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黄河入鲁第一县,东临菏泽市,东南与曹县搭界,南与河南省兰考县接壤,西和北与河南省长垣县、濮阳市毗邻,缘黄河北流之势,当豫鲁两省之交,素有“三省通衢”之称。总面积1369.8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2003年),以汉族为主,也包括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 东明县地处鲁西南平原,全境系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畴百里,一望无垠。地形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海拔为54.5~66.5米。黄河沿县境西部,南北流向,折而向东,流经县境62公里;河床普遍高出黄堤背河地面3米左右,故有“悬河”之称。人工排水河道如东鱼河西支、东鱼河北支、洙赵新河等,均源于本县,注入南四湖。因此,全境除黄河滩区251平方公里为黄河流域外,其余属淮河流域。 东明县属北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一年四季气温差别明显。春天温和干燥,风多雨少;夏季炎热潮湿,雨多温高;秋季天高气爽,昼热夜凉;冬季寒冷多风,时降瑞雪。1月份最冷,最低气温-15℃;7月份最热,最高气温为38.8℃;年平均气温13.7℃。日照5月份最多,为262小时;11月份最少,为180小时;年平均日照2587小时。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无霜期最长242天,最短192天,平均为215天。这样的气候,适宜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花生、棉花、瓜果、林木等温带植物生长。 东明是黄河入鲁第一县,境内流长76公里。县境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形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平均坡降为1/4000,平均海拔62.9米。除251平方公里的黄河滩区属黄河流域外,其余均属淮河流域。境内还有东鱼河、洙赵新河两大水系。年均引黄河水量6.55亿立方米,可利用地下水资源2.3亿立方米。可利用土地资源9.9万公顷,地质肥沃,利于多种作物种植;黄河滩涂广阔,粘土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石油储量为2209万吨,天然气储量为163亿立方。地热资源面积12.5平方公里、储量526万立方米。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地质】 东明县处鲁西隆起区、太行隆起带、秦岭隆起带三大构造体系的交汇处。东部为兰考~聊城断裂带,中南部为菏泽断裂的西延,南部为兰考凸起,西部和北部为东明凹陷(约占全县地质构造的80%)。东明凹陷是东明地质构造的主体,属于渤海湾下降带的一部分,走向北北东,形似琵琶,北窄14~16公里,南宽约65公里,南北长约140公里。东明基岩属侏罗系地层,第四系特级厚度大,覆盖厚度在4米以上。表层以粘土、沙土为主。 【地貌】 东明县属黄河冲积平原,是历次黄河南、北改道的三角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地面坡降1/3000~1/5000,无明显岗洼。黄河大堤以东以南的海拔高程65~54米,黄河滩区68.0~57.8米。最高点在焦园乡西南徐夹堤村,最低点在武胜桥镇韩楼村。由于河道迁徙、决口地点不同,水流大小及流经时间长短不同,导致不同地点所覆盖的沉积物各异,多次改变境内地表形态,引起微地貌的差异和变化,从而构成不同的微地貌单元。据土壤普查资料分析,全县主要划分为河滩高地、决口扇形地、高坡地、平坡地、浅平洼地、洼坡地、背河洼地、黄河滩涂等8种微地貌类型。 【气候】 东明县地处东亚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为充沛。