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

境北系舟山系横亘东西、云中山系纵贯南北,历为并北屏障,号称太原之北大门,为兵家必争之地。属太原市的郊区县,南距省城太原17公里,北接忻州市、定襄县,东连盂县、寿阳县,西与静乐县和古交市接壤,南靠草坪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总面积2070平方公里,占太原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辖有黄寨、大盂、泥屯、东黄水4镇,侯村、高村、凌井店、杨兴、西凌井、北小店6乡。阳曲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2′~113°09′,北纬37°56′~38°09′。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82公里。东西两端为石山区和土石山区,中部为盆地,土石山区占总面积的54%,半坡丘陵占35%,平川盆地占11%,海拔位于800米-2000米之间,全境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低平,西山地区小云系,东山地区系舟山系。境内1处国家级、88处省市县级文物,见证了阳曲作为全国传统文化旅游大县的昔日辉煌。
特产:县土特产品也极为丰富,名声远扬。农产品以玉米、谷子、葵花、豆类、山药蛋、油料等为主产,并盛产苹果、酥梨、桃(张拔白桃)、葡萄(阳寨葡萄)、(石城、韩寨)、花椒、核桃、仁用杏等干鲜果品和无公害蔬菜。小国光苹果为部优产品,小国光、红富士、酥梨为省优产品,花椒、核桃为国际博览会金奖,二次灭菌奶填补了山西的空白,畅销省城市场。山杏、山桃、黄芩、柴胡、串地龙、山枣、蘑菇、木耳、野菜等各种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其主要土特产品还有有:“太后香”、河上咀豆腐干、大红袍花椒、核桃核仁、“阿牛”系列奶制品。
农作物:人民历来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葵花、高粱、薯类、油料等,其次有小麦、莜麦等。部分土特产品名闻遐迩,泥屯镇北马掌川、陆家山所产之“东方亮”小米,曾为清宫贡品,至今仍为人们走亲访友之礼品;大盂镇金家岗所产之金软黍黄米,曾获得山西省优质奖章;南、北两山丘陵地区之干鲜果品颇有名气,泥屯镇中兵酥梨获省优产品;侯村乡国光苹果、伙路坪关山花椒,均驰名三晋,被评为省、部级优质产品。“十五”期间又引进建设了旭美薯业、汉波食品、名流配餐食品加工、顺天制药、阿牛乳业、小福星玉米油加工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了润丰园、维纳园、蒲丰园、宏明、六味斋等农业种植养殖示范园区。
自然资源:资源以煤、铁、石膏为主,铅、云母也有蕴藏。煤炭资源主要有会沟通、西黄水煤田,总储量5000余万吨;西庄乡韩庄煤田,总储量1173万吨。我失矿主要分布于侯村乡汉岭村,的红叶梁及王兴坪一带,总储量94.09万吨。由于境内土质多为粘土,砖瓦工业遍布全县。
阳曲自然资源丰富,宜林地和荒山牧坡尤为广阔。全县宜林面积104.6万亩,牧坡草地55万亩。东、西两山宜林面积大,造林放牧得天独厚,发展林牧业条件十分优越;丘陵地区和河谷平地,气候温和,土肥地平,为境内主要产粮区;位于海拔800~1200米之间的梯田地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于栽植经济林木。境内地下资源也很丰富,煤、铁、铝矾土、石灰岩、石膏、大理石、长石、云母、石英等矿藏,储量可观,有待开发。
交通:以公路为主,北同蒲线、大运路、原太高速路横贯全境,有7条县级公路。177公里;乡村,公路221公里。“十五”期间,投资2.71亿元,完成康西线、阳双线二级道路改建工程、阪寺山旅游路一期路基工程、城贾公路路面工程以及村,村,通油路工程,尤其是村,村,通工程,投资3800万元,完成119个行政村、236公里,全县96.7%的行政村,通上了油路、水泥路。全县已有9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开通班车,通班车的行政村,达90%以上.阳曲人民为昨天的历程而欣慰,亦为今天的业绩而自豪,更为明天的辉煌而充满信心。勤劳勇敢的14万阳曲人民,定将从自身经历中总结经验,把握机遇,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坚持科教兴县,协力同心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繁荣、富强、文明、美好的新阳曲而奋斗不息。
