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县

西乡县位于汉中盆地东部,介于东经107°15′~108°15′与北纬32°32′~33°14′之间。县境东邻石泉、汉阴,南界镇巴和四川通江,北连洋县,西接城固南郑。东西长94.5公里,南北宽64.5公里,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海拔在371~2413米之间,山区丘陵面积占93.2%,平川占6.8%。西乡县地处秦岭巴山之间,位于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

交通

西乡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地区的东部。具有较为优越的外部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交通优势得天独厚,阳安铁路横贯东西,210、316国道交汇于县城。交通条件便捷迅速,西汉高速距西乡50公里;十天高速县境内总里程68公里,途经西乡8个镇;新建成的汉中机场距西乡仅1小时车程;即将开工的西安至成都铁路客运专线距西乡仅80公里,建成后从西乡通过高速公路、铁路3个小时可到成都、西安,一日之内可达武汉、重庆,将极大地提升西乡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县抢抓国家加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历史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全县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332公里,其中:高速68公里,国省道128公里,县乡道636公里,村,道1503公里;新建农村,等级客运站10个,招呼站102个,投放村,村,通客运班车23辆,建成水运港口4个,侯船亭5个,客货运码头16个,实现了100%的镇通油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100%的镇通班车、91%的行政村,通客车,县城成功开通公交线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和市民的生产生活和日常出行,为建设汉中东部区域强县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气候

西乡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区,平均气温14.4℃,年均降水量1100―1200毫米。平均蒸发量457.2毫米,总的气候特点是:受南北兼有的气候和多样地形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差异大,光照不足;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夏无酷暑,常有初夏干旱和伏旱;秋季多连阴雨,降温早;冬无严寒,少雨雪。
气候一般循环规律是:立春前后杨柳发芽时多偏东风,俗称“摆条风”。惊蛰前后常有转冷现象,并伴有霜冻,俗谓“反春”。春分至清明之间常有黄沙弥漫,日月不明。清明以后,气温回升快,但乍暖还寒。立夏前后多旱,盼雨栽秧。小满至芒种之间常多阴雨,间有山洪。夏至前后多雷阵雨,兼有短时大风和暴雨,局部地区偶降冰雹,盛夏时节常有伏旱发生。立秋后高温持续,俗称“二十四个秋老虎”,但昼热夜凉,遇雨气温骤降。白露、秋分时,淫雨经旬,甚者历月方晴,常有“秋霖”雨发生。寒露后高山初雪。霜降前后多晴朗天气,俗称“十月小阳春”。立冬至冬至雨雪稀少,天气干冷,多生雾气,直至次年春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全县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7个,产地59处,大中型矿床16个。距县城30公里的左溪瓦道子石膏矿探明储量达4.7亿吨,是亚洲第一大石膏矿,主要成分二水硫酸和硫酸钙品位均在95%以上,易于开采,极具商业开发价值;盖仙寺、齐家山石灰石储量2.3亿多吨,均为一级品大型矿山;花岗石、大理石质地纯净,绚丽多彩,储量达数十亿立方米;硫铁矿、锰矿、矾钛磁铁矿、白云岩、石英砂、叶腊石、铝矾土、毒重石等储量也非常丰富,开采潜力巨大。
生物资源

西乡盆地是陕南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地区之一。西乡是全国茶叶基地县、全省商品粮基地县、高优高农业示范县、牧草综合开发示范县、瘦肉猪基地县和烤烟生产基地县。全县有耕地47万亩,林地266万亩,牧地68万亩,经济林20余万亩。年产粮食15万吨,油菜籽1.5万吨,烤烟6万担;年出栏生猪40余万头,西镇牛为全国九大良种黄牛之一。银杏、香菇、黑木耳、核桃、樱桃、板栗、生漆、蚕茧、龙须草等林特产品和杜仲、天麻、黄姜等名贵中药材。西乡牛肉干、松花蛋久负盛名。目前,全县已发展茶园22万亩,茶叶总产量达4000余吨,销售产值超过2亿元,所产“午子仙毫”获国内外十几项大奖,是陕西省名牌产品,被国务院办公厅和陕西省政府办公厅确定为外事接待礼宾用茶,西乡县也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著名茶乡”的称号。2000年,我县茶叶龙头企业陕西午子绿茶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成为我国茶叶行业首家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

水能资源

西乡境内河流纵横,长江第二大支流――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县,还有牧马河、泾洋河、峡河等大的支流在此汇入汉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可开发水能资源90万千瓦,现已建成罗镇、马营坝、马踪滩、王子岭等四座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487千瓦。设计装机容量达3万千瓦的曲江洞梯级水电开发项目即将建成投运。

