水经注》称:淯水枝津分派,陂水所溉,咸成良沃,又有豫章、邓氏等陂,盖地为良沃,故以新野为名。(见民国20年(1931年)出版的《今县释名》,柯昌泗著)。一说,新野县名的由来可能与新都有关。新都即今王庄镇的九女城。在汉代曾屡为侯国(查看原作,阅读更多)因新野城位于新都邑西20千米,《尔雅》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县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还有一说:新野早在春秋时已为封邑,称“蒸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的兴修,蒸野一带的土地得到灌溉,皆成良田,从而人口增加,气象更新,西汉初新建为县时,遂称新野。(摘自“新野县政府网”)
新野县境商、周时属邓国,春秋时属楚国,战国时(前312—301年)曾被韩国占领秦时属南阳郡穰县。
西汉初年(前206—202之间)置县,始名新野,治所在今县城,属南阳郡,后置清阳县,治所在今沙堰夏官营。高祖七年(前200年)七月,置棘阳县,治所在今前高庙乡张楼村。同年,置朝阳县,治所在今新甸铺张庄村。
汉高后八年(前180年),置新都县,治所在今王庄镇九女城,统属南阳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废新都入新野县。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县属魏,正始年间(241-249年),荆州治所移驻新野。
晋太康年间(281—289年),分南阳郡立义阳郡,治所在新野,辖新野、棘阳、朝阳、穰、邓、蔡阳、安昌、随、厥西、平氏、义阳、平林12县。
元康八年(298年),分义阳郡立新野郡,治所棘阳,辖新野、棘阳、穰、朝阳、安昌5县。
南北朝刘宋永初年间(420~422年),河南郡侨治棘阳,新野郡治徙新野,二郡统属雍州部(今襄阳);元嘉三十年(453年),废新野郡;大明元年(457年)复置,遂废朝阳县。齐永泰元年(498年),新野郡屑北魏,析新野县置西棘阳(治所在今沙堰镇古城)、南棘阳(治所棘阳故址);在棘阳置汉广耶,二县属之。时,新野郡辖新野、穰、池阳3县,二郡统属荆州部。
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改汉广郡为黄岗郡,改南棘阳为百宁县,后复改为棘阳县。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废黄岗郡和棘阳县,改新野郡为滕王国,国废,复为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新野郡,新野县属南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县内置新州,治所在今沙堰镇古城村,是年废,新野县归邓州。
唐乾元元年(758年),废县为镇,属穰县。
宋、金因之。元至元二年(1265年),复置新野县,属邓州;至元八年(1271年),随邓州属南阳府,明、清因之。
民国3年(1914),新野县属汝阳道。
1928年,道废隶省。
民国21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7年12月新野解放,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区。
1949年4月,属河南省南阳专员公署。
1968年5月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
1994年11月州属南阳市。
1947年全县设6个区下辖158个乡和7个街道。
1950年,改设为7区辖174个乡。1958年8月建立公社,公社为政社合一体制,全县设9个公社,下辖142个生产大队。
1963年增设城关镇,全县为9社1镇。
1975年4月,增设前高庙、上港、王庄、樊集、上在5个公社,全县为14个公社(含航运公社)l个镇。
1983年12月,改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行政村,改生产队为村民小组。
1985年12月,沙堰乡、新甸铺乡、王庄乡改为镇。1994年歪子乡改为镇。
1995年,施庵乡改为镇。
1996年10月五星乡改为镇。至此全县面积1062平方千米,人口约72.9万人,设7镇7乡,下辖7个居委会,、257个村委会,2973个村民小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新野县总人口629106人,其中:城关镇59208人、五星镇43956人、王庄镇26625人、施庵镇53135人、沙堰镇40823人、歪子镇55997人、新甸铺镇51239人、城郊乡82330人、漂河铺乡42654人、前高庙乡34021人、樊集乡24516人、上庄乡40515人、王集乡39722人、上港乡34365人。
2001年9月溧河铺撤乡建镇。
2005年末,新野县辖9个镇、5个乡:城关镇、王庄镇、沙堰镇、新甸铺镇、五星镇、施庵镇、歪子镇、溧河铺镇、王集镇;城郊乡、前高庙乡、樊集乡、上庄乡、上港乡。
2006年,根据豫民行批[2006]5号和宛政文[2006]66号文件精神,撤销城关镇,设立汉华、汉城两个街道。汉华街道管理7个社区,汉城街道管理9个社区。
2008年成立汉城街道、汉华街道。

新野县气候概况


新野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815.8小时,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水量72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5%;年平均无霜前228天;年平均风速2.9 米/秒。主要气象灾害有:雨涝、干旱、大风.冰雹等。按照气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春季始于3月26日,持续56天;夏季始于5月21日,持续113天;秋季始于9月11日,持续61天;冬季始于11月11日,持续135天。概括四季气候特点;春季多风、气候多变;夏季湿热、旱涝频繁;秋季凉爽、阴雨连绵;冬季于冷,雨雪稀少。
【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据统计,年日照时数在1437.2~2146.5小时之间平均为1815.8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4%,百分之三十的年份在1811.3小时以上。月平均191.8小时,一年当中以8月份最多。日照百分率为46.6%; 2月份最少为107.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3.8%。
【太阳辐射】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 110.02千卡/平方厘米。一年中元月份最少,为5.62千卡/平方厘米,8月份最多为13.01千个卡/平方厘米。
【气温】全县年平均气温151℃,百分之八十的年份在14.7℃以上。一年内以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7.3℃,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2.0℃,平均气温年较差为25.3℃。从气温月变差分析来看,4月份气温上升较快,而11月份气温下降最为明显。
【炎热期与寒冷期】夏季炎热期累年平均为78.2天,其中炎热期(候温25.0一27.9℃)50.8天,占65%;暑热期(候温28.0-29.9℃)18.4天,占24%;酷热期(候温≥30.0℃)9天,占12%。炎热期平均出现在6月6日一8月31日。累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7℃。 冬季寒冷期累年平均为74.2天,其中寒冷期(候温4.9—0.1℃)60.4天,占81%;轻寒期(候温0.0—-4.9℃)13.8天,占19%;小寒期(候温-5.0—一9.9℃)0.4天,寒冷期平均出现在12月6日~翌年2月25日,累计极端最低气温为-16.9℃。
【界温及积温】据气象资料统计,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积温在5166.7一5872.3℃之间,平均为548.2℃,年际间相差706℃;稳定通过10℃的积温在4440.8~5296.7℃之间,平均为4881.1℃;年际间相差856℃;稳定通过15℃的积温在3736.9--4813.7℃之间,平均4184.4℃,年际间相差977℃;稳定通过20℃的积温在2530.6一3659.4℃之间平均3034.4℃,年际间相差1129℃。
【降水量】据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为721.0毫米,百分之八十的年份在633.2毫米以上。从季节分布着,以夏季降水量最多,平均为376.1毫米,春秋居中,分别为193.6毫米和192.5毫米;冬季降水量最少,平均为38.8毫米。

精选留言

新野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