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宇艺术研究

唐薇,1953年出生,1982年1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装饰艺术系装饰绘画专业教师,从事教学、艺术创作和张光宇艺术研究。主要作品有:《大河源》、《山》、《寺》、《夜阑》、《春寒》、《蟠桃》、《曙》、《春天童话系列》、《合影系列》、《兔仔系列》等。 普通大众 《追寻张光宇》包括《张光宇艺术研究上编追寻张光宇》《张光宇艺术研究下编张光宇年谱》共两册。《追寻张光宇》完整地刻画出了一代才华盖世的艺术大师张光宇的一生,他的经历,他推动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抱负及实绩,他超迈的艺术观念、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多方面卓绝的艺术成就。同时也通过《追寻张光宇》的描绘和附录的年谱,呈现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和风貌。     二  自己的志愿
    (一)我要读书
    张光宇有一位巧手的祖母。从幼年时起,张光宇就喜欢跟着祖母用梅红纸剪些喜鹊梅花、大公鸡之类。老祖母十分喜爱这个聪慧的孙儿。
    故乡恬淡的自然情趣、乡间丰富的民俗节庆和家人自给自足的文化生活,对光宇兄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宽厚和对儿子的理解,对他们特别喜爱艺术、后来终生从事艺术事业起了*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兄弟三人均爱好美术,无一人肯继承父业,但我父亲从不强夺儿子的志愿。”几十年以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光宇回忆起父亲,满是敬重和感激。
    起初,张亮生希望光宇学习中医,继承自己的职业,但是,已经喜好美术的光宇不爱看病人的苦脸与家属们不展的愁眉,坚决不要跟随父亲学医。
    张光宇十三岁的时候,外祖父也开始盘算女儿一家的未来发展了。外祖父十分看重女婿家的长子,他提出让张光宇日后在实业界发展的计划,以便将来继承、开拓家族的事业。
    二十世纪初的无锡,这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小城,其历史地位、文化地位和商业地位,还远不及南京、杭州、苏州等周边城市。然而很快,到了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锡的地位急剧上升,在全省乃至**声名鹊起,到抗战前夕,工厂已有三百一十五家,产业工人达六万三千七百六十四人,跃居**第二。工农业总产值已占当时**工农业总值的1%。
    不能不承认,张光宇的外祖父是有远见的。
    1912年,这位出任无锡九丰面粉厂驻沪经理不久的精明商人,就已经意识到他的事业、家族的生意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机会,而他的事业和家产都需要可靠的继承人。
    他坚持要张光宇离开就读的普通小学校,并亲自把张光宇送去一家熟识的钱庄学习做生意。
    在无锡民间流传的创业故事中,荣氏家族的传奇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1887年,年仅十四岁的荣宗敬,只身来到上海,开始了他的闯荡之路。他到了上海永安街上的源豫钱庄学生意。几年后,他把弟弟荣德生也带到了上海。1896年,来自小城无锡县的荣氏家族在上海创办了广生钱庄。无锡人到上海学生意,学习办厂的经验、经商的经验,同时积累*初的资本,几大家族*早的创业者,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而他们的成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乡人对生活的选择,对未来的谋划。
    “不要读书了,去钱庄学徒。”家里这样安排孩子的前程,在当地早被默认为家族发达的*佳路径,是为子弟们提供的好机会,然而在喜爱艺术的光宇看来,这偏偏是一件痛苦的事。
    这一年,张光宇已经在家乡的小学校读完四年级,他喜欢新式学校的生活,想象着将来或许能够到上海读书甚至读大学的情景。他越来越痴迷绘画,有空时,他能抱上一本有画的图书,花几个钟点,把书里的绣像、插图一一描摹下来,他在心里暗暗惊异,人竟有法子把眼睛看到的有趣事物留在小小的画幅之中!
    他还是同意去了钱庄。父亲劝说:试试看吧。
    新学徒的生活每天充满了干不完的琐碎劳作,还有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其实张光宇并不是不能吃苦的孩子,也从未被娇生惯养,作为家中长子,他勤快友善,呵护兄弟,尊敬长辈,一向招人喜欢。但是在钱庄里,他只感觉到从未有过的无趣、无味和无聊。他喜欢做有创造性的事情,喜欢做那些和美丽的形状、色彩有关的事情,当笔端不断流淌出绮丽的图画,当心中不可捉摸的感动和眼前稍纵即逝的灵光化作纸上的色彩和形象时,总是张光宇*快活的时光。
    整整一年,他默默在钱庄做着学徒繁杂的工作,当春节歇假结束该返回钱庄的时候,他再也不肯去了。
    猜想一下,这一年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吗?他能不能再画他喜欢的“花面脸子”,能不能再带着小兄弟和邻里孩子扮戏,能不能被允许制作诸如西洋镜一类的玩意儿?他喜欢噼里啪啦打算盘吗?他喜欢摆弄那些账簿银票和银钱吗?他有时间到街上的书铺子去翻看有图的书籍或被允许静静地阅读自己喜欢的绣像“三国”“水浒”“岳飞传”吗?如若不能,这个聪慧少年的精神生活该是多么的寂寥黯淡!
    P14-15(《追寻张光宇》)

#现在前往

精选留言

张光宇,艺术,研究
sample
2020-09-25
写留言
签到
投稿
QQ咨询
返回顶部