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

河池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东连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介于东经106°34'~109°09'、北纬23°41'~25°37'之间。东西长228千米,南北宽260千米,总面积3.35万平方千米。

 河池地形地貌

河池山多地少,岩溶广布,是主要的喀斯特旅游地貌资源分布区,喀斯特地貌面积为2.1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5.74%,占广西喀斯特地貌总面积的24.34%,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最多的城市,也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型出露最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王国。全市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区人均耕地不足0.3亩,除宜州区外,其他10个县均属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县(区)。石漠化土地面积72.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1.6%,占全广西石漠化面积35%。

河池气候

河池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而炎热,冬短而暖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都在1447~1600小时之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6.9~21.5摄氏度,南部与北部气温相差约6度,大部分地方没有严冬。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200~1600毫米之间,多的地方超过2500毫米,最少的地方也在1000毫米以上。

河池水文

河池市内的河流主要为红水河、龙江及其支流,属珠江水系。除蕴藏着巨大水力资源外,某些河段如红水河的天峨“小三峡”、大化板兰峡谷和龙江及其支流的六甲峡谷、大小环江、下枧河、古龙河、罗城怀群剑江等。

矿产资源

河池地处环太平洋金属成矿带,属南岭成矿带的一部分。因此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矿种较齐全,共生、伴生矿种多,分布广,质量好,储量大,综合利用性强和价值高等特点。河池11个县、市(区)都有矿藏,截至2017年10月,已探明的有锡、锑、锌、铟、铜、铁、金、银、锰、砷等46个矿种,矿产地172处,其中大型18处,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石煤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硫、石灰岩、白云岩等,水气矿产主要有矿泉水,保有储量居广西首位的有锡、铅、锌、锑、铟等,是河池市优势矿产资源。

水资源

平方千米,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50亿立方米,占广西水资源总量的13.3%,名列广西前茅。按耕地面积计算,亩均水量7100立方米,高于全国亩均1813立方米、广西亩均4750立方米的水平,河网密度为0.153千米/平方千米。河池有大小河流635条,其中主要河流50多条,河流总长度5130千米。主要河流有红水河和龙江河两大干流,均属西江水系。

2016年,河池市水资源总量336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加9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9665立方米,增加2703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5.42亿立方米,减少0.53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1.99亿立方米,增加0.8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98亿立方米,减少0.1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2.44亿立方米,增加0.59亿立方米。河池人均综合用水量444立方米,减少18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250立方米,减少1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7立方米,减少9立方米。

生物资源

截至2014年底,河池已发现植物种类有203科、697属、1850种。其中森林树种就有84科、250属、劳532种,森林树种中属常绿树种143种,落叶树种9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树种有60种;药用植物有162种,主要药用植物22种,油脂植物16种,饲料植物20种,牧草植物240种,纤维植物14种。动物资源有60多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0种,二类保护动物23种,三类保护动物11种,稀有动物2种,经济动物16种。

林业资源

截至2014年底,河池有森林面积101.7万公顷,其中用材林59.3万公顷,占71.5%,活立木总蓄积2616万立方米。林木树种资源丰富,共有84科、250属、532种,其中乔木241种,常绿树种143种、落叶树种98种。在广阔的林区里,分布着白豆杉、南方红豆杉、穗花杉蚬木、擎天树、小叶红豆、金丝李、马卦木、南华木、香果树、木银鹊树、青钱柳、马尾树等10余种珍贵树种。人工林主要有杉、松、杂木、竹等。杉树是河池大面积造林和现有森林中的主要树种,现有杉木林面积27.1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达116.03万立方米。松树有16.0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423.14万立方米,年产松脂3千多吨,杂木林44.4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998.46万立方米。经济林主要有油茶、油桐、八角、板栗、玉桂等,总面积13.3万余公顷,以油茶、油桐种植面积最大,年产油茶籽1.83万吨,居广西第7;油桐籽年产量 1.51万吨,居广西第2;八角也称大回香或大茴,是中国的特产和重要出口物资,河池现有八角0.8万公顷,年产八角近1000吨;全地区现有板栗0.8万公顷,年产板栗6457吨,居广西第一位,已成为全区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