其主要特征是:春季温和干燥,南北风交替频繁,易春旱;夏季炎热多雨,常刮东南风,温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多晴天,个别年份有秋涝和连阴雨;冬季寒冷多风,盛行大陆性气团,造成寒冷冰霜,雨雪稀少。累年平均气温13.9℃,平均日照时数2202.6小时,平均无霜期222天,光照充足,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气温年际变化较大,全年以7月为最热月份,1月为最冷月份,冬夏季气温变化缓慢,春秋季升温和降温迅速。多年平均降水量609.2毫米,但在时空分布上也很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很大,多雨年的雨量为少雨年的3倍多,年内降水多集中在6~9月,占年平均降水量的70%以上。 【河流】 2013年,全县有较大的季节性河流11条,分属洙赵新河和东鱼河两大水系,境内两大水系均属淮河流域的南四湖水系。其中洙赵新河水系是1966年对原洙水河、赵王河两大河道截源并流而成,源于东明县菜园集镇宋寨村,在济宁市的刘官屯入南阳湖,东明境内全长19.17公里,流域面积21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幸福河、五里河、鱼沃河下段3条。东鱼河水系源于东明县刘楼镇刘楼村,南,在济宁市的鱼台入昭阳湖,东明境内全长31.6公里,流域面积382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东鱼河北支、鱼沃河上段、贾河、苏集抗旱沟、紫荆河、裴子岩河、夏营河、赵王河8条。 【土地资源】 东明县共有土地面积205.5万亩。其中农用地面积143.9万亩,耕地面积115万亩,建设用地面积30.5万亩。土壤类型分为潮土、盐土、风沙土3个大类,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潮盐土、半固定风沙土5个亚类,14个土属31个土种。其中潮土又名“湿潮土”、“夜潮土”,是东明土壤的一个主要土类,面积13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7.88%,分布于全县各地,适宜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瓜菜等各种作物种植。 【矿产资源】 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天然气、地热、砖瓦粘土、地下水、矿泉水等6种。东明地处中原油田腹地,富含石油、天然气,石油已探明储量为2209万吨,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63亿立方。境内石油保有储量占全省的0.42%,居全省第三位,天然气占全省的12.09%,属中原油田黄河南开发区,累计探明油区面积45.1平方公里,天然气面积57.7平方公里。有马厂、徐集、桥口、白庙、新霍、三春等油气田,原油日产能力在400吨左右,天然气日产能力在30万立方左右。东明天然气多属干气,甲烷含量和燃烧值均高于大庆和胜利等油田。东明县地处鲁西隆起、华北凹陷带结合部,是地热异常的高值区,其大地热流和地层温度都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地热资源是鲁西南三大地热田之一,其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城以东,探明地热田面积12.5平方公里,储量525.6万立方米,热储层地热资源总量5.4013×106焦耳。砖瓦粘土分布于全县各乡镇,主要为粘土、粉质粘土、沙土、粉质沙土,厚度平均4米以上,资源量50平方公里,保有资源量2000余万吨。地下水可利用量2.389亿立方米,已探明的小井乡锶—碘型矿泉水可开采资源量200立方米/日,年产量0.2483万立方米。 