旅游资源

西乡名胜古迹颇多,有层峦苍翠、白皮松遍布的“陕西小华山”---午子山和千年古刹午子观,有始建于清朝康熙末年的伊斯兰教圣地鹿龄寺,有鬼斧神工、幽静典雅的天然美景太白洞等自然景观。近年来,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西乡又相继开发了七星湖、枣园湖等风景区和樱桃沟、万亩生态茶园等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吸引了西安、汉中、安康等地的大批游客,成为陕南旅游业的新亮点。

地名由来:《郡县释名》陕西卷上:西乡县“以乡名也。汉顺帝封班超以汉中南郑县之西乡为定远侯,即此”。
行政区划

西乡县辖2个街道、15个镇:城北街道、城南街道、沙河镇、私渡镇、桑园镇、杨河镇、柳树镇、峡口镇、骆家坝镇、大河镇、堰口镇、茶镇、白勉峡镇、高川镇、两河口镇、白龙塘镇、子午镇。

城关镇 进站路社区,莲花路社区,结友社区,西大街社区,南关社区,东大街社区,城内街社区,鹿龄路社区,前锋村,乔山村,陈沟村,青龙村,四季河村,三友村,北坝村,附溪村,云盘村,莲花村,二里村,余家山村,十里村,漆树沟村,古元村,桥房村,史家湾村,五丰村,和平村,葛石村,五渠村,中渡村
杨河镇 中坝村,拱桥村,杨河坝村,李家嘴村,李河村,高土坝村,厂湾村,双厂村,蒿坝台村,峰坦村,胡家营村,中雨村,土地坪村,孙家沟村,黄池村,西玉村,西营村,凤凰村,大歇村,高家池村
柳树镇 柳树村,严家沟村,白杨村,丰河村,丰东村,曾家岭村,高家店村,三义村,小龙村,大沙村,小丰村,清泉村,油坊村,北溪村,马营村
沙河镇 沙河镇社区,沙河村,星火村,永兴村,男儿坝村,青崖村,茶条村,茅垭村,黎明村,新生村,同心村,书房村,洋溪村,紫荆村,马踪滩村,枣园村,七一村,何家沟村,四合村,桐车坝村,李家沟村,苦竹坝村,两河口村,铁佛村,毛坝村,青龙嘴村
私渡镇 联合村,红星村,新路村,红安村,河湾村,龙门村,四柏村,潘坝村
桑园镇 桑圆村,胜利村,八一村,火地沟村,北沟村,四坪村,明星村,团结村,互助村
白龙塘镇 龙王沟村,朱家垭村,贯溪村,白家坝村,上庵村,何家山村,沈家坪村,刘院村,丰宁村,沈河村,中坝村,响洞村,遇缘村,田禾村,碾子沟村,罗家村,仁义村,白火村
古城镇 古城村,泾洋村,三岔村,韩岭村,二郎村,岳岭村,石梯村,大坪村,三郎村,牟家庄村,罗家河村
峡口镇 峡口村,井坝村,圈腰村,水磨村,文溪村,康宁村,江榜村,渔河村,白崖村
堰口镇 堰口社区,民主村,堰口村,刘家岭村,许家巷村,肖家湾村,南坝村,东渡村,水东村,板桥村,五星村,官兵村,元坝村,分水岭村,西河村,湾对坡村
茶镇 老渔坝村,茶镇村,十二岭村,康乐村,龙泉村,木竹坝村,双河灌村,南沟村,渔丰村
高川镇 五星村,八角楼村,宝华村,老君坝村,红庙村,周家河村,罗贯沟村,前进村,白云观村,葫芦庵村,莫家坡村,柏林村,大树村,薛河村,桃垭村
两河口镇 两河口村,松花村,龙家庄村,三联村,安沟村,红花村,高潮村,简槽村,爱怡村,太平村,柏树垭村,黄家营村,封包河村
五里坝镇 贯子沟村,田垭河村,陈家沟村,台子村,高桥村,鸳鸯池村,新华村,苏家庄村
大河镇 大河村,石马村,南坪村,茶园村,楼房村,炕家坡村,峰垭村,尖洞村,龙池村,窝坝河村,河西村,小溪村
罗镇 马桑湾村,三坪村,檀木坝村,三合村,罗镇村,蒋家坝村,店子村,松山村
骆家坝镇 金家岭村,松树村,大兴村,漂草村,李坪村,骆镇村,回龙村,张家坝村,细辛村
左溪乡 杨泗村,河坎村,焦家坝村,邓家河村,天池村,麻柳村,狮庄村
司上乡 田坝村,大场村,罗家湾村,葛家河村,穿心店村,堰塘湾村
马家湾乡 马家湾村,火石滩村,双河村,中心村,双庙村,林寨河村
三花石乡 马家庄村,耳扒村,段家营村,回龙村,张柳村,七星坝村,大堰村,汉江村,檀树坪村
子午乡 民新村,王家坝村,沙沟村,响潭村,马家槽村
白勉峡乡 铧炉村,五间房村,树林坪村,瓦溪沟村,柳坝村,十字路村,三岔河村,黄泥池村
历史沿革

