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

南岸区位于重庆市主城区,位于重庆长江南岸,依山傍水,仰拥“山城花冠”南山,俯临长江、嘉陵两江,山水园林特色显著,风景秀丽优美宜人。地处东经106°03′14″-106°47′02″,北纬29°27′02″-29°37′02″之间,辖区西部、北部濒临长江,与九龙坡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隔江相望,东部、南部与巴南区接壤。全区幅员面积265平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面积4640公顷,森林面积7000余公顷,森林覆盖率28.2%。
南岸区是重庆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重庆市的长江南岸,依山傍水,全区幅员面积265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7个镇,总人口近60万。南岸区北部为峡谷冲积平原南部为山脉,在附近的涂山,黄山,真武山均为旅游景区。南岸交通已有石板坡长江大桥、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鹅公岩长江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与渝中区相连,大佛寺大桥、朝天门大桥与江北区相连,渝黔高速公路横穿境内,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南岸区是重庆发展较早的一个区,在二战时期聚集了大量军政、文化界人士如何应钦、宋美龄、林森、马歇尔、戴笠、陈立夫,文化界人士包括茅盾,巴金,郭沫若,胡适,陶行知等均在重庆南岸居住。但南岸工业自抗战以来一直并不发达,主要支柱产业为商业。除工业外,排收入第三,第四的为为旅游和教育。在南岸区有南滨路(即长江南岸滨江路观光美食流行街),弹子石法租界历史文化街等旅游名胜。南岸区内拥有重庆众多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教育管理学校等五所本科院校。
南岸区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山峦起伏,植被茂密,素有"山城绿色屏障"之称的著名南山风景区,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景观160多处。始建于唐宋时期的慈云寺、涂山寺、老君洞等著名宗教寺庙、古刹,抗战时期的"陪都遗址"保存完好;"一棵树"观景台成为欣赏山城夜色最佳处;南山街道(黄桷垭)的"泉水鸡文化节"蜚声海内外;位于南山上的南山植物园和加勒比海水世界更是吸引大量游客;新建的滨江路和艺术群雕已成为重庆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行政区划】
南岸区辖铜元局街道、花园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龙门浩街道、弹子石街道、南山街道和南坪镇、涂山镇、峡口镇、鸡冠石镇、长生桥镇、迎龙镇、广阳镇。全区7街7镇73个社区,67个村。
铜元局街道 大田坝社区,桐梓坪社区,广东山社区,芭蕉湾社区,长江新村,社区,风临洲社区,上海城社区,云满庭社区
花园路街道 南湖社区,骑龙社区,海峡路社区,大石社区,金堰社区,科电社区,明佳园社区,古楼湾社区,花园路社区,金山路社区
南坪街道 黄桷渡社区,阳光社区,南坪东路社区,响水路社区,正街社区,后堡社区,玛瑙社区,珊瑚社区,南坪西路社区,南坪南路社区,金紫街社区
海棠溪街道 海新街社区,敦厚街社区,海棠晓月社区,罗家坝社区,四海社区,四公里社区,学府路社区
龙门浩街道 上新街社区,下新街社区,上浩社区,一天门社区,下浩社区
弹子石街道 石桥社区,裕华街社区,弹新街社区,王家沱社区,东山坪社区,大佛寺社区,惠工村,社区,群慧村,社区
南山街道 正街社区,崇文路社区,南山路社区,真武山社区,文峰新街社区,南山社区,联合村,新力村,龙井村,泉山村,金竹村,双龙村,石牛村,放牛村,大坪村
南坪镇 兴隆社区,白鹤苑社区,南塘苑社区,回龙湾社区,渝能社区,金阳社区,海棠村,四公里村,二塘村
涂山镇 石溪路社区,友于里社区,仁济路社区,兴隆湾社区,骡子堡社区,红星社区,红星村,黄荆坡村,刘胡兰村,新兴村,莲花村
鸡冠石镇 岩口社区,白沙沱社区,纳溪沟村,和平村,石龙村,盘龙村,兴隆村
峡口镇 大兴场社区,西流村,大石村,大田村,柏林村,大兴村,五星村,上坝村,高峰村,胜利村
长生桥镇 百乐园社区,桃花桥社区,龙门村,共和村,广福村,南山村,乐天村,桃花店村,腰子岗村,新塘村,白沙村,凉风村,花红村,天文村,茶园村
迎龙镇 迎龙镇社区,蹇家边村,北斗村,双谷村,清油洞村,武堂村,苟家咀村,龙顶村,石梯子村,大坪村,马颈村,四坪村
广阳镇 明月沱社区,明月村,沿江村,垭口村,塘坎村,回龙桥村,大佛村,银湖村,新六村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信息】
一、全区常住人口:全区常住人口为759570人。
二、性别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85107人,占总人口的50.7%;女性为374463人,占总人口的49.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84。
三、年龄构成: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6044人,占总人口的  10.01%;15-64岁的人口为621905人,占总人口的81.88%;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1621人,占总人口的8.11%。
【历史沿革】
