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

白云区地势北部与东北部高,西部和南部低。大致以广从断裂带和瘦狗岭断裂带为界,广从断裂带以东,瘦狗岭断裂带以北,是白云山——萝岗低山丘陵地区,中有山间冲积平原点缀,如南岗河冲积而成的萝岗洞,金坑河冲积而成的穗丰、兴丰两个小盆地,良田坑冲积而成的白米洞,凤尾坑冲积而成的九佛洞等。广从断裂以西,主要是流溪河冲积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北部及东北部以低山为主,谷深,坡陡,基岩是坚硬的、块状的变质岩和花岗岩。在低山的边缘地带,如新广从公路东侧、旧广从公路大源以南两侧,展布着一系列丘陵,其基岩是抗风化力较弱的中粗粒花岗岩,故山顶浑圆,山坡平缓。

在丘陵区的南部边缘,沿瘦狗岭断裂走向是一片带状的台地,区境内西起王圣堂,依次是走马岗、桂花岗,接天河区境的横枝岗、瘦狗岭、下元岗,一直延伸到区境萝岗的火村、刘村。白云山西麓,是丘陵与山前平原相接地带,并展布着一系列北东向的山前洼地和台地,与冲积平原相间,组成了流溪河波状平原。

坐落境内的帽峰山海拔534.9米,为广州市内最高山峰。全区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山有大盆围(303米)、尺岩崖(251米)、人头岭(232米)、大岭头(179米)、荔枝山(240米)、杨大岭(349米)、寻冈(318.3米)、牛头山(363.8米)、刘村大山(273.6米)、摩星岭(372米)。

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白云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环流盛行。冬季处于大陆高压东南边缘,多吹来自大陆的偏北风,因有南岭等山脉作屏障,阻隔北方南下寒潮,又可使冷空气锋面停滞,形成阴雨,故冬季不致严寒干燥。夏季主要受太平洋高压影响,多吹来自海洋的偏南风,因南岭山脉及区内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形特点,可截留大量水蒸气上升成雨,故夏季不至于酷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霜雪稀少,四季分明,春夏之间多暴雨,夏秋之间多台风。年平均气温21.8℃;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38.1℃;1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为0℃;无霜期达345天;年降雨量1694毫米,4月至9月雨量占82.1%。

【地貌】
白云区地势北部与东北部高,西部和南部低。大致以广从断裂带和瘦狗岭断裂带为界,广从断裂带以东,瘦狗岭断裂带以北,是白云山——萝岗低山丘陵地区,中有山间冲积平原点缀,如南岗河冲积而成的萝岗洞,金坑河冲积而成的穗丰、兴丰两个小盆地,良田坑冲积而成的白米洞,凤尾坑冲积而成的九佛洞等。广从断裂带以西,主要是流溪河冲积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北部及东北部以低山为主,谷深,坡陡,基岩是坚硬的、块状的变质岩和花岗岩。在低山的边缘地带,如新广从公路东侧、旧广从公路大源以南两侧,分布着一系列丘陵,其基岩是抗风化力较弱的中粗粒花岗岩,故山顶浑圆,山坡平缓。
在丘陵区的南部边缘,沿瘦狗岭断裂带走向是一片带状的台地,区境内西起王圣堂,依次是走马岗、桂花岗,接天河区境的横枝岗、瘦狗岭、下元岗,一直延伸到区境萝岗的火村、刘村。白云山西麓,是丘陵与山前平原相接地带,并分布着一系列北东向的山前洼地和台地,与冲积平原相间,组成流溪河波状平原。区境地形有6类:陡坡低山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白云山一带及九佛、良田、太和等镇的东部;缓坡低山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萝岗一带;丘陵台地地形,主要分布在萝岗镇南部;河谷阶地与山前平原台地,主要分布在流溪河竹料段和钟落潭、龙归、新市等镇;河流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三元里至嘉禾地区;珠江三角洲平原,主要分布在区境西南部,包括石井镇南部、新市镇东南部及松洲、同德等街道范围。
区境主要山峰有:帽峰山,主峰莲花峰,海拔534.9米,是全区最高峰,1997年市政府批准建市级森林公园。白云山,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称天南第一峰。白云山名胜古迹众多,多次被选为“羊城八景”之一,2002年,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首。杨大岭,位于九佛圩东北,海拔349米。

