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北临京都,东与津门交界,南接沧州,西和古城保定毗连,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环渤海腹地,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连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等美誉。

廊坊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冷热适宜。
气温:廊坊市年平均气温(1971-2000)为11.9℃。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零下4.7℃;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2℃。
无霜期:全市早霜一般始于10月中、下旬,晚霜一般止于翌年4月中、下旬,年平均无霜期为183天左右。
降水量: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971-2000)为554.9毫米。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夏季,6-8三个月降水量一般可达全年总降水量的70-80%。
日照: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1971-2000年)在2660小时左右,每年5-6月日照时数最多。
风力:本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年平均风速多在1.5-2.5米。
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同时气象灾害较多,干热风、雷雨冰雹大风、连阴雨、寒潮等灾害性天气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廊坊自然资源丰富,有平坦肥沃的土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类型多样的植被,蕴藏丰富的矿产。良好的自然条件,为廊坊经济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土地资源

  廊坊土地资源比较丰富,除北部有76平方公里的低山丘陵外,98%的土地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地层深厚,土壤类型多样,适宜种植多种作物。

  水资源

  廊坊处在海河流域中下游,水系发达,流经本市的大小河流有20条,一般平均每年可拦蓄地表水3.33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7.74亿立方米。

  气候资源

  廊坊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年平均气温11.9度,年平均降水554.9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8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660小时左右。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矿产资源

  廊坊位于燕山山脉的南侧,有着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熔剂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紫砂陶瓷用粘土、海泡石以及地下热水、矿泉水等矿产资源。煤炭主要分布于北部三河市和南部大城县境内,根据河北省煤田地质局对大城县地下煤田多年的勘查,大城县地下蕴藏着一个储量高达190.1亿吨的优质煤田,煤层几乎遍布该县全境,在这个西南一东北走向的煤区中,煤炭资源分布在地下2000米以浅,含煤14层,厚度达27.6米,总含煤面积达1040平方公里;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安次区、永清县、固安县、霸州市和文安县,已探明石油储量2亿吨,天然气储量186亿立方米;辖区内各区、市、县均有地下热水分布,总面积达1007.9平方公里,出口最高温度达93摄氏度,极具开发价值。

