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紫云自治县地处贵州西南部,位于东经105°55′-106°29′,北纬25°21′-26°03′。年平均气温15.3°C,无霜期288天,年平均降雨1337.1毫米。距省会贵阳161公里。安顺76公里。全县辖5个镇,7个乡,22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1999个村民小组。2009年底全县年末常住人口32.3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2.14万人,占总人口的68.43%,全县有18个少数民族,主体民族为苗族、布依族、汉族。总面积2284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矿共10余种,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大理石、煤、陶土、石膏、方解石、冰洲石、石英、重晶石和汞。其中:大理石是重要的优势矿产,主要分布于北部。猫营和南部猴场两地,七个矿区,C+D级储量943万立方米,已发现的品种有12种,特别是“杨柳青”系列品种在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开采条件好,剥离量小,成材率高,交通运输方便。我县招商引资建成的顺成大理石厂,产销两旺,势头良好,产品是居室难得的装饰材料。石灰石是县内非常丰富的资源,粘土较丰富,是硅酸盐水泥生产的重要材料。 水能资源:县境内的河流属珠江流域,分属红水河、北盘江两个水系。红水河水系面积146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64.57%,北盘江水系面积806平方公里,占35.43%,全县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7条。河流多穿流于崇山峡谷之中,加之地势起伏变化,水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12.0万千瓦,可实行梯级连续开发,集发电、水库灌溉,旅游为一体,相得益彰。已开发的发艾、格八、板母等三处电站,装机容量7600千瓦,建成的的小穿洞电站8000千瓦已经发电上网,尚待开发的有大穿洞、黄家湾水库及坝后电站等,装机可达5.4万千瓦,水能资源利用前景广阔。 生物资源:动物野生类资源有国家二类保护珍稀动物猕猴、林麝、穿山甲,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红腹锦鸡、蛇等;常见的有大蟾蜍,棘腹蛙等,爬行动物主要乌龟、蛇、鳖等,哺乳动物有鼠、免类、狸等几十种。树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榉木、银可、杜仲、翠柏、檫、楠、马蹄菏、红豆衫等。县内共有各类药材1700余种,常见的有杜仲、黄柏、银杏、天麻、三七、砂仁、黄连、金银花、灵芝、蛇莲、半夏、天门冬、通草、茯草、龙胆草、百部、百合等271个品种。 旅游资源:独特的地貌天然造就了神奇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风民俗酿就了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色最突出的特点为洞群景观,主要有:格凸河洞群、高寨溶洞群、五峰山洞群、摆通竖井、猴场洞群、白石岩洞群六大景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格凸河洞群。格凸河穿洞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集岩溶、山、水、洞、石、林组合之精髓,浑然一体,融雄、奇、险、峻、幽、古为一身,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完美的风景图画,是稀世之珍的喀斯特自然公园。独特的人文景观有:苗族白吊脚楼建筑、园仓、布依族的刺绣、蜡染。独特的民族风情有:三月三苗族跳花节、六月六布依族的对歌节、七月半的赶秋等独具特色,风情浓郁,绚丽多姿。文物古迹有:板贡石刻、和弘州遗址、红军标语等。 【行政区划】 2012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辖5个镇,7个乡,223个村,6个社区、1999个自然村。 下辖:松山镇、水塘镇、猴场镇、猫营镇、板当镇、白石岩乡、宗地乡、大营乡、四大寨乡、坝羊乡、火花乡、达帮乡。

