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县

揭西县,隶属揭阳市管辖。位于广东省东部,莲花山南麓,潮汕平原西北部,榕江南河中上游。地处东经115°36′-116°18′,北纬23°18′-23°41′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县境。东连揭阳市区蓝城区,南邻普宁市,西南接汕尾市陆河县,西北与梅州市五华县为邻、北与梅州市丰顺县接壤。揭西县是著名的侨乡,拥有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共60.8万人。
揭西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长,秋季短;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春季常有低温阴雨。揭西县夏季气温高且多雨。据气象部门1967—2003年统计,夏季月平均气温均在24℃以上,最高的7月份平均气温达28.2℃。夏季雨量多,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年降雨量的高峰期,平均旬降雨量为119.5毫米。冬季低温少雨,1月多年平均气温13.4℃,平均降雨量37.3毫米,常出现冬旱现象。
揭西县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莲花山支脉大北山南麓,榕江南河中上游。东连揭东县,南邻普宁市,西南接陆河县,西北与五华县为邻,北与丰顺县接壤。位于东经—,北纬—。县城河婆镇距省会广州402公里,距揭阳市区64公里。据1996年土地资源详查,全县土地总面积1352.3406平方公里(135234.06公顷),分三大类型:一是农用地面积117562.12公顷,占土地面积86.94%,其中耕地26090.61公顷,园地8626.35公顷,林地77567.24公顷,牧草地861.59公顷,水面4416.33公顷;二是建设用地面积9542.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05%,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6779.45公顷,交通用地838.57公顷,水利用地1924.61公顷;三是未利用土地面积8129.3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01%,其中荒草地4884.63公顷,田坎2993.14公顷,裸地222.66公顷,滩涂28.15公顷,沼泽地0.73公顷。2003年,有林面积为63529.1公顷,森林覆盖率55.0%。
揭西县地域原隶属揭阳县。1965年7月19日,国务院第157次会议决定,由揭阳县划出12个公社和1个镇,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成立揭西县。因地处揭阳之西而得名。县政府驻河婆镇。1975年,又从普宁县划出贡山、湖西、四乡三个大队归属揭西县。1992年5月1日,揭阳市成立,揭西县隶属揭阳市。
2003年底,揭西县共辖16个镇1个乡,即河婆镇、棉湖镇、上砂镇、五云镇、良田乡、坪上镇、龙潭镇、南山镇、灰寨镇、京溪园镇、五经富镇、大溪镇、钱坑镇、金和镇、凤江镇、塔头镇、东园镇。户籍总人口90256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67人。全县有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60.8万人。县内以汉族为主,壮、回、苗、满、瑶、畲、黎等少数民族居住在汉族聚居点。县内居民,基本分为潮、客两个民系。方言有客家话、潮汕话和半山客话三种,在学校和工作单位以普通话为主。
揭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横贯境内。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宜耕。据1967—2003年的气象记载,年平均气温21.5℃,最冷的1月份平均为13.4℃,极端最低气温-2.4℃(1967年1月17日);最热的7月份平均为28.2℃,极端最高气温39.2℃(2003年7月15日)。年平均降雨量2097.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40天以上。历年平均日照1797.7小时。大自然为揭西大地的生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揭西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西北群山绵延60多公里,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6座,以海拔1222米的李望嶂为最高峰。山势陡峭,层峦叠嶂,谷峡壑深,林木参天,是造湖蓄水与发展旅游业的胜地。中部丘陵起伏,多为矮山,宜林宜果。东南部平原坦展,海拔一般在20米以下,最低为海拔3米;河流交错,土地肥沃,水源条件较好,适宜于发展“三高”农业。
