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北纬30°38′-31°10′,东经117°57′-118°30′。东界宣州市,西连铜陵、青阳县,南靠泾县,北邻芜湖、繁昌县,东北隔青弋江与芜湖县、宣州市相望,西北同繁昌、铜陵县毗邻,东南和宣州市、泾县交界,西南与青阳县相连。县域总面积1263.7平方公里,人口55.6万,现辖8镇157村,21个居委会。南陵物产丰饶,盛产稻、油、棉、茶、桑等农作物,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县之一。现有耕地33867公顷,水域9334公顷,宜林山场37333公顷。南陵优质米、特种产品、名贵药材凤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地下蕴藏丰富的铁、铜、白云石、大理石、煤、水泥灰岩、矿泉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南陵县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的过渡地带,内力作用以断块或轻度抬升与坳陷作用为主,外力作用抬升区以侵蚀、剥蚀和溶蚀作用占主导地位,坳陷区则发生地面加积作用。构成了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的地貌组合。各地因内、外力作用的差异,西部边缘以低山、丘陵地貌组合为主,中部以丘陵、台地和平原地貌结构占主导地位,东部则以圩区平原和洼地平原为主。
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盛行,受冷暖空气频繁交替显著。气候的特征表现为: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气象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较为频繁。
多年平均气温15.8℃。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2.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为28.3℃,气温年较差25.5℃。春、秋两季的月际气温升降幅度大。春季气温由3月的9.2℃升至5月的20.9℃,气温上升11.7℃;秋季气温由9月的22.7℃降至11月的10.9℃,气温下降11.8℃;而冬、春两季的月际气温变化幅度均较小,都在3.5℃以下。
水文:南陵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东部为青弋江河谷平原,东北部为水网圩区平原,西南和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境内主要河流有青弋江、漳河及其30余条支流,主要湖泊是奎湖。在青弋江、漳河下游,河湖交织,相互串通,港汊密布,水体流向多变,汛期极易形成洪涝灾害,为一纵横交替的水网地带。
【生物】
南陵县水热条件优越,利于动植物繁衍栖息,生物资源十分富饶。有多种珍稀动物,如扬子鳄、梅花鹿、金钱豹、穿山甲、鬛羚和白鹇等;森林资源逐步恢复;另外,中草药资源也很丰沛,尤以丹皮、明党参和桔梗著称。
【矿产】
县地处长江下游成矿带,尤其中生代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发生一系列岩浆侵入和喷出活动,成矿条件较好,形成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燃料矿产等中小型矿床和矿化点,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金属矿中以铜矿储量最多。远景储量矿石量800万吨,平均含铜品位0.88%,金属量近76万吨,分布于桂山、工山、戴镇、丫山等乡镇。主要矿床有代腰山矿段。龙池庵矿段、沙滩脚矿段、破头山矿段、小工山矿段、鸡公山矿段、马腰山矿段、冲口王矿段、戴汇矿段、仙人冲矿床、大元岭矿点。
境内非金属矿种类繁多,为南陵县主要优势矿产,大部分分布在西部“丫山—戴镇—桂山——麻桥一线"。尤其桂山~麻桥段,地质上称中生代火山盆地,非金属矿产丰富多采,南部山区也有少量分布。主要成因类型为沉积型、火山型和变质型,计有13种各类矿产,产地20余处。其中包括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石英砂岩、石英岩、大理岩、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珍珠岩、沸石、石墨、白云岩、粘土等。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体有磷、钾长石等,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有白云岩石灰石。

地名由来:据《三辅黄图》卷6《陵墓》:“文帝母薄姬南陵,在霸陵南,故曰南陵。”县在南陵侧,故以南陵为名。
【行政区划】

籍山镇 五里居委会,春谷居委会,光明居委会,陵阳居委会,望华楼居委会,和顺居委会,惠民居委会,通济居委会,南翔居委会,大港村,茶丰村,古亭村,沈亭村,曙光村,上港村,城西村,蔬菜村,先进村,长塘村,长乐村,石铺村,联合村,其林村,新塘村,联城村,官洲村,千峰村,芦塘村,葛林村,柏林村,界山村,龙湖村,尹塘村,三连村,五连村,新建村,新坝村,黄金村,仓溪村,安徽南陵工业园区社区
许镇镇 许镇农民城居委会,黄墓街道居委会,奎湖街道居委会,丁塘村,黄墓村,星火村,清城村,马仁村,仙坊村,长青村,许镇村,新渭村,龙潭村,高桥村,黄塘村,池湖村,建福村,东胜村,文阁村,奎湖村,金阁村,茆镇村,郑潭村,马元村,李村,华林村,北斗村,民一村,民合村,东联村,东三村
弋江镇 五班街居委会,汤蓬街居委会,蒲桥街居委会,奚滩街居委会,竞河村,燕山村,中洲村,宋桥村,新光村,凤洲村,铁拐村,奚滩村,弋丰村,杮坝村,蒲东村,塘南村,蒲西村,钟塘村,新陶村,沿河村,东河村,紫溪村,合义村,红塘村,闸口村,排湾村,上洲村,姚义村,中联村,黄城村,四连村,五一村
三里镇 三里街道居委会,澄桥村,西峰村,辋峰村,孔村,山泉村,吕山村,西岭村,水闸村,牌楼村,新义村,双河村,热爱村,峨岭村,樟溪村,上马村,凤凰村
何湾镇 七星河居委会,涧滩村,顺冲村,何湾村,前官村,涧西村,钱桥村,呈祥村,合村,丫山村,黄山村,南山村,龙山村,西山村,铁山村,青山村,绿岭村,久胜村,幸福村,团结村
工山镇 桂镇村,跃进村,大工村,高岭村,工一村,工山村,万安村,柏一村,柏二村,山峰村,戴汇村,乔村,桃园村,春福村,童村,象山村,天官村,红星村
烟墩镇 烟墩街道居委会,烟墩村,刘店村,霭里村,三星村,红旗村,海井村,万兴村
家发镇 联三村,麻桥村,石峰村,永林村,官塘村,盛桥村,马山村,滨玉村,花元村,龙山村,茶林村