【水资源】 东明县属黄淮平原,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9亿立方米,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6.2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762.6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占有量411立方米。境内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黄河客水。其中地表水的主要来源为降水,年均降水量为609.2毫米,地表水年均可利用量为842.8万立方米,属重碳酸型淡水,一般矿化度0.4~0.7克/升,属重碳酸型淡水,符合农业灌溉及工业用水标准;地下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向,补给方式主要是降雨、黄河侧渗、放淤和灌溉入渗,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3亿立方米,地下水一般矿化度小于2克/升,属碳酸盐类水;黄河客水是县域的主要供水水源,境内河道长度为76公里,多年平均引黄河水6.55亿立方米(包括往下游市县送水),引黄客水水质好,含盐量少,有机质多,矿化度和硬度低,适宜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 行政区划

城关镇北关社区,西门社区,西关社区,南关社区,东关社区,东城社区,南华社区,雷庄村,刘墙村,黄军营村,梁庄村,王寨村,崔寨村,郝寨村,段庄村,刘坟村,朱口村,野鸡营村,大渔沃村,任营村,后营村,东营村,前营村,唐庄村,南吴庄村,裕洲集村,董庄村,牛庄村,贤街村,吉利营村,杨旺营村,高满城村,蒋满城村,曹满城村,刘满城村,四柳树村,刘庄村,李江庄村,曹庄村,后渔沃村,毛营村,崔街村,李街村,刘街村,阮寨村,白寨村,辛庄村,贺庄村,东吴庄村,江庄村,东三里村,西袁旗营村,东袁旗营村,北袁旗营村,东赵管营村,西赵管营村,沈庄村
东明集镇东明集村,卢寨村,刘庄村,荆台集村,文寨村,任老屯村,王寨村,丁寨村,夏行村,王行村,凡贵屯村,景店村,北贺庄村,李管营村,柳元店村,柳元屯村,城子村,郝士廉村,西郝庄村,袁长营村,段末营村,乔庄村,临河店村,东葛村,西葛村,胡屯村,大屯村,王庄村,邢庄村,段庄村,周管营村,王管营村,顺河集村,戎庄村
刘楼镇春亭村,千户庄村,孟庄村,宋庄村,邓王庄村,李集村,南庞庄村,刘楼村,黄固村,东程楼村,苏集村,任庄村,徐集村,焦楼村,小路店村,刘官营村,西营村,赵庄村,半坡杨村,小辛庄村,张庄村,耿堂村,唐庄村,李庄村,于庄村,平岗营村,吕庄村,姚庄村,刘店村,黄小屯村
陆圈镇王官屯村,岳蒋庄村,东裕洲村,西裕洲村,索旗营村,陆圈集村,于潭寨村,耿黄宋村,张焕庄村,于屯村,郝桥村,五霸岗北街村,五霸岗南街村,郑旗庄村,永年集村,马军营村,高官营村,黄路口村,姚寨村,袁庄村,李庄村,朱庄村,东风村,李楼村,五霸岗西街村,东孙楼村,陈楼村,胡庄村,宋庄村,纪庄村,南耿庄村,油寨村,李景庄村,李千户寨村,集南头村,师岗村,李乔庄村,梅庄村,西孙楼村,祥苑类似居委会
马头镇东街村,南街村,西街村,北街村,关庄村,姚村,朱岗寺村,夹堤王村,邵庄村,新庄村,马坊村,牛皮店村,解庄村,牛八屯村,四村,陈寨村,梁坊村,李六屯村
三春集镇三春集村,贾寨村,堤根村,范寨村,祥符营村,闫庄村,大岗村,果园村,赵盘寨村,孔寨村,马桥村,杨寨村,朱洼村,新兴集村,白庄村,大营村,胡寨村,核桃园村,刘小川村,徐寨村,史寨村,拐王村,林寨村
大屯镇薛庄村,龙山集村,刘庄村,展营村,赵真屯村,后排村,前排村,屈屯村,游屯村,王屯村,谷庄村,李楼村,刘寨村,王茂寨村,丁嘴村,张街村,彭庄村,棒张寨村,铁炉寨村,王菜园村,南园村,东夏营村,南孟大夫村,北孟大夫村,刘岗村
武胜桥乡海头村,霍寨村,邢彦村,唐楼村,崔寨村,张寨村,西杨庄村,牛口村,东王庄村,玉皇庙村,刘河口村,乔庄村,董北城村,郝北城村,四北城村,卞寨村,王庄村,管寨村,赵寨村,陈屯村,沙固堆村,花屯村,团居村,高寨村,毛相村,武胜桥村,乔良屯村
菜园集乡西台集村,李屯村,东台寺村,袁老家村,东李寨村,菜园集村,武屯村,庄寨村,黄庄村,后衙村,北王庄村,杜桥村,郭庄村,祥寨村,孟庄村,马寨村,丁寨村,石寨村,支寨村,斜街村,王街村,张街村,高村,十里铺村,贺庄村,崔寨村,王寨村,西李寨村,宋寨村,北东村,苏店村,白店村,米具屯村,洪庄村
