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区

 柴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下段南岸。东倚庐山,南邻庐山市(星子)、德安,西毗瑞昌,北与湖北广济、黄梅和安徽宿松隔江相望,中插九江市城区,使区境分成东、西两部分。地理坐标为北纬29°21′~29°51′、东经115°37′~116°15′之间。东西广62千米,南北袤57千米,总面积873.3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4.64%。区沿沙河街,按铁路里程南距省会南昌116千米,北距九江市城区19千米。

地势地貌】区境地处长江中游下段冲积平原边缘,属江湖平原与低山丘陵相混交连的地区。地势大致西南高而东北低。东、西、南三面区境边界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广大地区低山岗地、盘地相间,北部平原地带河湖密布。因地质构造、气候、河流等内外营力作用,逐渐演变成相对稳定的平原洲地、岗地垅畈、中低丘陵、高丘低山四种不同的地貌形态类型。其中平原洲地海拔高度小于20米,长江中心新洲三角洲海拔10米,为全区最低处,平原洲地面积达319.33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36.56%,全部由第四纪全新世的沙泥组成;岗地垅畈海拔高度界于30~70米之间,面积138.67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15.88%,大多为第四纪更新世碳酸盐岩风化残积红土及黄土和第四纪全新世冲积层构成;中低丘陵海拔高度界于50~300米之间,面积达330.47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37.84%,主要由石炭纪、二叠纪、中下三叠纪碳酸盐岩类组成;高丘低山地貌以高丘为主,海拔多在300~500米之间,500米以上的低山范围甚少,与庐山交界的大步尖海拔901米,为全区最高峰,高丘低山总面积84.86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9.72%,低山范围的山峰主要由坚硬的变流纹岩、石英砂岩组成,众多高丘主要由泥盆系石英砂岩、砂砾岩及志留系砂页岩组成的碎屑岩丘陵。

山体水域】  区境南半部处于庐山和幕阜山余脉间隔地带。东面庐山向南延伸境内海拔标高300米以上的山体,有大步尖、黄石岩、鸡公嘴、张家山、大水叉、康家坡、大垴坡等;东南屏有面阳、马头、桃花尖诸山,合称柴桑山;西南岷山、西北长山、中部株岭为境内三大主要山系,皆秀出幕阜余脉,分别向东和东北蜿蜒。耸峙岷山的金盘峰海拔637米,为柴(桑)、德(安)、瑞(昌)三区县市之界山。全区大小山岭共160座,其中海拔100米以内31座,100~200米以内64座,200~500米以内58座,500米以上7座。

境内水系以长江为主体,中、小型湖泊15座,较大的湖泊有赛城湖、赤湖、七里湖,流域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1条,全长303.6千米。全区水域总面积16133.33公顷,占全区国土总面积18.47%。水域流向主要以岷山、黄老门分水岭主界南北分流。南流经德安博阳河入鄱阳湖的流域面积218平方千米,北流经赛城湖、七里湖入长江的流域面积433.2平方千米,经赤湖流入长江的流域面积54平方千米,直接注入长江的流域面积167.8平方千米,江、湖、河融会贯通。

气候状况】  区境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湿润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2017年气候主要特征是,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偏高0.1℃,年极端最高气温39.8℃,极端最低气温-2.8℃;年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3成;年日照时数较历年同期偏少16%,年日照百分率为32%;全年共有大风日数9天、雾日14天,未出现积雪。 3~7月对流天气多发,主汛期降水仍偏多,暴雨范围较广。特别是6月底至7月初,柴桑区连遭暴雨袭击,临江沿湖连续超警,16个乡镇(场、区、处)均不同程度受灾。

自然资源】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利用价值较高,开发前景广濶。

土地资源  境内土地总面积87333公顷。据1991年土地详查和2011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全区实有土地总面积91655.61公顷。其中,农用地63329.83公顷,占总面积69.10%;建设用地12144.71公顷,占总面积13.25%;其他用地16181.07公顷,占总面积17.65%。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27297.65公顷,园地面积180.29公顷,林地面积30295.67公顷,草地面积698.89公顷。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9639.1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099.06公顷。其他用地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0066.84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078.09公顷。

矿产资源  已探明的地下矿藏有金、铜、铁、煤、硫、银、磷、锌、钼、花岗岩、石英、石灰石等21种,其中铜储量183万吨、硫铁4153万吨、滑石2000万吨、锌1.51万吨、石灰石15亿吨。区境腹地城门矿山属有色金属综合性矿床,不仅是江西省5大铜矿之一,也是全国18个大型铜矿山和9个特大富稀散矿床之一。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程度在全市相对较高,已发现的38处矿产地中,进行详查或勘探的矿区有7处,其中9处金属矿产地中进行详查或勘探的有6处。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4种,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13种、矿产地10处。

