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

淇县位于豫北,在北纬35°30′05″至35°48′26″和东经113°59′23″至114°17′54″之间。西依太行与林州市连山,东临淇河与浚县共水,北与鹤壁市毗邻,南与卫辉市接壤。总面积567.43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淇县域内广泛出露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前寒武系出露很少,仅见基岩区的太古界变质岩,与震旦系和
玄武系成不整合接触。震旦系出露仅数十米厚,甚至缺失。古生界缺失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由于新生界覆盖,上石炭统出露不全,二迭系无出露,仅能从钻孔中见到。新生界有上、下第三系和第四系。
淇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和西北为山区,东和东南为平原和泊洼,北、东、南三面环水,所有内河均向东南汇集。
西部山区海拔高程多在100至1000米,最高1019米。东部平泊地区高在百米以下,最低海拔63.8米,高低差距955.2米。地面坡度分平坦、缓坡、斜坡、陡坡、急坡、险坡、峭坡等七种,均因山丘平泊的变化而变化。
【矿产资源】由于构造、岩浆等地质作用影响,淇县形成了煤和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石英岩等多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及少量金属矿点。金属矿主要有铁、镁、铜、铅、锰等。
【气候】淇县地处北温带,境内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至最长日照14小时35分。冬至最短9小时44分,春分秋分为12小时。
境内全年日平均气温13.9℃。最暖年14.7℃,最冷年13.0℃。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为26.9℃,元月份最低为0.9℃。春季平均气温14.2℃,夏季平均气温26.2℃,秋季平均气温14.3℃,冬季平均气温0.5℃。
淇县多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6.7℃,6月最高平均32.1℃,1月最冷平均-0.8℃。
淇县全年平均无霜期为209天,最长233天(1965年),最短177天(1981年)。平均初霜日在10月27日,最早在10月9日(1981年),最晚在11月17日(1965年)。平均终霜日在4月3日,最早在3月23日(1977年),最晚在4月24日(1988年、1990年)。
淇县年平均降水量(包括雨、雪、雹)605.2毫米。1963年最多达1164毫米,1965年最少,仅360.6毫米。
淇县地处太行山脉和连绵的浚县火龙岗之间,形成一南北走向的狭长风道,是全省大风较多的县分之一。风向多南北,风力多为4.5级。
【水文水资源】淇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较好,但空间地域分布不均,可利用部分不多。
淇县全年平均降水总量为4.1亿立方米,除蒸发入渗外,平均径流深162毫米,年径流总量为8437.10万立方米。地表径流多发生在雨季,特别是汛期,除一部分入渗补充地下水外,大部分顺思德河、淇河、小朱河、八米沟等沟河流出境外。每年实际用量仅1100万立方米,只占年径流总量的13%。
据近期调查,全县沟河1.5米以上的陡坎跌水84处。其中5米以上跌坎20余处,这些跌水下泄产生一定力能,可安装水磨、水碾、水动抽水机,跌差大的还可以建小水电站。但目前极少利用。
淇县水质较好,灌溉用水酸碱度适中。全县泉水绝大多数水质优良,如太和泉、水帘洞泉、灵山泉、鱼泉等,内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某些泉水经检测部门初步验证可生产矿泉水,如杨晋庄、铁西等。
淇县属海河流域。全县主要河流有15条,总长222.9公里。其中界河4条,总长56.7公里,内河11条,总长166.2公里,泊洼地区另有排水沟773条,总长195公里。界河以淇河最大,内河以折胫河、思德河、赵家渠最大。
淇县山丘区较多,沟河两岸也有泉水溢出。据水利局1980年调查,全县共有活水泉77处。常年流水泉48处,季节泉29处。
【土壤资源】淇县总面积567.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2.29万亩,农民人均1.5亩。此外尚有36.5万亩荒山、荒岗、荒沟可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另有河流、水库、沟渠、坑塘占地3.4万多亩,水面可以发展渔业和水生经济作物。
淇县土壤总面积72万亩,分褐土、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7个亚类、14个土属、32个土种。其中褐土类面积65万亩,潮土类面积7万亩,水稻土面积200余亩。
【植物动物资源】淇县自然`植被分布于山丘区各处荒山、荒坡、荒沟和部分荒地。面积3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9.48%。人工植被主要分布于平原泊洼和丘岭大部分地区,山区人工植被较少。人工植被共49.1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5.4%。
淇县的主要植物均系高等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4个门类114科、300多属、416种。其中栽培植物202种,野生植物约259种。
栽培植物有农作物,农作物共有77种分属18科。粮食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菌类作物等。有树木共91种分属35科,有水生作物和花卉作物。
野生植物也很多,无论高山平原泊洼地。
稀有植物有双节树、压腰葫芦枣、无名树、痒痒树、樟树、银杏等。
动物有饲养动物,家畜有牛马驴骡、猪羊兔等。家禽有鸡鸭鹅等。
野生动物有软体类如蚯蚓、蚂蝗等。节肢类如蜜蜂、桑蚕等。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哺乳类。
稀有动物有四足蛇、狠虎、微形草鱼、人脚獾、双毒尾蛇等。
药材,淇县药用植物包括野生和人工种植共100多种,分属70多科。
著名特产有淇鲫鱼、缠丝蛋、无核枣、大水头柿子、油城梨、绵仁核桃、淇竹等。

