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县

全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以历史文化悠久,"地灵人杰川秀,物华天宝五谷丰"而着称于世,是"中国金槐之乡"。地处湘江上游,总人口82万,是桂林市行政区规划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是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又是桂北湘南的物资集散中心,依次与湖南省道县、双牌县、零陵区、东安县、新宁县交界;南、东南与兴安、灌阳二县接壤;西与资源县毗邻。南北最长99.23公里,东西最宽85.77公里,全县总面积4021.19平方公里,现辖15镇3乡。

素有广西北大门之称的全州县,位于东径110°37'-111°29',北纬25°29'-26°23'之间,东北依次与湖南省道县、双牌县、永州市、东安县、新宁县交界,南、东南与兴安、灌阳二县接壤,西与资源毗邻。南北最长99.23公里,东西最宽85.77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县城,距桂林市125公里、湖南省的永州市79公里,交通便利,湘桂铁路自东北向西南斜穿全县8个乡镇,境内设有12个火车站。国道322线与之平行,构成了全州对个交通的主干线。

全州县属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298天,年平均气候17.7°C,其主要特点是太阳辐射强,大部分月份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匀,一年四季气候状况为:春寒时间长,阴雨多,气温回升迟;夏季暴雨繁多,盛吹西南风;秋季多晴少雨干旱明显;冬季干燥,多东北风,寒潮入侵频繁。

行政区划

2018年辖全州镇、黄沙河、庙头、文桥、大西江、龙水、才湾、绍水、石塘、枧塘、咸水、凤凰、安和、两河、永岁15个镇和白宝1个乡及东山、蕉江2个瑶族乡,273个行政村,11个社区居委会,共3448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

战国是属楚之长沙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置长沙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析长沙国置零陵郡,郡治零陵(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县西南39公里处),辖7县4侯国。7县是:零陵(今广西全州、兴安、灌阳一带)治所在今全州凤凰或咸水、营道(今宁远县地)、泠道(今宁远、新田县地)、始安(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灵川、永福、永宁县地)、营浦(今道县及江永部分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治所在今永岁乡梅潭、钟武(今衡阳县地)。4侯国是:泉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及双牌部分地)、都梁(今洞口、武冈、绥宁、城步一带)、夫夷(今邵阳、新宁一带)、舂陵(今宁远、新田、祁阳部分地)。
元封五年(前106),郡上设州,零陵郡属荆州。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疑郡,辖地未变。
东汉时复名零陵郡,迁郡治于泉陵(治所在今永州市芝山区城北1千米),辖区除原来的7县3侯国(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外,还增加了湘乡县(今湘乡、双峰等地)和昭阳(今邵东县地)、烝阳(今衡阳县地)2侯国,共计8县5侯国。
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于建安三年(198)攻占零陵,零陵郡属刘表势力范围。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刘备代刘表领荆州牧,零陵郡属刘备势力范围。
三国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刘备病故,零陵郡地入东吴。孙吴时期,零陵郡地域开始减小。
甘露元年(265),分零陵郡西南部置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临桂、阳朔、兴安、灵川、永宁、永福等县地从零陵郡分出。
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南部置营阳郡,郡治营浦(今道县);分北部都梁、夫夷、昭阳置昭陵郡;同时将湘乡、重安(原钟武)、烝阳3县划入衡阳郡。至此,零陵郡辖6县:泉陵(今冷水滩、芝山、东安地及双牌的一部分)、祁阳(今祁阳县地)、永昌(今祁东县地)、零陵(今广西全州县地)、洮阳(今广西全州、资源县地)、观阳(今广西灌阳县地)。营阳郡辖营浦、营道、舂陵、泠道等4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废营阳郡入零陵郡。永嘉元年(307)置湘州,零陵郡属湘州。
东晋永和年间(345~356),析零陵郡复置营阳郡。义熙十二年(417),零陵、营阳二郡属荆州。
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十四年(515),改营阳郡为永阳郡;陈改永阳郡为营州永阳郡。
隋开皇九年(589),撤零陵、营阳二郡,设永州总管府,区域较零陵、营阳2郡有所扩大,谢沐、冯乘2县从临贺郡划入。大业五年(607),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辖5县:零陵(今冷水滩、芝山、祁阳、祁东、东安地及双牌部分地)、湘源(今广西全州、资源、灌阳地)、永阳(今道县、江永县地)、营道(今宁远、新田地及祁阳部分地)、冯乘(今江华、广西富川县地)。隋末,萧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
唐武德四年(621)废零陵郡,分置永州、营州。武德五年,改营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4),改营州为道州。贞观十七年,撤道州并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复置道州。开宝元年(742),改永州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永州、道州。大历二年(767),永州辖4县:零陵、祁阳、湘源、观阳(析湘源县置,今广西灌阳县地);道州辖5县:宏道(原营浦县地,今道县地)、延唐(原营道县地,今宁远县地)、江华(今江华县地)、永明(原永阳县地,今江永县地)、大历(析延唐县置,今宁远、新田及祁阳部分地)。
五代时期,后唐天成二年(927)马殷建立楚国,永、道二州属马氏楚国势力范围。楚王马希范置全州,以潭州之湘川县为清湘县,又割灌阳县为属而治清湘。后周广顺元年(951),南唐灭楚,永、道二州地入南唐。后周世宗时,授周仁逢为武平军节度使兼侍中,“尽领湖南之地”,永州、道州属周仁逢领地。
宋全州领县二:清湘,灌阳,隶荆湖南路。
元至元十四年,改全州路总管府,属全州路。
明洪武元年为全州府。九年四月降为州,省州治清湘县入,属湖广永州府。二十七年八月属桂林府。领县一:灌阳。
清因之不变。
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改全州县,先隶漓江道、桂林道,后属广西省第1区、第8区。
1935年将西延分出建资源县。
1949年11月17日解放。
1952年资源又与全州县合并。
1953年又分出资源县。
1959年改称全州县。
1971年起属桂林地区。
1997年,辖9镇11乡:全州镇、石塘镇、绍水镇、庙头镇、才湾镇、黄沙河镇、文桥镇、大西江镇、龙水镇、枧塘乡、永岁乡、咸水乡、凤凰乡、安和乡、朝南乡、两河乡、白宝乡、东山瑶族乡、蕉江瑶族乡。
1998年改隶属桂林市。
2000年,全州县辖9个镇、8个乡、2个民族乡。
2005年8月,撤销朝南乡,整建制并入石塘镇。
2005年底,全州县辖9个镇、7个乡、2个民族乡。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了桂林市全州县安和乡等8个乡改为镇建制。其中全州有4个乡改为镇分别是:全州县安和乡改为安和镇、两河乡改为两河镇、凤凰乡改为凤凰镇、咸水乡改为咸水镇。