白云区境内的河流属珠江水系。因受地势影响,河流多从东北流向西南,从东流向西或从北流向南,分别流入珠江、白坭河、流溪河,也有少数经天河区流入东江。主要河流有流溪河、白坭河、珠江(西航道)以及南岗河等。

流溪河发源于从化桂峰山,因由众多溪流涧水汇集成而得名。干流长157公里,集水面积2300平方公里。从白云区东北部钟落潭镇湖村入境,流经黎家塘、长沙、钟落潭、龙岗、竹料镇寮采、米岗、龙塘、虎塘、人和镇高增、鸦湖、秀水、蚌湖镇南方、清河、新市镇石马、石井镇唐阁、龙湖、滘心、南岗等村,至鸦岗村附近三江口与白坭河汇合流入珠江西航道。白云区境内干流长50公里,集水面积529平方公里。

建国以来,流溪河干、支流均已进行开发利用,上游从化、花都境内,建有中、小型水库多个,拦河坝多座,用以调节流量。白云区建成人和拦河坝,引水流量2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2万亩。并在各支流上建成新陂、白汾、南塘、沙田、铜锣湾、和龙、梅窿、大源、红路、磨刀坑等水库,库容共4303万立方米,控制集雨面积59.8平方公里。

白坭河又称巴江河,发源于花都市天堂顶,于洲咀口汇合新街河流入白云区。经神山、江高两镇至石井镇鸦岗附近三江口汇合流溪河,流入珠江西航道。干流全长53公里(区境河段长约10公里),集水面积78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芦苞涌、西南涌(在三水市境内)、国泰河(在花都市境内),上游与北江相通。白坭河是北江洪水下泄的主要通道,每年汛期,对神山、江高、石井、新市等镇有很大威胁。另一支流新街河发源于花都福源(梯顶大坑),下游从雅瑶村北流入白云区,经雅瑶、大岭、罗溪、南浦至洲咀口流入白坭河。干流长43.4公里,集水面积425公里。白云区境内河段长10公里,集水面积18平方公里。

广州市境内珠江干流长52公里(以前航道计),白云区境内河段长16公里,境内集水面积129.704平方公里。珠江在区内的主要支流有石井河、新市涌。

南岗河发源于萝岗木岭,经长平、水西、罗岗、火村等村流入黄埔区至南岗口流入东江。全长27公里,集水面积145平方公里。在白云区境内河段称木强河,长16公里,集水面积97平方公里。上游建有水库,库容816万立方米,控制集水面积7.6平方公里。

白云区交通发达,为陆军交通运输枢纽,是广州市东部、东北部、北部、西部的进出咽喉。京广、广三、两条铁路,广佛、广深、广州环城三条高速公路,广汕、广从、广花三条公路,105、106、107、205、324几条国道穿境而过。京广铁路江高编组站为华南最大的客货火车编组调配站。

【行政区划】
白云区辖内有18条行政街,4个中心镇,即三元里街、松洲街、景泰街、黄石街、同德街、棠景街、新市街、同和街、京溪街、永平街、均禾街、嘉禾街、石井街、金沙街、云城街、鹤龙街、白云湖街、石门街和江高镇、人和镇、太和镇、钟落潭镇4个镇。设居民委员会245个,村民委员会118个,全区户籍人口77万多人,流动人口约80万。

