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县

普兰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峡谷地带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地理坐标东经80°27′-82°30′、北纬30°00′-31°13′是西藏自治区边境县之一。面积124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万亩。总人口1万人(2003年)。
普兰县地处西藏西南部、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峡谷地带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是阿里地区边境县之一,面积12497平方公里。该县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较高。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形成千姿百态、雄伟壮观、秀丽多姿的高原地貌。
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年温差相对也较大,气温低,降水少。年日照时数约为3153.2小时。年霜期213天。年降水量172.8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地震、洪水、泥石流、冰雹等。
【自然资源】
普兰县农田、草场广阔,县境内天然草场的分布与地貌、气候等环境紧密相关,以高寒草甸、山地草甸、山地草原等为主,灌丛、沼泽、荒漠草场分布少。土壤以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黑钙土等为主,有机质、氮、钾含量高,植物有高山柳、锦鸡儿等。
普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分布广阔。有野驴、野牛、盘羊、岩羊、雪豹、金雕等20余种,约1万余头(只)。县境北部的玛旁雍错是西藏高原最大的淡水湖,每年开春季节候鸟成群在此营巢产卵,孵化育幼。湖中盛产裸鲤,鱼类资源极其丰富。此外县境内还有众多药用植物和食用植物。
普兰县矿藏资源较丰富,分布较广,品位较高。已探明的煤炭、铜、稀有金属矿储量大,开发远景广阔。其境内的石灰岩、硅岩、铅、锌、锰亦有开发价值。其境内的天然矿泉水流量大,品质优、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为国内少有的优质矿泉饮品。其境内的热水矿泉、温泉流量大,具有开发价值,对治疗皮肤病等具有特殊疗效。
【行政区划】
全县辖1个镇、2个乡:普兰镇、巴嘎乡、霍尔乡。共有1个居委会、9个行政村。
普兰镇 辖1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吉让居委会;多油村、仁贡村、细德村、科加村、赤德村。
巴嘎乡 辖2个村委会:岗沙村、雄巴村。
霍尔乡 辖2个村委会:贡珠村、帮仁村。
【历史沿革】
1959年以前,称为普兰宗,1960年,建立县人民政府,将“普兰宗”更名“普兰县”,归属阿里地区管辖,沿续至今。县机关驻地吉让乡。关于普兰县名称来源,有2种传说,即:传说一,很早以前,普兰同阿里地区其它县一样被“拉达喀”侵略军所占领,甘丹才旺受命带领3000名蒙古喇嘛兵攻打“拉达喀”侵略兵。第一战在普兰打响。因普兰被雪山包围着,再加上甘丹才旺的部队英勇善战,一举歼灭了驻扎在普兰的“拉达喀”侵略兵。他们感到攻打“拉达喀”侵略兵好似拔一根毛那么容易,故给普兰起名“布生”(“布”意为毛、“生”意为一根)。第二种传说,“普兰”是藏语“布生”的译音,“布生”又是象雄语“布让”的演变,“布让”的“布”意为“老虎”,“让”意为“头或后背”。在距今约1200年使用“象雄语”时代,“普兰宗”的前身“达拉卡尔”(即达卡),建于现普兰县机关北侧的“达拉”山上,而“达拉山”的含意为“老虎山”,“达”的含意为“老虎”,“卡”的含意为“国王或统治机构所在地”。这样,“达卡”一词刚好与“象雄语”的“布让”相吻合,其意为建在老虎背上。
地名由来:“普兰”藏语意为“竖立的毛”。以当地山形而命名。

精选留言

普兰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