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民)

一、基本概况

课程名称:种子学(SeedScience)

课程代码:23101005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40/2(其中理论30学时,实验10学时)

需预修课程:作物育种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

适用专业:农学本科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农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作物栽培学与作物育种学发展分化形成的边缘科学,主要研究种子的特征、特性、发育成熟、化学成分、生理生化及生态规律的基本理论和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一门应用性科学,是作物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等应用技术和开发新技术的理论基础,是育种工作的延续,是作物生产的产前准备。种子学的主要任务是为种子生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先进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并以种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探索在保持良好优良种性前提下,实现各类种子稳产、高产的种子生产技术,阐明以提高种子种用品质、贮藏品质和商品品质为目的的各种加工原理与方法,经济、有效地保持种子活力的技术条件、贮藏设施和贮藏管理方法,掌握正确评价种子品质优劣的技术与标准,实现为农业生产提供数量足、质量优的良种种子的目标。因此种子学对我国实施种子工程和种子产业化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理论、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认识种子与种子质量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明确种子形成、萌发、休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掌握提高种子活力的调控措施,掌握农作物新品种鉴定技术及不同类型品种的种子质量检验的技术关键与标准、种子贮藏与加工的原理与技术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应农学专业和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要求2和4。本课程培养学生获得种子学的知识、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毕业后可以通过学习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的结合,解决种子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为农业生产提供数量足、质量优的良种种子的目标,培养种子加工、贮藏和检验方面的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现农业标准化服务。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种子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种子学的内容、任务与发展;

4.种子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5.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

1.掌握种子的概念(农业种子,植物学种子,人工种子)和类型;

2掌握我国种子工作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3.了解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理解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难点:种子学科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理解良种的含义与作用。

第一章种子的形态构造与机能(讲课3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的外部形态:种子外形及其差异种被上的构造与种子鉴别;

2.种子的内部构造与机能:种被,种胚和胚乳;

3.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态构造特点:禾本科作物种子,豆科作物种子,锦葵科作物种子,十字花科作物种子,藜科作物种子,大戟科作物种子,蓼科作物种子,茄科作物种子,葫芦科作物种子,菊科作物种子,胡椒科作物种子,百合科作物种子,伞形科作物种子.

4.种子的植物学分类:根据胚乳有无分类,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

教学要求:

1.了解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内部,外部形态构造和种子的植物学分类;

2.重点掌握主要作物的内外构造图及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

3.掌握种被上的构造(种被上,果皮上)与种子鉴别;

4.掌握几种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构造,水稻,小麦和大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主要植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

难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二章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其利用(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

2.种子水分;

3.种子的营养成分;

4.种子的其它化学成分。

教学要求:

1.了解主要农作物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

2.掌握种子安全水分的概念及其与平衡水分的关系;

3.理解学会应用种子的化学组成特点,鉴定农作物品种及其利用。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中化学成分的差异、分布与种子的品质改良、综合利用;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安全水分的确定。

难点: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利用;种子中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第三章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成熟(讲课1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

2.种子发育中的异常想象:多胚现象,无胚现象,无性种子,种子败育;

3.种子的成熟:种子成熟的指标及阶段,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变化,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育成熟的影响,未熟种子的利用;

4.种子发育和成熟的基因调控:胚胎发育的基因调控,胚乳发育的基因调控,与种子成熟有关的基因表达;

5.人工种子:概念,研究进展,结构,意义,制作技术,贮藏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教学要求:

1.掌握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

2.掌握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变化及异常现象;

3.了解种子发育的基因调控,人工种子;

4.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育、成熟的影响。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种子发育中的异常现象,种子成熟的指标及阶段,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难点:胚乳发育的模式和特点;败育种子产生的原因及其调控。

第四章种子休眠(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休眠的原因(类型)和机理;

2.种子休眠的机理;

3.其它作物种子的休眠;

4.种子休眠的调控。

教学要求:

1.了解种子休眠的含义;

2.掌握休眠与生活力的关系,主要农作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休眠的一般措施;

3.理解种子休眠的类型和原因,以及种子休眠性状的遗传和控制机理;

4.掌握一些主要农作物种子休眠调控的常用技术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休眠的概念和原因;种子休眠的意义和机理;掌握禾谷类种子和豆科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特点;怎样缩短和解除种子休眠期。

