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县

定襄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忻定盆地,佛教圣地五台山脚下,处省会太原都巿圈,辖3镇6乡155个行政村,总面积865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定襄县处于太原都市发展圈、环渤海经济发展圈,是晋北的交通枢纽,距首都北京3小时车程、山西省会太原1小时车程,同蒲支线、朔黄铁路横贯东西,忻阜高速、大运高速、忻州环城高速公路三面过境,五台山飞机场座落境内,形成“铁公机”(铁路、高速公路、飞机场)立体交叉的交通格局。
铁  矿
1.凤凰山铁矿
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向阳村,北2公里,有公路相通。铁矿形成于角闪在花岗石与滹沱群白云岩接触带的文卡岩中,和外接触带的白云岩中,地表矿化范围700x400平方米,由大小不等的40余条矿脉组成。矿体呈脉状和囊状,单个矿体最长100米,一般长10余米,最厚2~3米,一般厚几厘米至50厘米。矿物成分以赤铁矿和磁铁矿为主组成。赤铁矿矿石品位TFe含量为39.14%、S为0.88%、P为0.02%,磁铁矿TFe含量为61.99%、SFe为61.24%、S为0.06%、P为0.02%。该矿区结晶白云岩经岩浆岩作用形成很好的大理岩,其中尤以黑色和暗绿色者为佳品。
2.史家岗铁矿
位于史家岗东南3公里处,有公路相通。铁矿产于上太古界五台系台怀亚群柏枝岩组绢云石英片岩中,地层产状倾向北北西,倾角59~65度。矿层分上、中、下三个矿带,其中以中矿带为主,长约1300米,延深500米,厚0.67~24.7米。       矿体呈层状,长100米,延深500米,最厚7.91米,一般厚4米。其矿物成分以镜铁矿为主,赤铁矿次之。矿石品位富矿TFe平均含量为53.1%、为SiO2为16.5%、S为0.007~0.028%、P为0.01~0.021%;贫矿TFe平均含量33.4%,SiO2为31.3%、S和P含量同富矿。该矿床属沉积变质铁矿,探明D级储量160万吨,其中富矿71万吨,其地表矿已采空,采出矿石约8万吨。
3.漆郎山铁矿
位于县城北15公里,无畏庄村西,有公路可通。铁矿产于滹沱群东治亚群北大兴组白云岩的层间断裂破碎带中,呈北北东方向延伸。矿化带断续长900米,采矿坑道内见有4个矿体,呈扁豆状,长、深各20米,厚1.5米。矿石呈角砾状、网脉状、致密块状和窝状,主要由赤铁矿、镜铁矿和磁铁矿组成,矿石含铁量为30~40%。矿床属中温热泥型铁矿,1958年曾采出矿石3000余吨。
铜   矿
县内只有藏孤台一处矿点,位于县城东南,南王乡东北约4公里处,有公路相通。
钢矿形成在台怀亚群柏枝岩组片岩、片麻岩中硅化较强烈的地区,属含铜石英脉型铜矿,共见有4个矿体,其中3号和4号为主体。3号矿体长258米,厚5.15米;4号矿体长268米,厚5.17米。矿体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矿物成分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和少量斑铜矿。矿石品位,3号矿体上部为0.318%,深部变富达0.62%;4号矿体最高平均达2.33%。
非金属矿藏
白云岩
1.高崖底白云岩矿
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处,距河边火车站仅2公里,交通方便。矿石赋存在元古界滹沱群东治亚群瑶池组地层中。该组地层主要由白云岩和千枚岩组成,其中白云岩自下而上分5层。矿体呈层状,倾角15~30度,长700米,宽600米,厚10~160米。矿石品位,Ca0为30%,MgO为20%,SiO2为0.95%,R2O3为0.66%。探明A+B+C+D级储量2255.9万吨,其中A+B+C级储量1561.1万吨,适宜露天开采。该区白云岩,是泊金用白云岩生产MgO的很好原料。
2.虎山村,白云岩矿
位于县城北北西方向15公里处,有公路相通。白云岩赋存在滹沱群东冶亚群北大兴组和瑶池村,组,呈层状,由青灰色夹白色硅质条带白云岩、粉红色玫瑰色厚层结品白云岩组成,分上、下两个矿带。上矿带3个矿层,总厚660米,夹石厚173米,剥离比小于0.27;矿物含量MgO为20.62%、Ca0为28~30%、Si02为3.82~26.8%,酸不溶物为4.76~7%。下矿带2个矿层,总厚421米,夹石厚99米,剥离比小于0.24;矿物含量MgO为20.78%、CaO为28~30%、Si02:为3.12~4.5%,酸不溶物为3.78~7%。该区结晶白云岩,可做大理石用,其中玫瑰色和粉红色者尤鲜艳。
