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贵德县简介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境东北部,东经100°58′-101°47′,北纬35°29′-36°23′。全境国土面积3504平方公里,辖4镇3乡,119个行政村,10.88万人,有汉、藏、回、土、撒拉等15个民族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共同进步。境内具有丹山碧水蜿蜒相依,多元人文交融共存,田园风光层林尽染的独特魅力。
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南藏簇自治州东南部。黄河由西向东纵贯罗汉堂、河西、河阴、河东、尕让五个乡镇,在黄河上游建制最早,历史悠久。境内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素有“小江南”之称。河谷川水地区林木葱郁,阡陌纵横,盛产瓜果,是有名的“高原瓜果之乡”。
【自然资源】境内水电资源丰富, 有三座大中型黄河梯级电站可供开发,拉西瓦电站可装机容量372万千瓦,尼那电站可装机容量16万千瓦。1996年8月尼那电站由水电四局开工兴建。在建的鱼山电站是我县目前私营企业投资兴建规模最大的项目,总装机容量1750千瓦。
地名由来:元初置贵德州,明洪武八年(1375年)改置归德守御千户所,属河州卫,清乾隆三年(1738年)改属西宁卫。五十七年置贵德厅,属西宁府。1913年改贵德县。1928年由甘肃省划归青海省。县人民政府驻河阴镇。
【行政区划】
贵德县截止2013年辖4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河阴镇、河西镇、拉西瓦镇、常牧镇、河东乡、新街回族乡、尕让乡119个村,和4个社区。
河阴镇 城关居委会,城东居委会,城西居委会,城南居委会,城关村,城东村,城西村,城北村,郭拉村,邓家村,童家村,西家嘴村,大史家村,张家沟村,红柳滩村,杏花村
河西镇 河西镇居民委员会格尔加村,上刘屯村,下刘屯村,下马家村,瓦家村,多勒仓村,加洛苏合村,拉芨盖村,才堂村,红岩村,下排村,温泉村,贡拜村,大户村,多哇村,山平村,北房村,木干村,本科村,加莫河滩村,加莫台村,贺尔加村,江仓麻村,西山湾村,山坪园艺场村,甘家村,团结村,幸福村,万珠村
拉西瓦镇 罗汉堂村,尼那村,多拉村,曲卜藏村,昨那村,豆后浪村,叶后浪村,仍果村,尼那新村,曲乃海村
常牧镇 周屯村,高红崖村,新建坪村,斜马浪村,加卜查村,却加村,上兰角村,下兰角村,色尔加村,卷木村,梅加村,浪查村,苟后扎村,豆后漏村,兰角新村,干果羊村,上岗查村,下岗查村,都秀村,拉德村,切扎村,吾隆村
河东乡 马家西村,太平村,下罗家村,周家村,杨家村,王屯村,保宁村,麻巴村,哇里村,贡巴村,查达村,仁若阿什贡村,西北村,沙柳湾村,边都村
新街回族乡 新街村,藏盖村,鱼山村,陆切村,麻吾村,上卡村,下卡村,老虎口村,尕麻堂村
尕让乡 尕让村,阿什贡村,阿言麦村,查曲昂村,亦什扎村,松巴村,扎力毛村,业隆村,关加村,大滩村,洛乙海村,东果堂村,席芨滩村,三角浪村,亦扎石村,大磨村,者么昂村,千户村,俄加村,二连村,黄河滩村,希望台村
【历史沿革】
贵德县历史极为悠久,据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在黄河两岸的台地上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境内共发现有“新石器、唐汪、马家窑、卡约及汉唐以来的古文化遗址300多处。先秦及汉初为西羌之先零羌部落居住的大小榆谷地。
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朝在今贵德设置河关县,隶金城郡,始纳入汉朝版图,并筑归义城(今尕让古城)。东汉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护羌校尉贯友在逢留大河(今贺尔加河口处黄河)上建造了黄河上游第一座用大船连接的浮桥。永元十四年(102年),金城长史上官鸿在归义及逢留等处从事屯田29部(处)。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河关县属陇西郡。
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前凉张骏置湟河郡(治化隆县群科),今黄河以北贵德县地属湟河郡。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年),吕光自称三河王,建后凉,在今贵德黄河以南置浇河郡,治所在今河阴镇一带的浇河故城,黄河以北地仍属湟河郡。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春,河西鲜卑族秃发乌孤建南凉,在今贵德黄河以南地区仍置浇河郡。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以后,北凉在今青海化隆西部和贵德黄河以北新置湟川郡,治地湟川城约今贵德席芨滩一带。义熙十四年(418年),吐谷浑王阿豺占据贵德,筑浇河城,成为其政治中心。
南北朝时,北魏宣帝景明三年(502年),北魏占据贵德,并置浇河戎,后又被吐谷浑占据。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北周在今贵德置廓州,下辖洮河、达化二郡,其中洮河郡又辖洮河、广威、安戎三县,其州治与洮河郡县治均在贵德浇河城。