难点:种子休眠的原因及机理;硬实发生的原因及有关因素;解除种子休眠期的措施。

第五章种子寿命和劣变衰老(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寿命的概念及差异性;

2.种子衰老的原因及机理;

3.陈种子的利用;

4.种子寿命的预测。

教学要求:

1.了解种子寿命的含义和类型;

2.理解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及生命力丧失的原因;

3.了解种子寿命的预测方法。种子劣变生理。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掌握种子寿命的概念及植物寿命的差异性。

难点:影响种子寿命的贮藏条件;种子劣变及其发生机理。

第六章种子活力及测定方法(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活力的概念及意义;

2.种子活力的生物学基础;

3.种子活力测定。

教学要求:

1.了解种子活力的概念及发展,并掌握好高活力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种子活力、生活力、发芽力和生命力的概念及差异;

3.了解种子活力测定的一般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掌握种子活力的概念及活力测定方法,尤其是幼苗生长特性测定和逆境抗性测定;种子活力、生活力、和发芽力含义的差异及其与发芽力、生活力的关系;作物生产中提高种子在田间萌发、成苗的技术途径。

难点:作物生产上保持和提高种子活力的技术途径;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和种子活力与种子劣变的生理。

第七章种子萌发(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的萌发过程;

2.种子萌发的生态环境;

3.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种子发芽的概念,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对生态条件(特别是水分)的要求;

2.理解种子萌发的含义及种子萌发的全过程;

3.了解休眠与萌发的关系;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4.掌握主要农作物种子萌发要求的基本条件。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了解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

难点:种子的萌发阶段及其特点;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与能量代谢;种子萌发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规律。

第八章种子的物理特性(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比重和容重;

2.种子堆孔隙度和密度;

3.种子散落性和自动分级;

4.种子硬度和角质率。

教学要求:

掌握种子比重、容重、散落性、自动分级、硬度和角质率,种子堆孔隙度和密度。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比重、容重、散落性、自动分级、硬度和角质率,种子堆孔隙度和密度。

难点:种子散落性和自动分级。

第九章种子贮藏原理和技术(讲课2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影响种子贮藏的生物因素及其控制;

2.种子的物理特性;

3.种子仓库及其设备;

4.低温仓库种子贮藏和管理;

5.种子超低温贮藏的原理和技术

6.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贮藏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种子比重和容重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理解种子堆密度、孔隙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种子的导热性、热容量的概念;

3.了解种子仓库的类型,种子贮藏管理。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物理性的概念,种子贮藏生理,种子比重和容重与种子加工、贮藏的关系影响因素。

难点:种子的散落性、自动分级及其应用。种子贮藏期间变化规律。

第十章种子加工原理与技术(讲课4学时;实验0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加工的涵义;种子清选、精选原理和技术

2.种子干燥的原理和方法;

3.种子处理和包衣技术

4.种子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种子加工的概念和流程;种子处理的方法和技术

2.理解种子精选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包装材料的选择和性能。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种子精选分级的原理与方法;种子处理。

难点:种子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引发处理的效应。

第十一章种子检验与扦样(讲课4学时;实验8学时)

教学内容:

1.种子检验概述:种子检验的概念和意义;种子检验的内容与程序;种子检验与种子质量标准化;

2.扦样与分样;

3.室内检验内容:净度分析、种子发芽实验、种子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水分测定;

4.田间检验与种子纯度种植鉴定。

教学要求:

1.掌握种子检验的内容和意义;

2.理解种子检验的程序。

3.种子质量的室内检验:种子净度分析,种子发芽试验,种子生活力与活力测定,品种真实性及品种纯度测定,种子水分测定,种子健康检验;

4.田间检验与种子纯度种植鉴定:检验项目、时期与生产田要求,田间检验程序,田间小区种植鉴定

本章重点、难点:种子质量评定的内容和分级指标;种子纯度室内检验的方法。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成绩将由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及课堂测验)、实验成绩(参与情况+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5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作物种子学》,高荣岐、张春庆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标准书号:ISBN978-7-04034-007-5。

参考书目:

1.《种子学》,颜启传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标准书号:ISBN7-109-06674-6。

2.《种子生产原理和方法》,杜鸣銮等编著,农业出版社,1993年,标准书号:ISBN7-109-02456-3/S.1589。

3.《种子生产学》,王建华、张春庆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标准书号:ISBN7-04-017743-9。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sample
2020-09-22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