白云区是广州市11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

三元里街道 飞鹅新村,社区,梓元岗社区,走马岗社区,白云机场第一社区,白云机场第二社区,白云机场第三社区,松柏岗社区,中医药大学社区,华园社区,金桂园社区,石榴桥社区,三元里东约社区,三元里西约社区
松洲街道 槎龙社区,团结社区,华糖社区,半岛社区,螺涌社区,阳光社区,桥西社区,松北社区,松南社区,西洲社区,松鹤社区,桃园社区,富力桃园二期社区
景泰街道 景泰东社区,景泰西社区,景泰北社区,云苑东社区,云苑南社区,云苑西社区,平安社区,云龙社区,云翠社区,长安社区,政通社区,金泰社区,广园中社区,竹园社区,大金钟社区,景云社区,隆康社区
同德街道 岭南社区,横滘社区,粤溪社区,田心社区,鹅掌坦社区,上步社区,怡德社区,明德社区,积德社区,泽德社区,侨德社区,恒丰社区,同雅苑社区,同景苑社区,紫竹苑社区,荔德社区,同康社区
黄石街道 黄石花园第一社区,黄石花园第二社区,高尔夫社区,江夏社区,祥景花园第一社区,元邦社区,陈田第一社区,祥景花园第二社区,石岗社区,陈田第二社区,广外大社区,马务社区,白云尚城花园社区,荷塘月色社区
棠景街道 大围社区,祥岗社区,百顺社区,百荣社区,棠溪社区,岗贝社区,机场北社区,棠溪南社区,水边社区,合益社区,棠下西社区,棠下南社区,沙涌北社区,心谊社区,机场西社区
新市街道 棠涌社区,萧岗南社区,萧岗北社区,萧岗花园社区,西街社区,汇侨东社区,汇侨南社区,南航新村,社区,新街社区,阳光美居社区,明珠社区,松园岭社区,齐富社区,松柏苑社区,汇侨北社区,连元桥社区,大埔社区,小坪社区,紫荆社区
同和街道 握山社区,白山社区,白云山制药厂社区,蟾蜍石社区,白水塘社区,蟹山社区,石桥头社区,榕树头社区,金湖社区,何屋社区,倚绿山庄社区,斯文井社区,富和花园社区,白云社区,云祥社区,老庄社区,新庄社区,大陂社区,南湖半岛社区
京溪街道 京鹏社区,梅花园社区,第一军医大社区,京海社区,恒骏花园社区,京龙社区,京宇社区,白灰场社区,京麟社区,东圣社区,犀牛角社区,麦地社区,金麟社区,梅苑社区,云景花园社区
永平街道 元下田社区,新南庄社区,平中社区,磨刀坑社区,官厅窿社区,春庭花园社区,白云堡豪苑社区,云山居社区,集贤苑社区,东恒社区,松涛北苑社区,颐和山庄社区,集贤庄社区,云泉居社区,蝶云天社区,解放庄社区,新兴白云花园社区,云山诗意家园社区,依云天社区
嘉禾街道 乐得社区,嘉禾社区,彭西社区,鹤边社区,黄边社区,鹤南社区,鹤北社区,望南社区,望北社区,员村,社区,二矿社区,尹边社区,彭上社区,西岭社区,时代玫瑰园居委会金碧雅苑社区
均禾街道 科甲社区,均禾社区,新村,社区,长湴社区,双和社区,太和社区,罗南社区,罗岗社区,清湖南社区,清湖北社区,平沙南社区,平沙北社区,石马鸿图社区,石马西桥社区,石马德圣社区,富力城花园第一社区,富力城花园第二社区
石井街道 石井社区,夏茅富民社区,大朗社区,龙湖社区,大朗货场社区,兴隆社区,马岗社区,新庄社区,大冈社区,潭村,社区,夏茅利民社区,环滘社区,凰岗社区,张村,社区,庆丰社区,红星亭岗社区,红星联兴社区,滘心社区,朝阳社区,兵房社区,唐阁社区,鸦岗南社区,鸦岗北社区,金碧新城社区
金沙街道 横沙社区,沙贝社区,沙凤新村,社区,凤冈社区,马头岗社区,丽日社区,凤岭社区,平乐社区
人和镇 人和社区,蚌湖社区,东华村,汉塘村,新兴村,明星村,民强村,高增村,人和村,西成村,矮岗村,凤和村,横沥村,岗尾村,方石村,大巷村,太成村,鸦湖村,秀水村,鹤亭村,黄榜岭村,新联村镇、湖村,清河村,南方村,西湖村,建南村
太和镇 和珊社区,龙归社区,兴丰村,穗丰村,白山村,和龙村,米龙村,大源村,石湖村,头陂村,沙亭村,大沥村,谢家庄村,营溪村,草庄村,田心村,柏塘村,北村,夏良村,南村,园夏村,南岭村,永兴村
钟落潭镇 钟落潭社区,竹料社区,良城社区,沙田社区,良田社区,钟落潭村,龙岗村,长沙布村,长腰岭村,五龙岗村,梅田村,障岗村,白土村,茅岗村,马洞村,马沥村,黎家塘村,湴湖村,新村,登塘村,竹一村,竹二村,竹三村,红旗村,寮采村,雄伟村,米岗村,纲领村,乌溪村,大罗村,小罗村,龙塘村,虎塘村,东凤村,安平村,白沙村,良田村,金盆村,光明村,陈洞村,华坑村,沙田村
江高镇 江兴社区,高塘社区,松岗社区,河心洲社区,江华社区,广北社区,金沙社区,神山社区,石龙社区,南山社区,塘贝村,水沥村,长岗村,新楼村,双岗村,茅山村,蓼江村,小塘村,何布村,大田村,南岗村,珠江村,江村,大龙头村,泉溪村,叶边村,沙溪村,勤星村,大岭村,郭塘村,沙龙村,聚龙村,大石岗村,杨山村,鹤岗村,硖石村,朗头村,两上村,两下村,五丰村,中八村,雄丰村,南浦村,罗溪村,井岗村