  植物资源

  全市植物资源有127科,400余属,920种左右。栽培植物有粮食作物、豆类、薯类、油料、棉麻、烟草、药材、蔬菜、瓜类、林果、牧草等11大类共100多种。

【行政区划】
2005年,廊坊市辖3个市辖区、5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即安次区、广阳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河市、霸州市、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文安县、大城县、大厂回族自治县。
安次区:面积595平方千米,人口35万人。邮政编码065000。区人民政府驻南门外大街。区辖2个街  世纪广场
道、4个镇、4个乡:银河南路街道、光明西道街道、落垡镇、码头镇、葛渔城镇、东沽港镇、杨税务乡、仇庄乡、调河头乡、北史家务乡。共有27个居委会、284个行政村。
广阳区:面积313平方千米,人口41万人。邮政编码065000。区人民政府驻北门外大街。区辖5个街道、3个镇、1个乡:银河北路街道、爱民东道街道、解放道街道、新开路街道、新源道街道、南尖塔镇、万庄镇(涵盖华北油田部分单位及矿区)、九州镇、北旺乡。
霸州市:面积784平方千米,人口57万人。邮政编码065700。市辖6个镇、6个乡:编辑霸州镇、南孟镇、信安镇、堂二里镇、煎茶铺镇、胜芳镇、岔河集乡、康仙庄乡、东杨庄乡、王庄子乡、东段乡、杨芬港乡。
三河市:面积643平方千米,人口48万人。邮政编码065200。市辖10个镇:泃阳镇、李旗庄镇、杨庄镇、皇庄镇、新集镇、段甲岭镇、黄土庄镇、高楼镇、齐心庄镇、燕郊镇。
固安县:面积697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邮政编码065500。县人民政府驻固安镇。县辖5个镇、4个乡:固安镇、宫村镇、柳泉镇、牛驼镇、马庄镇、东湾乡、彭村乡、渠沟乡、礼让店乡。
永清县:面积774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邮政编码065600。县人民政府驻永清镇。县辖5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永清镇、韩村镇、后奕镇、别古庄镇、里澜城镇、管家务回族乡、曹家务乡、龙虎庄乡、刘街乡、三圣口乡。
香河县:面积458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邮政编码065400。县人民政府驻淑阳镇。县辖7个镇、2个乡:淑阳镇、蒋辛屯镇、渠口镇、安头屯镇、安平镇、刘宋镇、五百户镇、钱旺乡、钳屯乡。
大城县:面积910平方千米,人口46万人。邮政编码065900。县人民政府驻平舒镇。县辖8个镇、2个乡:平舒镇、旺村镇、大尚屯镇、南赵扶镇、留各庄镇、权村镇、里坦镇、广安乡、北魏乡、臧屯乡。
文安县:面积980平方千米,人口46万人。邮政编码065800。县人民政府驻文安镇。县辖12个镇、1个民族乡:文安镇、新镇镇、苏桥镇、大柳河镇、左各庄镇、滩里镇、史各庄镇、赵各庄镇、兴隆宫镇、大留镇镇、孙氏镇、德归镇、大围河回族满族乡。
大厂回族自治县: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邮政编码0653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大厂镇。县辖2个镇、3个乡:大厂镇、夏垫镇、祁各庄乡、邵府乡、陈府乡。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开发区:邮政编码065001。有辛庄、化营村、大长亭、大官地、桐柏、上庄头、下庄头、小长亭等近30个居民村落;其中南营村为较大的回族居民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2年6月26日奠基,2009年被批准成为国家级开发区,辖区面积69.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万多人,经过八年的建设,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城区已初具规模。
【人口民族】
据户籍统计,2008年末总人口408.3万人,比年初增加6.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7万人,出生率为1.4%,死亡人口1.9万人,死亡率0.46%,净增人口3.9万人,自然增长率0.95%,比上年提高0.59个千分点。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据悉,廊坊市常住人口为4358839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12.44%,年平均增长率为1.18%。
在该市人口结构中,0~14岁人口为657275人,占总人口的15.08%;15~64岁人口为3363589人,占总人口的77.17%;65岁及以上人口为337975人,占总人口的7.75%。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O~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10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8.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81个百分点,老龄化倾向凸显。
从该市人口受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41006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13423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956482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057619人(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846人上升为940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9143人上升为1177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8282人上升为4488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9279人下降为24264人。受教育程度大大改善。
全市共有32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9.6万人,以回族、满族为主体,分别有人口6.6万人和2.2万人,分别占少数民族总人口68.7%和22.9%。
全市有一个民族自治县(大厂回族自治县),两个民族乡(文安县大围河回族满族乡和永清县管家务回族乡),84个民族村。
【历史沿革】
廊坊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廊坊人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聚居耕种,创造和延续着人类的文明。4000年前“黄帝制天下以立万国始经安墟”,"安墟"即为今天的安次区。现地域在春秋战国时为燕国封疆,秦时分属渔阳郡、广阳郡,汉、唐时属幽州、蓟州,宋、辽时分属北宋河北东路、辽南京道(析津府),元时属中书省,明时属顺天府,清时属直隶。清朝末年,义和团曾在此取得抗击八国联军的“廊坊大捷”。解放初期称天津专区,1969年行政中心由天津迁至廊坊,1974年改称廊坊地区,1989年撤地设市,实行市领导县的行政体制。廊坊方言:北京官话,属于北京官话京师片。
十九世纪初廊坊还是一个偏僻小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铁路建成通车,并在此设站,之后才渐成集镇。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军首领西摩尔率英、美、法、德、俄、意、日、奥八国联军沿京山铁路北侵,义和团奋起迎击,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廊坊大捷”。
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城区面积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及东小街、南小街。
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仅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共8条街道(4条主街与4条背街),全部为土路,且较狭窄,全长不足3000米。城区仅有房屋3000余间,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
1949年初廊坊设镇,隶属次安县。
1950年安次县政府迁驻廊坊。
1958年全国农村以社代乡,廊坊镇遂并入廊坊公社。
1965年又重新恢复廊坊镇建制。
1969年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迁址廊坊。
1975年,将廊坊公社划归廊坊镇。
1982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廊坊镇改为廊坊市(地辖)。
1983年安次县并入廊坊市。
198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廊坊地区改称廊坊市(省辖),原廊坊市改为安次区。共辖90个乡镇3222个行政村。

人口

年末户籍人口474.1万人,比年初增加4.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5万人,出生率1.8%;死亡人口6.5万人,死亡率1.4%;自然增长率0.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5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下岗再就业人数0.8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9%。

经济发展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880.6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6.5亿元,同比下降1.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62.4亿元,同比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1431.8亿元,同比增长11.5%。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6.5:43.8:49.7,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61578元,同比增长4.8%。

精选留言

廊坊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