揭西县自然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河流榕江南河穿过县境11个乡镇。全县河流总长298.8公里,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19公里。全县河流年平均径流量18.13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1.6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13.9万千瓦。地下水可开采资源约3.2亿立方米。地热资源丰富,河婆镇、五经富镇温泉可开发利用,热水中心孔口最高温度88℃。热水中含有氟、氛、硫化物等40多种矿物质,对多种疾病有明显疗效。矿物资源种类繁多,已发现和开发的金属矿物有金、银、钨、铜、铋、钼、锌;稀有金属矿物有铌、钽、钴、铍及稀土;其他矿物有瓷土、钾长石、黄铁矿、水晶石、硅石等。其中瓷土储量约5亿吨,稀土储量约20万吨。境内中草药资源丰富,较有价值的有土白芨、天南星、金钱凤等500余种。较为名贵的木材资源有柚木、黄梁木、南洋杉、桃花心木、格木等。野生动物资源有龟、鳖、蛇、果子狸、穿山甲、乌耳鳗、鹧鸪、水貂等。
全县可开发的旅游资源泉繁多。有飞流直下60多米的龙潭瀑布,有龙颈、北山、横江、河、黄满磜等大北山水库群形成的高山湖泊。有建于明末的广德庵,其庵有奇石异洞、参天古木、清甜泉水。有建于南宋的天竺岩庵,由天然巨石加人工修造而成,神奇而雄伟。有驰名海内外的明贶庙,又称霖田祖庙、三山国王庙,相传此庙始建于隋,显于唐,封于宋,影响巨大,各地效建极多,仅台湾就有300余座,东南亚亦有仿建。还有古色古香的花果寺、风景秀美的过路塘、大洋高山旅游度假村等共30多个景点,都是旅游的好去处。
【行政区划】
揭西县共辖1个街道(河婆街道)、15个镇(龙潭镇、南山镇、五经富镇、京溪园镇、灰寨镇、塔头镇、东园镇、凤江镇、棉湖镇、钱坑镇、金和镇、大溪镇、坪上镇、五云镇、上砂镇)、1个乡(良田乡)、6个国营农林场,有280个村民委员会,37个居民委员会,1641个村民小组。(已撤销、未计入地图的其他3乡:西田乡、大洋乡、下砂乡)。
河婆街道 新村社区,河西社区,东风社区,建新社区,军田社区,大同社区,河山社区,新安社区,宝塔社区,新建村,新四村乡肚村乡新村,北坑村,西坑村,六一村,后埔村,下滩村,岭丰村,湖洋村,庙陇村,马头村,庙角村,欣堂村,南新村,新楼村,南和村,宫墩村,溪角村,河东村,三星村,东星村,溪西村,溪东村,客潭村
龙潭镇 新圩社区,菜仔园村,南福田村,龙跃村,北联村,泉水塘村,团结村,井田村,关山村,汤坝村,井下村,陂尾村,龙东村,双龙村,富光村,高田村
南山镇 道南社区,西友村,分水村,前锋村,榕光村,南山村,南河村,北河村,洋梅坪村,火炬村,关西村,北溪村,大新村,称沟潭村,新联村,罗京水村,上寮村,归善村,石结到村
五经富镇 陂头社区,长潭社区,龙山村,文联村,陈江村,建二村,建一村,第八村,第七村,第六村,第五村,第四村,第三村,第二村,第一村,新和村,营盘村,中和村,朝阳村,联和村,恒星村,联南村,泮坑村,五新村,新安村,中联村,新仓村,新其村
京溪园镇 京溪园社区,粗坑村,九磜村,甲溪村,新洪村,长滩村,大岭下村,岭溪村,员墩村,上陇村,新联村,美德村,大鹿村,曾大寮村
灰寨镇 灰寨圩社区,河伍村,向阳村,上角村,后联村,新图村,新宫林村,溪背圩村,老宫林村,灰龙村,三坝村,东联村,后洋村,南洋村,柑坑村,金星村,马路村
塔头镇 塔头社区,阔园村,阔西村,塔头村,新溪村,山寮村,保西村,顶埔村,大丰村,新园村,龙光村,锦龙村,旧住村,潭新村,潭溪村
东园镇 东联社区,居委桃围村,玉湖村,东桥园村,联丰村,赤岩村,古福村,月湄村,芦清村,后寮村,三犁村
凤江镇 桥头社区,东光村,东丰村,东新村,阳南村,阳西村,凤西村,凤北村,凤南村,赤新村,鸿西村,花寨村,洪湖村,鸿江村,鸿新村,莪萃村
棉湖镇 竹园内社区,桥头社区,解放路社区,米街社区,方围社区,南门社区,云湖社区,花园社区,道江社区,湖滨社区,东新社区,兴中社区,岭南社区,四乡村,湖西村,新湖村,厚埔村,上埔村,甲埔村,镜潭村,下浦村,鲤鱼沟村,贡山村,新厝陂村,贡东村,玉石村,考溪村
金和镇 金埔社区,金光村,金园村,金新村,金溪村,仙坡村,南山头村,南山尾村,和南村,和西村,和东村,杜塘村,山湖村,河内村
大溪镇 溪圩社区,赤寨村,后洋村,新楼村,坎头村,新园村,大光村,鸭堀村,金光村,星光村,庆光村,大东村,大岭埔村,金星村,大园村,井美村,井新村
钱坑镇 老圩社区,月翁村,大茶石村,钱东村,钱西村,顶联村,红光村,钱北村,长三水村,钱南村,南光村,埔龙尾村,竹园内村,白石村
坪上镇 坪新社区,坪上村,红旗村,石峡村,樟树下村,五星村,潭角村,连城村,四新村,四和村,湖光村,上仓村,成全村,新榕村,尖田村,南联村,五联村,员东村,员西村,东南村
五云镇 新圩社区,京埔村,下洞村,流坪村,下控村,郑塘村,富厚村,硁下村,罗洛村,龙江村,岭仔村,鹏岭村,石陂村,梅江村,双岭村,赤告村,岭新村,保新村,坡苏村,宝石村,岽坑村