历史名人

蒋冕(1462—1532年)明代县城北隅人(今全州镇北门一带)。少聪颖好学,15岁中解元。1487年与其兄蒋弄联袂同登进士及第,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礼部、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加封太子太傅(从一品)。

赵炳麟(1876年~1927年)清末官员。名竺垣,号清空居士。[19]

蒋淑玉,女,广西全州县人。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广西著名散文家。

盘文波,笔名:光盘,1964年10月出生于全州东山瑶族乡,研究生文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桂林市文联副主席,广西第四、第六、第七届签约作家。

蒋钦挥(1952.10—),男,广西全州人。1996年被评为广西优秀专家,1998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曹学程(1563—1608年)今才湾镇田心铺人,幼聪明好学,16岁中举,20岁中进士。在湖北石首和浙江海宁任知县期间,因兴修水利,政绩卓著而擢为御史。

舒宏志(1566—1594年),全州北隅人(今全州镇北门一带),明朝尚书舒应龙之子,少时聪颖有奇才,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以神童著称,十八岁中举。

石涛(1641—1718年)姓朱名若极,字石涛,明靖江王赞仪十世孙,全州湘山寺僧,释号元济、道济,号苦瓜和尚、大涤子、小乘客、零丁老人、清湘老人、瞎尊者等。

谢赐履(1661—1726年)龙水镇桥渡村人。20岁与父同时中举,任感恩县令(今海南省东方县)。715年,谢赐履历任水平知府,山东巡抚、右佥都御史。

谢济世(1689—1756年)龙水镇桥渡村人。幼年聪颖勤学。12岁代父作《观风制艺》一文,学官惊叹为神童,19岁中解元,23岁中进士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

蒋济渭(1931-2009年),男,全州县枧塘乡珠塘村人。从1973年开始,蒋济渭开始在自己的小屋后面雕刻,共刻有31座“语录山”,有马恩列斯毛的指示及邓小平、江泽民的话。字体有阴刻、阳刻、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等。语录之外是人物雕像。雕像分为四类: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英雄人物如方志敏、刘胡兰;科学家如钱学森、竺可桢;蒋济渭把鲁迅、张闻天、彭德怀归为忠良之人。31座“语录山”上刻有党的四代领导人和十大元帅、古今名人等80多座名人浮雕、语录1150多条,20余万字,最长一幅88字,最宽的一壁刻有16则语录。1994年9月18日,原桂林地委机关报《漓江日报》以《“大怪人”和他的石刻》为题对此作了报道后,前往珠塘参观“语录山”的人纷至沓来,央视国际等国内多家媒体报道以《东方全记录》系列记录片《语录山上的老人》、《老蒋与他的“名人浮雕”》等为题对“大怪人”蒋济渭其人其事进行报道。蒋济渭对成年人,他要对方留下签名。他共有游客留言本30多本。他尤其欢迎学生,并给他们介绍他刻的人物。

伍纯道(1932—1993),男,字辛治,广西全州县文桥人,号三不足斋主人、伴月楼主,汉族,当代书法家。广西全州人,1957年毕业于广西师范中文系。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民盟中央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自幼随祖父学书,楷书初习柳后临颜,行草宗二王,于张旭、怀素、苏轼等名家墨迹均有涉猎,隶书由《曹全碑》经《乙瑛碑》而入《石门颂》,篆书攻《毛公鼎》《散氏盘》等。擅各体,用笔老辣多变,结字端庄浑厚,喜作榜书及长卷。他在书法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历代书法家的笔法、结构法、章法和墨法等方面的优良传统,功底扎实,凝重浑厚,书路宽广,全面发展;笔端表现力强,常有新意;擅长楷书。他的楷书,宗柳、颜,但又不囿于柳、颜,能博采众家之长,化为己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曾多次应邀访问日本及韩国,并多次在日本举办个人书法展览,深受日本友人欢迎。作品入选第一、二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多次入选全国性和地区性书法展览并获奖,在《人民日报》、《书法》等报刊发表,被纪念馆、名胜地收藏或勒石制匾。1984年以来先后四次应邀访问日本进行书艺交流,三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览。1988年国庆,东门大桥通车剪彩,他题词“东门大桥”。1993年4月14日,他为湘山古寺宝塔的石刻匾书写了“妙明塔”三个字,为他的“绝笔”。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奖励。

精选留言

桂林全州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