小井乡小井村,大辛庄村,于兴屯村,车乌岗村,陈里屯村,牛集村,张表屯村,白佛寺村,裴子岩村,西五营村,东五营村,西夏营村,范屯村,黄庄村,李岗村,景庄村,里长营村,徐庄村,娄营村,西紫荆村,东紫荆村,尹集村,东新农场生活区
沙窝乡沙窝村,朱刘口村,冯口村,杨桥村,高墙村,柳里村,土地张村,南霍寨村,郭寨村,齐王集村,李连庄村,程庄村,段庄村,谢寨村,马军营村,唐庄村,尚庄村,李屯村,朱屯村,姜屯村,张寨村,八里寺村,北霍寨村,王寨村,杨寨村,蔡寨村,东堡城村,西堡城村,马集村
长兴集乡李焕堂村,王高寨村,张小集村,韩庄村,蔡庄村,王店村,东黑岗村,老君堂村,竹林村,长兴集村,翟庄村,许庄村,安庄村,庞庄村,赵九楼村,董庄村,燕庄村,高庄村,杨庄村,三王寨村,张夏庄村,李庄村,肖集村,陈庄村,木庄村,于庄村,王小台村,罗寨村,大刘寨村,刘庄村,大崔庄村,六合集村,西黑岗村,刘小台村,找营村,魏庄村,任庄村
焦园乡张营村,后黄集村,于楼村,南娄寨村,闫潭村,王庄东村,王庄西村,甘堂村,南张庄村,大黄庄村,黄夹堤村,郭堂村,朱口村,娄寨村,吕寨村,胡寨村,辛庄村,王夹堤村,徐夹堤村,温寨村,单寨村,马厂村,荆南村,荆东村,荆西村,大王寨村,焦元村,汤庄村,石香炉村,郑寨村,大李庄村,小李庄村

历史沿革 秦 嬴政东游至户牖,“霾雾四塞,不能进”,遂名该地为东昏,属三川郡阳武县,故址在今兰考县城北10公里。 西汉 公元前140年(武帝建元元年)建东昏县,属陈留郡。公元9年(新王莽建国元年)改为东明,东明县名始于此。故城在今兰考县城北10公里。今东明县境西南部属陈留郡的济阳,东及东南部属济阴郡的冤句、吕都,北部属东郡的离狐,西部属陈留郡的长垣。 东汉 公元25年(建武元年),又改东明县为东昏县,属兖州陈留郡。今东明县境北部属兖州济阴郡的离狐县,县境东部属兖州济阴郡的句阳县,东南部属兖州济阴郡的冤句县,西部属兖州陈留郡的长垣县,西南部属兖州陈留郡的济阳县。 三国 公元223年,废今兰考县城北10公里的东昏县为东昏镇,原境域归属陈留国的外黄、济阳二县。今东明县的北、东及东南部属济阴郡的离狐、冤句县,西及西南部属陈留国的长垣、济阳县。 西晋 晋朝境域归属沿袭东汉,东昏镇归属与三国时同。今东明县的北部及东部属兖州济阴郡的离狐、句阳县,东南部属兖州济阴郡的冤句县,西部属陈留国的长垣县,西南部属陈留国的济阳县。 东晋 东昏镇及今东明县境先后归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等国。 南北朝 南北朝时地属北魏。今东明县境的西部属司州的济阳,东部属兖州的离狐、乘氏、冤句。578年(北周武帝宣政元年),改西兖州为曹州,今东明县境归属西兖州的冤句、离狐二县。 隋 今东明县境北部属济阴郡的离狐县,东及东南部属济阴郡的冤句县,西南部属济阴郡的济阳县。今兰考县北10公里的东昏镇归属济阴郡的外黄县。 唐 初唐时,今东明县境北部属曹州离狐县,627年(贞观元年),废济阴,其地并入冤句。废外黄,其地并入浚仪,古东昏镇当属浚仪管辖。742年(天宝元年)改离狐县为南华县,今县境南部属曹州冤句县管辖。 宋 改东昏镇为东明镇。963年(乾德元年),在今兰考县城北10公里的东明镇复置东明县,属京畿路开封府。1086年(元祐元年)改冤句县为宛亭。今东明县境南部属曹州宛亭县,北部属曹州南华县。1102年(崇宁元年),改曹州为兴仁府,宛亭、南华归兴仁府管辖。 金 兰考县北10公里的东明县属南京路。1163年(大定三年),因黄河南徙冲坏宛亭县城,随废宛亭县。1218年(兴定二年),东明县改辖冤句故地,县城在今东明集。今兰考县北10公里的原东明县城废为通安堡。 元 元初,东明县仍属南京路曹州。1235年(太宗七年),隶属中书省大名路开州,治所仍在今东明集。 明 1368年(洪武元年),为避水患,又迁县治于东明县的云台集(今县西堡城)。1377年(洪武十年),废东明县,县境北部划归开州,南部划归长垣。1490年(弘治三年),复割开州、长垣地,在大单集(今县城)置东明县。属北道布政使司大名府(后改北道布政使司为“北直隶”)。 清 1659年(顺治十六年),怀庆、彰德二卫归并后,东明县遂增入26营,仍属直隶省大名府。 民国 初,东明县属直隶大名府。1914年5月,直隶大名府改为直隶省大名道,东明县仍归其管辖。