渔业资源

截至2014年,河池有各种淡水鱼类52种,其中经济鱼类有20多种。鳜鱼(桂鱼)、芝麻剑鱼、黄峰鱼、巴马油鱼、鲶鱼等是淡水鱼之上品,家鱼以草鱼、鲢鱼、鳙鱼、鲤鱼、塘角鱼、罗非鱼为大宗。

截至2018年6月,河池市辖2区9县。

市辖区、县 面积(平方千米) 邮政编码 政府驻地
宜州区 3869 546300 庆远镇
金城江区 2340 547000 江北东路
南丹县 3902 547200 城关镇
天峨县 3196 547300 六排镇
凤山县 1743 547600 凤城镇
东兰县 2435 547400 东兰镇
巴马瑶族自治县 1966 547500 巴马镇
都安瑶族自治县 4092 530700 安阳镇
大化瑶族自治县 2754 530801 大化镇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2639 546400 东门镇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4558 547100 思恩镇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属百越之地。秦时期属桂林郡、黔中郡。汉时期郁林郡。隋属始安郡。宋时期设庆远府。元朝时期设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明清时期属庆远府、思恩府、柳州府。民国时期属庆远、武鸣、百色行政督察区。
建国后分别属柳州、百色、南宁三个专区,后成立河池专区、河池地区、2002年成立河池市。
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罗城县,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县,设立河池市,以原河池县的行政区域为河池市的行政区域。
1986年11月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6]152号):撤销环江县,设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1987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87]185号):(1)设立大化瑶族自治县,以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大化、六也、百马、江南、都阳、雅龙、七百弄、板升八个乡和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板兰乡全部,东山、凤凰、羌圩三个乡的十七个村以及马山县的古感(镇)、贡川、永州三个乡镇的二十二个村为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大化镇。(2)将都安瑶族自治县的福龙乡划归宜山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办公厅1988年3月30日《关于大化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域范围的补充通知》确定的行政区域: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大化、六也、百马、江南、都阳、雅龙、七百弄、板升八个乡,棉山乡的棉山、下皇、吉发、六说、平方、协和、加城等7村;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板兰乡全部,凤凰乡的那色、京屯、巴、追、巴岩等4村,东山乡的弄冠村,羌圩乡的羌圩、坡马、艾圩、洪筹、那良、古龙、东杠、健康等8村,乙圩乡的乙圩、常吉、常怀、果好等4村;马山县的古感镇的古感、坡了2村,贡川乡的龙口、龙马、城内、等宦、龙眼、贡川、清坡(波)、什陇、龙江、龙勒、红柳等11村,永州乡的共和、中良、龙乐、颁桃、皂江、龙亮、水力、古乔等9村。
199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山县,设立宜州市。
2002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地区,设立地级河池市,于同年11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辖11个县(市、区)。
2016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宜州市,设立河池市宜州区;同意河池市政府驻地迁至宜州区。

人口民族

河池境内有5个民族自治县、11个民族乡,居住有47个民族,有壮、汉、瑶、苗、仫佬、毛南、侗、水8个世居民族,总人口430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23%,是全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民族自治县数量最多的地区。其中:壮族284万人,占总人口的66%;汉族60万人,占总人口的14%;瑶族45万人,占总人口的10.5%;仫佬族16万人占总人口的3.7%;毛南族8万人,占总人口的1.8%;苗族3万人,占总人口的0.7%;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毛南族自治县。

经济发展

2017年,河池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4.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9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31.49亿元,增长9.4%,其中工业增加值168.58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344.15亿元,增长8.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64%、31.51%和46.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86%、37.52%和51.6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921元,同比增长7.1%。

精选留言

河池市简介概况
sample
2023-10-21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