地名由来:据《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黄河千里一曲,当其阳,故曰阳曲。”其说不确。阳曲并不临近黄河,不当以黄河得名。清道光《阳曲县志》卷1《舆地图上》:“阳曲乃汾曲之阳。”
【行政区划】
阳曲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54公里,总面积2070.67闰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309.5万亩,耕地面积52.38万亩,全县总人口14万人。全县辖4镇6乡:黄寨镇、大盂镇、东黄水镇、泥屯镇、高村乡、侯村乡、凌井店乡、杨兴乡、西凌井乡、北小店乡。
黄寨镇 黄寨村,官圪垛村,柏井村,小牛站村,城晋驿村,莎沟村,小屯庄村,大屯庄村,北郑村,南郑村,中社村,北塔地村,南留南村,北留村,宋庄村,大直峪村,录古咀村
大盂镇 大盂村,南高庄村,上原村,沙河村,景庄村,李家沟村,大泉沟村,东南窊村,北家庄村,金家岗村,棘针沟村,移动新村
东黄水镇 东黄水村,故县村,西殿村,洛阴村,盘威村,水泉村,河上咀村,马驼村,范庄村,大汉村,吉家岗村,红沟村
泥屯镇 泥屯村,思西村,归朝村,白家社村,伽东村,代庄村,中兵村,东青善村,西青善村,芦家河村,阳坡村,苏村,付家窑村,杨家井村,张家庄村,松树村,南路村,岔上村,石家庄村,耀子沟村,赤泥社村,龙泉村,权庄村
中心镇建设管理办公室 新阳东街社区,商贸新街社区,南坡街社区,首邑路社区
高村乡 高村,辛庄村,王文岭村,北白村,南白村,西兴庄村,河庄村,北社村,西南窊村,马坡村
侯村乡 侯村,赵庄村,石城村,桥沟村,青龙村,西黄水村,尧子尚村,张拔村,洛阳村,西万寿村,黄道沟村,小岗头村,店子底村,上阳寨村,西龙庄村
凌井店乡 东郭湫村,西郭湫村,大方上村,湾里村,凌井店村,后街村,西头村,蒿子坡村,坡里村,西汉湖村,尧沟村,河村,安塘村
西凌井乡 西凌井村,西庄村,韩庄村,官庄村,岭底村,伙路坪村,峁上村
北小店乡 北小店村,大卜村,神堂沟村,海子湾村,箭杆村,六固村,扫峪村
杨兴乡 杨兴村,水头村,坪里村,鄯都村,石槽村,温川村,杨家掌村,贾家庄村
【历史沿革】
夏商属冀州。周属并州。春秋属晋,为盂地。战国属赵。秦兼并六国,置狼孟县,隶太原郡。狼孟故城遗址在今黄寨村东。西汉为盂、汾阳、狼孟三县地,均属太原郡。新莽时改狼孟为狼调,属太原郡。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迁阳曲民于今太原市北郊区阳曲镇一带居住。阳曲镇为汉时的阳曲故城。晋复置阳曲县,与狼孟同属太原国。隋属太原郡,开皇六年(586年)更名阳直,十六年后又改名汾阳。唐初属太原郡,开元十一年(723年)始属太原府。自武德七年(624年)改汾阳为阳曲之后历代未改。宋属河东路太原府,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县治移于太原城西郭外,为郭下县,太原府治。金属河东北路太原府。元属冀宁路,为路治。明属山西省太原府,万历前设88都,万历时减为71都。清承明制,康熙年间设61都,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又增为63都,辖700村。1912年后属冀宁道,为山西省会,设8区,12镇,151主村,695附村。1937年后,以同蒲铁路为界,分为东、西阳曲,西阳曲属晋绥边区三分区,东阳曲属晋察冀边区二分区。1948年8月东西阳曲合并于大盂镇上原村,后移辛庄村,同年11月迁驻黄寨。建国后阳曲县一度属忻县专区,全县分12个区。后第十二区并入第七区,剩11区,辖119个村委会,681年个自然村。1952年划为8个区。1953年由盂县划入57个自然村。1954年撤销区建制。1956年合并为20个乡。从1950-1958年,分五次划给太原市郊295个自然村,即今太原市北郊区的阳曲、向阳、小返等7个乡镇以及古交市的河口、嘉乐泉、阁上等7个乡镇。1953年划给定襄县4个自然村,同年由盂县划入57个自然村,即今凌井店乡。1958年阳曲县由忻县专区划归太原市管辖。县人民政府设在黄寨镇。
县地处忻定、晋中盆地之间,山多川少,沟壑纵横,东、西 、北三面环山,南部偏低,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10座,最高山峰柳林尖山,海拔2101.9米,中部平川海拔800~900米。境内有杨兴、泥屯等8条河流。总面积2070.6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54.37%,丘陵占34.96%,平川占10.67%。境内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平川8℃—9℃,山区5℃—7℃,年平均降雨量为441.2毫米,无霜期为164天左右。

精选留言

太原阳曲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