1928年(民国十七年),废道,直隶省改为河北省,东明县直隶河北省。1936年,隶属河北省政府第十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9年,改属河北省第十区专员公署。1947~1948年,东明县属河北省第十四专员公署管辖。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1938年10月,建立中共东明县委,属中共直南特委领导。同月,在东明、曹县、考城三县结合部建立考城抗日民主政府,1939年3月撤销。1940年3月,建立东明县抗日民主政府,属冀南六县专员公署。1941年3月,在东明县西南、长垣县东南结合部建立中共东垣县委和东垣县抗日民主政府,驻东明西南的竹林、刘庄一带,属冀鲁豫三专署,1941年7月,又改名冀鲁豫七专署,9月,改为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第二十二行署,东垣县归其管辖。1942年9月,在东明县东北部、菏泽县西部的结合部建立南华县委和南华抗日民主政府,县城东北武胜桥一带属南华县永华区。10月,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二行署改称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专署,东明、东垣、南华属之。1943年初,成立滨河县,属冀鲁豫第四专署。东明县城西北沿黄一带及黄河以西地区划归滨河县六区。年底滨河县撤销,将滨河县六区划归东垣县。1944年上半年,撤东明县建制,东明县南部划归考城,北部划归菏泽县。8月,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专署改称晋冀鲁豫第十专署,东垣、南华随属。1945年8月,恢复东明县建制,划菏泽县二、三区(五霸岗、大屯一带),东垣县二、三区归属东明县管辖。原菏泽二、三区为东明县的二、三区,东垣县的二、三区改为东明县四、五区。10月,正式成立东明县人民政府。1946年2月,又改晋冀鲁豫十专署为冀鲁豫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东明、东垣、南华三县属之。7月,将南华县永华区划入东明县。1947年8月,撤东垣县建制,将所辖区并入东明;同时将东明县永华区划归南华县。1949年5月,撤南华县,永华区复归东明县。8月20日,中共平原省委、平原省人民政府在新乡成立,东明县属平原省菏泽专署。将东明县的武邱区划归长垣县,王浩屯划归菏泽县,同时又将长垣县第三区所属的长兴、王店、马厂、荆岗、三春集、焦楼、刘楼等地域划归东明县,始成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年10月,东明县仍属平原省菏泽专区。1952年11月30日,撤销平原省,东明县归属河南省郑州专区。1955年10月,东明县改属开封专区。1963年4月,东明县改属山东省菏泽专区。1967年,菏泽专区更名为菏泽地区,东明县归其管辖。2001年6月,撤菏泽地区建菏泽市,东明县仍属之。 人口 明县现辖10镇2乡和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95个行政村,总人口81万人,农业人口68万人;总面积1370平方公里,耕地124万亩。全县总人口80.2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7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44‰。有民族21个,其中少数民族20个,分别是:回族、蒙古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布朗族、俄罗斯族,共计11万余人,回族人口在少数民族里最多。 经济发展 2014年,东明县生产总值(GDP)为243亿元[23],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3年增长11.5%。

精选留言

东明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