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当归之乡”的美誉。地理座标:东径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漳县、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礼县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海拔在2040—3747米之间,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起伏较缓,相对高差为500米,东西狭长120公里,南北最窄处15公里,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
【交通概况】
岷县距省府兰州市267公里,距陇海铁路陇西火车站120公里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是通往兰州、陇西、陇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经之地,国道212线、省道306线的交叉连接使岷县处在一个经济相互促进、文化相互渗透、观念相互影响的“四区八县”经济增长带中心位置,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陇上“旱码头”的美称。
于2008年9月26日在开工,计划于2014年建成通车的兰渝铁路(兰州—-重庆)、计划于2017年建成通车的成兰铁路(成都——兰州)以及规划中的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都经过岷县。
【资源介绍】
岷县资源富集。境内中药材、草莓、马铃薯、水电、矿产、旅游等特色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一是中药材资源。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等中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尤以当归种植历史悠久、质量最佳、产量第一而闻名于世。岷县当归又称“岷归”,早在1700年前已是极为珍贵的贡品,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
二是草莓资源。境内有亚高山草甸草场等290万亩。岷山红三叶、猫尾草是地方优质牧草,黑裘皮羊(黑紫羔羊)、蕨麻猪、高原牦牛是岷县的地方特产,岷县已被列入全国健康养殖示范县和甘肃省养牛大县。目前,全县岷山红三叶、猫尾草等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肉类总产量近2万吨。草莓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8%。
三是以马铃薯为主的农产品资源。盛产马铃薯、蚕豆、油料等作物,还有蕨麻、蕨菜、草莓等野生“绿色”产品。其中马铃薯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产量64万吨,全县马铃薯年总产值1.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64%。
四是水电资源。县内有常年流水河22条,平均年径流量42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33.5万千瓦,其中黄河一级支流洮河流经县内9个乡镇、83.5公里,年平均流量120立方米/秒。按照洮河梯级电站建设规划,已建成刘家浪、古城、清水、坎峰、龙望台水电站5座,梅川水电站、冰桥湾水电站正在建设,其它正在积极论证。同时,叠藏河、闾井河等小水电资源丰富。
五是矿产资源。岷县位于西秦岭成矿带,具备成大型矿床的地质条件。目前已探明金、锑、铅锌、花岗岩、石灰石、大理石、红柱石等矿藏25种。境内分布崖湾、岷礼南北两条金矿带和马坞、锁龙、禾驮、多纳、鹿儿坝五大矿区,其中位于禾驮乡的寨上矿点已探明金储量108吨,价值260亿元以上,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花岗岩储量十分丰富,已在闾井镇草地村,探明储量12.1万方。已探明石灰石储量1亿吨,其中禾驮乡石灰石储量估算有8640万吨,水泥灰岩CaO含量在53%—55%左右,为大型优质水泥灰岩矿床。
六是旅游资源。全县旅游景点有100多个。其中,自然类景观46个,列为省级的2个;人文类62个,列为省级的4个。
七是地理气候资源。岷县是甘南高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海拔较高,气候独特,降雨量相对较多,气温低。特别是夏季气候凉爽,平均气温16度。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无污染。全境主要土壤为黑土类,湿润覆盖度为90%,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最高达10.45%,适宜喜凉作物生长。特别是西南和东部山区海拔高,多为林地、沼泽、草原,植被覆盖率高,水源涵养条件好,空气潮湿,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具有发展食用菌等有机农业的天然条件。