夏、商(约公元前2l世纪一前11世纪)县地属梁州褒国附庸巴方。
西周(前lO27一前771)县地属雍州楚国。
东周(括春秋、战国)前期(前77O一前312),县地仍属楚有。周赧王三年(即楚怀王十七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秦楚发生“丹阳之战",秦师获捷,乘胜占领楚之汉江中上游地区,直至战国末(前221),县地属秦国汉中郡。
秦(前22l一前2O7)县地属汉中郡成固县。
西汉(前2O6---25,包括新莽和更始政权)承袭秦制,仍行郡县。武帝元封五年(前1O6)分全国为十三州(郡),县地大部属益州汉中郡成固县,东北隅属汉中郡之安阳县。新莽地皇四年(23),公孙述割据益州,占有巴、汉,13年中,县地为公孙政权所辖。
东汉光武建武十二年(36),破蜀灭述,县地复归汉有,仍属益州汉中郡成固县。和帝永元七年(95)以班超平定西域有功,封定远侯,食采于县地(括今镇巴),并建平西城(又名平阳城、定远城),为本县建城之始。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张鲁、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据汉中,复汉中郡名。郡名两更,县地仍属。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l9),刘备取汉中,县地归蜀。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分成固县南境置南乡县(即今西乡、镇巴二县地),从此本县脱离成固,独立行政,仍为蜀汉益州汉中郡领辖,设县治于归仁山(今镇巴县渔渡坝古城堡)。是年,蜀将张飞晋封“西乡侯",寄食采于南乡县。蜀汉后主炎兴元年,即魏元帝景元四年(263),曹魏灭蜀,分广汉、巴、涪陵以北7郡为梁州,本县归魏,属梁州汉中郡。
西晋统一中国后,武帝太康二年(281),因张飞封侯西乡,改南乡县为西乡县。
西乡县之得名,虽有数说,但以张飞食采之说较为可靠。治所由归仁山北移平西城,仍属梁州汉中郡。愍帝建兴元年(313),仇池氐杨难敌据汉中,次年,梁州人张咸起兵逐氐军,投归益州巴氐李雄;由此本县遂为李雄所建之“大成"所有,行政隶属仍为梁州汉中郡。
东晋(括十六国)初,本县尚归成汉(即大成)所有。晋穆帝永和三年(347)桓温伐蜀,成汉灭,本县归晋。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苻坚派兵攻取梁、益二州,本县遂为前秦占有。孝武帝太元九年(384),桓冲遣将杨俭期收复汉中,本县复为晋土。安帝义熙元年(405),谯纵叛晋,割据梁,益,仇池氐王杨盛乘虚据汉中,以地请降后秦,但因杨盛窥伺两端,游离于东晋、后秦之间,东晋、后秦皆无实际管辖能力,汉中郡、县实为杨盛政权所辖。义熙九年(413),刘裕命益州刺史朱龄石灭谯纵,收复四川东晋王朝乘胜克汉中,本县再归晋。在东晋1O3年中,汉中郡县兵连祸结罗几易统治,但西乡县名未变,治地平西城未动,始终归梁州汉中郡所辖。
南北朝历刘宋、萧齐至萧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即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梁州刺史夏侯道迁以汉中叛降北魏。北魏政权于县境(今峡口)设丰宁戍。改西乡县为丰宁县,寓五谷丰稔,四季咸宁之义。并立丰宁郡领丰宁县,郡县同驻丰宁戍,改属东梁州领辖,旧治平西城遂废。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北梁州刺史兰钦收复梁州,本县还梁,复西乡县名,治所仍驻丰宁戍,属北梁州汉中郡所辖。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侯景溯江犯江陵,梁萧绎(次年称帝)求救西魏,约许割让汉中。西魏乘机于废帝元钦元年(552),遣将达奚武占领汉中,本县又为西魏所有。西魏恢复北魏建置,废西乡县名,再立丰宁郡、丰宁县于丰宁戍。次年,析北梁州和直州(即北魏东梁州)之地置洋州于泾洋河口西岸蒿坪山之阳(即今四季河),以洋水为名,此为本县立州之始。洋州领洋州、怀昌、洋中、丰宁四郡。洋川郡辖黄金县;怀昌郡辖怀宁县;洋中郡无考,丰宁郡辖丰宁县。西魏恭帝三年(556)宇文觉代魏立周,本县即为北周所有,仍属洋州丰宁郡,县名驻地均无变动。
隋立,本县即属隋土。文帝开皇三年(583)撤郡,行州县两级制,时,丰宁县仍属洋州。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州复郡。翌年撤梁、洋二州,合为汉川郡;改丰宁县复西乡县名(从此县名迄无更)多同时将县治由丰宁戍移往所废之洋州治地蒿坪山之阳,且立洋源镇(军事建置)于此,县镇同治,归汉川郡所辖。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废郡复州,析汉川郡之西乡、兴势、黄金三县,再立洋州于西乡州县同治蒿坪山之阳。七年(624)析西乡南境置洋源县(今镇巴县地)。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lO道,本县属山南道洋州辖。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调整区划,山南道分为东西二道,本县随洋州属山南西道。天宝元年(742)改洋州为洋川郡。十五年(756)郡治由西乡迁往兴道(贞观二十三年改兴势为兴道,今洋县)。