地名由来:淇县因临淇水而得名。因淇水得名。

【行政区划】
截止至2014年,淇县辖4个街道4个镇1个乡:朝歌街道、桥盟街道、卫都街道、灵山街道、高村镇、北阳镇、西岗镇、庙口镇、黄洞乡。
朝歌街道:西街村、石桥村、南杨庄村、南关村、稻庄村、南门里村、阁南村、东关村、东街村、中山街村、付庄村、韦庄村、上关村、下关村、西坛村、三海村、前张近村、后张近村。
桥盟街道:桥盟村、石岗凹新庄村、古烟村、郭庄村、董桥村、崔庄村、吴寨村、七里堡村、赵沟村、东关庄村、余庄村、泥河村。
卫都街道:泉头村、关庄村、杨庄村、袁庄村、小马庄村、黄庄村、小洼村、黑龙庄村、大洼村、红卫村。
灵山街道:赵庄村、南四井村、北四井村、小滹沱村、大石岩村、凉水泉村。
高村镇:新乡屯村、高村、漫流村、三里屯村、杨晋庄村、礼河屯村、万古村、花庄村、肖屯村、新庄村、韩楼村、鱼坡村、和尚庙村、刘河村、思德村、杨吴村、二郎庙村、古城村、王屯村、贯子村、石佛寺村、石河岸村、靳庄村、冯庄村、大屯村、北小屯村、花营村。北阳镇:北阳村、东裴屯村、良相村、黄堆村、骑河黄庄村、常屯村、十三里堡村、十里铺村、南史庄村、水屯村、高楼新庄村、南小屯村、大马庄村、西裴屯村、宋窑村、南阳村、王庄村、南宋庄村、玉女观村、枣生村、段窑村、衡门村、上庄村、下庄村、小庄村、刘庄村、武庄村、青羊口村、南山门口村、北山门口村、卧羊湾村、山头村、大水头村、油城村。
西岗镇:西岗村、臧口村、康庄村、石奶奶庙村、南大李庄村、原庄村、闫村、枣园村、霍街村、马湾村、皇王庙村、留店寺村、卧鸾村、刘拐庄村、沙窝村、三角屯村、坡李庄村、包公庙村、郝街村、坡袁庄村、宋街村、秦街村、窦街村、小车村、姜庄村、大车村、罗园村、河口村、迁民村、纪庄村、辛庄村、宋庄村、江屯村、方寨村、马庄村。
庙口镇:庙口村、大滹沱村、上曹村、下曹村、鲍屯村、东场村、北史庄村、仙谈岗村、原本庙村、葛箭村、老庄村、山郭庄村、三王庄村、北大李庄村、马圪垱村、王洞村、形盆村、小岩沟村、土门村、白寺村。
黄洞乡:黄洞村、闫岭沟村、柳林村、鲍庄村、小柏峪村、温洞村、全寨村、鱼泉村、东掌村、西掌村、对寺窑村、纣王殿村、石老公村、温坡村。
【历史沿革】
淇县古称朝歌,亦称殷国、雅歌、朝歌、临淇。
商朝,是四代帝王的陪都。
周朝,卫国都朝歌831年。
春秋时期改为朝歌邑,属晋国。
战国时期属魏国。
秦朝时期朝歌邑属三川郡。
秦朝末期,西楚霸王项羽分魏地析置殷国,都城设于朝歌。
西汉初期,于殷国旧址设朝歌县,属河内郡。新王莽时改朝歌为雅歌。
东汉时期又复置朝歌县,汉建安时期改属魏郡。
三国时期曹魏国升朝歌为郡,属冀州,辖朝歌、汲、共、林虑、获嘉、修武六县。
晋朝时期改朝歌郡为汲郡,朝歌县属之,属冀州。
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改朝歌县属司州部河内郡。
北魏时期分朝歌西北置临淇县,属林虑郡。
东魏天平元年复置朝歌县,东魏天平二年分朝歌县北为魏德县。
北周武帝改义州(今河南卫辉)为汲郡,治所在朝歌。
隋朝时期初年改汲郡为卫州,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清淇县和朝歌县,改置卫县,改置汲郡于县治。
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朝歌殷墟地以西为卫县鹿台乡。
五代时期、宋朝时期、金国时期因之。
元朝宪宗五年(公元1255年)于鹿台乡置淇州,卫县废为集,并置临淇县;元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废临淇县入淇州。
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淇州为淇县,属卫辉府。
清朝、民国时期因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淇县因之,属安阳管辖。
1954年淇县并入汤阴县。
1962年恢复淇县建制。
1986年由属鹤壁市辖至今。
1997年,淇县面积591平方千米,人口23.7万,辖2个镇、5个乡:朝歌镇、高村镇、黄洞乡、北阳乡、西岗乡、庙口乡、桥盟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淇县辖2个镇、5个乡。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249986人,其中:朝歌镇49394人、高村镇46003人、桥盟乡29223人、庙口乡29399人、黄洞乡11639人、西岗乡46838人、北阳乡37490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淇县辖3个镇、4个乡:朝歌镇、高村镇、北阳镇;黄洞乡、西岗乡、庙口乡、桥盟乡。
2010年9月8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豫民行批[2010]31号),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淇县的朝歌镇、桥盟乡,对其原辖行政区域实行城市管理体制,同时设立朝歌、桥盟、卫都、灵山4个街道。11月10日正式实施。

经济发展

2015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93亿元,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6亿元,增长2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增长13.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6.6亿元,增长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万元、1.2万元,均增长10%。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市前列,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坚实。

精选留言

淇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