【行政区划】
岷县共辖18个乡镇,其中9个镇、9个乡,分别为:岷阳镇、蒲麻镇、西寨镇、梅川镇、西江镇、闾井镇、十里镇、茶埠镇、中寨镇、清水乡、马坞乡、寺沟乡、麻子川乡、秦许乡、禾驮乡、维新乡、申都乡、锁龙乡。
后城关镇与城郊乡合并为岷阳镇,小寨乡与中寨乡合并为中寨镇,文斗乡与梅川乡合并为梅川镇,维新乡与堡子乡合并为维新乡,清水乡与岷山乡合并为清水乡。
2000年,岷县辖1个镇、22个乡:城关镇、城郊乡、十里乡、西寨乡、西江乡、维新乡、堡子乡、中寨乡、申都乡、茶埠乡、禾驮乡、文斗乡、梅川乡、小寨乡、清水乡、岷山乡、寺沟乡、麻子川乡、秦许乡、蒲麻乡、闾井乡、锁龙乡、马坞乡。
岷阳镇 和平居民委员会,人民居民委员会,中华居民委员会,北门居民委员会,南关居民委员会,民勤居民委员会,教场居民委员会,青年居民委员会,网子营居民委员会,东关居民委员会,瓦窑沟村,西云村,岷峰村,东门村,长虹村,南川村,东照村,洮珠村,龙潭村,陈家崖村,池那湾村
蒲麻镇 砖塔寨村,元草村,红崖村,吊沟村,包家沟村,大寨子村,纳固村,刘家河村,白马店村,岔套村,郝家沟村,徐家沟村,桦林沟村,赵家沟村,蒲麻村,井滩村,麻家沟村,麻家台村,崖寺村,虎龙口村
西寨镇 冷地村,关上村,西寨村,大寨村,高石崖村,大寺村,东沟村,雪地河村,田家堡村,站桥村,坎丰村,上三族村,下三族村,刘家堡村
梅川镇 红水村,店子村,红星村,文斗村,杏林村,梅川村,山咀村,牙利村,西坝村,康家村,马场村,茶固村,支支路村,卜子沟村,白阳坡村,鹿扎村,老幼店村,大占寺村,马家沟村,小沟村,兴文村,底固村,他路村,辘辘村,永星村,永光村,方家山村,地不尺村,车路村
西江镇 团结村,结扎村,南屏村,红古村,长青村,中山村,粗路村,甫洞村,牛坝村,瓦场村,大坪村,拉朱村,王仑村,青山村,哈岔村,富康村,唐家川村,八娘村,铁尺村
闾井镇 哈古村,闾井村,张寨村,台子村,杨寨村,林口村,和平村,大庄村,杜家村,后治村,草地村,颉代玛村,小林村,联合村,古岭村,喇嘛村,麻子村,八郎村,阳关村,新庄村,七孟村,古郎村,李家村,结山村
十里镇 甘寨村,中寨村,三十里铺村,龙峰村,大沟寨村,十里村,曹家村,齐家村,雷家村,南小路村,北小路村,张家坪村,张家湾村,的古录村,寺上村,大龙村,小龙村,台子村,山底下村
茶埠镇 湾山村,的西村,西京村,将台村,树扎村,山那村,哈扎村,石咀村,甫里村,茶埠村,阳坡村,岳家湾村,大愣村,沟门村,高岸村,炭山村,耳阳村,谈河村,尹家村
中寨镇 马崖村,红崖村,大哈村,扎那村,古庄村,塔沟村,同兴村,扎马村,中寨村,古城村,川都村,小寨村,珠治村,虎龙村,出扎村,兴裕村,水坪村,峪谷村
清水乡 腊梅村,清水村,蒋家村,刘家岩村,三裕村,结布村,小湾村,一心村,大路村,沟里堡村,郭哈村,上跌马村,下跌马村,小红村,大沙漠村,上崖寺村,下崖寺村,板达口村,芦家堡村,张家堡村,永丰村,西林村,五星村,松树村,王家沟村
马坞乡 上旧庄村,秦家沟村,大沟门村,曹眼村,沙金村,土地眼村,马坞村
寺沟乡 纸坊村,白土坡村,杨家堡村,舍扎村,老鸦山村,坞麻沟村,张麻路村,扎地村,朱麻滩村,寺沟村,八步川村,录沙村,巴仁村,多纳村,立珠村,立林村
麻子川乡 上沟村,岭峰村,麻子川村,录叶村,吴纳村,绿源村,阴坡村,大草滩村,旋窝村
秦许乡 下阿阳村,上阿阳村,白宁村,秦许村,泥地族村,桥上村,鹿峰村,沙才村,马烨村,学寨村,包家族村,大族村,包家沟村,扎那村,中堡村,百花村,大族沟村
禾驮乡 卓洛村,曙光村,随固村,安家山村,拉路村,立哈村,石门村,哈地哈村,山沟村,乔家沟村,禾驮村,义仁沟村,石家台村,牛沟村
维新乡 回沟村,西沟村,李子村,艽菜村,塔山村,卢家山村,扎哈村,卓坪村,马莲滩村,柳林村,元山村,坪上村,池滩村,大花门村,堡子村,下中寨村,武旗村,明泉村,兹那村,周家村,纳子村
申都乡 青土村,朱家村,新民村,岔林村,永进村,申都村,龙泉村,沙地村
锁龙乡 锁龙村,古素村,赵家村,后家村,红旗村,严家村,大东村,元埂地村,新庄村,双燕村
【土地人口】
全县土地面积3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75万亩,草原面积290.3万亩,水域面积22.6万亩,林地72万亩,牧草地217万亩。岷县总面积3578平方千米。总人口45万人(2004年),有汉、回、藏等民族。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29514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城关镇 24454、城郊乡 16184、十里乡 36898、西寨乡 16316、清水乡 14968、岷山乡 15065、寺沟乡 21224、麻子川乡 11269、秦许乡 21477、茶埠乡 22497、禾驮乡 19335、文斗乡 14549、梅川乡 24062、西江乡 24879、中寨乡 17439、小寨乡 14373、堡子乡 10950、维新乡 13318、间井乡 30813、申都乡 10643、蒲麻乡 26780、锁龙乡 11041、马坞乡 10980。