【历史沿革】
广州市白云区原为广州市郊区,其辖区地段历史悠久。商周朝代归属百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归属南海郡番禺县;三国东吴时归属广州。明清朝代,归属番禺县慕德里巡检司、鹿步巡检司、南海县金利司、三江司。
民国十三年(1924年),孙中山以大元帅命令核准广州市区域东至东圃、车陂,南至河南黄埔(村),北至白云山脚,西至增埗对河两小岛。
民国二十年(1931年),番禺县属有部分村庄划入广州市。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六、七月旬,广州市区扩大,北郊、西郊和东郊原来归属番禺县、南海县的彬社、公和、敦和、崇文、沥滘、车陂、石牌、冼猎杨、龙洞堡、上下恩洲划归广州市管辖。
1938年10月,广州市沦陷。划入广州市的十个乡仍划归番禺、南海两县管辖。
1947年,广州市乃将十乡归市属列为郊区,设恩洲、龙洞堡、石牌、冼猎杨、彬社、公和、敦和、崇文、沥滘、崇文9个郊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市政府第55次会议议决将市郊9个区调整为6个郊区。
1949年11月第一次进行市属区域调整。郊区调整为南岸、三元里、沙河、石牌、新洲、沥滘、芳村7个行政区。
1951年6月,7个郊区又调整为新滘、芳村、西村、白云4个郊区。
1953年6月,黄埔区从番禺划入广州市属。
1954年6月,又将4个郊区合并为新滘、白云、黄埔3个郊区。
1956年6月,将新滘、白云、黄埔3个郊区合并为广州市郊区,下辖16个乡、2个镇、3个街道。
1958年1月,为把广州市建成工业生产城市和华南工业基地,广东省政府决定将番禺县珠江河以北地区划给广州市,番禺县属南岗、萝岗、黄陂、石井、江村、神山、嘉禾、龙归、太和、岗楼、蚌湖、鸦湖、同文、良田、竹料、钟落潭、九佛17个乡,1个镇(江高镇),23个墟市,474条自然村,34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总人口319966人,土地面积817.61平方公里;与增城县镇龙乡兴丰、四维、登洪、穗丰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的28个自然村,人口3828人,土地面积31平方公里,一同划入广州市郊区。同年8月,郊区成立12个人民公社。年底,为解决城市对农副产品及工业原料的需求矛盾,中共广东省委和广州市委于11月决定将郊区人和、太和、竹料、钟落潭4个公社划出与花县合并为广北县。原郊区所属三元里、鹤洞、江村、石井、沙河、新滘、黄埔。萝岗8个公社划为近郊,成立近郊党委。这是建国后第一次撤消了广州市郊区。
1959年3月,由于国务院没有批准广北县的设置,原郊区划出给花县4个公社划回郊区,撤消了近郊党委,恢复广州市郊区的设置。4月,南海县盐步公社的海北、沙凤、龙溪大队全部与秀水、黄歧大部分;平洲公社的海中、南海等大队部分地区、里水公社的横沙生产大队,共1648人口,耕地22493亩划入广州市郊区。
1960年6月,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后,撤消了郊区,成立黄埔、江村2个以工矿企业为中心的人民公社。7月改为区,这时原属郊区的三元里、石井、沙河、新滘分别划给市的4个市中心区管辖。
1962年5月,为了贯彻郊区工作“以菜为纲”方针,解决大城市几百万人的蔬菜与副食品供应,市政府决定将芳村、江村、黄埔3个区合并成立郊区。
1965年3月,郊区人和、江村、石龙3个公社及江高镇、雅瑶农场划给花县。1967年1月又重新划回郊区。
1973年5月至1975年5月,原黄埔公社7个大队与萝岗公社7个大队从郊区划出组成黄埔区。
1985年5月,原郊区所属沙河、东圃2个区公所和五山、员村、沙河、车陂4个街道划出成立天河区。原郊区所属鹤洞区公所和白鹤洞街、芳村街划出成立芳村区。
1986年5月,原郊区所属新滘区公所和赤岗街划给珠海区。
