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著来源及书目演变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沉积深厚,自古代起外国从中国偷书回国的现象就早已屡见不鲜。现在,我们熟悉的四大名著是《经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其实我国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清朝民国时期,并不是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史记》、《庄子》、《水浒传》、《西厢记》《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这是为什么呢,还得从历史谈起。
最早的四大名著这一概念由明朝大文学家王世贞提出。当然,王世贞提出的四大名著只是依据以自己的读书喜好,分别是《史记》、《庄子》、《水浒传》和《西厢记》,这一提法也引起了不少文学家的争议,因为仁者见仁。

王世贞提出四大名著说法多年后,明朝文士冯梦龙提出了新的四本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金瓶梅》,这一提法得到了社会广泛一致的认可。

《金瓶梅》在历史上很长时间是一部禁书,被大众所误解。因为大部分人都注重一些性描写方面的内容,而对其中蕴含的道理与价值却视而不见。当时,《金瓶梅》在世人中的价值不低于《红楼梦》。

清朝时小说盛行,很多优秀的世情小说得以诞生,包括《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等。《红楼梦》经其性感而不淫,慢慢地置于《金瓶梅》之上。《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吴敬梓,全书内容是以生活中小故事为主而进行讽刺、批判当时社会统治下的吏治腐败、科举弊端,阐述了一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做法,这是迎合大众心声的写法。《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这是一部鬼怪小说,书中的故事大多为人妖相恋,人亦鬼鬼亦人,也很符合人们的口味,正是“虎死如羊,人死如虎”。这两部小说的绝妙之处都在于借故事揭露和讽刺人世社会,这正是老百姓积压心头感恕不敢言的情绪。

备注: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生于嘉靖五年十一月初五,卒于万历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
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耳犹、子犹,号龙子犹、茂苑外史、詹詹外史、顾曲散人、姑苏词奴、平平阁主人、墨憨斋主人等。明朝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明崇祯贡生。崇祯七年(1634年),任福建寿宁知县。后回乡从事著述。清顺治初,著《中兴伟略》,记唐王朱聿键监国福州事。家富藏书,辑著《三遂平妖传》《智囊》《广笑府》《春秋指目》《古今谭概》《墨憨斋传奇》《七乐斋稿》《燕都日语》《山歌》《寿宁县志》等。所辑话本《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中国,四大名著,来源,书目
sample
2020-09-25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