【历史沿革】
西魏置岷州,以南有岷山而名。20世纪初马家军在此统治,1913年改为岷县。
1932年(民国21年),甘肃省政府始置派出机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
1936年(民国25年),设第一专区驻岷县。
1944年(民国33年)7月13日,从第一专区析临洮,定西等8县置第九专区驻临洮。
1949年(民国38年)第一专区(岷县专区)驻岷县,领岷县、陇西、漳县、临潭、夏河5县及卓尼设治局。
1949年8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甘肃省行政区域设置,成立会宁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22日,中共甘肃省委电示,原会宁分区更名定西分区,专署由会宁移驻定西。辖定西、榆中、会宁、靖远、静宁、西吉、海源7县,析出原辖的景泰县划入武威分区。
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设岷县专区,驻岷县,辖岷县、渭源、会川、漳县、陇西、临潭6县及卓尼设治局。
1950年5月20日,撤销岷县专区,将岷县划武都专区;
1958年全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调整,将原辖于武都专区的岷县划归天水专区;
1958年12月16日,从天水专区析出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2月10日撤销宕昌县,分别并入武都、岷县2县。
1962年1月,岷县由定西专区划归临洮专区。
1963年10月23日,岷县划归武都地区。
1966年—198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1968年1月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各级人民委员会,相继改称“革命委员会”,“专员公署”成立“地区革命委员会”。10月1日起,专区改称“地区”。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
1985年10月,析出原辖于天水地区的漳县及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此时,定西地区辖7县:定西、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
2003年4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函(2003)4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同意甘肃撤销定西地区设立地级定西市的批复》,定西地区撤地区设市,辖一区六县:安定区(由原定西县改称)、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县。
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中国地震局根据《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经研究,启动中国地震局级应急响应。
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是甘南高原向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的过渡地带。境内大部分地方海拔高,受大陆性气团、副热带暖湿气团的交替影响和地形对大气抬升的作用,形成高寒阴湿这一气候特点。降雨量多,气温低,无霜期短,多冰雹等自然灾害。气象具体是:
年平均日照时数2214.9小时;
最多日照时数2456.6小时
年平均气温5.7℃;
极端最低气温-26.3℃;
极端最高气湿31.8℃;
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7月)16℃;
最低月份,月平均气温(1月)-6.9℃;
年降雨量451.4—817.8毫米,雨季多集中在5—9月份,占年降水量的79.4%;
年平均蒸发量1188.2毫米;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8%;
年平均无霜期90—120天;最大冻土深度40—60厘米;
最大积雪厚度40厘米;
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为1.3—1.5 m/s,最大风速为24m/s。

精选留言

定西岷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