生物资源  境内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全区有植物资源种类1109种,其中按现代植物分类法划分,有外来栽培植物315种,外来逸生植物28种,本土植物766种。全区森林覆盖率25.9%。珍稀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的樟树、喜树等8种;省二级保护的白玉兰、紫薇等6种;省三级保护的三头杉、重阳木、黄连木等23种。全区有动物资源8大类227种,其中兽类20种,禽类50种,鱼类53种,贝类5种,蛙类6种,蛇类13种,昆虫类67种,野生珍稀动物13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云豹、蟒蛇、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二级保护的有天鹅、白枕鹤、穿山甲、猴面鹰、猫头鹰等;省级重点保护的鼬獾、黄腹鼬、赤麂、银环蛇、黑眉绵蛇、金环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蜥蜴、鸿雁、豆雁等。据赛城湖越冬候鸟保护区组织调查,发现越冬候鸟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5种,江西省级保护候鸟47种,越冬候鸟数量多达数万只。

水资源  境内873.33平方千米集雨面积降水地表水径流量,多年平均为6.81亿立方米;境外流入长江、赛城湖、赤湖过境客水多年平均为7.45亿立方米,但利用率很低,平均5%左右,可用量0.4亿立方米。全区有蓄水工程4027座,总蓄水量8525万立方米,占区内地表水径流量的10.04%。全区地下水总储量1146万立方米。全区水资源总量为9亿立方米,基本满足全区人、畜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晚期,境内便有先民聚居。

夏、商、西周地处荆、扬二州界。春秋为吴之西境,楚之东境,俗称“吴头楚尾”。战国初属吴,继属越,后属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全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地属九江郡。楚汉相争,先属英布九江王国,后改淮南王国。

汉高祖六年(前201),始置柴桑县,隶豫章郡。新莽改郡名九江,县曰九江亭。东汉复旧称。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孙权置武昌郡,柴桑为之属。

晋元康元年(291),割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和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永兴元年(304),分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合立寻阳郡,治寻阳县(西汉置,治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其辖区一部跨入江南),属江州。永嘉元年(307),北民流入,境内增侨置九江县,不久废入寻阳县。东晋咸和(326~334)中寻阳郡、县移治柴桑鹤问寨。义熙八年(412),省寻阳县入柴桑县。

南北朝宋元嘉元年(424),废历陵县并入柴桑县。梁太清二年(548),分柴桑置汝南侨县,同属江州寻阳郡(移郡治柴桑之湓口城)。太平二年(557),立西江州,领寻阳及四侨郡。陈天嘉六年(565),罢西江州,寻阳郡还隶江州。

隋开皇九年(589),废郡及柴桑、汝南县,复立寻阳县(治湓口城),十八年(598)改为彭蠡县,直隶江州。大业二年(606),废江州改置江州郡。三年,江州郡改为九江郡,改彭蠡为湓城县。

唐武德四年(621),废郡复州,分湓城置浔阳县,五年又分湓城置楚城县,皆隶江州。武德八年(625)废湓城,贞观八年(634)废楚城,俱入浔阳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江州为浔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郡为州。

五代十国杨吴乾贞元年(927),升浔阳蒲塘场为德安县。南唐升元三年(939年),江州设奉化军,改浔阳为德化县属之;升浔阳赤乌场为瑞昌县。

宋初,德化县属江州浔阳郡。是州,开宝八年(975)降为军事,大观三年(1109)升为望郡,初隶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改隶江南东路,建炎元年(1127)升定江军节度。建炎二年,置江州路,以州属焉。绍兴二年(1132),江州路省,江州改隶江南西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于江州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十四年升江州路,德化县先后分属司、府、路。江州路先隶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十六年改隶黄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复隶江西行省。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攻下江州,改江州路为九江府,德化县属之。明洪武九年(1376),改江西行省为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全省分五道,九江府隶九江道。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道名分巡兼分守九江道,雍正九年(1731)为分巡广饶南九道。咸丰四年(1854)三月,太平军改湖口为九江郡,以九江府为江西省,德化县在其辖下。太平天国失败,清复原制。