南岸区古属巴国,秦灭巴国置巴郡,辖江州县,今南岸区为江州县属地,江州县后改名垫江县,公元561年改名巴县。
1929年重庆建市,拓展市区范围,在玄坛庙设南岸市政管理处,管理由巴县划入的南城坪、海棠溪、龙门浩、弹子石四坊。
1929年6月,改第六区为重庆市第十一区、二十区。
1935年2月,正式设立重庆第四区,下半年改为第六区。
1941年从巴县划入崇文、大兴两乡,设重庆市第十一区。
1944年7月,第十一区分建为重庆市第十一区、十八区。其时,重庆市长江南岸并设4个区。
1950年6月,南岸4个区合并建立重庆市第五区、第六区。次年,郭家沱由江北县划入第六区,增建为乡。
1952年10月,两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五区,并由巴县划入文峰乡。
1955年10月,第五区更名为重庆市南岸区。
1995年3月,重庆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郭家沱街道和峡口镇的郭家沱村,划归江北区,巴县的长生桥、迎龙、广阳三镇及九龙坡区花溪镇的二塘村,划入南岸区。调整后,南岸区辖南坪、龙门浩、海棠溪、玄坛庙、弹子石、大佛段、铜元局、花园路8个街道和南坪、南山、峡口、涂山、鸡冠石、黄桷垭6个镇,以及从巴县划入的长生桥、迎龙、广阳3个镇。区政府驻南坪万寿桥。
1996年,全区面积247.1平方千米,人口约41.7万人。辖8个街道、9个镇。区政府驻南坪南城大道。
1999年底,撤销玄坛庙街道,并入涂山镇,2000年按照新建制运行。全区辖南坪、龙门浩、海棠溪、弹子石、大佛段、铜元局、花园路7个街道和南坪、南山、峡口、涂山、鸡冠石、黄桷桠、长生桥、迎龙、广阳9个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592566人,其中:铜元局街道30907人、花园路街道68130人、南坪街道100692人、海棠溪街道67068人、龙门浩街道34112人、弹子石街道27675人、大佛段街道27574人、黄桷垭镇40184人、南坪镇36015人、涂山镇40517人、鸡冠石镇1381E人、南山镇5957人、峡口镇17706人、长生桥镇39882人、迎龙镇20178人、广阳镇22153人。
2001年,将原大佛段街道并入涂山镇。2001年底,南岸区辖6个街道、9个镇:南坪、龙门浩、海棠溪、弹子石、铜元局、花园路7个街道;南坪、南山、峡口、涂山、鸡冠石、黄桷桠、长生桥、迎龙、广阳9个镇。
2002年末,南岸区户籍总人口48.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99万人。辖6个街道(铜元局、南坪、花园路、海棠溪、龙门浩、弹子石)、9个镇(南坪、黄桷垭、南山、涂山、鸡冠石、峡口、长生桥、迎龙、广阳),69个居委会、69个村委会。
2006年7月2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岸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渝府[2006]152号)同意南岸区将现有的6个街道、9个镇调整为7个街道、7个镇。具体调整如下:(一)撤销南山镇、黄桷垭镇。(二)设立南山街道。管辖原南山镇、黄桷垭镇的行政区域,辖6个社区、9个村委会,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街道驻崇文路138号(原黄桷垭镇政府驻地)。(三)保留铜元局街道、花园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龙门浩街道、弹子石街道等6个街道;南坪镇、涂山镇、峡口镇、鸡冠石镇、长生桥镇、迎龙镇、广阳镇等7个镇。其行政区域和驻地不变。
2013年3月1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岸区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渝府[2013]24号):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南岸区人民政府驻地由南坪街道南城大道199号迁至长生桥镇广福大道1号。
南岸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背斜、向斜平行分布,有明月峡背斜、广福寺向斜、南泉背斜、铜锣峡背斜、纳溪沟 —— 江北向斜、重庆向斜。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构成低山、丘陵、平坝、河流的组合地貌特征。低山主要分布在南山街道(原南山镇、黄桷垭镇)、广阳两个街镇,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最高峰为春天岭,海拔681.5米。
丘陵主要分布在南坪、涂山、鸡冠石、峡口、长生桥、迎龙、广阳7个镇及沿江7个街道,一般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平坝面积小,零星分布,其中以广阳坝园艺场和铜元局等地面积为较大河流以长江为主,过境段长45公里,流经7个镇;另有流域面积大于80平方公里的河流2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及其以下的河流9条。
南岸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的四川盆地南部长江河谷,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冰雪少,风小日照少,湿度大,云雾多,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四季分明,多年年平均气温18.5C°,无霜期347天,降雨量1097.8毫米,雾日67.8天。

精选留言

重庆南岸区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