纹山砚石
位于县城东北20公里处,在河边镇东2公里,有公路相通。
现石赋存在滹沱群东冶亚群纹山组地层的中部,为紫色灰色千枚状板岩。地层产状倾向北西,倾角40~50度,层厚53米,长700~1000米。板岩质细,含砂少,劈理发育,有红、黑、绿、紫等色,尤以绿石为佳。该石除做观台外,还可做石板和工业耐酸板。
陶瓷粘土
位于县城东南7.5公里茶房口村,有公路相通。粘土矿由4个矿段组成。由西而东数第二矿段规模最大,包括2个矿体,其中1号矿体面积4741平方米,平均厚4.4米,矿土呈白色、紫色、灰色、土黄色等,泥质结构,块状构造,矿物平均含量Si02为61.65%,AI2O3为17.14%,TFe+TiO2为1%左右储量7.7万吨。该矿床规模较小,变化大,地质工作程度不高。
矿泉热水
位于县西北白村乡上汤头村,东南龙头山、滹沱河北岸一级阶地上,面积1.2平方公里,孔深90~120米,单孔出水量30吨/时,水温58℃,属高温高矿化含锶、溴、偏硅酸矿泉水,有医疗价值。
行政区划
晋昌镇 城内村,南关村,西关村,北关村,待阳村,董村,南西力村,北西力村,王进村,西河头村,晋昌居委会
河边镇 河一村,河二村,河三村,河四村,青一村,青二村,芳兰村,南作村,陈家营村,牛台村,山底村,南庄村,阎家庄村,戎家庄村,赵家庄村,河南坪村,岭子底村,尧泉村,白玉沟村,李家庄村,马家尧村,继成村,井沟村,集贤村,蔚家梁村,建房村,瓦扎坪村
宏道镇 南街村,东街村,西街村,北街村,阁街村,南门外村,平东社村,北社东村,北社西村,留念村,大营村,西社村,贾庄村,马城村,咀子村,辛安村,无畏庄村,南社村
杨芳乡 杨芳村,智村,兰台村,西邢村,西营村,庄力村,长安村,张召村
南王乡 南王村,东霍村,湖村,留晖村,龙门村,东王村,赵村,大南邢村,小南邢村,藏孤台村,西笏口村,黄场峪村,茶房口村,眉音口村,官庄村,张村,镡村,择里村,中霍村,西霍村,寇村,董家堰村,岔口村,巨宝庄村,沙岭子村,李家坪村,尧头村,玉池凹村,百泉郊村,炭尧沟村
蒋村乡 蒋村,砂村,草泉村,后高蒋村,前高蒋村,上东留村,下东留村,麻河沟村,大沙沟村,东力村,史家岗村,军家贝村,簸箕仉村,宽沟村,王家庄村,十八顷村,土岭口村,土岭村,兴家村,大坡村,张家庄村
神山乡 神山村镇、安寨村,赵家营村,管家营村,卫村,崔家庄村,小王村,师家湾村
季庄乡 季庄村,前营村,后营村,西庄头村,南林木村,北林木村,凉楼台村,邱村,阎徐庄村,横山村,龙湾村,虎山村
受录乡 受录村,高村,黄咀村,东作村,大南庄村,小南庄村,北庄村,回凤村,复兴村,贾家庄村,于家庄村,北受录村,向阳村,下汤头村,白村,上汤头村,上零山村,下零山村,寺家庄村,玉会村,三家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区划变更:
1949年10月,全县仍为7个区,142村。1950年5月,调整为4个区,共辖135村(宏道等7村,划出)。
1953年5月,4个区下设42乡139村(增董家堰等4村)。
1954年3月,撤销区,全县共42乡:新华乡、双海乡、工农乡、沱南乡、和平乡、五和乡、季庄乡、横山乡、新兴乡、复兴乡、五星乡、五联乡、农林乡、新安乡、智村乡、西郉乡、德盛乡、城关乡、兰台乡、新民乡、四联乡、继成乡、永和乡、南湖乡、中霍乡、东华乡、河边乡、青营乡、芳兰乡、建设乡、新文乡、稳进乡、凤阳乡、七一乡、戎阎乡、南庄乡、合新乡、受禄乡、赵河岭乡、三和乡、六合乡、四合乡。8月,增设3乡:西社乡、北社乡、宏道乡。全县共146村。
1956年4月,改设为2镇13乡:城关镇、宏道镇、杨芳乡、南王乡、尧头乡、官庄乡、蒋村乡、神山乡、史家岗乡、李家庄乡、芳兰乡、受禄乡、季庄乡、白村乡、南庄乡。
1958年9月,全县成立6个人民公社:五星人民公社(城关)、跃进人民公社(南王)、和平人民公社(蒋村,)、东方红人民公社(河边)、东裕人民公社(南庄)、东风人民公社(季庄)、12月,定理县与忻县合并后,东风公社分为东风(宏道)和高峰(受禄)两个公社,余皆未变。
1961年8月忻定分置后,定襄县为15个公社,辖157个生产大队:
城关公社,辖城内、北关、西关、南关、待阳、西河头、董村、南西力、北西力、王进等10个大队。
宏道公社,辖宏道东街、宏道西街、宏道南街、宏道北街、宏道阁街、宏道南门外、西社、南社、平东社、北社东、北社西、留念、大营、马城、嘴子、辛安、无畏庄、贾庄等18个大队。河边公社,辖河边一村、制河边二村,河边三村、河边四村、青石南村、青石北村、山底、陈家营、芳兰、南作、牛台等11个大队。杨芳公社,辖杨芳、张赵、庄力、西郉、智村,南兰台、西营、长安第8个大队。官庄公社,辖官庄、镡村、中霍、寇村、择里、张村、西霍等7个大队。南王公社,辖南王、东霍、湖村、眉音口、茶房口、黄场峪、西笏口、藏孤台、龙门、东王、留晖、赵村、大南郉、小南郉等14个大队。
