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县

临颍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居黄淮平原,处中原腹地,位于北纬33°43′~33°59′,东经113°43′~114°09′之间,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38公里。截至2014年,临颍县总面积为821平方公里。临颍县北接许昌县,南望漯河市区,东接鄢陵县、西华县,西连襄城县,西南与舞阳为邻。
地名由来:夏、商、周时期,临颍县为豫州之地。春秋属许国,分城颍邑(今固厢乡),大陵邑(今巨陵乡)。战国为魏地,秦属颍川郡,汉袭秦制。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于城颍邑置县,因滨临颍水,故名临颍,隶豫州部。《寰宇通志》卷83开封府《建置沿革》:临颍县“以在颍水之上,故名”。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临颍县辖10镇5乡:城关镇、杜曲镇、繁城镇、台陈镇、王岗镇、瓦店镇、巨陵镇、窝城镇、三家店镇、王孟镇、大郭乡、固厢乡、石桥乡、皇帝庙乡、陈庄乡,367个行政村。
城关镇 大木罗村,樱桃郭村,邢庄村,五里头村,岗石村,耿庄村,董畦村,西街村,北街村,北场村,东街村,东关村,曹姚村,吴寨村,丁庄村,聂庄村,双庙村,三里头村,南街村
繁城镇 营王村,大杨村,米湾村,杜庄村,孙朱村,锅永口村,夏庄村,尼庄村,湾宋村,徐庄村,司马村,扁担杨村,双路姚村,靳庄村,辛庄村,吴刘村,马井村,大杜村,大韦村,前杨村,贾刘村,付杨村,面坊村,木掀杨村,韦寺村,关庙村,罗庄村,南街村,献街村,清街村,西街村,东街村
杜曲镇 杜街村,周庄村,长枪王村,朱集村,前韩村,大车张村,后韩村,湾陶村,贾徐王村,刘庄村,赵庄村,郝路口村,西街村,东街村,北徐庄村,郭庄村,吕集村,申安张村,大于庄村,小于庄村,大孟村,大李集村,小李庄村,木掀王村,龙堂村,三朱村,金赵村,贾庄村,王凤楼村,东徐庄村,岗张村,河董村
王岗镇 南村,北村,谢庄村,北郭村,吕庄村,承差桥村,善庄阎村,滕庄村,岗口赵村,大坑李村,祁庄村,韩场村,墩台李村,薛庄村,南王庄村,水牛宋村,良岗村,梨元张村,杓李村,南郭村,小庄李村,猫眼庄村,坡孙村,滕寺村,沙坑王村,赤里岗村,葛家村,寺后村,袁庄村,石桥李村,岗李村,纸坊村,赵家村,周湾村
台陈镇 台陈村,裴墩村,打绳陈村,海子龚村,荒张村,田庄村,小谌庄村,大沟桥村,夹濠王村,席贾村,李湾村,木掀吕村,谢庄村,下坡郭村,张陈村,龚庄村,安庄村,祁庄村,王曲村,桥口村,毛庄村,大周村,梁阁村,双楼村,邓庙村,元庄村,前杨村,临涯张村,水车梁村,席赵村,雷庄村,洼孙村
巨陵镇 巨陵村,刘庄村,张庄村,孟庄村,娄庄村,油坊陈村,李庄村,纺车刘村,韩庄村,柿元王村,邰庄村,梁李村,杨林村,大段村,武路口村,伍极桥村,王庄村,豢龙村,潘庄村,拐子李村,马庙村,观街村,英王村,齐庄村,来脉张村,辛庄村
瓦店镇 瓦店村,刘庄村,大张庄村,沟王村,坡李村,杨裴城村,尚河村,陶庄村,刘吴庄村,魏墩村,拾里村,叶庄村,柒里村,臧庄村,龚庄村,上坡高村,大李村,李华宇村,大庙张村,后徐村,夏坡高村,秦庄村,云庄村
三家店镇 三家店村,潘庄村,罗庄村,南江村,冢城村,康庄村,石庄村,王绍宇村,吴庄村,东杨村,西杨村,邢庄村,高宗寨村,郑庄村,崔庄村,平宁城村,卜庄村,宋老桥村,宋小庄村,边刘村,安庄村,安郑村,清义冢村
窝城镇 窝城村,后张村,军张村,前胡村,肖庄村,朱庄村,董庄村,司庄村,许庄村,豆庄村,王庄村,拐子村,姜庄村,黄庄村,沟张村,单庄村,白坡村,邢庄村,李庄村,张堂村,曹庄村
大郭乡 大郭村,各岗村,陶庄村,何庄村,社西村,岗杨村,陈策村,闫庄村,大牛村,谷庄村,魏庄村,前营村,胡桥村,尚庄村,张杨村,路西村,社东村,孙庄村,坡李村,菜王村,周庄村,刘城村,曹城村,纣北村,纣南村,辛庄村,李城村
皇帝庙乡 皇帝庙村,前张村,邓庄村,影台寺村,李小坡村,吴庄村,石佛陈村,河坡村,吴集村,大袁村,冉庄村,洪山庙村,九才田村,商桥村,潘牛村,王老庄村,坡高村,樊堂村,曹庄村
固厢乡 固厢村,四村,七里北村,七里南村,新赵村,大屈村,小屈村,金仝村,大田村,阳午村,岗东村,小师村,下坡村,城顶村
石桥乡 桥南村,桥北村,王庄村,徐寨村,岳庄村,袁庄村,陈庄村,二马张村,北马庙村,成陈村,银庄村,藕河村,潘庄村,双王村,杜庄村,另子李村,三角村,方庄村,吴刘村,大吴村,李庄村,驼铺村
陈庄乡 陈庄村,管庄村,伙邵赵村,洛程村,潘庄村,夏城村,黄连城村,前研岗村,后研岗村,贾太石村,胡庄村,二甲王村,四家李村,大蒋庄村
王孟乡 王孟东村,王孟西村,伍汲杜村,石拐村,张庄村,陈留东村,陈留西村,罗庄村,化庄村,李拐村,汤店村,北宋村,轩庄村,轩桥村,前杨村,仝沟村,高村,马庄村,宋庄村,潘庄村,巢村,坟台村,大范村,娄王村,邹庄村,西王庄村
【历史沿革】
大约五千年前,先民自县西北入境,沿着古颍河向东南迁徙,分居在今灵子岗、楚王陵、清泥冢、华严寺等近河高埠处繁衍生息。临颍古属豫州之域,西周出现了城颍邑(今固厢乡城顶村),大陵邑(今巨陵乡巨陵村)。
春秋时期,临颍属许国;战国属魏。
秦时,临颍属颍川郡。
西汉初年(公元前201年)始于城颍邑置县,因滨临颍水而得名,治今固厢乡。
北齐废县置临颍郡,隋废郡复置临颍县。隋大业四年(608年)颍水外溢,临颍县城被大水淹没,城址遂从固厢向南迁7.5公里到龙脾岗(今黄土岗)之最高处筑新城(今县城)。