【历史沿革】
春秋,自周武王封泰伯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立吴国)始,县境为吴地。
战国,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王勾践兼并吴,属越。周显王十四年(前355年),楚灭越,又为楚地。
秦朝,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归秦。秦始皇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设郡县,属鄣郡。
西汉,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始置宣城县(治今弋江镇)、春谷县(治今繁昌县境内),县域属上述二县,隶属丹阳郡。南陵县  南陵县
东汉,宣城县废,改设宛陵、春谷二县,县境属丹阳郡春谷县地。
三国入吴,恢复宣城县。
西晋,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分丹阳郡一部为宣城郡,宣城县隶属宣城郡。
东晋,成帝咸康末,淮北居民随晋室南渡,于今南陵县北侨置当涂县,属淮南郡。
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置南陵县,以今南陵、繁昌、铜陵等县地为境域。晋末,分于湖为境,隋徙治于姑孰(今当涂县),遂废。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改春谷为阳谷,属宣城郡,又为淮南郡地。安帝义熙九年(413年),并阳谷县入于湖,沿用繁昌之名(治今芜湖县陶辛圩内),属淮南郡繁昌县地。东晋于沿江赭圻城(今繁昌芦南乡)置南陵戍。
南朝,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以赭圻城置南陵县,兼置南陵郡。陈兼置北江州。隋平陈,州郡并废。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石城、临城、定陵、故治诸县入南陵县,属宣州。时改宛陵县为宣城县,改故宣城为青弋江(镇)。大业元年(605年),改宣州为宣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属池州。贞观元年(627年),又归宣州,属江南道。长安四年(704年),移治青阳城(今南陵城关镇),属江南道宣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江南西道宣州。天宝元年(742年),属江南西道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属宣歙观察使宣州。文德元年(888年),析南陵县地置义安县。大顺元年(890年),属宁国军宣州。
五代,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属宁国军宣州,隶江宁府。南唐升元年间(937~943年),割南陵五乡,复置繁昌县。保大九年(951年),析南陵县地置铜陵县。
北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南唐平,改宁国军,仍称宣州,隶江南路。天圣八年(1030年),分东西两路,属江南东路宣州。宋,县境东西宽70里(即35公里),南北长85里。东至宣城县境35里,以青弋江为界,自界首至县70里;西至铜陵县境40里,以赵村,为界,自界首至县50里;南至青阳县境70里,以金山镇为界,自界首至县50里;北至繁昌县境15里,以骆师桥为界。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为宁国府,属江南东路(亦称江东路)宁国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江浙行中书省宁国路。至正十七年(1357年),属江浙行省宁国府。至正二十六年,改为宣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属中书省宁国府。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属六部直隶宁国府。永乐元年(1403年),属南京直隶宁国府。明,南陵县境东西宽70里,南北长85里。东至青弋江宣城县界40里,到宣城县城105里;西至界石铜陵县界35里,到铜陵县城135里;南至十八社桥青阳县界75里,到青阳县城140里;北至界桥繁昌界15里,到芜湖县城105里;东南至分界山泾县界30里,到泾县65里;西南至二十二都青阳县界65里,到青阳县130里;东北至太平(丰)圩芜湖县界75里,到芜湖县160里;西北至分界山繁昌县界30里,到繁昌县11里。距(宁国)府西105里。
清,行省下沿明制(宁国府),直至宣统,所属府如故。顺治二年(1645年),属江南省徽宁道。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徽宁道。太平天国期间,由浙江巡抚兼辖。同治四年(1865年)仍由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分辖。清,南陵县在宁国府治西90里。东至青弋江宣城县界28里,南至十八社桥青阳县界75里,西至界牌湖铜陵县界35里,北至小石桥繁昌县界15里。东南至分界山泾县界25里,西南至黄山青阳县界70里,东北至石石危河芜湖县界80里,西北至石冈山繁昌县界30里。东西宽80里,南北长90里,通境面积2970方里。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裁府,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6月,划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17年8月,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10月,划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10月25日,划属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8月6日,划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南陵由县治东至青弋江30里,界邻宣城县;西至牧家亭40里,界邻铜陵县;南至若坑55里,界邻泾县;北至奎潭60里,界邻芜湖县。
1949年4月22日,南陵解放。同年5月13日,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
1950年5月26日,划属皖南行署宣城专区。
1951年,宣城县原辖汤家篷(街)及曹家湾、新滩李、洪村,章、汪家村、斗家村、西梅村、洲上自然村,划归南陵县。同时,南陵县原辖蒋家村(自然村)划入宣城县。
1952年2月4日,划属皖南行署芜湖专区。是年8月27日,改属安徽省芜湖专区。
1955年,铜陵县原辖土勘上张、樱桃山、何家冲、枫树余自然村,划入南陵县。
1956年,泾县原辖李家冲(自然村)划入南陵县。同年,宣城县原辖方家滩、嘴头上、下埠里、糟坊、侉子涝自然村,划入南陵县。此后,县四境无变更。
1971年3月29日,属安徽省芜湖地区。
1980年1月29日,属安徽省宣城地区。
1983年6月7日,划归芜湖市。

精选留言

芜湖南陵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