上砂镇 社前居委会上山村,上林村,汤輋村,龙门村,上联村,下联村,新东村,联东村,径心村,联中村,活动村,新岭村,三水村,双丰村,美丰村,古塘村,竹苏村,北湖村,活西村,新丰村,红星村,径上村
良田乡 良田社区,嶂上村,龙岭村,下村,金坑村,桐树坪村,岸洋村,中心村,河水村,双水村,河新村
北山农林场 北山农林场
果林场 果林场
油桐林场 油桐林场
高田农场 高田农场
河輋农场 河輋农场
县苗圃场 县苗圃场
【历史沿革】
1965年划揭阳县西部及陆丰县部分地区分置揭西县,因在揭阳县西得名。秦为古揭阳地。
东晋咸和六年(311)为东官郡海阳县地,义熙九年(413)为义安郡海阳县地。
隋开皇十一年(591)为潮州义安县(后再改海阳县)地。
北宋宣和三年(1121)为潮州揭阳县地。
南宋绍兴二~八年(1132—1138),曾随揭阳县并入海阳县。
元至元十六年(1350)为潮州路揭阳县地。
明洪武二年(1359)为潮州府揭阳县地。
1914年随揭阳县隶属于潮循道,1925年隶属于东江行政委员会。
1928年隶属于东江善后委员公署。1932年隶属东区绥晋委员公署。
1936年7月隶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
194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抗国民党政府腐败统治,在这里建立根据地,1949年7月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在这里成立。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揭阳县隶属潮汕专员公署。
1965年7月,经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57次会议决定:以揭阳县的良田、河婆,坪上、龙潭、灰寨、五经富、京溪园、钱坑、金和、塔头、东园、凤江等12个公社和棉湖镇;陆丰县的上砂、五云公社共14个公社和1个镇建置揭西县,成立揭西县人民政府,隶属汕头地区专员公署。
1968年2月成立揭西县革命委员会,隶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2月,划普宁县的贡山、湖西和四乡等3个生产大队归揭西县管辖。
1980年9月,恢复揭西县人民政府建制,隶属汕头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2月隶属汕头市。
1986年12月,撤区建制改乡镇建制;由五云镇划出岭新、保新、陂苏、宝石、岽坑等5个村增设下砂乡。
1991年12月改由新成立的地级揭阳市管辖。
1996年末,揭西县总面积1352.3406平方千米(本年土地资源详查数据),总人口78.65万人,辖16个镇、4个乡:河婆镇、棉湖镇、上砂镇、五云镇、坪上镇、龙潭镇、南山镇、灰寨镇、东园镇、大溪镇、钱坑镇、金和镇、凤江镇、塔头镇、京溪园镇、五经富镇、下砂乡、良田乡、西田乡、大洋乡。共有32个居委会、279个管理区,1629个村民小组。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揭西县总人口716789人,其中:河婆镇96781人、棉湖镇90706人、凤江镇62843人、金和镇58711人、五经富镇34618人、上砂镇38115人、京溪园镇38210人、塔头镇36117人、五云镇35687人、钱坑镇37322人、灰寨镇31105人、坪上镇26203人、龙潭镇29022人、东园镇27801人、南山镇24798人、大溪镇21976人、良田乡9419人、下砂乡9257人、西田乡4541人、大洋乡3557人。
2003年,撤销下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五云镇;撤销大洋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五经富镇;撤销西田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良田乡。至此,揭西县辖河婆、龙潭、南山、灰寨、塔头、东园、凤江、棉湖、金和、大溪、钱坑、坪上、五云、上砂、五经富、京溪园16个镇和良田1个乡。
2006年2月6日,广东省民政厅(粤民区[2006]3号)批准:撤销河婆镇,设立河婆街道。
2009年末,揭西县面积1365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5个镇、1个乡,38个社区、28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河婆街道霖都大道52号。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揭西县常住总人口825727人,其中:河婆街道121221人,龙潭镇32795人,南山镇30733人,五经富镇49087人,京溪园镇42250人,灰寨镇36286人,塔头镇42959人,东园镇32980人,凤江镇69127人,棉湖镇99769人,金和镇65062人,大溪镇23102人,钱坑镇39381人,坪上镇36140人,五云镇47669人,上砂镇44871人,良田乡11731人,北山农林场196人,果林场94人,油桐林场75人,高田农场104人,河輋农场25人,县苗圃场70人。