尧头公社,辖董家堰、尧头、李家坪、岔口、沙岭子、玉池凹、炭窑沟、百泉郊、智家沟、巨宝庄等10个大队。
蒋村,公社,辖蒋村、东力、大沙沟、麻河沟、上东留、下东留、前高蒋、后高蒋、草泉、砂村,等10个大队。
史家岗公社,辖史家岗、张家庄、王家庄、十八顷、大坡、宽沟、军家贝、簸箕仉、兴家村、土岭口、土岭等11个大队。
神山公社,辖神山、镇安寨、小王、卫村、师家湾、崔家庄、赵家营、管家营等8个大队。
李家庄公社,辖李家庄、建房、集贤、蔚家梁、马家窑、继成、瓦扎坪、井沟等8个大队。
南庄公社,辖南庄、阎家庄、戎家庄、赵家庄、河南坪、岭子底、白玉沟、垚泉、连尖塔(包含木口、鸡腿、南贝等小自然村)等9个大队。
季庄公社,辖季庄,横山、邱村、阎家庄、前营、后营、南林木、北林木、西庄头、凉楼台、龙湾、虎山等12个大队。
受禄公社,辖受禄、北受禄、复兴、贾家庄、于家庄、向阳、回凤、北庄、大南庄、小南庄、东作、黄嘴、高村、下汤头等14个大队。
白村,公社,辖白村、玉会、寺家庄、上零山、下零山、三家村、上汤头等7个大队。
1981年,尧头公社改名董家堰公社。
1984年8月,原15个公社改设为3镇12乡,城关、宏道、河边为镇,余皆为乡,共辖157村。
历史沿革: 今定襄地,春秋后期(公元前541年后)属晋,战国时属赵。
秦时,属太原郡(治所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晋源镇)。
西汉时,为阳曲县,属太原郡。
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移阳曲于太原界,在阳曲故城置定襄县,属新兴郡(治所九原,即今忻州市)。
西晋时,在定襄境西北置晋昌县,同属新兴郡。惠帝元康年间(291-299年),改新兴郡为晋昌郡,定襄县与晋昌县均属晋昌郡。不久,晋昌郡复名新兴郡。
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蒲子县(原地在今隰县)侨置定襄境北。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晋昌入定襄县。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定襄县属永安郡(郡
治在定襄县城)。
北齐武成帝时(562-564年),移平寇县(原地在今忻州市东10里)于定襄境东南,后废定襄县和蒲子县。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移平寇县于崞县,此地并入秀容县(今忻州市),属楼烦郡(治所静乐,即今静乐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此地为刘武周所辖。四年,唐复置定襄县,属忻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忻州为定襄郡(治所秀容),定襄县仍属之。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定襄郡为忻州,定襄县复属忻州。
五代因之。
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并定襄入秀容县。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定襄县,属忻州。
金、元、明、清,定襄县均属忻州。
1914年(民国3年)5月,定襄县划归雁门道。l938年1月,划入晋察冀边区晋东北区。1942年12月,属晋察冀边区第一专区。1944年9月,属晋察冀边区冀晋区第二专区;同年10月,与忻县东部合为忻定县。1945年11月,分置定襄县。1947年11月,属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二专区。1948年8月,划归晋中区第一专区。1949年3月,属太原市忻县专区;8月,划归山西省忻县专区。
1958年12月,与忻县合并为忻定县,属晋北专区。1961年8月复置定襄县,属忻县专区(后称忻县地区)。1983年8月,忻县地区改称忻州地区,定襄县仍属之。

精选留言

忻州定襄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