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资县

卓资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中南部,位于东经110°51′~112°56′,北纬40°38′~41°16′之间。县境位居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经济圈结合部,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的重要通道,地位独特,区位优越。
县境北毗察右中旗,东临察右前旗,南接凉城县,西邻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西北、东北、东南分别与四子王旗、察右后旗、丰镇市接壤。
县府所在地卓资山镇西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73公里(距呼和浩特白塔机场60公里),东至乌兰察布市政府所在地集宁区52公里,距首都北京380公里。境内京包铁路、京藏高速公路、110国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京新高速公路横穿东西,科左、集凉公路纵贯南北。
【行政区划】
全县辖5镇3乡:卓资山镇、旗下营镇、巴音锡勒镇、十八台镇、梨花镇和大榆树乡、复兴乡、红召乡。8个乡镇下辖9个社区、110个村委会,、925个村民小组。
卓资山镇 东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新建街居委会,新民街居委会,河南居委会,大庆街居委会,南窑子居委会,新民街村,马盖图村,温都花村,东滩村,五星村,苏计村,头号村,和平村,南山顶村,六苏木村,兰旗村,中营子村,坝底村,麻迷图村,印堂子村,广兴城村,岱青村,奎元村,张家卜村
旗下营镇 东街居委会,西街居委会,伏虎村,一间房村,青山村,油房营村,碌碡坪村,五道洼村,四道沟村,蓿麻湾村,上高台村,圪塔村,拐角铺村,罗家营子村,新德义村,隆胜德村,围子村,旧德义村
卓资县十八台镇 十八台村,哈力盖图村,巴音村,下营子村,厂汉梁村,双此老村,忽力盖图村,大湾子村,东营子村,哈丰景村,朝鲁村,榆树沟村,八苏木村,黄旗滩村,金城洼村,印山湾村,小水沟村,脑包洼村,九苏木村,泉脑子村,梅力盖图村,财神梁村,白脑包村,五犊亥村
卓资县巴音锡勒镇 勇士村,永丰村,西房子村,共和村,巴音村,快乐村,东房子村,风雪湾村,召庙村,什字村,板凳沟村,十股地村,大海村
卓资县梨花镇 刘广夭村,狮子沟村,三道营村,榆树营村,韭菜沟村,大包沟村,小土城村,大什字村,土城子村,丰恒村,中壕赖村,东壕赖村,福胜村
卓资县大榆树乡 麻地卜村,后房子村,阳坡村,艾壕洼村,孔督营村,西壕欠村,狮子沟村,河子村,凤凰台村,大南沟村,小南沟村,后干沟村,大榆树村,芦草沟村,羊圈湾村,马连坝村
卓资县红召乡 东风村,下股子村,六号村,寿阳营村,东卜子村,红召村,红格图村,厂汉脑包村,官庄村
【历史沿革】
卓资县,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唐尧旧冀州,虞舜时属并州。
西周时属于并州代国,东周时为林胡、楼烦地。
战国时期属于赵国云中郡。
秦初分属雁门、云中郡。后为匈奴地。西汉到东汉属定襄、雁门郡,东汉末年到三国归鲜卑。
两晋南北朝初为鲜卑、柔然、突厥游牧民族争地,后为北魏王朝地。
隋朝属定襄郡,唐属单于大都护府,后属契丹应天军。
辽金分属集宁路集宁县和西京路丰州。
元朝分属中书省集宁路集宁县、中书省大同路丰州。
明初属官山卫,后为蒙古察罕右翼诸部。
光绪十年(1884年)属山西省归绥道丰镇厅、宁远厅。
民国初年仍延用清制、将厅改县。
1945年10月,贺龙率领晋察翼部队第一次解放卓资山,12月由凉城、丰镇、集宁、陶林四县析置为龙胜县。
1948年9月第二次解放,恢复龙胜县建制,隶属绥远省集宁专署,旗县并存,蒙汉分设。
1952年5月经政务院批准改称卓资县至今,隶属乌兰察布市。
1996年年,卓资县面积3119平方千米,人口23.9万人,其中蒙古族占9%。辖2个镇、18个乡:卓资山镇、旗下营镇、十八台乡、八苏木乡、三道营乡、大榆树乡、马盖图乡、六苏木乡、东河子乡、白银厂汉乡、印堂子乡、后房子乡、羊圈湾乡、红召乡、哈达图乡、保安乡、复兴乡、梅力盖图乡、碌碡坪乡、福生庄乡。县政府驻卓资山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卓资县总人口172867人,其中:卓资山镇26607人,旗下营镇15415人,哈达图乡9651人,八苏木乡8525人,十八台乡12454人,梅力盖图乡6037人,马盖图乡7226人,印堂子乡12904人,大榆树乡3609人,后房子乡12114人,六苏木乡9728人,白银厂汉乡9604人,福生庄乡7458人,三道营乡9559人,复兴乡11523人,碌碡坪乡3648人,东河子乡3319人,红召乡3486人。