宋时,临颍属颍昌府;金代属许州昌武军。
元、明、清属许州。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属河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建国后属许昌行政公署。
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漯河市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临颍县遂划归漯河市管辖。
1996年,临颍县面积821平方千米,人口约65.7万人,辖6个镇、9个乡:城关镇、王岗镇、杜曲镇、繁城回族镇、瓦店镇、台陈镇、三家店乡、大郭乡、王孟乡、石桥乡、巨陵乡、陈庄乡、固厢乡、皇帝庙乡、窝城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临颍县总人口632427人,其中:城关镇90376人、繁城镇50599人、杜曲镇64338人、壬岗镇50534人、台陈镇56177人、巨陵镇38251人、瓦店镇39862人、三家店镇30553人、窝城镇29031人、大郭乡45677人、皇帝庙乡28613人、固厢乡28611人、石桥乡23190人、陈庄乡22237人、王孟乡34378人。
2002年末,临颍县总面积821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千米。总人口70.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3万人。辖城关、繁城、杜曲、王岗、台陈、瓦店、窝城、三家店、巨陵9个镇和石桥、固厢、王孟、大郭、陈庄、皇帝庙6个乡及一个城区办事处。
2003年末,临颍县总面积821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千米。总人口71.5万人。辖城关、繁城、杜曲、王岗、台陈、瓦店、窝城、三家店、巨陵9个镇和石桥、固厢、王孟、大郭、陈庄、皇帝庙6个乡。原来的一个城区办事处划归城关镇,在城区新设社区服务站两处。
2004年末,临颍县总面积821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千米。总人口71.8万人。辖城关、繁城、杜曲、王岗、台陈、瓦店、窝城、三家店、巨陵9个镇和石桥、固厢、王孟、大郭、陈庄、皇帝庙6个乡及一个城区办事处。
2005年末,全县总面积821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7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3万人。辖城关、杜曲、繁城、台陈、王岗、瓦店、巨陵、三家店、窝城9个镇和大郭、王孟、固厢、石桥、皇帝庙、陈庄6个乡及一个城区办事处。
2006年末,临颍县总面积821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734799人,其中农业人口614135人。辖城关、杜曲、繁城、台陈、王岗、瓦店、巨陵、三家店、窝城9个镇和大郭、王孟、固厢、石桥、皇帝庙、陈庄6个乡及一个城区办事处。

临颍县气候概况


临颍地势平坦,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中部的土岗,俗称45里黄土岗,系山前冲积扇被大面积侵蚀后的孑遗。地貌自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最高海拔为74.2米。最低为53米,平均海拔63.6米,平均地面坡降为0.58%。
临颍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受季风影响较明显,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配是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夏季115天左右,冬季130天左右,春、秋两季共1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4.5℃,一月份平均气温0.5℃,七月份平均气温28℃,全年无霜期226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在720毫米,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全年降水量极不均匀,雨量大部集中在6、7、8三个月,另外年际之间降水量变化幅度较大,经常出现暴雨、沥涝,干旱和干热风。
临颍县共有大小河道18条,全长318公里,水域面积30922亩,较大河流有颍河、清潩河、新沟河、蜈蚣渠,其中除颍河、清潩河、新沟河常年有少量的水以外,其余河道,经常干涸,靠河道引水灌溉的面积甚少,绝大部分土地靠井水灌溉,因而农业生产比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建国以来每年都进行水利建设,先后开挖了新颍河,疏通了其它河道。

精选留言

临颍县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