松山镇教场居民委员会,印山居民委员会,塔山居民委员会,城北居民委员会,五峰居民委员会,磨南村,甘桥村,海子村,红光村,青山村,青枫村,青河村,石头寨村,城墙脚村,中心村,红岩村,团坡村,板香村,枫香村,青林村,马安村,摆纳村,坝当村,星红村,大桥村,白合村,团丰村,同心村,岜易村,摆山村,打来村
水塘镇沙戈村,旁如村,格甭村,落科村,桥头村,坝寨村,二关村,猫场村,大关村,银山村,金山村,长田村,塘坊村,沙坝村,羊场村
猴场镇猴场村,坪洋村,曙光村,平坝村,麻思平村,猫场村,田坝村,瓦厂村,新龙堡村,打囊村,大田村,四合村,小湾村,坪上村,腾道村,田堡村,尅座村,打哈村,打联村,塘贯村,冗瓦村,黎明村,高山村,猫寨村,马寨村,茶山村
猫营镇云峰居民委员会,猫营村,牛角井村,普卡桥村,格幺村,岩腊村,格东村,黄土村,长兴村,关口村,沙坎村,新苑村,牛场坡村,大平寨村,龙井村,翁弄村,打扒河村,聂补陇村,狗场村,龙场村,沙坝村,新寨村,新院村,大白岩村,红星村
板当镇青山村,洛麦村,新河村,青塘村,扯角塘村,鸡场坡村,大坝村,青梨村,摆羊村,三联村,关泉村,塘兴村,跃进村,丙贡村,沙子哨村,三合村,井同村,尅卜村,硐口村,大地村,河边村,小寨关村,齐心村,新场村,沙坝村
白石岩乡白石岩村,干水井村,大坪村,长山村,岩上村,新院村,小湾村,幸福园村,猛德寨村,群联村,抵桶村,大水井村,新池村
宗地乡宗地村,德昭村,新寨村,猛坑村,打饶村,山脚村,坝绒村,红岩村,田坝村,湾塘村,落湾村,打郎村,牛角村,打毫村,竹林村,戈枪村,戈岜村,鼠场村,歪寨村,火石关村,打若村,大地坝村
大营乡大营村,大进村,五星村,打彩村,伍关村,大龙村,龙坉村,金星村,岜茅村,妹场村,新坝村,龙洞村,大坡村,岩脚村,大坪村,打哇坪村,打壤村,联八村,三合村
四大寨乡高坪村,猛林村,关口村,卡塞村,新寨村,牛场村,噜嘎村,晒瓦村,喜凯村,茅草村,克哨村,冗厂村,喜档村,喜翁村,绞卜村,卡坪村,把才村
坝羊乡新羊村,大坡村,山嘎村,平塘村,板桐村,下坝村,四联村,下关村,基塘村,红院村,茶英村
火花乡火烘村,红山村,落城村,纳容村,江纳村,田坎寨村,落坪村,交坪村,联合村,喜湾村,甲西村,弄河村,破关村,懂桑村,平寨村,这角村,坝雨村
达帮乡兴合村,纳座村,关坪村,纳磨村,岜岔村,红星村,克田村,轮山村

【历史沿革】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历史上殷周时属鬼方辖地。 战国属夜郎国。 晋属夜郎郡。 唐朝时期为降昆县。 宋朝时为和武州。 元朝时于今县境火花罗黎寨置和弘州。 明洪武十年(1377年)置康佐长官司,隶安顺州。 清雍正八年(1730年)于今县城置归化厅,置归化工理苗府,意指苗胞多(苗族)夷胞少(布依族)。故称归化理苗府。后因江汉同胞寓籍日众,名实不符,乃清光绪末年改称归化理民府,“归化”二字意指使苗夷胞“归顺”“造化”。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因“归化”二字含意欠雅,遂以城西有紫云洞,改名为紫云县。 1949-1955年,隶属安顺专区。 1956-1957年,划归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管辖。 1958-1960年,撤销紫云县,将县城北部化归长顺县,南部划归望谟县。 1961年,恢复紫云县建置。 1965年,改为自治县。 1966年2月,建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1997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辖5个镇、7个乡:松山镇、水塘镇、猴场镇、猫营镇、板当镇、坝羊乡、白石岩乡、宗地乡、大营乡、四大寨乡、火花乡、达帮乡。县政府驻松山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总人口297348人,其中:松山镇49313人,水塘镇20031人,猴场镇31380人,猫营镇36892人,板当镇37128人,白石岩乡13464人,宗地乡26156人,大营乡21204人,四大寨乡16463人,坝羊乡15920人,火花乡20416人,达帮乡8981人。 2003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辖5个镇、7个乡,223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34.0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3.31万人,非农业人口1.85万人。 2007年末,全县总面积2283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3.94万人,非农业人口3万人,辖5个镇、7个乡,22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气候概况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地处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的中低山盆谷区。境内的地层以二迭系和三迭系分布最广,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沉积岩和碳酸盐岩体形成众多的溶洞群,分布广泛,类型齐全。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77.8%。境内地势南北高而中部平缓,东西两侧向外倾斜,西部山脉属乌蒙山系,其余为苗岭山系。最高点马鬃岭海拔1681米,最低点喜翁河出口处海拔623米,平均海拔在1000-1300米。 紫云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为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温和宜人,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为15.3°C,年无霜期为288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55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37毫米,相对湿度平均为79%。气候垂直差异大,山区小气候突出,干旱、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但影响不大。 水文: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境内的河流属珠江流域,分属红水河、北盘江两个水系。红水河水系面积1469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64.57%,北盘江水系面积806平方千米,占35.43%,全县流域面积2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7条。

精选留言

安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