2012年末,揭西县面积1346.5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97.99万人,常住人口83.64万人。辖1个街道、15个镇、1个乡。

人文

 揭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清代,有武状元林德镛,有官拜二品的潮州总兵卓兴,有被梁启超称誉为“清易代第一完人”的曾习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威震日寇的空军英烈黄居谷,有曾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的李耀先,有对潮汕革命做出卓越贡献的林美南、曾广、刘向东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了一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全国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以及一批著名的专家、教授,如经济学家许涤新,化学家杨树勋,美术家杨之光,医学家陈子达、曾享能、张梦石,数学家蔡仲武等,还有20余名学者担任过高等学校正副校长。至2003年,揭西籍正处级以上干部有432人,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有142人、高级知识分子503人。
县城河婆镇地处独山、明山、巾山三山环抱之中,为一小盆地,上砂、横江两水汇于此,素有“群山环拱,碧水泱泱”的美誉,原是揭阳西部的一个重镇。明代河婆被誉为广东四大陶瓷都之一,至今仍保留有方窑遗址。清代,河婆设巡检司,有千总驻防。国民革命军东征时,名震中外的河婆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抗日战争时期,河婆镇是潮汕地区西部的大后方,是沟通陆丰、五华、兴宁直至广州韶关的交通要道。商贾、机关、军政人员云集于此,极一时之盛。194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二支队七团解放河婆,成立了潮汕解放区第一个军事管制委员会——河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使河婆镇获得新生。经过55年的开发建设,已发展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揭西是广东省贫困山区县之一。解放前境内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工业生产更无基础。至明清时期,有一些土糖寮榨蔗制糖、砖瓦生产、生铁铸锅和铁木作坊等小手工业。民国初期有一些小纺织厂。抗日时期,有2家12千瓦的小水电。至1949年,揭西地域的农业总产值3405.04万元,工业只有52家手工业企业,总产值647万元(均按1980年不变价换算)。
揭西县民,其先民迁徙自中原。民风淳朴,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传统。早在几百年前,他们利用揭西地域丰富的水资源,在揭西山区的沟沟壑壑中建起大大小小的土山塘,用于蓄水发展生产,此土山塘遗迹仍随处可见。在解放前,揭西地域县民虽然勤苦劳作,但仍饥寒交迫,朝不保夕,大部分县民一年欠有半年粮,故有“四八月,人情绝”的俗语(四、八月分别是早造与晚造青黄不接季节)。特别是民国32年(1943年),因春旱,早造收成无望,加上官商勾结,粮价大涨,出现大饥荒。其时,饥民成群结队,沿途觅食。县民多以野菜、树根、芭蕉头充饥,逃荒江西、福建者甚多,饥病交迫,饿殍遍野,惨不忍睹。据官方统计,是年全县饿死68366人,逃荒24215人,少女婴儿被拐卖22333人。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农民都有了土地。揭西地域的党委、人民政府,积极组织和带领人民,土法上马,艰苦创业,造山塘、建水库、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比解放前有明显提高。至195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7628.44万元,是1949年的1.88倍。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揭西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经历了1957年反右斗争,1958年的“大跃进”、公社化中出现的“共产风”、浮夸风,1960年的自然灾害,1966年以后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等等。