民国初,废府存道,全省划四道。1914年(民国3年)1月,因避福建、四川辖县之同名,改德化为九江县,隶赣北道(6月改称浔阳道)。1926年,废道,直隶江西省。1927年3月,县城区另设九江市政厅,次年改称市政府,1930年10月撤销并入县。1934年6月,重设九江市政委员会,1936年裁入县。1932年,全省分设13个行政区, 1935年4月减为8个行政区,1939年冬增至11个行政区, 1942年8月调为9个行政区,县先后隶属第三、第五、第九和新的第九行政区。

1949年5月17日,九江解放。6月4日,城区浔阳镇成立九江市人民政府;15日,成立九江县人民政府,隶江西省人民政府九江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改称九江地区行政公署)。1959年1月,撤县并市,1961年9月复分治。1983年7月,撤地并市,实行市管县体制,九江县隶属九江市。

2017年8月2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发文,经国务院8月21日正式批复九江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事项,正式撤销九江县,设立九江市柴桑区,以原九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柴桑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全区设7个镇、5个乡,另设3个场、1个开发区、1个管理处乡级管理区域。即沙河街镇、江洲镇、城子镇、港口街镇、狮子镇、新合镇、马回岭镇,城门乡、新塘乡、涌泉乡、岷山乡、永安乡(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国营新洲垦殖场、国营赛城湖水产养殖场、国营岷山林场,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赤湖管理处。乡(镇、区)下辖村民委员会108个(其中属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1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7个,村民小组1815个(不含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场下辖分场10个、生产队(组)44个。

沙河街镇:设青峰、东风、杨花村委会,新城、东方红、老街、和桥、土城、甘泉、渊明、九一六、双瑞、公园、瑞景社区居委会。

江洲镇:设洲头、江洲、九号、六号、槐洲、同兴、官场、联洲、柳州、蔡州、团洲村委会。

城子镇:设赤湖、彭湾、城镇、火龙、龙江湖、白马湖村委会。

港口街镇:设洗心桥、富塘、丁家山、生机林、茶岭、刘仓、花园、港口、王家堡、白华寺村委会,集镇社区居委会。

狮子镇:设仲山、牌楼、三桥、煤山、朗山、鸡岭、龙岗、蔡桥村委会,住岭社区居委会。

新合镇:设尖山、利民、爱国、址坊、小石、涌塘、杨桥村委会。

马回岭镇:设蛟田、排山、铭山、富民、杨柳、马头、朝阳、蔡家桥、红桥村委会,秀峰社区居委会。

城门乡:设金桥、金兰、白畈、白合、石桥、红心、兴联、联盟村委会,城门湖社区居委会。

新塘乡:设赤山、富源、外岷山、前进、青山、向阳、胡桥、四华、铜泉、紫荆村委会。

涌泉乡设泉塘畈、跃进、铁炉、戴山、枫树、涌泉、黄洞村委会。

岷山乡:设分水、春华、红光、东株岭、大塘、青冈、团山、红峰、民主、文桥、岷山、花盘、孙家垅、小阳、金盘村委会。

永安乡(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设大树、新民、滨江、官湖、爱国、永安、爱民、长河村委会。

沙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设毛桥、兰桥、天波、蛟滩(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村委会,石门、冷水、泉塘、上泉塘、蛟滩湖、刘八碗、庐山南路、庐山北路、匡庐、悠然社区居委会。

国营新洲垦殖场:设一、二、三分场。

国营赛城湖水产养殖场:设水产一、二分场。原设赛湖、五峰村委会(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

国营岷山林场:设一、二、三、四、五分场。

人口民族

全区人口发展整体呈现人口总量低速增长,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数量有所增多。

全区年末总人口333853人,比上年减少372人。其中城镇人口100760人,占总人口30.18%,乡村人口233093人,占总人口69.82%。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常住总人口301857人,其中城镇人口148876人,乡村人口152981人,城镇化率49.32%,比上年提高1.61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4‰,自然增长率8‰以内。人口密度与2016年每平方千米383人基本保持平衡。

全区有普通中学21所,在校生16976人,其中高中在校生6703人,初中在校生10273人,平均每万人拥有高中在校生203人。普通小学109所,在校生2162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幼儿园学生数10224人。

全区有22个民族。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9.9434%,少数民族人口189人,占总人口数0.0566%。

201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25541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280万元,比上年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662182万元,比上年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419956万元,比上年增长10.5%。人均生产总值41664元,比上年增加5214元,增长14.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三产比由上年的14.5:53:32.5调整为13.8:52.7:33.5。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0.7个和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

精选留言

柴桑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