隋开皇三年(583年),在今贵德仍置廓州,治浇河城。并在承风岭(今贵德县尕让乡千户村,附近)开设互市,隋与吐谷浑进行贸易交流。隋杨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廓州为浇河郡,辖河津、达化二县。河津县辖地包括今贵德县全境、湟中县南部和化隆县西部,州治与河津县治均在贵德河阳镇。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隋浇河郡为廓州,治所东移至广威县(今化隆群科),辖广威、达化、米川三县,今贵德黄河南部为达化县域,黄河北部为米川县辖区。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在今贵德县河阴镇设静边镇。高宗仪凤二年(677年),由静边镇改置积石军,驻兵7000人。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吐蕃占据廓州,改原浇河城为溪哥城。
北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以后,贵德为唃厮啰政权辖地,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唃厮啰政权降宋,宋仍在溪哥城置积石军。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金政权仍在今贵德设积石军,后改称积石州。绍兴六年(1136年),西夏占据贵德,改积石州为祈安城。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设贵德州,为贵德地名之始,治所在河阴镇,隶陕西行中书省河州路管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在贵德设吐蕃等处招讨使司必里万户府,管辖今贵德西南的贵南,共和县等牧区少数民族,隶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允元师府。
明洪武三年(1370年),仍沿元制置贵德州,遂改贵德为归德。八年(1375年),改归德州为归德守御千户所,治今河阴镇,隶临洮府河州卫。
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袭明制,设归德守御千户所,属陕西行都司,雍正四年(1726年),河州卫改为临洮府,归德隶之。乾隆三年(1738年),归德守御千户所改隶西宁府。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归德守御千户所改由西宁县丞管理,改“归德”为贵德。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置贵德厅,设抚番同知,隶西宁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贵德县隶甘肃省西宁府。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省成立,仍设贵德县。
1949年9月18日贵德解放,中共贵德委、县人民政府同日成立,青海省人民政府直辖。
1953年12月6日,海南藏族自治区成立(后改为州),贵德为州属县之一。
1999年末,贵德县面积3700平方千米,人口91201人(根据青海省志),辖1个镇和7个乡。县政府驻河阴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贵德县总人口91552人,其中:河阴镇17908人、河东乡12219人、河西乡21048人、东沟乡7804人、新街乡5324人、尕让乡13339人、罗汉堂乡6417人、常牧乡7493人。
2001年1月9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6号文批复:撤销河西乡,设立河西镇。2001年底,贵德县辖2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4个居委会,、113个村(牧)委会。
2005年5月26日,经省政府批准,贵德县撤销罗汉堂乡,建立拉西瓦镇(依托拉西瓦水电建设),镇政府驻地整体搬迁至曲卜藏村,拉果口地区,镇区行政区划范围不变,实行镇管村,体制;6月29日,正式撤乡建镇。调整后,贵德县辖3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河阴镇、河西镇、拉西瓦镇、河东乡、东沟乡、新街回族乡、尕让乡、常牧乡。
2006年8月,经青海省政府批准,海南州将原有的40个乡镇调整为36个乡镇,其中:贵德县撤销常牧、东沟两乡,合并设立常牧镇,镇政府设在原东沟乡政府驻地周屯,实行镇管村,体制。调整后,贵德县辖4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河阴镇、河西镇、拉西瓦镇、常牧镇、河东乡、新街回族乡、尕让乡。
贵德县深居内陆,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境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形成四山环抱的河谷盆地,县城平均海拔2200米,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2015年年均气温9.5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34.5℃,极端最低气温-13.6℃。年降水量184毫米,无霜期220天,农作物生长期249天,县城平均负氧离子达2250个/平方厘米。特殊的地理气候,使黄河河谷地带林木葱郁,阡陌纵横,春则百花灿烂,清香四溢;夏则绿荫盈野,凉爽宜人;秋则果实累累,景色诱人,是休闲养生的世外桃源。县境浅、脑山地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土壤肥沃,水草丰美,牛羊遍野,是体验农耕和游牧文化的理想之地。另外,距离县城15公里处的“德吉温泉”,水温高达94℃,含有多种矿物质成分,对皮肤病、关节痛、腰肌劳损等疾病有特殊的疗效。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海南,贵德县,简介
sample
2019-02-18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