但揭西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地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道路,继续建造水库、山塘,兴修水利,改造低产田,发展生产。从1958年冬至1972年秋,修筑龙颈水库、横江水库、北山水库、河水库。全县共有935户、5339人,顾全大局,离开祖辈经营的故土,移民他乡。其中龙颈水库移民,在本县五经富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共开山造田170亩,造林种杉5445亩,种果770亩。李子圆村60户265人于1962年迁往深圳创业。鹏岭村有27户50人移往惠东县海平镇组成鹏岭大队,他们都成了省、市白手起家、垦荒生产的典型。
揭西县是广东省革命老区之一。早在民国13年(1924年),农民革命运动就在五云一带蓬勃开展。民国14年,周恩来参与领导的东征军两次到此。县民为河婆、棉湖两战役打败军阀陈炯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土地革命时期,古大存领导的红军在大北山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名震潮汕。民国26年(1937年)初抗日战争前夕,中共韩江工委书记李碧山,不顾白色恐怖,秘密到五经富建立了土地革命战争失败后揭阳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火种越烧越旺。大北山区是在潮梅特委方方和林美南、曾广、刘向东为主要领导人的潮汕人民革命根据地。中共潮汕地委及其军政领导机关先后设在南山、灰寨,使大北山区成为潮汕地区革命活动的领导中心,正确贯彻党中央南方工作的路线方针,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和进行革命政权建设,直至大军南下,与闽粤赣边纵主力会同作战,全面解放潮汕。为了潮汕的解放,李快、黄编、张介萍、张国光等98位大北山区优秀儿女光荣牺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北山区人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积极投身于清匪反霸、土地改革、互助合作等一系列运动,积极支援和参加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为保家卫国,有143位揭西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其中曾春华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授予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1988年之前,揭西县有67个自然村被省评为革命老根据地,其中属红色根据地的有30个村,属抗日游击区的有1个村,属抗日根据地的有9个村。2003年有65243人,耕地29751亩,山地308015亩。1993年10月,揭西县北溪等214个管理区(村庄)被省评划为游击根据地村庄。
揭西是广东省的侨乡之一。县民出洋谋生,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揭西县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60.8万人。他们爱国爱乡,为发展家乡的经济建设和文教卫生等公益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至2003年底,海外侨胞对揭西各项事业累计共捐资31845万元。其中用于新建、扩建、修建学校18202万元;教育基金1050万元;新建、扩建、修建医院及设施3689万元;修建桥梁及公路4375万元;新建、修建水利、水电工程1286万元;文化福利事业3243万元。
经济发展
2016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1.99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77亿元,比增5.8%;工业用电量9.23亿千瓦时,比增14.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81亿元,比增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75亿元,比增12.1%;固定资产投资111.46亿元,比增13.2%;外贸出口总额1.9亿美元,比增4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亿元,比减16.4%,其中税收收入2.95亿元,比减20.3%。

精选留言

揭阳揭西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