1987年1月,国务院批准,广州市郊区更名为白云区,列入城区建制。现辖石井、新市、江高、人和、蚌湖、龙归、神山、雅瑶、萝岗、同和、太和、竹料、钟落潭、九佛、良田15个镇,三元里、矿泉、松洲、景泰、同德5个街道和一个渔业联社,有村民委员会183个,居民委员会80个。
1987年8月,天河区同和镇及其所属的行政区域范围划归白云区管辖。同和镇的行政区域范围,除原管辖的同和、京溪两个村外,新市镇管辖的东平、永泰和三元里街管辖的柯子岭村划归同和镇管辖。
1988年11月,设置雅瑶镇,管辖原神山镇所属雅瑶村、雅瑶旧村、邝家庄、三向、岑境五条村。撤销槎头街,设置松洲街。石井镇螺溪村、河沙村、坦尾村划归松洲街管辖。12月,设置景泰街。管辖广园、景泰、云苑等新居民区。
1994年11月,设立同德街道。同德街以同德村为基础,同德村从石井镇划出。
1995年4月,设置良田镇。竹料镇的良田、白沙、金盆、安平、光明、陈洞、华坑、沙田等八条村的行政区域划归良田镇管辖。
1999年8月,设立黄石街道。黄石街管辖原新市镇的江夏、陈田2个村委会和江夏、外语学院2个居委会及原石井镇马务村的黄石花园和祥景花园2个小区。
2000年4月,设置新景街道,管辖原新市镇的棠涌、萧岗2个村委会和白云、棠涌、萧岗、汇侨、南航新村5个居委会;设置棠景街道,管辖原新市镇的棠溪、远景2个村委会和远景、合益、棠溪、新市一、新市二、侨爱苑6个居委会。
2000年9月,原市农工商集团公司12个村民委员会移交白云区管理。景泰街办事处接收柯子岭村;同和镇政府接收京溪村、同和村、永泰村、东平村;萝岗镇政府接收黄陂村、八斗村华沙村;九佛镇政府接收山龙村、迳下村、红卫村、长庚村。
2000年11月,白云区西郊、河沙、坦尾村划入荔湾区。
2001年6月,撤销同和镇,设立同和街、京溪街、永平三个街道,从7月10日起正式运作。
2002年8月,撤销石井镇,设立石井、金沙两个街道。石井镇从7月1日起停止运作。
2002年8月,撤销新市镇,设立嘉禾街、均禾两个街道。新市街从7月1日起停止运作。
2002年8月8日起,撤销蚌湖镇,其行政区域并入人和镇。
2002年9月26日起,雅瑶镇划归花都区管辖。
2003年4月,撤销萝岗镇,设置萝岗街道。5月,萝岗街道辖内行政事务移交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管理。7月,新景街道更名为新市街道。
2004年我区进行镇级行政区划调整,从6月8日起,神山镇政府停止运作,并入江高镇;龙归镇政府停止运作,并入太和镇;竹料镇、良田镇、九佛镇停止运作,并入钟落潭镇。
2005年7月,为配合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将钟落潭镇九佛片(原九佛镇)划归新成立的萝岗区管辖,在8月15日前完成交接。矿泉街划归越秀区管辖,在8月31日前完成交接。广州市统一从8月1日进行整体移交。
2013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昨日发布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白云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白云区将由原来的14街道4镇调整为18街道4镇,新增云城、鹤龙、白云湖、石门4个街道。其中,云城街道管辖原新市街道的萧岗南社区、萧岗北社区、萧岗花园社区、明珠社区、齐富社区、连元桥社区;鹤龙街道管辖原嘉禾街道的鹤南社区、鹤边社区、鹤北社区、时代玫瑰园社区、金碧雅苑社区、乐得社区、二矿社区、员村社区、黄边社区、尹边社区、彭上社区、彭西社区;白云湖街道管辖原石井街道的夏茅富民社区、夏茅利民社区、兵房社区、大朗社区、大朗货场社区、环滘社区、大冈社区、唐阁社区、龙湖社区;石门街道管辖原石井街道的红星亭岗社区、红星联兴社区、滘心社区、朝阳社区、鸦岗南社区、鸦岗北社区。

人口

全区面积795.79平方公里,辖18个街道,户籍人口约92万人,常住人口约240万人。

精选留言

广州白云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