2001年,全县总人口22.6万人。辖5个镇、9个乡:卓资山镇、旗下营镇、十八台镇、巴音锡勒镇、梨花镇、八苏木乡、梅力盖图乡、印堂子乡、大榆树乡、后房子乡、六苏木乡、福生庄乡、复兴乡、红召乡。共有110个行政村,933个村民小组。
2006年,将14个乡镇合并调整为7个乡镇:将巴音锡勒镇的和平村,划归卓资山镇;撤销后房子乡、印堂子乡,将后房子乡原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和印堂子乡的2个村(羊圈湾、马莲坝)并入大榆树乡;撤销复兴乡,并入旗下营镇;撤销福生庄乡,将福生庄乡的4个村(丰恒、东壕赖、中壕赖、福胜)并入梨花镇;撤销八苏木乡、梅力盖图乡,将2苏木乡原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和印堂子乡的3个村(财神梁、白脑包、五犊亥)并入十八台镇;撤销六苏木乡,将六苏木乡原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和巴音锡勒镇的和平村、福生庄乡的南山顶村、印堂子乡的4个村(印堂子、广兴城、岱青、奎元)并入卓资山镇。
2009年,卓资县总面积3119平方千米,总人口2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0.5万人。辖卓资山、旗下营、巴音锡勒、梨花、十八台5个镇和大榆树、红召2个乡。
2012年恢复复兴乡。
气候特点:该县地处中温带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四季温差较大,北部淖尔梁、辉腾梁、十八台制高点地带,海拔较高,天寒霜早,三春少花,四季少暖,昼夜温差大,有“早穿皮袄午穿纱”之谚。西部靠近土默川平原的旗下营镇大部,梨花镇一部分,以及南部与岱海滩毗连的羊圈湾,海拔较低,气候较暖,光照日长,惠风平和,雨水较多,春来较早。
气象灾害:全县干旱、大风、沙尘暴、冰雹、霜冻、雪灾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且常常多灾并发,破坏性较强。
日照:县境内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总时数2900余小时,太阳辐射平均在5795.3兆焦耳/平方米以上,属全国日照高值区,十分有利于一季作物的高产。植物生长期的4-9月日照总时数1642.9小时,一般占全年日照总时数的64%。全年日照时数最大值出现在5月,达301小时,日均净照10小时;6月次之,日均净照9小时;7、8月份均在8小时左右。
气温:县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气温的年较差明显。全年平均气温1-5℃,历年平均日较差15℃。大于或等于0℃的平均积温即农作物和牧草生育所需积温2523℃;大于或等于5℃的平均积温,即喜凉农作物生育期所需的积温2389℃;大于或等于10℃的平均积温,即喜温农作物生育期所需的积温1998℃;大于或等于15℃的平均积温,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旺盛期所需积温1774℃。
县境内地形复杂,地区差异明显。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地处温和区的旗下营地带,年平均气温5℃;地处温凉区的大榆树、印堂子地带,年平均气温3-4℃;地处高涵地带的辉腾梁、淖尔梁等地,年平均气温只有1-2℃。
无霜期:全县无霜期130天。县境南部、西南部、东南部无霜期终日多在5月下旬,西北部、中部、东北部无霜期终日多在6月上旬,西部无霜期终日多在5月上旬。县境南部、西北部无霜期初日多为8月下旬,西部、中部、东北部、东南部无霜期初日多为9月上旬,西南部无霜期初日多为9月中旬。
降水:全县年均降水量403.4毫米,主要降水量集中于7、8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6%。全县降水量最高值为1976年588.9毫米,最低值为1965年177.7毫米。全县年平均蒸发量是秒·1750.3克/平方厘米,春季蒸发量较大,为秒·667.1克/平方厘米,占全年蒸发量的38%。

精选留言

乌兰察布卓资县简介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