肃宗乾元元年(758)再撤郡复州,改洋川郡为洋州。一迁一改,本县仍属。代宗大历元年(766),洋源县治因兵事烧劫,侨驻本县白湍村,(今古城子,亦为两晋至萧梁的西乡县治)。敬宗宝历元年(825)撤销洋源县,其地大部并入西乡县。僖宗光启三年(887),洋州设立武定军(军事建置)。昭宗景福元年(892)风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以讨杨复恭为名,取凤、兴、洋三州。昭宗天复二年(902),朱温进入关中,把持朝政,杀戮大臣,四川王建乘机以假道勤王为名,占领兴元(汉中),洋州武定军节度使李思敬迎降,本县随洋州归前蜀。
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即前蜀咸康元年,皇子魏王继岌伐蜀至兴州(略阳),前蜀武定军节度使王承肇即以洋州北降后唐,本县随之。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正月,盂知祥遣将张业入兴元,武定军节度使孙汶韶又以洋州降后蜀,因避孟知祥讳,乃改洋州为源州,本县从属。
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正月,宋将王全斌、刘光义灭后蜀,改源州复洋州,本县与兴势、黄金、真符同为洋州辖。宋太宗至道三年(997)改道为路,分全国为15路,本县随洋州属陕西路。神宗熙宁五年(1072)增建利州路,本县随洋州属之,县治仍驻蒿坪山之阳。
南宋仍行路、府(州、军)、县制。高宗绍兴十四年(1l44)利州路东西两分,本县归利州东路洋州辖。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灭。次年,蒙古军入侵金、洋、梁(兴元)三州,战争屡年,西乡城毁治废达18年。宝祜元年(1253),即蒙古宪宗三年,忽必烈遣使戍守兴元诸州,“草创之初,未暇为经久之规",沿袭宋制,并利州东西两路为兴元路。本县归兴元路洋州辖。时,县城已毁,因陋就治于蒿坪山之阳。
自忽必烈在兴元诸州建立各级地方政权后,历19年始建国号为元,其时,本县已为元土。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全国设lO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增至11个),代“中书省"分治天下。从此,本县脱离洋州,改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元晚期县治方由蒿坪山之阳迁来今治。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夏明玉珍取兴元,本县随之又属“大夏"6年。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O),大将徐达克兴元,改兴元路为汉中府,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分全国为13承宣布政使司,本县即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汉中府。
清世祖顺治三年(1646),肃亲王豪格遣将贝勒尼堪等进占汉中,县土遂归清有。清承明制,本县仍属陕西布政使司(后改称陕西巡抚部院,俗称陕西省)陕安道汉中府辖领。清仁宗嘉庆七年(1802)析本县南境24地置定远厅(今镇巴县)。
中华民国元年(19l2)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日成立临时政府,是时,陕西省已先宣告脱离清朝统治。民国2年并汉中、兴安(安康)、商州为汉中道,本县属之。民国17年撤道,行省、县二级制,本县直属陕西省。民国24年,省下增设行政督察区(即专员公署,简称专区),本县属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治南郑)所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O月1日成立。同年12月5日,西乡解放。新中国行省、县两级制,省下分区设置行政督察机构。本县初属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公署,l951年属陕西省南郑区专员公署,1954年属陕西省汉中区专员公署,1955年6月属陕西省汉中专员公署,l968年属陕西省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l978年属陕西省汉中地区行政公署,1996年7月,汉中撤地设市后属汉中市至今。


经济发展

2015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2014年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47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7.05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35.68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11.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7:33.3:44,与2014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

精选留言

汉中西乡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